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诸葛亮六次北伐出祁山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汉诸葛亮六次北伐出祁山读书笔记
蜀汉诸葛亮六次北伐出祁山读书笔记
典故六出祁山是一个三国典故,讲述的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六次北伐魏国,每次都进军祁山的故事,因为祁山在三国历史上,属于一个很重要的北伐军事要点,因此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从这个地方进军,这也是魏国的一个军事地理上的弱点。
曾有很多人评论说:从六出祁山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军事上并非一个天才级别的人,他的强项还是战略家与治国能力。
在“智慧化身诸葛亮到底算不算军事家?”中我们分析过他的军事能力。
诸葛亮六出祁山:
拼音:liù chū qí shān
解释:传说三国·蜀·诸葛亮曾六出祁山攻魏。
按诸葛亮攻魏凡六次,但出祁山仅两次。
后主刘禅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攻祁山,战于街亭;建兴九年围祁山。
其馀出建威,在祁山附近,出散关、守城固、出斜谷,皆经汉一带。
参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二零回:“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六出祁山结果:
六出皆败,损兵折将。
本来人就少,还这样折腾。
他治理国家还行,打仗的谋略一般,在文章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之赵藩“攻心“联解读赏析一文中,我们分析过,诸葛亮没有能做到审时度势,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死前并没有重用他,而是法正的重要原因,当然刘备的夷陵兵败也是一个超级大错误。
兵败的六大原因: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分析,并非三国志。
一、蜀道艰难,运粮不便。
去攻魏国,捷径就是去攻长安,然而去长安的路除了陈仓外,其余小路盘涉艰难。
只要魏军在陈仓艰守不出,就很难进攻长安。
在诸
葛亮二出祈山时,便是陈仓守将赫昭使得蜀兵不得向前,最终只有带兵回汉中。
二、蜀国智谋之士较少。
大家一定听过“孔明挥泪斩马谡”这句话吧?当时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恃于街亭。
蜀军参军马谡自告奋勇要求去守街亭。
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
但马谡对兵法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
而街亭是蜀军咽喉之路(据点),被夺则蜀兵必败,马谡不听劝告,在山上屯军,被魏军断水且以火攻破之。
不可不谓蜀中无人矣!且蜀军后来也只有姜维这一智谋之士,何为不败?其实司马懿是真的天才军事家,文怎样评价鬼才司马懿:积蓄力量审时度势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做事从来就是随机应变,不会拘泥于一些规则性的东西,所以让诸葛亮十分头疼。
就比如在司马懿神速进兵孟达城破身亡超越诸葛亮的妙算一文中,我们看到的故事一样。
三、魏将较多,而蜀将较少。
当时蜀中马超、黄忠、关羽、张飞等猛将皆死,勇者只剩赵云、魏延,但赵云不久又死,魏延则早有反心。
魏国却又出现个司马懿,他善用兵,及诸葛亮心腹之患,更兼张郃、曹真、郭准之勇,怎能轻易败于蜀军?而后又有钟会、邓艾、司马昭、司马师等一班文武双全之人,竭力辅佐,魏国实难攻破。
四、后主听信谗言。
在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苟安因途中喝酒怠慢运粮时间,被诸葛亮杖打八十,怀恨在心,便投降魏军,当时魏军正节节败退,司马懿便叫苟安去成都散布谎言说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后主听后,使人差孔明回,又一次半途而废。
又一次即第五次出祁山时,都护李严因筹粮不济,恐孔明怪罪,便妄奏天子,说东吴兵犯,后主便再次命孔明撤军御吴,又一次坏了好事。
这些都要归结于“扶不起的刘阿斗”——后主懦弱无能,宠信宦官之故。
五、司马懿智谋过人。
在诸葛亮大破魏军时,魏主曹睿让司马懿总领大军。
从此,诸葛亮就不再容易取得胜利了。
正所谓“一生难得逢敌手”。
诸葛亮和司马懿各显才能,各有胜负。
可以说,若魏国没有司马懿早就被蜀国所灭了。
六、天意弄人。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在诸葛亮与司马懿最后一战时,诸葛亮成功地诱司马懿进入了上方谷,随后以平生最善长三大攻——火攻烧之,就当司马懿已手足无措时,忽然狂风大作,黑色漫空,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
司马懿因此逃过一劫。
而诸葛亮也因此身染重病,不久于人世。
可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国演义博客评论:
六出祁山应该是一个战略上的成功,但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蜀国本身不占据优势,又是长途远征,还是应该并在奇、神,就如同魏延的出斜谷策略,是可行的,但诸葛亮为人谨慎,不敢冒险,当然那时候的诸葛也因为国力不足,害怕失败的责任,但打仗本来就应该有冒险精神,不能一直采取谨慎的方略,措施良机。
在这里,我们要学学司马懿的处事本事:司马懿名言和处世哲学让我们学习到了什么?答案是:应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