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部 灌区
供水合计 4319 4634 4840 4380 6252 12935 18853 22813 11963 5198 4667 5060 需水合计 428 428 428 3210 7735 17023 23626 12275 1778 15466 2072 428 供需平衡 3891 4206 4411 1170 -1483 -4088 -4773 10537 10185 -10268 2595 4632
[5] 刘振燕.佳县农田水利建设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陕西水 利,2018,(4):180-182.
(3)从总体上看,山西省各地级市各年水资源承载力综
合评价结果对于中等级别 V2 和最低级别 V3 的隶属度较大,
说明山西省总体的水资源承载力属于中等偏低的不安全水
平。在山西腹部盆地高开发区,集中用水量大,水资源承载
力偏低,在山西东南部山地区,包括晋城、长治,虽然水资
源已有一定程度开发,但仍具有一定开发潜力。
态势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推动水资源、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2-0100-02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 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山 西省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 制 度 , 相 继 出 台 了 “ 山 西 大 水 网 ” 工 程 、《 国 家 节 水 行 动 山西方案》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在此背景下,探 讨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关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发展动态,为山西省水资源合理调配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 依据。
0.3062
0.3158
0.3389 0.2743
0.3307
10
太原
0.2363
0.2407
0.2756
0.2415 0.1340
0.2256
11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比 2014-2018 年山西省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综
合评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在研
究的 11 个地级市中,晋城、长治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在区域
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西省各城市的 2014-2018 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
结果显示: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晋城市、长治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水平在区域内
处于领先水平,太原、运城、临汾排名靠后。总体上说,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仍处于中等偏低的不安全水平,发展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目前,有关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 法、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综合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评价 过程中,由于不同评价指标对评价的贡献程度不同,首先需 要根据各评价指标对单元贡献的大小确定权重,结合模糊评 价的隶属度进行矩阵运算,得出综合得分,从而较全面的分 析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区域形势和变化趋势。主要原始数据 来源于《山西省水资源公报》(2014-2018)、《山西统计年 鉴》(2014-2018)、《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2018)等资料。 2.模型构建 水资源承载力是受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多个因子 相互耦合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因此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目 标层即为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下分为水资源系统、社会系 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 4 个准则层,每个准则层下有可分 为若干指标层,见表 1。 AHP 法计算权重:利用评价因素构成一个多层次结构分 析模型,通过确定判别矩阵,求出最大特征值将特征向量归 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各评价因素权重[3-4]。 建立评价集:根据相关研究的评价标准和专家意见,结 合山西省水资源现状水平,将各评价因子分为 V1、V2、V3、
系统 B4
森林覆盖率 C42 绿色可持续的反映,水资源更新的基础 正
0.1101 0.0569 0.0884 0.0295 0.0564 0.0188 0.0564 0.0429 0.1286 0.1286 0.0866
0.0866
收稿日期:2020-06-29 作者简介:左容宇(1994-),女,研究生,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工环地质。
三个等级,依次代表水资源承载力良好、中等和较差水平。
并确定各分级指标对应评语集 V 的阈值,为了方便定量化计
算,将其赋值为 V={0.95,0.5,0.05}
综合评价:根据相对隶属度函数确定每个评价因素的隶
属度,则模糊综合评价矩阵为:
B=A·R,B={b1,b2……bn},0≤bj≤1
(1)
式中,矩阵 B 是 V 上的模糊子集;bj 是等级 Vj 对综合
0.5029
0.4913 0.3788
0.4679
5
大同
0.3645
0.4363
0.4217
0.4148 0.3487
0.3972
8
阳泉
0.3076
0.3847
0.4882
0.4637 0.3186
0.3925
7
临汾
0.4551
0.3499
0.3445
0.3749 0.3808
0.3810
9
运城
0.4182
六、结论
玛纳斯河灌区是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重要灌区之一,灌
区常年气候干旱,南部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与北部灌区相
比较差。为了保证灌区整体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应合理规划
灌溉工程,完善南部灌区调蓄工程从而提高供水效率,带动
经济及生态效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强.新疆玛河流域灌区东岸大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分析[J].陕西水利,2020,(2):188-189+191.

源 B2
城镇人口比率 C23
反映社会发展水平与人口素质

承 载 经济
人均 GDP C31
反映区域经济状况

力 系统 万元 GDP 用水量 C35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协调度量

A B3 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 C36 反映作物对水的依赖水平及节水水平

生态 生态环境用水率 C41
反映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需求

0.1101
水资 单位面积水资源量 C12
反映水资源可利用程度

源系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C13
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山 统 B1
供水模数 C14
反语区域单位面积供水保障程度

西

降水量 C15
反映区域自然降水补给程度

水 社会
人口密度 C21
反映单位国土面积人口压力

资 系统 人口自然增长率 C22 反映人口对区域水资源的动态压力
第 21 卷 第 2 期 2021 年 2 月
中国水运 China Water Transport
Vol.21 February
No.2 2021
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左容宇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本文以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中心,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四个方面的水资源承
处于领先水平,而临汾、运城、太原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较差,
其中,省会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大大落后于其他城市。
(2)从时间序列来说,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在
2014~2018 年波动较小,均处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最低
水平;其余各市在 2014~2018 年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波动
情况,未呈现明显波动上升或下降趋势。
[2] 侯保灯,肖伟华,占许珠等.基于可靠度分析的水库工程 供水保证率核定方法[J].水力发电,2017,43(2):99-103.
[3] 李国宏.定西市安定区土地整治项目水土资源平衡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35-38.
[4] 纪旭.盖州市双台镇项目片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水 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7):60-62.
0.5900 0.4277
0.5330
2
晋中
0.4808
0.4041
0.5609
0.5445 0.5760
0.5133
4
吕梁
0.4356
0.4454
0.5724
0.5527 0.5006
0.5013
3
忻州
0.4282
0.4126
0.5408
0.4922 0.4865
0.4720
6
朔州
0.4902
0.4763
(4)原因分析:其一是山西省水资源整体匮乏,水资源
也存在明显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二是水利设施建设不足,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水资源承载力的提高不能满足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三是人口密度不均匀, 高密度人口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越低。
四、对策建议 (1)政府机构要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一方面,要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 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 适应。 (2)为了应对山西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结构性缺水 问题,山西省应加大储水设施建设、兴建调水工程进行跨区 域调水,规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 (3)太原市、临汾市、运城市作为山西省重要的人口密 集和经济文化中心,水资源承载力偏低,应更加注重水资源 的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居民的文明素质和节水意识。同 时注重新型节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全面提高各行各业节水 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浩,张中旺,孙小舟等.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 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4). [2] 蒋春林.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12):1-3. [3] 康艳,宋松柏等.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变权灰色关联 模型[J].节水灌溉,2014,(3). [4] 戴明宏,王腊春,汤淏.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 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 期): 151-156. [5] 顾自强,高飞,汪周园.汉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及承载力研 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6):99-102. [6] 任玉忠,叶芳,高树东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潍坊市水资 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 312-316.
第2期
左容宇: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山西省 11 市水资源承载力差异
城市名称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平均综合得分 排名
晋城
0.5547
0.5475
0.6186
0.6012 0.5527
0.5794
1
长治
0.5543
0.4806
0.6125
(上接第 99 页) 表 5 设计水平年玛纳斯河流域灌区平衡分析表(P=75%)
项目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南部 灌区
供水合计 1511 1511 1511 3083 4713 11277 15861 17337 7931 4372 3454 1511 需水合计 1596 1596 1596 3433 4880 11404 16733 9182 2607 6906 4458 1596 供需平衡 -85 -85 -85 -350 -168 -128 -872 8155 5324 -2535 -1004 -85
评判所得模糊子集 B 的隶属度。将权重集与模糊评价矩阵进
行模糊运算的到模糊综合评估向量,即可计算综合评分值。
对山西 11 个城市 2014-2018 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
价,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1 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目 标 准则层 层
指标层
指标选取意义
指标类型 权重
人均水资源量 C11 反映区域水资源丰、缺状态及发展潜力 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