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3 汽化和液化 课时练 含答案01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3 汽化和液化 课时练 含答案01

3.3 汽化和液化一、选择题1.南风天,用烘干机将湿衣服烘干,这个过程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2.关于蒸发和沸腾,正确的说法是( )A.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B.蒸发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沸腾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液体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液体蒸发时不吸收热量D.液体在蒸发和沸腾时都要吸收热量3.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倍受大家的喜爱。

关于吃火锅涉及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锅先开说明油的沸点比水低B.火锅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升高C.火锅内汤汁越来越少是发生了液化现象D.火锅上方“白雾缭绕”,其中“白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4.“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

如图所示“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煲盖时,不小心被热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更高B.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不会沸腾C.喝汤时用嘴吹气可以使汤迅速降温,是因为蒸发吸热D.沸腾后加大火焰,但是汤的温度不变5.一件湿衣服按下列四种方式晾晒,最容易晾干的是()A.B.C.D.6.湿衣服拿到有太阳的地方晒,是因为温度可以影响水的蒸发。

关于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蒸发一定快B.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速无关C.温度为0℃时,水不会蒸发D.液态的水不管温度如何都会蒸发7.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

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酒精发生了沸腾现象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C.酒精温度越低,蒸发越快D.这是液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8.以下措施中,无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A.使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B.增大气体压强并降低气体温度C.使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大D.减小气体压强并升高气体温度9.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喷口处冒出“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B.灭火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体喷出后汽化放热C.瓶内的液体是通过降温实现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入的D.瓶壁外侧出现少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0.如图所示,下列与热相关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图(a)“土冰箱”是利用蒸发放热从而防止饭菜变质B.图(b)飞机在天空中飞过留下的长长的“尾巴”是汽化现象C.图(c)将湿餐巾贴在冰冷的食品上,湿巾会和食品“粘”在一起,属于凝固现象D.图(d)“纸锅烧水”,说明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1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B.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在标准大气压下,给冰水混合加热时,其温度会升高D.所有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12.(多选)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右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和几种液体的沸点,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熔点/℃沸点/℃锡232液态氧-183铜1083液态氮-196固态酒精-117酒精78固态水银-39水100A.-192℃氮为液态B.可选用铜锅熔化锡C.37℃的水银为液态D.酒精温度计可测北京地区沸水温度二、非选择题1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将()A.不变B.一直下降C.先下降后又升高D.先升高后下降2.失蜡法是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流程分为三步,分别是用易熔化的石蜡和细泥浆制成蜡模并硬化成铸形,之后将铸形烘烧陶化,再往内部浇注铜水制成器物。

关于青铜器铸造过程中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失蜡法中制成铸形用的石蜡是晶体B.形成铸形过程中石蜡先熔化后凝固C.铸形烘烧陶化的过程水蒸气发生液化放热D.形成青铜器的过程,铜先凝固后熔化3.在歌舞晚会上,常用干冰产生的白雾来烘托气氛,舞台上形成的雾是()A.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C.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后又凝华形成的D.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4.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B.水的沸点是98℃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D.DE段该物质处于沸腾状态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灌溉庄稼6.十里铺中学,蔡老师将厨房搬进物理课堂,带领学生蒸包子。

以下有关本节物理课说法错误的是()A.蔡老师用蘸水的手指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水”字,过一会“水”字消失,这是水的升华现象B.胡若歆同学用沾有冷水的手去拿刚出锅的包子不会太烫,原因是手上的水汽化吸热C.淡艺杰同学做纸锅烧水的实验,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着D.蔡老师给同学的手臂上抹了一点酒精,同学们感觉很凉快,原因是酒精蒸发吸热7.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的a图线所示。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 / 5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在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 )
A .酒精温度计
B .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
C .水银温度计
D .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
3、在图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4、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 .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
C .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
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把新鲜蔬菜放入保鲜袋中B.将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C.将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摊开D.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3.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是实验中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B.图甲中器材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C.图乙是水沸腾时出现的现象D.图丙中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温度不变4.小明同学利用冷水(20℃)、热水(80℃)和碎冰块探究“气体液化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四种尝试,其中上方烧杯底部会出现小水珠的有()A.只有图a 中会出现B.只有图b 中会出现C.图c 和图d 中会出现D.图a、图c 和图d 中会出现5.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B.云开雾散C.冬天嘴里呵出的“白气”D.地上的水变干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新鲜的葡萄封装在保鲜袋中B.将苹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C.将茄子切成长条后摊在阳光下D.将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拧紧盖子7.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冰吸热升温比水吸热升温快C.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D.水的凝固点是0℃,BC段的物质是固态8.如图所示,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利用干冰制造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干冰迅速熔化再汽化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吸热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雾9.在沙漠中应急取水可以用这个办法:先挖一个半米深的坑,在坑的底部放一个杯子,然后在坑上铺一张大塑料薄膜,用石头压住薄膜边缘,并且在薄膜的中心也压上一块小石子,如图所示.获得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凝华B.凝固汽化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10.如图所示,是用处理污水获得饮用水的过程,对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蒸发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二、填空题11.天气热了,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所示,当时室温为℃.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12.如图所示是牙医在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用到的小镜子,它的作用是.诊断中常在把小镜子放到病人口中之前总是先将小镜子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烤,这样做的目的是.医院用“B超”给病人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13.生活中有一种能反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B.水结冰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A. 液化B. 熔化C. 汽化D. 吸收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A. 一直升高B. 一直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先降低后升高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A. 减小B. 水蒸发C. 不变D. 增多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10、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A.夏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凝结成水珠C.夏天要大量用水,水压很高,有少量水分从管壁有微孔渗出D.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的压强差增大,少量水分从管壁的微孔渗出二、填空题:11、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另外,在常温下可以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12、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消失,温度降低.当对烧瓶抽气时,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如图所法,这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13、夏天扇扇子是为了加快空气流动,使皮肤表面汗液________.14、蒸发是液体在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15、我国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________下用___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16、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___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17、图所示是做________实验的装置图,若烧杯中的水已烧开,酒精灯仍在继续加热,则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18、液化是_______的相反过程,通常是气态的物质要很低的温度才能液化,如果采用________的方法可使它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19、烧饭时,掀开锅盖会有水珠从锅盖内壁上滴下来,这些水珠是锅里的水________形成的水蒸气经________后形成的.20、把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时会看到水面出现“白气”,在这过程中,先是水发生_______,后是水蒸汽发生________.21、汽化是指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与其相反的过程叫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2、如图所示装置中,A为盛水的烧瓶,B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C为温度计,玻璃管由A容器通入B容器的冷水中,对烧瓶A加热并使其中的水沸腾,隔一段时间会看到:B容器中的水面会逐渐________,温度计C的示数________.这个过程中,A容器中的水沸腾时产生大量________,通过玻璃管送入B容器的水中,发生________现象,同时放出________,使B中的水量增加,温度升高.四、简答论证题:23、人们常常将很烫的开水在两个杯子之间倒来倒去,过一会儿开水就能饮用了,这是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B2、D3、B;D4、B5、B6、D7、A;B8、D9、B10、B11、压缩气体体积12、略13、蒸发14、任何,液体表面15、普通温度,压缩体积16、压缩体积17、略18、汽化,压缩体积19、汽化,液化20、汽化,液化21、液态,气态,液化22、上升,升高,水蒸气,液化,热23、倒来倒去,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要吸收热量,蒸发快,吸热也快,故水就凉得快一些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习题(含答案及解析)汽化和液化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放热C.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B.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D.蒸发可以在任意温度下发生2.如图所示,夏季清晨昆虫和植物上有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又消失了,关于“露珠”的形成和消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液化B.汽化、液化C.液化、熔化D.液化、汽化3.如下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要使纸燃烧的温度较高。

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4.如图划分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革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0℃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滚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进程中不吸热,温度也稳定5.有三支温度计,甲温度计置于空气中,乙温度计的液泡上包有含水的棉花团,丙温度计置于有密闭盖子的水杯内,经观察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三支温度计都是准确的B.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C.甲、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D.以上说法都不对第1页,共14页6.如图所示,是物质A从固态(初温−50℃)到液态最后沸腾(沸点100℃)时温度随时间变革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质A的熔化时间持续了2minB.6min后物质A全部变成气态C.4min时液态物质的含量大于8min时液态物质的含量D.加大火力可使物质A的沸点跨越100℃7.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产生的汽化征象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产生的液化征象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打火机内的物质是用降高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B.钢瓶内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的C.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与被100℃的水烫伤一样严重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变成水液化时要放热9.夏天,XXX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20 0 5 0 45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同学们走进医务室时,常闻到酒精的气味,这一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2.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冰雪融化 B.滴水成冰 C.浓雾消散 D.气凝结霜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述的是太阳升起后,露珠消失,这是因为露珠()A.吸热熔化B.放热凝华C.放热液化D.吸热汽化4.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制冰新技术:用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使管外的水结冰。

该技术中二氧化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5.小明对某一固态物体加热直至沸腾,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AB段为固态,DE段为气态B.该物质在CD段为固液共存态,DE段为液态C.BC段表示熔化过程,DE段表示汽化过程D.AB段物质吸热,CD段物质放热6.俗话说“熬汤煮肉,加火不如加盖”,对这句话里包含的科学道理,理解正确的是()A.汤水沸腾后,加火会使汤的温度继续升高,容易糊锅B.加盖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柴火燃烧时产生的烟灰落入锅里C.加盖的目的只是为了汤水的热量不容易散失到空气中去D.加盖可以使汤水沸点升高,汤水里的肉更容易煮烂7.烧水时用小火使水持续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A.持续升高B.保持不变C.持续降低D.忽高忽低8.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

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D.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取决于火焰大小9.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盛水的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稍后也沸腾了B.温度高于沸点,立马沸腾C.同时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10.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11.室温恒定不变的情况下,有两支示数相同、规格相同且完好无损的温度计甲、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A.汽化时吸热B.液化时放热C.熔化时吸热D.凝固时放热2.晾晒的湿衣服在逐渐变干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华3.小方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没有沸腾之前不会汽化B.纸锅中的水沸腾时不会吸热C.纸锅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4.炎热的夏天,吃一杯液氮冰淇淋降温是件快乐的事。

如图所示,以下关于液氮冰淇淋旁出现的“白气”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凝固B.熔化C.汽化D.液化5.在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水在沸腾过程中()A.温度升高B.温度降低C.温度不变D.无法判断6.同学们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沸腾时观察到了两个现象,一是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二是水杯上方冒“白气”,关于这两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形成会吸热,“白气”形成会放热B.气泡和“白气”都是汽化现象,形成时都需要吸热C.气泡是杯中的水汽化而成,“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D.以上说法都不对7.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1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8.一件湿衣服按下列四种方式晾晒,最容易晾干的是()A.B.C.D.9.关于蒸发和沸腾,正确的是()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热B.液体不需要吸热就可以一直沸腾C.汽化的方式有两种:蒸发和沸腾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10.如图所示,运动员为了能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平时刻苦训练时往往会大汗淋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水的蒸发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某科学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关系,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A.甲和乙B.甲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丁2.下列不属于利用蒸发吸热的现象是()A.皮肤上涂抹酒精会感到凉爽B.夏天,在干燥的地面上洒水C.发烧时,在额头敷湿毛巾D.冰熔化时,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3.严冬,人们口中不断呼出“白气”,它是水蒸气经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汽化B.熔化C.液化D.凝华4.小明在吃火锅时,发现了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奶茶杯外面比冰镇汽水瓶更容易“出汗”B.离锅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低C.在吃火锅时,小明的眼镜片上出现的“雾气”是汽化形成的D.将火锅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大火加热,汤汁继续升温5.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锅里的水沸腾前没有发生汽化现象B.纸锅里的水沸腾时吸热,会使水的温度升高C.纸锅里的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D.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6.2024年2月4日,一场瑞雪之后,泉城济南银装素裹、美景如画,但大雪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为此,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在积雪路面撒盐来加快积雪熔化。

撒盐是为了()A.降低雪的熔点B.升高雪的熔点C.降低雪水的沸点D.升高雪水的沸点7.根据家用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当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管道中不断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吸收热量B.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放出热量C.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吸收热量D.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放出热量8.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

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解析版)

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10 0 5 0 3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以下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的露珠C.深秋,大雾消散 D.严冬,窗上的“冰花”【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雾气消散是液态小水滴遇热汽化成水蒸气,故C符合题意;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夏天可以通过洒水或放置冰块来降低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B.洒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冰块熔化时从周围物体吸收温度D.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解:AB、夏天温度高时洒水,水蒸发时从周围吸收热量,可以降低温度,而不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A正确、B错误。

C、冰块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不能说吸收温度,故C错误;D、冰块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严寒天气“泼水成冰”C.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D.冬天树木上的“雾凇”【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泼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错误;C、露珠消失是水的汽化现象,故C正确;D、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

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答案】C【解析】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乙醚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雪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3.3 汽化和液化 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3.3 汽化和液化 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3.3 汽化和液化同步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 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 樟脑丸越放越小D. 冰箱冷冻室的内壁结出“白霜”2. 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3. “冰之宝”是一种可以解决夏日汽车内高温问题的喷雾剂.当向车内喷洒该物质时,它会迅速吸收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喷出的这种物质在车内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 凝固B. 汽化C. 液化D. 凝华4. 图所示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5.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 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 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 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6. 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 ℃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水蒸气的温度变化大B.水蒸气降温时放热多C.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大D.水蒸气在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7.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融化——凝固(放热)B. 雾生成——液化(放热)C. 露产生——汽化(吸热)D. 霜形成——升华(放热)8.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9. 图是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后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A.纸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10. 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云是由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组成的,其中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___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加热某固体,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7min时,物体处于固态B.ab过程是熔化阶段,b点的内能比a点内能大C.bc过程是沸腾阶段,吸热,温度升高D.cd过程是沸腾阶段,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夏天,小宇与小强一起到咖啡店,小宇点了小半杯热咖啡,小强点了一杯冰柠檬茶,如图所示,过了一会儿,他们各自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杯壁上出现的小水珠都在内壁上B.两杯壁上出现的小水珠都在外壁上C.两杯壁上出现的小水珠都是液化现象D.两杯壁上出现的小水珠都是汽化现象3.对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B.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D.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4.南宁的春季,当天气突然变暖时,有时会发现黑板“冒汗”,这是()A.液化现象B.汽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5.喝热汤时,向汤的表面吹气,会感到汤不烫嘴了,主要原因是A.吹出的气是凉的B.升高了汤的温度C.吹来的气是把汤周围的冷空气赶跑了D.吹气使汤蒸发加快,蒸发吸热6.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热现象实验中,所得的撕去了一角的图象,下列关于该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B.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象C.若是熔化图像,AB 段内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D.无论是熔化还是沸腾图象,AB段内不需要吸热7.如图,这是我县2016年12月中旬的一张照片,当时日近正午,红日当头,红旗飘扬,近处的楼房模模糊糊,远处的景物踪影全无.关于此情此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雾很大B.风把别处的雾吹到了我县C.日照不会使雾消失D.每个人都应该减少污染8.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C时没有水蒸气B.水的温度达到100°C才能汽化C.冰的温度达到0°C才能熔化,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D.-5°C的冰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再放入0°C的房间,冰会变多9.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C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D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10.下列对“白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冬天户外活动的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夏天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熔化形成的C .从温泉口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D .在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制造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填空题11.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 时需要 热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答案

三、汽化和液化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水可以变成气,像水变成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概念的识记,能够辨析教材中的概念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答案:汽化沸腾沸腾沸点蒸发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汽化__________是过程。

思路解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是吸热过程。

答案:蒸发沸腾吸热3.液体在沸腾过程要不断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

思路解析:液体的沸腾是需要不断吸热的,但温度会保持不变。

答案:吸热保持不变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思路解析:“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答案:A2.(2010湖北宜昌模拟)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汽”,这是()A.升华现象B.凝固现象C.液化现象D.汽化现象思路解析:夏天外界气温高,刚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温度低,会使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珠附在冰棒的周围,属于液化现象。

答案:C3.(2010福建福州模拟)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__________。

夏天喜欢吃冰棒,是因为冰棒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使人感到凉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含答案)1.用湿布擦过的黑板,过一会儿就变干了,这一现象是AA.汽化B.凝固C.液化D.升华2.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BA.熔化吸热B.汽化吸热C.升华吸热D.液化放热3.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D 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4.下列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C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5.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D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6.第四届平潭国际沙雕节上展出的沙雕,以沙和水为材料.沙雕展出时间越长,沙雕越“干燥”,这是因为沙雕中的水分发生了CA.液化B.升华C.蒸发D.熔化7.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ABC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8.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D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9.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DA.铁块变成铁水B.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C.霜的形成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10.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C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11.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A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12.如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中拍摄的晨雾照片。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汽化和液化之液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汽化和液化之液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汽化和液化之液化练习题1.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D.夏天加入饮料中的冰块变小2.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3.在公共浴室内,裸露的冷水管和热水管与混水阀相连,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根水管壁上有水珠,而另一根却没有。

据此判断,有水珠的一根是(填“冷”或“热”)水管;在这一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4.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身上的水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感觉到凉快,是冰棒吸热所致。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5.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作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先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喷在患处时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

答案:1.C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A不符合题意;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蒸发现象,蒸发吸热,B不符合题意;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C符合题意;加入饮料中的冰块变小,固态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D不符合题意。

2.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八年级物理 汽化和液化(精选练习)

八年级物理 汽化和液化(精选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2019•聊城)夏季,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会变干,这个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2.(2019•凉山州)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3.(2019•宜宾)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A.草叶上形成“白霜” B.冰雪遇暖消融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D.冬天河水结“冰”4.(2019•眉山)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5.(2019•山西)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

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

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

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A.一定高B.一定低C.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6.(2019•攀枝花)清晨,人们在公园散步的时候常常看到树叶和青草上挂满晶莹的露珠。

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露珠的形成属于()A.汽化B.升华C.熔化D.液化7.(2019•宜昌)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坐垫,用湿抹布擦一下就很快凉了下来,主要原因是()A.水的比热容大B.液化放热C.蒸发吸热D.液化吸热8.(2019•淄博)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B.蒸发在液体外部和内部同时进行C.液体蒸发时会放热D.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无关2.妈妈在发烧的小阳身上擦酒精,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其依据是A.酒精液化时吸热B.酒精汽化时吸热C.酒精液化时放热D.酒精汽化时放热3.下列水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消散C.滴水成冰D.湿衣服变干4.冬天浴室里,甲、乙两根并行排列的水管,甲的表面有很多小水珠,乙则没有,可能的原因是()A.甲管、乙管都装有热水B.甲管、乙管都装有冷水C.甲管装有热水,乙管装有冷水D.甲管装有冷水,乙管装有热水5.下列现象利用加快蒸发的是()A.把蔬菜装入塑料袋后放入冰箱B.电吹风将头发吹干C.给墨水瓶加盖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6.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包装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冰棒熔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B.小明画的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小强画的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D.吃冰棒能降温解热是由于冰棒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7.小明同学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实验测出a、b、c、d四个图中水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30s、80s。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①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①通过b、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①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8.能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A.B.C.D.9.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烧瓶中剩下的主要是水。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三、汽化和液化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水可以变成气,像水变成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概念的识记,能够辨析教材中的概念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答案:汽化沸腾沸腾沸点蒸发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汽化__________是过程。

思路解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是吸热过程。

答案:蒸发沸腾吸热3.液体在沸腾过程要不断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

思路解析:液体的沸腾是需要不断吸热的,但温度会保持不变。

答案:吸热保持不变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思路解析:“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答案:A2.(2010湖北宜昌模拟)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汽”,这是()A.升华现象B.凝固现象C.液化现象D.汽化现象思路解析:夏天外界气温高,刚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温度低,会使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珠附在冰棒的周围,属于液化现象。

答案:C3.(2010福建福州模拟)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__________。

夏天喜欢吃冰棒,是因为冰棒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使人感到凉爽。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汽化和液化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放热B.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C.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D. 蒸发可以在任意温度下发生2.如图所示,夏季清晨昆虫和植物上有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又消失了,关于“露珠”的形成和消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液化B. 汽化、液化C. 液化、熔化D. 液化、汽化3.如下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 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要使纸燃烧的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 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 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4.如图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A. 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 在0℃时,酒精处于液态C.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不吸热,温度也不变5.有三支温度计,甲温度计置于空气中,乙温度计的液泡上包有含水的棉花团,丙温度计置于有密闭盖子的水杯内,经观察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 三支温度计都是准确的B. 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C. 甲、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D. 以上说法都不对6.如图所示,是物质A从固态(初温−50℃)到液态最后沸腾(沸点100℃)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物质A的熔化时间持续了2minB. 6min后物质A全部变成气态C. 4min时液态物质的含量大于8min时液态物质的含量D. 加大火力可使物质A的沸点超过100℃7.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B. 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C.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D.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液化现象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打火机内的物质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B. 钢瓶内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的C.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与被100℃的水烫伤一样严重D.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变成水液化时要放热9.夏天,苏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汽化和液化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水可以变成气,像水变成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概念的识记,能够辨析教材中的概念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答案:汽化沸腾沸腾沸点蒸发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汽化__________是过程。

思路解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是吸热过程。

答案:蒸发沸腾吸热3.液体在沸腾过程要不断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

思路解析:液体的沸腾是需要不断吸热的,但温度会保持不变。

答案:吸热保持不变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思路解析:“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答案:A2.(2010湖北宜昌模拟)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汽”,这是()A.升华现象B.凝固现象C.液化现象D.汽化现象思路解析:夏天外界气温高,刚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温度低,会使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珠附在冰棒的周围,属于液化现象。

答案:C3.(2010福建福州模拟)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__________。

夏天喜欢吃冰棒,是因为冰棒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使人感到凉爽。

思路解析:保鲜目的就是减少水分的蒸发,夏天吃冰棒,冰棒熔化时要吸热,使人感到凉爽舒服。

答案:蒸发(或汽化) 吸4.(2010江苏无锡模拟)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汽”,如图4-3-1所示。

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

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汽”是向(选填“上”或“下”)的。

图4-3-1思路解析:考查物态变化这个内容,根据状态变化来确定是哪一种现象。

答案:液化下5.请你对汽化的两种方式作比较,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如下表:6.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会觉得很烫,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思路解析: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肯定是向手放出的热量少,那么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谁吸收了呢?原来蛋壳表面有开水,刚捞出时,开水蒸发很快。

就加快从蛋壳吸热,所以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开水吸收用以蒸发,故手不觉得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蛋放出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故手觉得很烫。

答案: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表面有很热的开水,开水蒸发得很快,也就加快了从蛋壳吸热,使蛋壳的温度降低,所以此时不觉得太烫手;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熟鸡蛋放出的大量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使手的温度急剧升高,所以手觉得很烫。

快乐时光藏锄有兄弟耦耕者,其兄先归做饭。

饭熟,声唤弟归,弟遥答云:“待我藏锄田畔,即来也。

”饭时兄谓弟曰:“凡藏物须密,如汝高声,人皆听见,岂不被偷?”弟唯唯。

及饭毕下田,锄已失矣。

因急归,低声附兄耳曰:“锄已被偷去矣。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在敞口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A.逐渐升高B.不变C.逐渐降低D.忽高忽低思路解析:水沸腾时,虽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案:B2.当某种液体的温度为它的沸点时,该液体()A.一定在蒸发B.一定在沸腾C.可能在沸腾D.可能蒸发和沸腾同时进行思路解析: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只不过蒸发比较轻缓,不易被察觉,故A正确。

液体要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达到沸点的液体若不能继续吸热,也无法沸腾,故B错误,C正确,D正确。

答案:ACD3.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思路解析:降低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减慢蒸发。

用“保鲜膜包好”水果可以防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液体的温度。

答案:B4.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

关于出现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水的蒸发现象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思路解析: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含有的大量水蒸气遇冷的缸壁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了缸壁上。

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潮湿,是下雨的前兆。

答案:B5.文文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调小,但仍保持锅内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两次比较,他发现()A.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接近思路解析:水烧开时处于沸点,此时只要继续加热就能使其沸腾,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沸腾的温度都保持在沸点不变。

在一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 ℃,而鸡蛋也在100 ℃时开始煮熟,同样的鸡蛋在100 ℃的沸水中煮熟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但大火所需燃料多,小火所需燃料少。

故D正确。

答案:D6.(2010湖北襄樊模拟)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思路解析: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其表面有部分酒精液体,酒精要发生蒸发现象,蒸发需要吸热使其温度降低,待酒精蒸发完后,由于外界气温高,温度计示数又会升高,故选项D正确。

答案:D7.(2010广西贵港钦州来宾模拟)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思路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表面空气的流速,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可加快蒸发。

答案:D8.(2010山东济宁模拟)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90 ℃的水也可以沸腾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思路解析:当人从室内到室外时,眼镜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因此室外水蒸气不可能液化形成小水珠,故选D。

答案:D9.(2010北京四中模拟模拟,29)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水珠,这是__________现象。

思路解析:冬天室外温度低,眼镜由室外到室内时,眼镜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答案:液化10.(2010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__________热。

思路解析:弄清物质之间状态的变化,然后对照各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答案:熔化蒸发吸11.图4-3-2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表示的是物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图4-3-2思路解析:从图象上分析,该物质都有吸热升温过程和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过程,综观我们已学过的物态变化,只有两个物态变化过程符合此图象,一是某晶体物质吸热升温并熔化过程,二是某液体吸热升温并沸腾过程。

答案:可能是某晶体物质吸热升温并熔化过程或者是某液体吸热升温并沸腾过程12.小明在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后,他猜想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

请你帮他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证明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思路解析:在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实验三中不能用嘴吹。

答案:实验一: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实验方案: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板上轻轻滴上一滴水,其中一块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也可以先往玻璃板上滴一滴酒精,再往手心上滴一滴酒精。

实验中应保证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一样。

比较两滴水(或酒精)在不同温度下蒸发的快慢。

实验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案: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板上各轻轻滴一滴水,用手指轻轻晃动一块玻璃板,使其液面扩大,实验中应保持液体的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一样,看谁蒸发得快。

实验三: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实验方案: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让两块玻璃板拉开一定距离,用练习本轻轻扇动其中一滴水,看谁蒸发得快。

实验中应保持液体的表面积和温度相同。

13.图4-3-3(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一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3-3所示,则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前的情景,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当水温升到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温,5 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4 min,数据如下表:图4-3-3记录完后,该同学将盛有沸腾水的容器密封,用打气筒向密闭的容器内打入空气,他发现原本沸腾的水停止沸腾;停止加热后,他又用抽气筒从密闭的容器内抽出一部分空气,发现容器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2)分析以上现象和数据,你能帮助该同学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出两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制糖工业中,要求糖汁在100 ℃以下沸腾,以便除掉糖汁中的水分,同时又不影响糖的质量。

如何能做到?思路解析:(1)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此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放出大量的水蒸气.沸腾前,烧杯底部温度较高,越向上温度越低,所以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小,故(b)图是沸腾前的情景,(a)图是沸腾时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