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

合集下载

卫生职称--药学师(基础知识讲解)

卫生职称--药学师(基础知识讲解)

脱氧胞苷 C deoxycytidine
脱氧胞苷一磷酸 deoxycytidine monophosphate, dCMP
脱氧胸苷
T deoxythymidine 或thymidine
脱氧胸苷一磷酸 deoxythymidine monophosphate, dTMP
四、核酸的一级结构5是端
C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 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 物活性的丧失。
变性的本质:
——破坏非共价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 质的一级结构。
造成变性的因素: 如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
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 。
应用举例: 临床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来消毒及 灭菌。 此外, 防止蛋白质变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质 制剂(如疫苗等)的必要条件。
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g %)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
1/16%
一、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L--氨基酸
存在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组成人体蛋白 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 L-α-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二、氨基酸可根据侧链结构和理化 性质进行分类
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碱性氨基酸
2.性别 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的高0.3℃
女性的基础体温曲线
3.年龄 婴幼儿体温调节机构不完善,老年人应注意保温
4.情绪和体力劳动 5.季节和地区影响 6.其他因素 麻醉药、进食等
二、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
1. 主要产热器官 肝和骨骼肌
2. 机体的产热形式
寒冷
战栗产热 非战栗产热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循环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循环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循环[单选题]1.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A.心交感中枢兴奋B.心迷走中枢兴奋C.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D.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E.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江南博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能引起心迷走中枢兴奋。

掌握“循环”知识点。

[单选题]5.当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减少时,可引起A.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B.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加C.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D.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减少E.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当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兴奋作用减弱,传入冲动减少,通过延髓心血管的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加,其效应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故动脉血压升高。

掌握“循环”知识点。

[单选题]6.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因素是A.迷走神经兴奋B.交感神经兴奋C.血中乙酰胆碱水平升高D.酸中毒E.前负荷过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β1受体结合,加强自律细胞4期的Ⅰf,使4期自动除极速度加快,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使房室交界处细胞,Ca2+内流增多,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和幅度均增加而使传导速度加速;提高肌膜和肌质网Ca2+通道开放,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加。

掌握“循环”知识点。

[单选题]7.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A.升压效应相似B.强心作用相似C.小剂量的肾上腺素使骨骼肌血管舒张D.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使骨骼肌血管舒张E.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使骨骼肌血管舒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去甲肾上腺素(NE)与α受体结合的能力强,与β受体结合的能力弱,故NE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显著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因NE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起降压反射使心脏活动减弱,掩盖了NE与β1受体结合产生的强心作用。

初级药士考试《生理学》必背的9大考点

初级药士考试《生理学》必背的9大考点

初级药士考试《生理学》必背的9大考点考点1 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影响因素:①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②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2)扩散物质:脂溶性高、分子量小的物质,如O2、CO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3)特点:①不需要载体;②不消耗能量;③扩散的最终结果是使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

2.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某些带电离子和水溶性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载体或通道蛋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

①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转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②经通道的易化扩散转运Na+、Cl-、Ca2+、K+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或膜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考点2 血液1.红细胞在血液中数量最多。

男性 (4.5~5.5)×1012/L,女性(3.5~5.0)×1012/L。

2.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必需的物质。

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

3.白细胞生理(1)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2)数量:(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4.血小板生理(1)数量:(100~300)×109/L。

(2)功能:①维持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②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修复受损血管;③生理性止血作用。

(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

5.生理性抗凝物质最常见的是抗凝血酶Ⅲ、肝素。

考点3 循环1.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单选题]1.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A.继发性主动转运B.经载体易化扩散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江南博哥)E.单纯扩散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以及在肾小管上皮被重吸收的过程,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神经末稍重摄取的过程,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过程,细胞普遍存在的Na+-H+交换和Na+-Ca2+交换等过程,均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BCE三项,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物质。

D项,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细胞在特殊的蛋白质介导下消耗能量,将物质从浓度低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如钠离子、钾离子等的运输。

[单选题]2.关于生长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幼年时缺乏,可患“呆小症”B.青年时分泌不足,可患“呆小症”C.成年后缺乏,可患“肢端肥大症”D.幼年时分泌过多,可患“巨人症”E.成年后分泌过多,可患“黏液性水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生长激素是由腺垂体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的生长,使身材高大。

如幼年时分泌量过多,使身材发育过于高大,形成“巨人症”;成年人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单选题]3.下列关于胆汁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盐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B.胆汁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胆盐C.不含消化酶D.胆盐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E.胆盐可水解脂肪为脂肪酸和单酰甘油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其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起重要作用。

[单选题]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B.温度感受器可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C.温度感受器可分布在脊髓、脑干网状结构D.当体温高于调定点时,机体则出现皮肤血管舒张,发汗等现象E.当体温低于调定点时,主要是热敏神经元兴奋,使产热增加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外周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在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以及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起调定点的作用。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各论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各论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各论[单选题]1肝功能不全时常见的并发症是A.肺梗死B.脑病C.心肌梗死D.红细胞增多症E.脾破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功能不全患者(江南博哥),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门脉高压、腹水和肝性脑病。

由于肝实质细胞破坏导致肝动脉和门静脉短路形成,以及纤维组织压迫,可以引起门脉高压,伴随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极易形成腹水。

肝性脑病的发生则主要由于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作用及脑内能量代谢障碍所致。

掌握“肝脏、肾脏、脑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单选题]3.肝性脑病是指Λ,肝脏病症并发脑部疾病B.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C.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E.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精神神经综合征,发生于肝细胞广泛坏死引起的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症引起门体静脉分流的基础上。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是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安或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

因此,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特有症状。

掌握“肝脏、肾脏、脑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单选题]4.肝细胞严重损害时机体往往会出现A.血小板增多B.解毒能力增强C.呼吸衰竭D.黄疸E.无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肝功能障碍使肝细胞对胆红素处理的任意环节发生异常时,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对胆汁酸的处理发生异常时,可导致肝内胆汁淤滞。

掌握“肝脏、肾脏、脑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单选题]5.关于意识障碍下列哪项是错的A.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状态B.不能正确认识客观环境C.不能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D.病理学基础为小脑的功能异常E.精神错乱是表现形式之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意识障碍是指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状态和(或)客观环境,不能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种病理过程。

生理学,2024执业药师(二)

生理学,2024执业药师(二)

生理学,2024执业药师(二)引言概述:
2024年的执业药师考试将有一项关键的科目——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理现象和机能的科学,对于执业药师而言,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失调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2024执业药师考试的生理学内容展开讨论,介绍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概念。

正文:
一、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1. 膜的组成:磷脂双层、脂质、蛋白质等。

2. 膜的功能:细胞边界的形成、物质的运输、信号传导等。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器的功能: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2. 细胞凋亡与增殖:细胞自我调控的过程,重要的生理学现象。

三、神经系统的生理学
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树突、轴突、突触等。

2. 神经传递的过程:突触前后膜的电信号传导、突触间化学物质的释放与接收。

四、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组织构成、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2. 血压的调节:血管张力的调节、心血管中枢的调控。

五、呼吸系统的生理学
1. 呼吸的力学和调节:肺容积、气流速度等的相关概念。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与交换:肺泡-毛细血管界面的气体交换机制。

总结:
2024执业药师考试的生理学内容涵盖了生物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知识。

熟悉这些内容对于执业药师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提高他们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更好地应对2024执业药师考试中的生理学相关问题。

生理学,2024执业药师辅导(二)2024

生理学,2024执业药师辅导(二)2024

生理学,2024执业药师辅导(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2024执业药师辅导的文档,主题涉及生理学知识。

通过本文,读者将了解到生理学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提升执业药师的专业能力。

正文:一、生理学基础知识1. 细胞生理学-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 细胞内信号传导- 细胞自我调节机制2. 神经生理学-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 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神经传导机制3. 免疫生理学-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4. 内分泌生理学- 内分泌腺体及其分泌物- 激素合成与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5. 消化系统生理学-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食物消化与吸收过程- 膳食与健康的关系二、生理学与临床应用1. 药物代谢与药动学- 药物代谢途径与影响因素-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2. 生理学与疾病- 常见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理-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3. 体液与电解质平衡- 体液的组成与维持机制- 血浆渗透压与水盐平衡- 酸碱平衡与酸碱失衡的调节4. 生理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的剂量选择与调整- 药物的给药途径与药效- 药物疗效的监测与评估5. 药师在临床实践中的角色- 生理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监护与指导- 与患者和医生的合作与沟通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这些生理学知识对于执业药师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药代动力学、疾病的生理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的原理。

执业药师通过运用生理学知识,能够提供更准确、有效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第一章生理学1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1)单纯扩散:物理扩散特点:①脂溶性高和分子量小的物质;②高浓度----低浓度;③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扩散的方向和速度;④常见物质---如O2、C0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2)易化扩散:特点:①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②不需要消耗能量,也是高浓度----低浓度,属于被动转运。

分类:①经载体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Na+、Cl-、Ca2+、K+等带电离子。

电压门控通道(细胞膜Na+、K+、Ca2+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终板膜ACh受体离子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听毛细胞离子通道)。

主动转运:消耗能量、(低—高)1)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为离子泵。

钠钾泵(钠泵,Na+-K+-ATP酶)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由此造成细胞内的K+的浓度为细胞外液中的30倍左右,而细胞外液中的Na+的浓度为胞内10倍左右。

钠泵的重要生理意义:①细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基础;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②维持细胞内高K+,是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如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膜外高Na+状态,为许多代谢反应正常进行提供必需条件;③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其他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氨基酸,以及Na+-H+、Na+-Ca2+交换等)的动力;⑤钠泵的活动对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2)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时,所需能量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来自由Na+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在膜两侧建立的Na+浓度势能差,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初级药师整理笔记

初级药师整理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生理学一、本讲的主要内容(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大部分物质的跨膜转运都是与镶嵌在膜上的特殊蛋白质有关。

●单纯扩散:O2、CO2、N2、乙醇和尿素等。

●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介导,如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主动转运: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需要膜蛋白介导,原发性主动转运:Na+-K+-ATP酶,继发性主动转运:Na+-H+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G-蛋白耦联受体(Ac途径和PLC途径):甲状旁腺激素,以及气味分子和光子等,由一条肽链组成的具有7个跨膜α螺旋的膜蛋白。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受体作用过程●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时细胞膜两侧保持内负外正的电位分布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相当于K+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细胞兴奋的标志,峰电位由静息电位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Na+内流形成),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膜上Na+-K+-ATP酶的作用4.肌细胞的收缩●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特征●作为神经细胞兴奋标志的是动作电位、峰电位、神经冲动、神经放电●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易疲劳)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骨骼肌收缩的机制:胞质内Ca2+浓度升高促使细肌丝上肌钙蛋白与Ca2+结合,使原肌凝蛋白与横桥头部结合,拖动细肌丝向肌小节中间滑行,肌节缩短,肌肉收缩。

横桥ATP酶分解ATP,为肌肉收缩做功提供能量。

(二)血液1.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和运输CO2、O2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叠连现象,红细胞凹面相贴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溶血现象●白细胞:成年人白细胞(4.0-10.0),中性粒细胞50%-70%,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组织胺)0-1%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外来微生物●血小板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它的止血作用取决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①粘附;②释放(ADP和ATP、血栓素A2、5-羟色胺、内皮素);③聚集;④收缩;⑤吸附。

药师基础知识药理学

药师基础知识药理学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L)
• (2)离子通道型受体(受体蛋白本身也是离子通道)介导的 信号转导
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突触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离子通道快速开放,离子跨 膜流动→突触后膜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改变→神经信号 的快速跨膜转导
• (3)酶偶联受体(一种跨膜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酪氨酸激酶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活性, 大部分生长因子、胰岛素、部分肽类激素通过该类受体进行跨 膜信号转导
位差。以细胞外电位为0,绝大多数细胞静息膜内电位为稳定 的负电位。
产生条件: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均匀 分布;
②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一定的通透性 静息电位就相当于K+平衡电位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Z)
•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定义: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如果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 激,能触发膜电位发生可传播的迅速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②下降支的形成:由于钠通道为快反应通道,激活 后很快失活,随后膜上的电压门控通道开放,顺浓度梯度快速 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迅速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4.肌细胞的收缩(Z)
• (1)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由运动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特殊分化的终板膜构成 动作电位传到运动神经末梢,接头前面去极化,电压门控 Ca2+
②不耗能
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 功能(z)
• (二)经载体和通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Z) • 带电离子和水溶性分子在膜蛋白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
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属于被动转运 • 特点:高浓度 → 低浓度;不耗能;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
改变 • ①经载体蛋白的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重

药士考试-生理学

药士考试-生理学

2011年药学初级药士考试大纲(101)——生理学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动能1-1 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许多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1-2 单纯扩散:脂溶性高或分子量小浓度高向浓度低扩散,结果为浓度差消失;被动不消耗能量1-3 易化扩散: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被动不消耗能量1-4 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耗能、在蛋白质的帮助下、使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转运;其蛋白质具有特异性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1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大多数为稳定的负电位;钠泵主动转运造成的Na+ K+分布不均;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2-2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电位波动;上升:Na+内流,去极化;下降:K+外流,复极化;后电位,Na+-K+泵;超射:电位0以上;3、肌细胞的收缩3-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3-2 骨骼肌收缩的机制:Ca2+浓度变化3-3 兴奋-收缩耦联基本过程:将肌细胞膜上的电兴奋与胞内机械性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间机制;耦联物-Ca2+,兴奋时肌浆中浓度升高;Ca2+缺乏→脱耦联,肌细胞兴奋但不能发生收缩二、血液1、血细胞的组成1-1 红细胞1-1-1 数量:男:(4.5-5.5)×1012/L;女:(3.5-5.0)×1012/L1-1-2 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1-1-3 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对;1-1-4 生成的调节:原料: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B12、四氢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为主要调节物;1-2 白细胞1-2-1 数量:(4.0-10.0)×109/L;中性粒细胞50%-70%,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1-2-2 生理特性:中性粒细胞:变形运动、吞噬;嗜酸性粒细胞: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疾病时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内含肝素、组胺和慢反应物质;T淋巴:细胞免疫;B淋巴: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变形运动、吞噬,免疫反应,识别杀伤肿瘤细胞1-3 血小板1-3-1 数量:(100-300)×109/L1-3-2 生理特性:黏附;释放:ADP、ATP、血栓素A2,5-羟色胺、内皮素;聚集:血小板间;收缩:血块回缩;吸附:凝血因子;2、生理性止血2-1 基本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2-2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2-3 生理性抗凝物质:2-3-1 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及其它因子结合使其失去活性2-3-2 肝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泌;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抑制凝血酶原被激活,阻止血小板粘着、聚集、释放反应,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三、循环1、心脏的生物电活动1-1 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波形及其机制:0、1、2、3、4期;去极化0期:Na+通道开放,上升-90→30;复极1期(快速复极初期):K+一过性外流,下降30→0;复极2期:Ca2+内流与K+外流,平台期,区别其它细胞电位;复极3期:Ca2+通道关闭与K+外流,0→-90;复极4期(静息期):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稳定在-90;1-2 心肌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2-1 普肯耶细胞:基本与工作细胞相同,4期K+外流减弱与Na+内流增强,造成内流,自动去极化到达阈电位,引起动作电位;1-2-2 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70,阈电位-40;无明显1、2期;4期自动去极化迅速;窦房结是心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窦性心律;其它自律细胞,潜在起搏点,异位心律;2、心脏的泵血功能2-1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取决于心率;若按0.8s 计,心房收缩0.1s舒张0.7s、心室收缩0.3s舒张0.5s,心房心室均舒张(全心舒张期)0.4s;心率↑,周期↓,舒张↓;2-2 心脏的泵血过程(以心室为例)2-2-1 收缩期2-2-1-1 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低于动脉压,心室容积不变;2-2-1-2射血期:室内压高于动脉压;快速射血期:室内压与动脉压上升;缓慢射血期:室内压与动脉压下降;2-2-2 舒张期2-2-2-1 等容舒张期:室内压高于房内压,室内压下降,容积不变;2-2-2-2 心室充盈期:室内压低于房内压,血液进入心室;分为快速期、缓慢期;2-2-3 心动周期归纳如下:2-3 心输出量: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2-3-1 每搏输出量:安静状态70ml2-3-2 每分钟心输出量:最基本标准;搏出量×心率;男性4.5-6.0L,女性低10%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3-1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3-1-1 心脏:心交感神经与心迷走神经3-1-1-1 心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心率加快,收缩力加强,输出量增加;3-1-1-2 心迷走神经:兴奋释放乙酰胆碱,心率减慢;3-1-1-3 肌浆网释放Ca2+减少,收缩力减弱;3-2 血管:自主神经3-2-1 缩血管:交感神经,缩血管,皮肤分布最多;调节血流阻力与流量;3-2-2 舒血管:交感:情绪激动与防御反应,骨骼肌血流量增多;副交感:少数器官,调节局部血流;3-2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基本过程和意义3-2-1 过程:动脉血压降低,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交感神经紧张性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回升;反之亦然;3-2-2 意义:对动脉血压快速变化进行精细调节,维持人体正常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3-3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来源和作用3-3-1 来源:肾上腺髓质3-3-2 作用3-3-2-1 肾上腺素:①心脏:增加心输出量;②血管:皮肤、肾脏和肠胃道,收缩;骨骼肌和肝脏,舒张;静注作强心剂;3-3-2-2 去甲肾: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压升高,作升压药;四、呼吸1、肺通气1-1呼吸运动的形式和过程1-1-1 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腹式:膈肌收缩舒张;胸式:肋间外肌收缩舒张;一般为混合式;1-1-2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平静:安静状态下,主动吸气,被动呼气;用力:运动状态下,主动吸气呼气;1-2 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400-600ml;1-3 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男3500ml,女2500ml,功能指标;1-4 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B}}(总题数:54,分数:94.00)1.下面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基架为脂质双层,其间镶嵌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B.其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 C.水溶性高的物质可自由通过∙ D.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 E.膜上脂质分子的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表面(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大部分物质的跨膜转运都与镶嵌在膜上的这些特殊蛋白质有关。

膜的两侧面均为水环境,膜上脂质分子的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表面。

由于膜的基架为脂质双层,所以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而脂溶性物质则可自由通过。

2.体内O2、CO2、N2、尿素、乙醇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运转∙ D.渗透∙ E.受体介导式入胞(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脂溶性物质O2、CO2、N2、尿素、乙醇等进出细胞膜是经单纯扩散方式。

3.单纯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介导∙ D.只转运脂溶性物质∙ E.顺电位梯度(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单纯扩散。

②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又分为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

后者包括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③出胞和入胞作用。

单纯扩散和经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不需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流动,单纯扩散转运的主要是小分子的脂溶性物质,如O2、CO2、尿素、乙醇等;而易化扩散转运的主要是一些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4.经载体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顺电位梯度∙ D.只转运气体分子∙ E.需要膜蛋白介导(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经载体易化和主动转运均需要膜蛋白的介导,而二者的区别是经载体易化不消耗能量,主动转运要消耗能量。

5.葡萄糖进入细胞属于∙ A.单纯扩散∙ B.主动运转∙ C.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E.胞吞作用(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包括两种形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具有特异性高饱和现象。

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的跨膜转运属于此种类型。

主动运转指由离子泵和转运体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运转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6.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信号物质是∙ A.甲状腺激素、气味分子、光量子∙ B.肾上腺素、组胺、醛固酮∙ C.性激素、催产素、光量子∙ D.降钙素、组胺、醛固酮∙ E.性激素、醛固酮、甲状腺激素(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分子。

现已知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分子有100多种,包括生物胺类激素、肽类激素和气味分子、光量子等。

甲状腺激素、组胺等均为此类激素。

性激素和醛固酮不属此类。

7.酪氨酸激酶受体作用过程是∙ A.通过受体分子本身的酶活性起作用∙ B.通过蛋白激酶改变第二信使的量起作用∙ C.通过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起作用∙ D.通过G-蛋白受体起作用∙ E.通过激活PLC途径起作用(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酶耦联受体作用过程。

酪氨酸激酶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位于膜内区段上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激活,使自身肽链和膜内蛋白底物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最终导致基因转录过程改变以及细胞内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大部分生长因子类激素、胰岛素和部分肽类激素都是通过酪氨酸激酶受体进行信号转导。

8.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不包括∙ A.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B.离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C.膜受体-G蛋白-A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D.膜受体-G蛋白-PL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E.膜糖链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包括:①G蛋白耦联受体的信号转导,其中又分为膜受体-G蛋白-A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膜受体-G蛋白-PL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②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③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9.安静时细胞膜两侧保持内负外正的电位分布称为∙ A.静息电位∙ B.去极化电位∙ C.超极化电位∙ D.复极化电位∙ E.反极化电位(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静息电位和极化。

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两侧保持内负外正的电位分布状态称为静息电位。

10.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Ca2+平衡电位∙ D.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差∙ E.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是K+离子通道开放,K+受浓度梯度驱动向膜外扩散,当达到平衡时,电位差形成的驱动力与浓度差驱动力相等,方向相反。

此时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

安静状态下的膜只对K+有通透性,因此静息电位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11.锋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复极化∙ E.反极化(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钠通道激活后很快失活,随后K+通道开放,K+顺梯度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恢复到刺激前的静息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称为复极化。

12.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全或无”特性∙ B.具有局部兴奋特征∙ C.有不应期∙ D.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E.幅度与乙酰胆碱释放量无关(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可通过电紧张活动使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而暴发动作电位,表现为肌细胞的兴奋。

13.红细胞不具有∙ A.可塑变形性∙ B.悬浮稳定性∙ C.渗透脆性∙ D.运输CO2和O2∙ E.清除异物(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红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可塑变形性是指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能力;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CO2和O2。

14.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渗透脆性∙ B.叠连现象∙ C.氧合作用∙ D.黏滞性∙ E.温度(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红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的特性。

评价悬浮稳定性的指标是红细胞沉降率(ESR)。

正常成年男性ESR:0~15mm/h;成年女性ESR:0~20mm/h。

ESR愈快,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

在某些疾病,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

发生叠连后,红细胞团块的总表面积与总体积之比减小,摩擦力相对减小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决定红细胞叠连的快慢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

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ESR;血浆中清蛋白和卵磷脂的含量增加时则可抑制叠连,使ESR 减慢。

15.血小板释放的物质不包括∙ A.ADP和ATP∙ B.凝血酶原∙ C.5-羟色胺∙ D.内皮素∙ E.血栓素A2(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血小板生理特性。

血小板的生理性止血作用取决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它包括:①黏附;②释放;③聚集;④收缩;⑤吸附。

其中释放的物质主要包括ADP和ATP、5-羟色胺、内皮素、血栓素A2。

16.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D.溶血现象∙ E.无明显变化(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渗透脆性指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红细胞在等渗的0.85%NaCl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大小。

17.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 A.维生素B12∙ B.叶酸∙ C.蛋白质和铁∙ D.维生素B12和铁∙ E.叶酸和铁(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红细胞的生成。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在维生素B12存在下,叶酸经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参与红细胞内DNA合成。

18.能产生组织胺的白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可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

另外嗜碱性粒细胞还可释放出肝素,有利于保持血管的通畅,使吞噬细胞到达抗原入侵处将其破坏。

19.生理性止血过程,错误的是∙ A.损伤性刺激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 B.血管壁损伤引起局部肌源性收缩∙ C.红细胞凝集∙ D.损伤处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TXA2等缩血管物质∙ E.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包括:①血管收缩;②血小板血栓形成;③血液凝固三个步骤。

20.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错误的是∙ A.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叫做动作电位的0期∙ B.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包括动作电位的1、2和3期∙ C.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时,K+通道关闭,开始复极化∙ D.复极4期,也叫静息期∙ E.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缓慢,历时200~300ms(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