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第九章神经系统资料

合集下载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PPT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PPT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康复治疗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非常 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 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 递质和激素来影响内分 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 能。
03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也通过分泌激素和细胞 因子来影响神经系统的 功能。
04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维持 机体的稳态和应对各种 内外部刺激非常重要。
05
神经系统与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可以根据病变部位、病因、症状等进行分类。其中,病变部位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 经系统疾病;病因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生理学ppt神经系统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和突触 • 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 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功能 • 神经系统与疾病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神经元和突触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负责合成 蛋白质和能量物质;树突是从胞体发出的多个短小分支,负责接收神经冲动; 轴突是从胞体延伸出的长纤维,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结构,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或细胞的兴奋或抑制,实现信息的传递 。
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 巴胺、5-羟色胺等。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这些非特异性的刺激,保持 大脑皮质的清醒状态----意 识水平和感知能力。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包括反射性运动控制、模式化运动控 制和随意运动控制等。其中,反射性 运动控制是最基本的运动控制方式, 模式化运动控制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 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固定运动模式,而 随意运动控制则是中枢神经系统根据 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运动策略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等 器官,形成交感神经链。
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化理解来巩固。
03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学习是记忆的前提,记忆是学习的结果。没有学习,就没有可回忆的内
容;没有记忆,则无法保持和再现学习的成果。
情绪与情感
情绪
情感
短暂的、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通常与 特定的生理唤醒和表情模式相关。例如, 愤怒、恐惧、快乐等。
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体验,通常与个 人的价值观、信念和期望相关。例如,爱 、恨、信任等。
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 收缩、心跳加快等效应。
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在应急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使 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
1 2
副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心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
副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等 效应。
3
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可塑性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和周 围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运 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

工程生理学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工程生理学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 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 (1)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
功能两方面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损伤,使结构上的完 整性遭到破坏,或者在麻醉药或低温作用下,离子跨膜运动发生障碍,使 功能完整性被破坏,局部电流均不能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便会发生阻 滞。 • (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中包括大量粗细不同、传导速度不一的神经 纤维,诸多纤维各自传导其冲动,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绝缘性的形成主要与局部电流在一条神经纤维上形成回路,而且神 经纤维之间存在结缔组织有关。但是,绝缘性不是绝对的。在神经冲 动传导过程中,并行纤维之间相互影响兴奋性的现象是存在的。在正 常条件下,一根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不足以引起邻近的另一神经纤 维的兴奋。所以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干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 (二) 化学性突触传递(定向突触传递) • 1.突触的结构。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许多小支,小支的末端膨大
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有丰富的突触囊泡,囊泡中含有神 经递质。① 小而清亮透明的囊泡,内含乙酰胆碱或氨基酸类递质;② 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囊泡,内含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③ 大而具有致密 中心的囊泡,内含神经肽类神经递质。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 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构成突触。典型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 触后膜组成(图9-3)。突触小体面对突触间隙的膜称为突触前膜。与前 膜相对的细胞体或突起的膜称为突触后膜,前膜或后膜只占膜的极小 部分,约1μm2,厚约7.5nm,突触后膜上有与递质相对应的受体。前膜 与后膜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其宽20~40nm,期间有粘多糖、糖蛋白 和一些离子。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功能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功能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功能目录•神经系统概述•感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疾病与功能障碍01神经系统概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

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负责将信息从中枢传向周围器官和组织。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神经元与突触传递神经元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具有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包括电突触和化学突触两种类型。

神经冲动传导动作电位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过程,涉及离子通道和离子流的改变。

03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或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引发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或抑制。

01神经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包括氨基酸类、单胺类、肽类等。

02受体位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反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02感觉神经系统眼、耳、鼻、舌、皮肤等,分别负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功能。

感觉器官感受器感受器的分类位于感觉器官内,对特定刺激敏感的细胞或细胞群,能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

根据刺激的性质和感受器的功能,可分为光感受器、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等。

03020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信号传向中枢神经系统。

传入神经纤维特定的神经纤维束,负责将特定类型的感觉信息传导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传导通路在传入神经纤维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实现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转化。

突触传递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层中负责处理感觉信息的区域,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感觉中枢大脑将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

感觉整合包括跨模态整合、多感官整合等,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感觉整合的机制感觉中枢与感觉整合03运动神经系统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单位。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CHAPTER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突触后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与突触传递1 2 3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根据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性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

受体的类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或激活相关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CHAPTER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应、换能、编码等听觉传导通路耳蜗→ 听神经→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皮层触压觉传导通路外周触压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痛觉传导通路外周痛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温觉传导通路外周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中枢及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感觉整合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感觉剥夺与感觉过敏感觉剥夺指长时间缺乏某种感觉刺激,导致相应感觉能力下降;感觉过敏指对某种感觉刺激过于敏感,产生不适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CHAPTER03运动单位与肌纤维类型关系不同运动单位包含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影响肌肉收缩特性。

生理学课件: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

生理学课件: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

轴突
假单极细胞 双极细胞 多极细胞
轴突 小脑浦肯野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模式图
7
Axon
Cell body Dendrites
-
图 神 经 元 电 镜 照 片
8
图-大脑皮层大锥体细胞 9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树突: 接受、传导信息 胞体: 接受、整合信息 轴突始段: 产生AP部位 N纤维: 传导信息(AP) 末稍: 释放递质
①接受、整合并传递信息; ②神经内分泌。
10
11
2. 神经纤维及其功能
轴索: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神经纤维: 轴索+髓鞘(神经膜)
(nerve fiber)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功能:兴奋传导和轴浆运输
12
(1)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
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上传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 称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简称冲动
61
交感 神经
副交感 神经
NPY
NE
血管
VIP
ACh
唾液腺
图-递质共存现象
NE:去甲肾上腺素;NPY:神经肽Y; ACh:乙酰胆碱;VIP:血管活性肠肽
62
4 递质的代谢(合成、贮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再合成等)
重摄取NE
酶解ACh、肽类
图-递质消除的方式模式图
63
(二)受体(receptor)
去 极 化
始段产生AP
轴突末梢
图-复杂的神经突触联系 52
6 突触的可塑性
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持久改变的特征和现象
1)强直后增强 突触前末梢受一短串高频刺激,引起PSP↑。 突触前末梢Ca2+末梢持续释放递质PSP

精选医学第九章神经系统1PPT课件

精选医学第九章神经系统1PPT课件

胸9~12节(T9~12)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腰1~5节(L1~5) 对第11、12胸椎
骶1~5节(S1~5) 尾节 (Co1)
对第1腰椎
22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在内部,白质在周围。
1.灰质
前角(前柱)
中间带
侧角(侧柱)
后角(后柱)
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终室,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周围。
10
五、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白质 (1)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 位,色泽灰暗,称灰质。 (2)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多 数轴突具有髓鞘,颜色苍白,称白质。 2.神经核和神经节 (1)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 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称神经核。 (2)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 略膨大,称神经节。
11
3.纤维束和神经 (1)纤维束:在中枢神经白质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 神经纤维集聚成束,称纤维束或传导束。 (2)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 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再集合成一条神经。
12
髓质
白质 灰质
皮质 神 经 核
13
神经节 神经
14
第二节 脊 髓 和 脊 神 经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19
脊髓的节段性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根 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节段,因此,脊髓共有 31个节段。
颈段 胸段 腰段 骶段 尾段
8节(C1~8) 12节(T1~12)
5节(L1~5) 5节(S1~5) 1节(Co1)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课件•神经系统概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目录•高级神经功能•神经系统疾病与功能障碍01神经系统概述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协调全身各部位的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传递信息。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神经元与突触传递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突触传递的过程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等步骤。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通过改变膜电位和离子通透性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

03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结合位点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和细胞的生理功能。

01神经递质的种类与功能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如运动控制、情绪调节等。

02受体的类型与作用包括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偶联型受体等,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02感觉功能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觉传导通路特异性传导通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非特异性传导通路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中枢与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感觉整合多感觉信息的整合与处理03运动功能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

运动传导通路起自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构成的下行传导束。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下行纤维(锥体束)和脊髓前角细胞构成。

除锥体系以外的所有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传导通路。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其中神经系统作为生命体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在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处理和整合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1.感觉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信息,如温度、压力、疼痛、味道等。

感觉神经纤维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处理和分析,形成感觉体验。

2.运动功能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动,实现生物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运动神经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肌肉和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收缩或分泌反应。

3.调节功能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使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4.认知功能神经系统参与思维、记忆、语言、情感等高级心理活动。

大脑皮层是认知功能的关键部位,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语言、记忆、情感等功能的集成。

5.生殖功能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生殖功能的主要调节途径,神经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影响生殖细胞的和性腺的发育。

三、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区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认知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等,各功能区协同工作,实现各种生理功能。

2.间脑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松果体等结构。

丘脑是感觉信息的传递站,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心,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参与生物钟的调控。

3.中脑中脑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红核、黑质等结构。

中脑参与调节运动、姿势、视听等功能,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课件第九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课件第九章神经系统
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轻触觉 特点:先交叉后上行
传导精细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的 神经纤维 特点:先上行,然后在薄束核和
楔束核处交叉到对侧。
一侧脊髓半离断,同侧深感觉、 运动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
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 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 入冲动由脊髓、脑干上行,到丘脑换元后, 发出特异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 区域。
动作电位传至神经末梢 接头前膜钙离子内流 接头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经接头间隙与接头后
膜受体(N2受体)结合 后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升高,钠离子内流,引
起终板电位,达到阈值,引发动作电位。
(二)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力牵拉伸长 时,能反射性的引起该肌收缩,这称为牵张反 射
分为肌紧张和腱发射 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指缓慢持续牵
③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如BP↓、HR↓、瞳孔缩小、尿量↓、BT↓、代谢率↓、呼吸↓、胃液分泌↑可而唾液分泌↓、发汗功能↑(迷
走神经兴奋)。
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b2受体 主要是抑制作用
2、大脑皮层对躯体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与锥
主要功能是 调节机体的随意运动 阻断剂 : 筒箭毒碱
体外系 下传而实现的。
特点:投射途径专一 点对点投射 功能:引起特定感觉 非特异投射系统 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
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结构 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抵达丘 脑,再发出纤维,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质的 广泛区域。
非特异投 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 1.体表感觉代表区 第一体感区:位于中央后回。 ①感觉投射规律: a.交叉投射,但头面部的投射为双侧; b.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 敏度呈正相关; c .投射总的安排为倒置,但头面部为立正。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节 大脑皮层 同左
数秒至数十秒
同左
K+电导降低
K+电导升高
乙酰胆碱
多巴胺
EPSP与IPSP的比较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通透性↑
Cl-(主)
(2). 突触的分类
突触主要有三类 (1) 轴突-树突式突触
最为多见 (2) 轴突-胞体式突触
较常见
(3) 轴突-轴突式突触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前易化
也还有其他形式:树-树,树-体,体-体等 以及复杂结构的突触。
此外,串联性突触、交互性突触、混合性突触等
R
(3).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去极化) 当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Ca2+ 通道开放, Ca2+内流:降低轴 浆粘度和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 电位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出胞)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或化学门
⑷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星形胶质细胞一方面通 过血管足和突起连接毛细血管和神经元,运送营养, 排除代谢产物;另一方面产生神经营养因子,维持神 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
⑸绝缘和屏障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形成
形成神经纤维髓鞘提高传导速度,而且绝缘;参与中
枢神经系统内: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和脑-脑脊 液屏障。
(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⑴周围神经系统: 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区别:

第九章神经系统1ppt课件

第九章神经系统1ppt课件

3.两个侧面:剥去脊膜,脊髓表面有几条纵沟 (1)背侧面:背正中沟和背外侧沟(2条) (2)腹侧面:腹正中裂和腹外侧沟(2条)
4.马尾:由于脊柱比脊髓长,荐神经、尾神经要在椎管内向后 伸延一段,才能到达应椎间孔,它们与脊髓圆锥和终丝共同构 成马尾。
背正中沟 腹正中裂
脊髓外形简图
背外侧沟 腹外侧沟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 (3)脊硬膜:厚而致密CT。
硬膜外腔(静脉和脂肪,脊神经根);硬膜外麻醉 ;
2.脊髓的血管 (1)脊髓腹侧动脉:腹正中裂伸延,枕动脉、椎动脉、肋 间背侧动脉、腰动脉、荐外侧动脉 (2)脊椎窦:背侧纵韧带两侧伸延,经交通支,将血液输 送至枕静脉、椎静脉、肋间背侧静脉和荐外侧静脉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论
一、组成和功能 组成:脑、脊髓、神经节和分布于全身的神经 功能: ①接受刺激,刺激----神经冲动-----传导; ②调节机体各器官的生理活动,保持器官之间的平衡和协 调 ③保证畜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以适应环境的 变化
二、神经系统的划分
大脑
脑 小脑
中枢神经
间脑
(2)按功能和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分为三类: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属假单极神经元或双极神经元;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属多极神经元; ③中间神经元:也称联络神经元,属多级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见组胚。
五、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皮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地方, 在
2.白质:灰质周围,被灰质角分成三对索: (1)三对索:背侧索、腹侧索、外侧索 (2)脊髓固有束:密接脊髓灰质的白质称为脊髓固有束,
为短程纤维,联络各段脊髓。 (3)联系脑和脊髓的长纤维束(P1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活动过程包括 兴奋和抑制
4、突触传递的特点
1. 单向传递 递质只在突触前膜释放,兴奋
只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释放
2. 中枢延搁 神经递质释放向后膜扩散、发
挥作用所耗费的时间
3. 总和 多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才能达
到阈电位,使突触后神经元爆发动作电位。
4. 兴奋节律的改变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2、内脏感觉区和本体感觉区 内脏感觉区 与痛觉有关 第二感觉区:位于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 本体感觉区 位置觉和 肌肉、关节的运动觉 位于中央前回
五、痛觉
(一)痛的类型、及其性质
(1) 体表痛 快痛:刺激后很快发生,消失也快,是一种尖
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 慢痛:一种定位不清楚的“烧灼痛”,在刺激
是传导兴奋 传导兴奋具有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必须具备结构和功能
的完整 2、绝缘性 神经纤维间传到兴奋互
不干扰 3、双向传导性 神经纤维任何一点
受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可同时向 两端传导 4、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可较久的 保持传导兴奋的能力。
二、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A、辐射式 B、聚合式 C、链锁式 D、环状式
上冲动频率不一的现象。
5. 对内环境敏感和疲劳 突触间隙与细胞
外液相通,所以内环境影响突触的传递。 神经递质在传递中易消耗,所以易疲劳。
6. 后发放
四、中枢抑制
本质是突触活动的抑制 根据发生的机制分为突触前抑制
和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抑制中间神经元,释
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如屈肌反射
(三)皮肤痛觉
刺激皮肤,首先出现快痛稍后慢痛。
(五)内脏痛:
内脏痛的特点
(1)定位不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2)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3)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对牵拉 、痉挛、缺血和炎症刺激敏感, (4)常可出现牵涉痛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 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牵涉痛发生时病变部位在内脏,疼痛部位在皮
突触前抑制:通过轴 轴突触活
动引起突触前神经元去极化抑制,使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减少。
反射活动的协调
1. 交互抑制 肢体的协调运动伸肌中枢
和屈肌中枢之间交互抑制
2. 扩散与集中
扩散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辐散式联系 集中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集合式联系
3. 反馈 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环状式联系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突触 小泡
突触结构示意图
2、突触传递的过程
动作电位传至突 触前神经元末梢
前膜去极化
钙离子内流
突触小泡释放 神经递质
递质穿过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受体 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改变 形成突触后电位
钙离子
3、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受体 增大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特别是 Na+的通透性 局部膜的去极化。产 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使后膜上 的Cl—通道开放 Cl—内流 膜电位 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特点:投射途径专一 点对点投射 功能:引起特定感觉 非特异投射系统 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
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结构 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抵达丘 脑,再发出纤维,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质的 广泛区域。
非特异投 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 1.体表感觉代表区 第一体感区:位于中央后回。 ①感觉投射规律: a.交叉投射,但头面部的投射为双侧; b.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 敏度呈正相关; c .投射总的安排为倒置,但头面部为立正。
信息扩散 感觉传导途径 信息总和 运动传导途径 在空间上扩大作用的范围 后发放或反馈的结构基础
三、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一)、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互相接触并传递信息 的部位,
突触的分类: A、轴突-胞体突触
B、轴突-轴突突触
C、轴突-树突突触
1、突触的微细结构Leabharlann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后0.5~1.0秒才能感觉到,持续时间长,并伴 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变化, (2)躯体深部痛:定位不明确,可伴有恶心、出 汗和血压的改变。
(二) 痛觉感受器及其刺激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且痛觉感受 器为特异性,但不如别的感受器;
致痛物质:ATP、H+、K+、5-HT、 组胺、乙酰胆碱、蛋白溶解酶、缓激 肽等。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分为
中枢神经 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 脑神经和脊神 经 联系中枢神经系统与 全身各器官的神经
第一节中枢神经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的基本 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神经元 有一个或多个树突 只有一个轴突, 神经纤维 神经系统的基本 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 是反射弧
一、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
一、感受器:人体专门感受刺激 的特殊结构。
特点:
1. 适宜刺激 每种感受器都只对一种特定的
刺激最为敏感
2. 换能作用 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可将刺激转
换为生物电能 刺激 局部电位 达到阈值 爆发动作电位
3. 适应现象 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感觉 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嗅觉、触觉
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各种感觉器的传入冲动,大部分经脊神经后 跟进入脊髓,上传大脑皮质
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轻触觉 特点:先交叉后上行
传导精细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的 神经纤维 特点:先上行,然后在薄束核和
楔束核处交叉到对侧。
一侧脊髓半离断,同侧深感觉、 运动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
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 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 入冲动由脊髓、脑干上行,到丘脑换元后, 发出特异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 区域。
肤。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 调节
躯体运动最基本中枢在脊髓最高 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 α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梭外肌
纤维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 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触点。
结构: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 膜
动作电位传至神经末梢 接头前膜钙离子内流 接头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经接头间隙与接头后
膜受体(N2受体)结合 后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升高,钠离子内流,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