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6~Ch9 排序、顺序统计

合集下载

ch06 序列和集合的算法

ch06 序列和集合的算法
,每一位的取值范围为0到d-1。 归纳假设:知道该怎样用<k位的元素进行排序。以字典序排序 的序列,最高位决定了元素排列的顺序,同其他位无关。 另一方面,如果两个元素的最高位相同,则由归纳假设, 在最后一步之前,它们已经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因此,仅 需保证其排列顺序不变。 关键:同一个桶内的元素排列顺序不变。
3
二分搜索
问题:给定实数序列x1,x2,…,xn,满足x1≤x2≤…≤xn。对某个实 数z,试确定z是否在该序列中出现。若z出现,试确定下标i 使xi=z。 为简单起见,这里只查找一个满足xi=z的下标i。 基本思想:通过一次查询检验中间数把搜索空间(大致)减半 算法复杂度:算法每进行一次比较,搜索的范围就减半,因此, 在n个元素的序列中查找某个数值需要比较O(log n)次。
13
二分搜索的几种形式
二分搜索 循环序列的二分搜索 二分搜索特殊下标 二分搜索长度未知的序列 重叠子序列问题 方程求解
14
内插搜索
二分搜索总是把搜索空间减半,从而保证其性能是对数级的。 而当某一步所得到的值十分接近目标值时,在该值的邻域 内搜索似乎比盲目地减半搜索空间更加合理。 内插搜索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序列的长度,还和序列自身的特点 有关。对有些序列,内插搜索不得不一一检查其中的每个 数,而对于数据分布相对均匀的序列,内插搜索就十分高 效。 内插搜索的平均比较次数是O (log log n)。尽管内插搜索比二 分搜索在性能上有指数阶的进步,但在实际性能上并无多 大改善:1)除非n很大,否则logn已经足够小以至于其对数 并不比其本身小多少;2)内插搜索需要更复杂的数字运算。
8
二分搜索长度未知的序列
考虑一般的搜索问题,但序列长度未知。 此时不能把搜索空间减半,因为序列边界并不清楚。 查找大于等于z的某个xi。如果找到了这个xi,就可以在下标为 1到i的范围内进行二分搜索了。 首先将z同x1比较。若z≤x1,则z只可能等于x1。借助归纳法, 假设对某个j≥1有z>xj,将z同x2j比较,搜索空间加倍。若 z≤x2j,可推得xj<z≤x2j,然后再通过O(log j)次比较就能找到z。 总的来看,如果i是使z≤xi的最小下标,那么通过O(log i)次比较 就能得到某个xj,使得z≤xj,然后再通过O(log i)次比较最终 得到i。

数字的数目排序

数字的数目排序

数字的数目排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

无论是计算、统计、排名还是标示等问题,数字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而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字的分析和比较,我们需要对数字进行排序。

本文将介绍数字的数目排序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1. 升序排序在升序排序中,我们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列,从小到大逐个排列。

这是最常见的排序方式,也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组数字:6、3、8、2、9,按照升序排序后的结果为:2、3、6、8、9。

2. 降序排序与升序排序相反,降序排序是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列,从大到小逐个排列。

这种排序方式适用于需要强调排名靠前或者重要性更高的情况。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组数字:6、3、8、2、9,按照降序排序后的结果为:9、8、6、3、2。

3. 自定义排序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特定的需求对数字进行排序,这就需要使用自定义排序方法。

比如,我们有一组学生的成绩,希望按照成绩高低进行排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自定义排序方法:根据成绩的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排名进行标注。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组学生成绩:85、92、78、95、88,按照自定义排序后的结果为:95(第一名)、92(第二名)、88(第三名)、85(第四名)、78(第五名)。

4. 字符串中的数字排序除了对纯数字进行排序,有时候我们需要对字符串中包含的数字进行排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先将字符串中的数字提取出来,转换成数字类型,然后进行排序。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组字符串:A24、B36、C12、D8、E51,按照字符串中的数字进行排序后的结果为:D8、C12、A24、B36、E51。

5. 多列排序在一些特殊场景中,我们需要根据多个列对数字进行排序。

比如在公司的绩效评估中,我们希望按照部门和工龄对员工进行排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按照部门进行排序,再在相同部门中按照工龄进行排序。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组员工数据:姓名、部门、工龄。

按照多列排序后的结果为:部门A:员工1、员工3、员工5;部门B:员工2、员工4、员工6。

c语言计数排序算法

c语言计数排序算法

c语言计数排序算法C语言计数排序算法计数排序是一种用于整数排序的线性时间复杂度算法,它利用了输入的数字的范围比输入的个数大的特点。

计数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于给定的输入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x,确定小于x的元素个数。

通过这个信息,可以直接把x放到它在输出序列中的位置上。

计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k),其中n是输入序列的长度,k是输入序列中的最大值。

计数排序的步骤如下:1. 找出输入序列的最大值max,确定计数数组的大小为max+1。

2. 初始化计数数组count,将其所有元素置为0。

3. 遍历输入序列,统计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将统计结果存入计数数组count中。

4. 对计数数组count进行累加操作,得到每个元素在输出序列中的位置。

5. 创建与输入序列相同大小的临时数组output。

6. 遍历输入序列,将每个元素放到output数组中的正确位置上。

7. 将output数组复制回输入序列,完成排序。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计数排序的过程。

假设输入序列为[4, 2, 5, 7, 1, 3, 4, 5],最大值为7。

确定计数数组的大小为8,初始化计数数组count为[0, 0, 0, 0, 0, 0, 0, 0]。

然后,遍历输入序列,统计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得到计数数组count为[1, 1, 1, 2, 0, 2, 0, 1]。

接下来,对计数数组count进行累加操作,得到每个元素在输出序列中的位置,得到计数数组count为[1, 2, 3, 5, 5, 7, 7, 8]。

创建临时数组output,大小与输入序列相同。

然后,遍历输入序列,将每个元素放到output数组中的正确位置上,得到output数组为[1, 2, 3, 4, 4, 5, 5, 7]。

将output数组复制回输入序列,完成排序。

此时,输入序列变为[1, 2, 3, 4, 4, 5, 5, 7],排序完成。

可以看到,计数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可以用于对整数进行排序,并且具有线性时间复杂度。

Ch9 排序

Ch9 排序


第i 趟排序是对元素序列的前n-i+1 个元素进行排 序,使得前n-i+1 个元素中关键字最大的元素被 放置到第n-i+1 个位置上。
2011/2/28
18
起泡排序的实例
2011/2/28
19
bubbleSort
2011/2/28
20
效率分析

空间效率

仅使用一个辅存单元。 起泡排序的总比较次数为
时间效率



其次,在排序过程中,每输出一次堆顶元素需要进行一次 调整,而每次调整所需的比较次数为Ο(log n),因此n 次输 出总共需要的比较次数为Ο(n log n)。 由此,堆排序在任何情况下,其时间复杂度为Ο(n log n)。
46
2011/2/28
归并排序

基本思想:

基于合并操作,即合并两个已经有序的序列是容易的 ,不论这两个序列是顺序存储还是链式存储,合并操 作都可以在Ο(m+n)时间内完成(假设两个有序表的 长度分别为m 和n)。
2011/2/28
8
insertSort
2011/2/28
9
算法分析

空间效率

仅使用一个辅存单元 最好情况 总比较次数=n-1 总移动次数=0 最坏情况 总比较次数=n(n-1)/2 总移动次数=(n+2)(n-1)/2 平均情况 2 总比较次数 n 4 总移动次数 n 2 4
时间效率
16
交换类排序


通过两两比较待排元素的关键字,若发现与排序 要求相逆,则“交换”之。 主要有:

起泡排序 快速排序
2011/2/28

ch9排序(冲突_STEVEN-PC_2006-08-25 17-11-16)

ch9排序(冲突_STEVEN-PC_2006-08-25 17-11-16)
d=关键字的位数(长度)
9.2 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每步将一个待排序的对象,按其关键码大 小,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一组对象的适当位臵 上,直到对象全部插入为止。
简言之,边插入边排序,保证子序列中随时都是排好序的。
插入排序有多种具体实现算法: 9.2.1 直接插入排序 9.2.2 折半插入排序 9.2.3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算法
void ShellSort(SqList &L,int dlta[],int t) { /* 按增量序列dlta[0..t-1]对顺序表L作希尔排序。*/ int k; for(k=0;k<t;++k) { ShellInsert(L,dlta[k]); /* 一趟增量为dlta[k]的插入排序 */ printf("第%d趟排序结果: ",k+1); print(L); } }
【3, 5, 6, 9, 11,13,27, 31】
例2:关键字序列T= (21,25,49,25*,16,08),
请写出直接插入排序的具体实现过程。 *表示后一个25
解:假设该序列已存入一维数组V[7]中,将V[0]作为缓冲或 暂存单元(Temp)。则程序执行过程为:
初态:
暂 49 25 25* 16 存 08 0
——若待排序记录都在内存中,称为内部排序; ——若待排序记录一部分在内存,一部分在外存,则称为外部 排序。 注:外部排序时,要将数据分批调入内存来排序,中间结果 还要及时放入外存,显然外部排序要复杂得多。 大多数排序算法都有两个基本的操作: (1)比较两个关键字的大小
(2)将记录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2. 排序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查找!
3.排序算法的好坏如何衡量?

VFP基础培训教程教案

VFP基础培训教程教案
1.建立:A.建库结构时。B.在项目管理器中,①选 择要建立索引的表—修改;②索引卡;③建立。 2.用索引对记录排序:①选择已建立索引的表—浏 览;②表—属性;③在索引顺序处选择要用的索引; ④确定。
5.3 关系 P80
建立关系的前提:①有公共字段;②有公共索引。 建立关系:①在建立关联的数据库中建立好索引, 且必须有一个主索引;②在数据库设计器中,用鼠 标从一数据库的主索引拖到另一数据库的某个索引 项上。

一、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P87 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
1.启动查询向导 2.字段选取 3.为表建立关系 4.包含记录 5.筛选记录 6.排序记录 7.限制记录 8.完成
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P92 二、 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一、发展历程
①80年代:Ashton公司的dBASE。②86年:Fox公司的 FoxBase+。③94年:微软公司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 FoxPro 。④95年:VFP3.0 VFP6.0。
二、特点
①检索速度最快:Rushmore SQL ②有丰富的开发工具 ③支持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技术 ④可生成真正的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 ⑤支持客户/服务器结构
在项目管理器中,①选择要修改的表—修改,打开 表设计器;②字段;③修改—改错、排列顺序、插 入字段、删除字段;④确定。
4.5 浏览 P61
4.6 维护表记录 P54
编辑字段内容 输入G、M型字段内容:双击

G:A.编辑—插入对象。B.粘贴
增加记录:A.显示—追加方式。B.表—追加新记录; 删除记录:表—删除记录、彻底删除、恢复记录、 切换删除标志 定位记录:表—转到记录 替换记录:表—替换字段
数据与程序的关系图
应用程序1 数 据 库 DATABASE

1234567堆排序比较次数详解

1234567堆排序比较次数详解

xxx堆排序比较次数详解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堆排序是一种基于堆数据结构的排序算法,它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排序方法,尤其在大数据集上表现突出。

堆排序的关键在于利用堆的性质来实现排序过程,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比较次数。

在本文中,我将对xxx堆排序的比较次数进行详细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排序算法。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堆排序。

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性排序,它利用了堆这种数据结构的特性来实现。

堆可以被看作一棵树,它满足两个性质:结构性和堆序性。

结构性是指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而堆序性是指堆中任意节点的值都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孩子节点的值。

根据堆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堆来进行排序,这就是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

在xxx堆排序中,比较次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比较次数可以用来衡量算法的效率和性能,它表示在排序过程中进行了多少次元素之间的比较操作。

对于堆排序来说,比较次数取决于待排序数据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是一个与n相关的量级,其中n表示待排序数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堆排序的比较次数大约为nlogn,这使得堆排序成为一种非常高效的排序算法。

在xxx堆排序的实现过程中,比较次数是如何计算的呢?在建立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n/2次比较,这是因为堆是一棵完全二叉树,而叶子节点不需要进行比较。

在堆排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n-1次比较,这是因为每次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移出堆后,需要对剩余的元素进行调整,直到完成排序。

堆排序的比较次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n/2 + (n-1) = 3n/2 - 2。

除了比较次数外,xxx堆排序还涉及到交换次数和空间复杂度等指标。

交换次数表示在排序过程中进行了多少次元素之间的交换操作,而空间复杂度表示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的额外空间。

这些指标的综合考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评估堆排序算法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xxx堆排序的比较次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数据结构Ch6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Ch6习题答案

Ch6树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哈夫曼树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哈夫曼树根结点的权值等于所有叶结点权值之和。

B.具有n个叶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2n-1个结点。

C.哈夫曼树是一棵二叉树,因此它的结点的度可以为0,1,2。

D.哈夫曼树是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二叉树。

2.由3个结点可以构成多少棵不同形态的二叉树<C>。

A.3 B.4 C.5 D.63.如果一棵二叉树结点的前序序列是A,B,C,后序序列是C,B,A,则该二叉树结点的中序序列是<D>。

A.A,B,C B.A,C,B C.B,C,A D.不能确定4.如图所示的4棵二叉树中,<B>不是完全二叉树。

A.B.C.D.5.二叉树按某种顺序线索化后,任一结点均有指向其前趋和后继的线索,这种说法<B>A.正确B.错误若结点有左子树,则令其lchild指针指示其左孩子;若结点没有左子树,则令其lchild指针指示其前驱;若结点有右子树,则令其rchild指针指示其右孩子;若结点没有右子树,则令其rchild指针指示其后继。

6.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在其子女结点的前面,这种说法<A>。

A.正确B.错误7.对一棵7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有<A>个叶子结点。

A.35 B.40 C.30 D.448.设一棵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数为9,则该二叉树的叶子结点的数目为<D>。

A.10 B.11 C.12 D.不确定n0=n2+19.假定根结点的层次为0,含有15个结点的二叉树最小高度为<A>。

A.3 B.4 C.5 D.6假定根结点的层次为1,含有15个结点的二叉树最小高度为410.若一棵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数为9,该二叉树的叶子结点的数目为<A>。

A.10 B.11 C.12 D.不确定n0=n2+111.设根结点的层次为0,则高度为k的二叉树的最大结点数为<C>。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数的比较大小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内容,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数字大小,如购买商品、支付金额、比较工资等。

在数学中,数的比较大小则是数值比较的重要基础,尤其在计算、推理和证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数的顺序及比较大小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数的顺序数的顺序是指数值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排列。

数的顺序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示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表示方式。

1. 顺序数列顺序数列(Sequence)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依次排列的数。

通常用大括号{}表示,每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例如,在0~5的范围内,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列为{0,1,2,3,4,5},而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列则为{5,4,3,2,1,0}。

2. 数的排列方式根据数的大小关系,数可以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在表格中,我们通常使用升序(ASC)表示从小到大排列,使用降序(DESC)表示从大到小排列。

当几个数字大小相等时,则可以根据表格的设计进行排序(如按编号或时间等排序)。

3. 直观比较直观比较是一项简单而常用的比较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或实物对比来判断数的顺序。

例如,将两根木棍对比长度,或表格中的数字对比大小。

这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但对大量数字的比较不太实用。

二、数的比较大小数的比较大小是可以进行量化和比较的数学基础。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使用数字的绝对值、大小关系和运算符号等方式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和比较。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的比较大小方式。

1. 数的绝对值比较绝对值是一个数离0点的距离。

在实际比较中,经常会涉及负数与正数相比较的情况,那么我们需要使用数的绝对值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例如,比较-2和3的大小时,可以将其绝对值转换成2和3,因此3大于2,所以3比-2大。

在之后的计算当中,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正数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进行排序。

2. 数的大小关系比较数的大小关系是比较常用的数的比较方式。

在相同进位的位数下,数值大的数位数也大。

描述将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基本思路与算法流程

描述将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基本思路与算法流程

描述将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基本思路与算法流程
基本思路与算法流程:对个数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

步骤1:输入一组待排序的个数列表。

步骤2:创建一个空的结果列表,用于存放排序后的结果。

步骤3:对待排序的个数列表进行遍历,找出其中的最大值。

步骤4:将找到的最大值添加到结果列表中,并从待排序的个数列表中移除该最大值。

步骤5: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待排序的个数列表为空。

步骤6:输出结果列表,即为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个数列表。

算法流程如下:
输入:待排序的个数列表。

输出: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个数列表。

1.输入一组待排序的个数列表。

2.创建一个空的结果列表,用于存放排序后的结果。

3.设置一个循环,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到待排序的个数列表为空。

4.在循环中,遍历待排序的个数列表,找出其中的最大值。

5.将找到的最大值添加到结果列表中,并从待排
序的个数列表中移除该最大值。

6.结束循环。

7.输出结果列表,即为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个数列表。

通过以上步骤和算法流程,我们可以实现将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功能。

这个算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找到待排序的个数列表中的最大值,并将其添加到结果列表中,然后再继续找下一个最大值,直到待排序的个数列表为空。

这样,最终得到的结果列表就是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个数列表。

c语言查找和排序算法

c语言查找和排序算法

x<a[mid], high=mid-1
high low
不满足low<=high, 循环结束, 未找到
2013-5-30
11
main {
}
2013-5-30
int a[10]={1,3,5,7,9,11,14,42,76,98}; int low, high, mid,n=10; low = 0; high = n - 1; while (low <= high) { mid = (high + low) / 2; if (x > a[mid]) { low = mid + 1; } else if (x < a[mid]) { high = mid - 1; } else { return (1); } } return (-1);
2013-5-30
5
k 例 i=1 初始: [ 49 13
j
76
j
13 49 j
27 ]
j
k
97 j 97 [97 76 j 76 76 49 38 ] 27 j 49 49 j 38 ] 65 ]
i=2 一趟: 13
[38 65 27 j
二趟: 13 三趟: 13
27 27
12
①查找值x=99017
第一次循环:99011 99013 99015 99017 99019
low mid high 第二次循环:99011 99013 99015 99017 99019
x>a[mid], low=mid+1
low=mid high
x=a[mid],找到
2013-5-30
10
折半查找
7

数的排序学会整理数的顺序

数的排序学会整理数的顺序

数的排序学会整理数的顺序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数学来说,学会整理数的顺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的关系和特点。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排序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一、升序排序升序排序是将一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这种排序方法常用于数学中的问题解决和数据分析中。

下面是升序排序的步骤:1. 从给定的一组数中选择最小的数。

2. 将最小的数放在第一个位置。

3. 从剩余的数中选择最小的数。

4. 将最小的数放在第二个位置。

5.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的数都被排序。

例如,给定一组数:5,2,8,1,9。

按照升序排序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1,2,5,8,9。

二、降序排序降序排序与升序排序相反,是将一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这种排序方法常用于排行榜、最高分等问题的解决。

下面是降序排序的步骤:1. 从给定的一组数中选择最大的数。

2. 将最大的数放在第一个位置。

3. 从剩余的数中选择最大的数。

4. 将最大的数放在第二个位置。

5.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的数都被排序。

例如,给定一组数:5,2,8,1,9。

按照降序排序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9,8,5,2,1。

三、奇偶排序奇偶排序是将一组数分成奇数和偶数两部分,分别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序,并最终按照顺序合并两部分得到一个有序的数列。

这种排序方法常用于给定一组数进行分类和整理。

下面是奇偶排序的步骤:1. 将原始数列分成奇数部分和偶数部分。

2. 对奇数部分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序。

3. 对偶数部分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序。

4. 将排序后的奇数和偶数部分按照顺序合并,得到一个有序的数列。

例如,给定一组数:5,2,8,1,9。

按照奇偶排序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1,5,2,8,9。

四、小数排序小数排序是针对带有小数的数列进行排序,同样可以使用升序或降序排序。

在小数排序中,我们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字的大小关系。

英文数字排序:排序数字序列

英文数字排序:排序数字序列

英文数字排序:排序数字序列数字和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我们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

在英语中,数字和字母也有一定的排序规则。

本文将探讨英文中数字的排序规则,并介绍如何按照这些规则来排序数字序列。

在英文中,数字序列的排序规则是基于数字的大小。

数字从小到大排列,字母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举个例子,我们来排列以下数字序列:9, 5, 3, 7, 1。

首先,我们根据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数字1是最小的,所以它排在第一位。

接下来是数字3,然后是数字5,依此类推。

最后一个数字是9,它是最大的,所以排在最后一位。

因此,按照数字的大小,以上数字序列可以排列为:1, 3, 5, 7, 9。

如果数字序列中存在字母,我们需要将字母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例如,我们来排列以下数字序列:9, A, 5, C, 3, B, 7。

首先,我们根据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数字3是最小的,所以它排在第一位。

接下来是数字5,然后是数字7,依此类推。

最后一个数字是9,它是最大的,所以排在倒数第二位。

在数字排序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将字母按照字母表的顺序进行排序。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要将字母A和B排列起来。

根据字母表的顺序,A排在B的前面,所以A排在B的前面。

因此,按照数字和字母的排序规则,以上数字序列可以排列为:3, 5, 7, 9, A, B, C。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会面对更复杂的数字序列排序。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算法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排序。

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等。

通过使用这些算法,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任意数字序列排序。

总结起来,英文中数字序列的排序规则是基于数字的大小和字母表的顺序。

我们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来排列数字序列,然后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字母。

如果我们面对复杂的数字序列排序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算法来解决。

通过掌握这些排序规则和算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和字母在英文中的排序。

有机化学优先基团顺序

有机化学优先基团顺序

有机化学优先基团顺序
有机化学中常用的优先基团顺序为:
1. 羧基(COOH)
2. 羰基(C=O)
3. 羟基(OH)
4. 氨基(NH2)
5. 烯丙基(CH2=CH-CH2-)
6. 烯基(C=C)
7. 烷基(CH3, C2H5, 等)
8. 卤素(F, Cl, Br, I)
这个顺序基于羧基是最高优先级,因为它包含氧和碳,具有最高的电性,可以形成氢键和酸碱反应,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位置。

羰基也包含氧和碳,因此在优先级中排在第二位。

羟基和氨基分别包含氧和氮,具有较高的电性,因此排在第三和第四位。

我们一般把它们归为相同的类。

烯丙基、烯基和烷基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碳链,它们的优先级按照碳的共价键数递减排序。

最后是卤素,它们的电性最低,在有机反应中作为较弱的核或基团,排在优先级的最后。

这些优先级顺序对于解决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都非常重要。

ch9排序

ch9排序
24
V[j] = temp;
} gap = ( int ) ( gap / 2 );
}
}


Gap的取法有多种。最初 Shell 提出取 gap = n/2,gap = gap/2,直到gap = 1。Knuth 提出取 gap = gap/3 +1。 对特定的待排序对象序列,可以准确地估算 排序码的比较次数和对象移动次数。
29
Swap ( V[j-1], V[j] );, //交换 exchange = 1; //标志置为1,有交换
希尔排序的算法
typedef int SortData;
void ShellSort ( SortData V[ ], int n ) { SortData temp; int gap = n / 2; //gap是间隔 while ( gap != 0 ) { //循环,直到gap为零 for ( int i = gap; i < n; i++) { temp = V[i]; //直接插入排序 for ( int j = i; j >= gap; j = j-gap ) if ( temp < V[j-gap] ) V[j] = V[j-gap]; else break;


在平均情况下的排序码比较次数和对象移 动次数约为 n2/4。因此,直接插入排序的 时间复杂度为 o(n2)。 直接插入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 15
折半插入排序 (Binary Insertsort)

基本思想 : 设在顺序表中有一 个对象序列 V[0], V[1], …, V[n-1]。其中, V[0], V[1], …, V[i-1] 是已经排好序的对象。在插入V[i] 时, 利用折半搜索法寻找V[i] 的插入位臵。

ch9排序

ch9排序

堆排序:将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得到关键字最小(或 最大)的记录;输出堆顶的最小(大)值后,使剩余的 n-1个元素重又建成一个堆,则可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 值;重复执行,得到一个有序序列,这个过程叫~ 堆排序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如何由一个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 如何在输出堆顶元素之后,调整剩余元素,使之成为一个新 的堆?
初始时令i=s,j=t 首先从j所指位置向前搜索第一个关键字小于x的记录,并和 rp交换 再从i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x的记录, 和rp交换 重复上述两步,直至i==j为止 再分别对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直到每个子序列只含有 一个记录为止
x 例 初始关键字: 27 49 i 完成一趟排序: ( 27 38 i 38 13 49 65 i 13) 49 97 iij 76 j 97 49 13 j 97 65 49 27 j 65 50 j 50)
97 65 38 27
输出:13 27 38 49 50 65
76 97 50 13 输出:13 27 38 49 50 65 97 76 50 13 输出:13 27 38 49 50 65 76 97 49 38 65 27 49 38 65 27 13 50 76 49
i=2 13 (13
算法描述
Ch8_2.txt
算法评价
时间复杂度:T(n)=O(n²) 空间复杂度:S(n)=O(1)
Ch8_2.整数d1<n,把所有相隔d1的记 录放一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取d2<d1, 重复上述分组和排序操作;直至di=1,即所有记录放 进一个组中排序为止
n i= 2 i= 2
2 ( n + 4 )( n − 1 ) ( i + 1) = 2

顺序查找排序算法

顺序查找排序算法

顺序查找排序算法
1. 从待排序列表中选择第一个元素作为当前元素。

2. 依次遍历剩余的元素,与当前元素进行比较。

3. 如果找到比当前元素小的元素,则将该元素置于当前元素的位置,并将当前元素的位置移至该元素的位置。

4. 继续遍历剩余的元素,重复步骤3,直到所有元素都被比较过。

5. 将下一个未排序的元素作为当前元素,重复步骤2-4,直到所有元素都被排序完毕。

这种排序算法每次只移动一个元素的位置,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n^2)。

尽管效率较低,但对于小规模的数据排序仍然有效,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空间。

ch9 排序(梁)

ch9  排序(梁)
(另注:直接插入排序在n较小时,其效率比较高;若数据基本 有序,则其效率也比较高)
③ 稳定性:稳定
14
9.2 插入排序
二、折半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还是通过n-1趟插入,把无序元素 插入到有序元素中 对于第i个元素的插入,可以先采用折半查 找法来确定其插入位置,然后进行插入
演示
待排序序列: 17, 3, 25, 14, 20, 9
一、排序的定义:
排序:是将一个数据元素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 成一个按关键字(排序码)有序的序列。
关键字:是要排序的数据元素集合中的一个域, 排序是以关键字为基准进行的。 主关键字:能够惟一区分各个不同数据元素的关键 字;不满足主关键字定义的关键字称为次关键字。
4
9.1 基本概念
二、稳定排序和非稳定排序
1
3 3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1 1 8 8 4 4 4 4
4
7 7 7 7 7 5 5 5
5
4 4 4 4 8 8 8 6
6
6 6 6 6 6 6 6 8
7
5 5 5 5 5 7 最小值 7 7
29
一、简单选择排序
3. 简单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 void SelectSort(Node r[],int n) { int min; Node temp; for(int i=0;i<n-1;i++) { //n-1趟选择 min = i; for(int j=i+1;j<=n-1;j++) { if(r[j].key < r[min].key) min = j; } if (i!=min) {//第i趟选择出的最小值,放在第i位 temp = r[i]; r[i] = r[min]; r[min] = temp; } } } 简单选择排序

参考文献字母排序

参考文献字母排序

参考文献字母排序
参考文献字母排序指的是根据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将参考文献
列表进行排序的方法。

这种排序方法在学术研究中是非常常见的,因为可以方便读者查找和引用参考文献。

具体的排序方法是以作者的姓氏为主要排序依据,将所有参考文献按照姓氏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序,如果姓氏相同,则按照名字的字母顺序排序。

如果有多位作者,则按照第一位作者的姓氏进行排序。

在进行参考文献字母排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参考文献中的多位作者,应该按照第一位作者的姓氏进
行排序。

2. 对于类似于“de”、“la”等缩写的姓氏,应该按照缩写后的
第一个字母进行排序。

3. 对于同一位作者的多篇文章,应该按照出版年份进行排序,
最早发表的文章排在前面。

4. 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应该使用缩写形式的期刊名。

总之,参考文献字母排序方法可以方便读者查找和引用参考文献,也是学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 有序集合 须先排序 O(lg n) 在n个元素的集合中找ith最小元 无序集合 线性 O(n) 2
Chapter 6. 堆排序
3
堆排序(二叉堆) §6 堆排序(二叉堆)
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完全二叉树 存贮结构:向量, 存贮结构 : 向量 , 将其看做是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 储结构 堆性质
15
}
快速排序( §7 快速排序(续)
循环不变量
I. A[p..i] ≤ x II. A[i+1..j-1] > x III. A[j..r-1] 尚未确定 IV. A[r]=x
Note: :
这种划分使得: 这种划分使得:A[p..q-1] ≤ A[q] < A[q+1..r]
16
快速排序( §7 快速排序(续)
21
//在[p..r]中选随机数i
§7 快速排序 (续) 续
3. 随机版本 但随机化算法分析较困难 该算法非常有效, 在排序过程中, 该算法非常有效 , 在排序过程中 , 某次随机选择 最坏不会影响总体效果
Ex 7.2-5 上机作业: 上机作业:写2个快排版本比较之 个快排版本比较之
22
Chapter 8. 线性时间内的排序
k =1 k =1 n n
最好划分: 两子问题大小大致相等) ② 最好划分:(两子问题大小大致相等)
T (n) = 2T (n / 2) + θ (n) = θ (n lg n) //由master定理
18
§7 快速排序 (续) 续
③ 平衡划分
快排平均时间接近于最好情况,设划分总是产生 划分 快排平均时间接近于最好情况,设划分总是产生9:1划分
9
优先队列( §6.5 优先队列(续)
④ 增值
HeapIncreaseKey ( A, i, key ) { //将A[i]值增加至key if (key < A[i ]) error (" new key is smaller than current key "); A[i ] ← key; while (i > 1) and ( A[ Parent (i )] < A[i ]) do { //i非根且违反堆序 A[i ] ↔ A[ Parent (i )]; i ← parent (i ); } } 调整至根或已满足堆序,注意无须向下调整
11
Chapter 7. Quicksort
12
§7 快速排序
尽管最坏时间是θ (n ), 但期望时间为θ (n lg n)
2
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为: n ! n lg n − 1.44n + O(lg n) lg 1.39 快速排序平均: n lg n + O (n), 系数较小故称“快排”
∀node i ∈ T , i非根 A[ parent (i )] ≥ A[i ] / / 大根堆 or A[ parent (i )] ≤ A[i ] / /小根堆 即:从任一结点到根的路径上关键字序列有序 只要满足此性质的树均可视为堆,不一定要完 全二叉树.
4
§6.5 优先队列
通常的FIFO队列遵循先来先服务的原则,从表中删 队列遵循先来先服务的原则, 通常的 队列遵循先来先服务的原则 最老” “最老”的项 优先队列也是一种表(或集合) :从表S中删去优 优先队列也是一种表(或集合)S:从表 中删去优 先级最高的元素, 即根据工作的重要性(优先级) 先级最高的元素 , 即根据工作的重要性 ( 优先级 ) 来提供服务。 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key表示优 来提供服务。(S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 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 表示优 先级) 先级) 优先队列至少支持下面4个操作 优先队列至少支持下面 个操作
1. 算法描述
① 方法
Divide : A[ p..r ] ⇒ A[ p..q − 1] ≤ A[q ] ≤ A[q + 1..r ] Conquer : 递归对A[ p..q − 1],A[q + 1..r ]快排 终结条件,区间长度为1时空操作 Combine : 空操作
13
快速排序( §7 快速排序(续)
6
优先队列( §6.5 优先队列(续)
MaxHeapInsert ( A, key ) { //在堆A中插入key Size[ A] ← Size[ A] + 1; i ← Size[ A]; //堆Size+1 //i为待插入位置
while i > 1 and A[ parent (i )] < key do { //i非根且违反堆性质时调整 A[i ] ← A[ parent (i )]; //将违反堆性质的元素从父节点筛下 i ← parent (i ); //交换位置上溯至双亲 } A[i ] ← key; } 时间T (n) = O (lg n) //最多调整至根,树高为lgn //插入合适位置
插入集合S ① Insert(S, x): 将x插入集合 插入集合 返回具有最大key的元素 ② Maximum(S): 返回具有最大 的元素 删除并返回具有最大key的元素 ③ extract-max(S): 删除并返回具有最大 的元素 ④ HeapIncreaseKey(S, x, k): 将x的值增至 的值增至k 的值增至
8
优先队列( §6.5 优先队列(续)
HeapExtractMax ( A) { if Size[ A] < 1 then error ("underflow"); //返回 max ← A[1]; //取堆顶最大元 A[1] ← A[Size[ A]]; //堆中最后元素送堆顶 Size ← Size − 1; Heapify( A,1); //将A[1]调整,Size已改变, //只有A[1]可能违反堆性质 return max; } 时间O(lg n),从A[1]向下调整,最多至树叶
② 算法
QuickSort ( A, p , r ) { if ( p < r ){ q ← Partition ( A, p , r ); //划分元A[q]已正确 QuickSort ( A, p, q − 1); QuickSort ( A, q + 1, r ); } }
14
快速排序( §7 快速排序(续)
10
优先队列( §6.5 优先队列(续)
Note:插入操作可调用此操作完成 :
将SizreaseKey(A,Size,key) //保证在 ( , 保证在A[Size] , ) 保证在 上是增值 结论:使用堆能使优先队列的所有操作时间为 结论:使用堆能使优先队列的所有操作时间为O(lg n) Ex 6.5-7
20
§7 快速排序 (续) 续
3. 随机版本
快速排序的平均性能假定: 快速排序的平均性能假定:输入的所有排列是等可能的 算法随机化是指: 算法随机化是指: 算法行为不仅由输入确定, 算法行为不仅由输入确定,而且与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值 有关。 有关。强迫输入分布是随机的
RandomizedPartition ( A, p, r ) {//取代原partition i ← Random( p, r ); A[r ] ↔ A[i ]; return Partition ( A, p, r ); //取A[r]作划分元 }
23
§8.1 下界
可用判定树证明基于比较的排序时间下界为 Ω( n lg n)
§8.2 计数排序
假定: 个输入元素均为 个输入元素均为1到 范围内的整数 范围内的整数。 假定:n个输入元素均为 到k范围内的整数。 这里k不一定等于n,元素不一定唯一。 k=O(n)时 这里k不一定等于n,元素不一定唯一。当k=O(n)时, 不一定等于 排序时间为O(n) 排序时间为 Note: 若n个互不相同的整数值为 ~n,则 个互不相同的整数值为1~ , 个互不相同的整数值为 for( i=1; i≤n; i++ ) B[ A[i] ] A[i]
7
优先队列( §6.5 优先队列(续)
用二叉堆来实现优先队列
② 取最大关键字 即返回A[1] 返回堆顶元素 θ (1) ,即返回 删除(出队) ③ 删除(出队) 删除key最大 ( 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 , 即 A[1]。与堆排序类 最大(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删除 最大 。 只不过Size减1,即 似,只不过 减 , I. 取堆顶 取堆顶A[1] II. 将A[Size]送至 送至A[1] 送至 III. Size-1 IV. 将A[1…Size]调整为堆 调整为堆
T (n) ≤ T (9n /10) + T (n /10) + cn
19
§7 快速排序 (续) 续
③ 平衡划分 ∵任何底大于1的对数与以 为底的对数之间只相差 任何底大于 的对数与以2为底的对数之间只相差 的对数与以 一常数因子 ∴ 任何常数比例(如 99:1, 999:1)的划分,树高仍 任何常数比例( ) 的划分, 为O(lgn),从而快排时间为 ,从而快排时间为O(n lgn)
③划分
Partition( A, p, r ){ x ← A[r ]; //区间最后元素为划分元 i ← p − 1; for j ← p to r − 1 do { //始终有i ≤ j if ( A[ j ] ≤ x){ //使A[ p..i ] ≤ x i ← i + 1; A[i ] ↔ A[ j ]; } //end if 若含A[j]>x时,j加1 } //end for A[i + 1] ↔ A[r ]; //划分元位置为i+1 return i + 1;
25
计数排序( §8.2 计数排序(续)
算法 CountingSort ( A, B, k ) { for i ← 1 to k do C[i ] ← 0; for j ← 1 to length[ A] d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