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U平台的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实践——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PU平台的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实践——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
作者:李孔文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2018年第32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高
校第二课堂实施信息化管理已具备良好的时机和技术可能性。

文章结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以第
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为抓手,依托PU平台实现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践,介绍高校运用信息化平台工具提升第二课堂工作效果的一种可行路径。

关键词: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PU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改革,逐渐成为
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切入点[1]。

根据现代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需要的现实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高等学校以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基本
上均已形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一课堂以培养和夯实大学生各
种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第二课堂是指在高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课
外活动,主要关注大学生实践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近年来通过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改革,建
成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课程和活动资源;而其中涉及多个开课单位、众多授课教师,并产生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学习的庞大数据量的活动记录。

这些信息和数据的生成、处理、维护和使用,对以往人工手动记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第二课堂信息
进行科学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时代,针对第二课堂的多元信息和海量数据,信息化管
理能够提供规范化和流程化的处理过程,提升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效率,是第二课堂改革顺应
时代特点的必然选择。

经过实践,高校第二课堂采用信息化管理是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效果的有
效路径。

1 高校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目标
随着高校第二课堂改革的快速推进,原来的第二课堂管理模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弊端逐渐
显露,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第二课堂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第二课堂活动宣传和通知存在局限性,活动组织方不能通知到所有对活动感兴趣的学生,而学生也不能获知所有活动的信息,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但缺乏完整的活动存档信息,学生在参加活动后也无法形成系统的第二课堂经历信息,出现了“信息收集及存档困难”的情况。

(3)同类型活动重复开展,第二课堂育人结构不合理,存在对已开展活动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优化的需要等。

根据信息化的优势特点,解决高校第二课堂管理工作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实施信息化管理是一条可行路径。

高校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在于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2],实现对第二课堂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对第二课堂课程及活动进行过程控制,为学校对第二课堂宏观管
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有效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提供信息化保障。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具体实现如下目标:
(1)体现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

从学生角度出发,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方便获取信息、顺利参与兴趣活动、全面记录成长轨迹等。

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方向,才能始终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节奏,不断改革管理模式,实现符合校情的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

(2)确保第二课堂课程及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规范化流程控制亦能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

标准化的信息收集过程能够准确完整地记录活动信息,便于最终自动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

(3)优化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整体设计。

通过分析积累大规模数据,建立本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基础框架,指导各级部门、院系优化开展活动类型结构,精心打造学生兴趣浓厚效果显著的活动、形成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完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整体方案。

2 高校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实践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通过建设第二课堂定制信息化平台、组建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建立信息化管理培训机制、构建信息数据分析模型等系列举措,建成了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学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环节的稳定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1 建设第二课堂信息化平台
2.1.1 PU平台功能介绍
“PU 口袋校园”(Pocket University,以下简称“PU 平台”)是江苏高校广泛使用的“第二课堂”高校成长服务平台。

平台开发了包含手机客户端和PC端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模块,并提供海量信息的存储服务。

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1)校园部落。

板块中的各个部落与现实中的学校机构、学生组织、社团、班级等对应。

(2)校园活动。

板块由实际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应,流程包括活动发起、报名、总结和审核。

(3)申请学时。

板块接收材料上传,进行审核反馈。

高校第二课堂管理者和学生使用者均可使用电脑或手机,通过已注册的用户账号登陆PU平台。

面向高校,平台划分了学生用户、部落管理员、超级管理员三种身份,根据身份权限的设置不同,显示相应界面进行操作,实现平台提供的技术服务。

学生用户可通过校园活动板块查询学校全部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在线报名、现场签到获得第二课堂学时;也可通过申请审核板块上传学时认定材料,审核通过后获得学时;亦可打印个人专属的第二课堂成绩单。

部落管理员可通过“校园活动”板块发布活动、统计报名人数、现场完成签到来完结活动。

超级管理员使用PU后台管理功能对“校园活动”和“申请学时”板块的活动及申请进行审核反馈,确定是否发放学时;管理“校园部落”、审核管理平台用户信息;查询PU平台上第二课堂活动信息数据。

2.1.2 定制平台的模块说明
PU平台提供了高校通用的基础功能架构,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和模块设计。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设计为“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竞赛获奖与技能发展”“创新创业与自主提升课程”5大类,形成了PU定制平台的5个模块:“校园文化活动”在PU平台的“校园活动”板块中实现,形成的校园文化活动信息管理模块中多身份交互流程如图1所示;另外4个模块在“申请学时”板块中实现,预先设置学时发放条件及标准,由学生自行上传资料申请对应学时,审核者经过查看材料、对照标准予以学时发放批准或驳回。

定制的PU平台可为每名学生自动生成包含5个模块具体信息和学时的“第二课堂成绩单”。

2.2 组建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实施队伍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确保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成功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推进信息
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稳健的信息化平台支撑,还需要组建高素质的管理实施队伍正确操作、科学使用信息化平台。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团委根据学校现有学生组织和学生团体的管理结构,组建了一支由各级团员干部组成的学校团委—院系级—班团级的三级管理团队,明确工作
职能,培训使用技能,合力保障信息化平台稳定有序运转。

学校团委负责第二课堂信息化平台统筹规划、最终审核、争议调解、技能培训等,发挥指
导作用;院系级包含院系团委和校级学生组织,是实施第二课堂工作的中坚力量,主要负责各
类活动发起、开展和审核,发挥具体执行作用;班团级包含班团组织、学生社团和其他学生团队,是组织第二课堂各类活动的发起和实施的必要补充,发挥联系学生的宣传组织作用。

2.3 建立第二课堂信息化平台使用培训机制
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一般都考虑了用户友好性,能够方便用户使用,但是由于第二课堂活动
涉及的院系部门和学生组织很多,管理人员的流动性也较大,建立合适的培训机制能够确保信
息化平台的正常运转,实现第二课堂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培训机制包含了培训师、被培训对象,培训周期、方式和内容等。

根据平台划分的学生用户、部落管理员、超级管理员3 种身份和三级管理团队的需要进行针对性培训。

南京大学金陵
学院成立了“成长服务部”,在学校专任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负责学校第二课堂PU平台的构建第二课堂数据收集及信息分析模型。

具体的培训安排如表1所示。

2.4 构建第二课堂数据收集及信息分析模型
高校使用信息化平台管理第二课堂,会采集到大量数据记录。

对“社会实践”“社会工作
与志愿服务”“竞赛获奖与技能发展”“创新创业与自主提升课程”4个申请学时模块,设定
了提交内容的规范化要求:申请时间和周期、文字描述规范、证明材料模板、图片格式等;这
样预先设置收集数据的类型能够为信息处理和分析提供方便。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构建的第二课
堂信息处理和分析模型包含整理、评价、预测和反馈4项基本功能[3],即梳理学校第二课堂整体情况;评比各部落课外活动开展效果;预测活动吸引力以便做好工作预案;反映学生实践
创新能力、优化全校活动类型的结构等。

具体实施中采用月报、学期报告和年度报告制,设置
的信息分析模块中包含对各部落开展活动数量、类型、参加人数等统计数据的提取,也包含院
系之间各项数据横向比较分析图表,还包含判断活动吸引力的签到人数/报名人数的活动排序等。

其他用于辅助管理决策的信息分析模型仍在继续探索实践。

3 结语
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已有社会共识。

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高
校第二课堂,是第二课堂发挥育人功效的必然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发展,
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成功的实践探索案例显示高校第二课堂工作和信息化管理的结合是
加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一条可行之路。

当然,随着技术更新和大学生成长需求的变化,高校
第二课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式仍然需要研究实践,探索合理有效的策略,优化和改进第二课
堂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大学生提供更科学优质的第二课堂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工作,进而为国
家和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奇.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第二课堂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5):41-43.
[2]南京工业大学团委.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打造共青团工作全覆盖的有效方式[J].中
国共青团,2016(6):59-60.
[3]查先进.信息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姚鑫)
Research on the second-cla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n the PU platform:a case study of 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
Li Kongwen1,2
(1.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China; 2. 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ies and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 the opportunity andtechnology feasibility to implement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econd-cla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besee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needs of stud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viable path of howuniversities could leverage IT platforms to improve second-class quality. The actual practice from Nanjing UniversityJinling College is taken an example that implemented the second-class transcript on top of the PU platform.
Key words: second-cla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U platfor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