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有何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有何变化
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当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时候,如果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改革的必要性,那么就难以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投身改革的自觉性。

众所周知,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就是要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实际上就把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在“传承文明”,而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传承文明”,更需要“开拓创新”。

正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造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传统的教育功能,基本没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而,基础教育课程应当进行改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做相应的调整。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语文。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集体交流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
表自己的意见。

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语文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觉得语文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生字、词语、句子,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2、让学生从课程学习转变为实践应用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语文课本是你们的,字典、成语字典、课外读物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

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老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1、对新课标的教学能力整体把握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
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语文知识以及基本的语文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语文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体会语文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语文的价值,增进对语文的理解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小学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小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

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

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

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小学阶段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

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

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

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反思,一般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

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

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
量。

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

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

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

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实提高自己。

总之,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语文、理解语文,双方共同努力完美实践新课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