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六安一中、舒城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IAA外,还有NAA(α-萘乙酸)、IBA(吲哚丁酸)
B.从赤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赤霉素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证实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C.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从而抑制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通过多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共同调节实现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2.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你推测最不可能
...的原因是()
A.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B.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D.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3.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下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的分裂图像。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单体
B.四分体时期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A和a出现在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
C.图示该精原细胞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最多时可能含有四个B基因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B、Ab、ab、aB
4.新冠病毒2019-nCov引发全球疫情,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其疫苗研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下列有关人体接种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B.首次接种疫苗会引起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C.接种后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D.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5.将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浸润蚕豆叶下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用1.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而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分子扩散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当从清水转入1.3g/mL蔗糖溶液中时,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将增加
D.只有将保卫细胞置于1.3g/mL蔗糖溶液中时,才发生渗透作用
6.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含有脂质,且都在内质网上合成
B.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体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
C.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速率也不同,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更快
D.与原核细胞相比,通常真核细胞的相对表面积更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某天然池塘中生活着不同食性的多种鱼类,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该生态系统可稳定存在。

有人将该天然池塘改造成了以养殖鲶鱼为主的人工鱼塘,在养殖过程中要投放鱼饲料。

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池塘中不同食性的鱼类往往占据不同的水层,不同食性鱼类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天然池塘可稳定存在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2)与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鱼塘的鱼产量较高,若天然池塘与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3)如图为该人工鱼塘中主要生物的捕食关系图。

图中轮虫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若一年内该鱼塘中水草同化的能量为Q,动物X同化的能量为M,不考虑人工投放的鱼饲料,理论上这一年内鲶鱼同化的能量最多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你帮助别人提起重物时,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下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

已知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

回答下列问题:
(1)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

其原因是____。

(2)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

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______,A神经元属于____神经元。

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上图中所示部分共有____个突触。

9.(10分)下图中亲本植物的基因型为Aa(染色体数为2n),A、B、C、D表示以亲本植物为材料进行的四种人工繁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利用图中的部分叶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将其先用
______________消毒30s后,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2)经过B过程获得的子代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子代再连续自交2代后,A的基因频率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需经过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

(4)②过程表示将该植物的两个原生质体进行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方法相比,该过程不能用______________;图中A、B、C、D过程都能得到一种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某同学取上述薄壁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中期细胞,可观察到的染色体组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

(5)D过程获得植株是可育的,若让其和原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其后代中基因纯合的类型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10.(10分)图为菠菜叶绿体内光合膜的部分结构及膜上部分生理过程,其中①~③为膜上三种物质或结构,A、B为相互转化的物质名称,请据图分析:
(1)以③为骨架的膜称为________________,图光合膜体现出的生理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2点)(2)该膜结构经研磨后,用无水乙醇将结构①中的色素提取,再用________________法将其分离,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分布在第________________条带。

(3)A→B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物质B在三碳糖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H2O分解产生的H+的最终受体是________________,若降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该受体的生成速率将
________________。

11.(15分)苹果醋具有营养丰富,增强机体免疫力,护肤养肝等多种功效。

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如图1,请分析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天后,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______来检验。

(2)利用鲜苹果制作果酒的原理(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3)过程乙中使用的醋酸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

图3操作是分离纯化过程中利用______法进行接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下列哪几项?______(填序号)。

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
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
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

(4)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

(5)某同学尝试自己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

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A、NAA(α-萘乙酸)属于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
B、植物激素必须是由植物体内合成,从赤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赤霉素不能证实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B错误;
C、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从而抑制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正确;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通过多种激素的共同作用、共同调节实现的,不一定是协同作用,也可能是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另一种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

【详解】
A、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突触小体中没有突触小泡可能会造成沉默突触,A正确;
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可能会造成突触沉默,B正确;
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不影响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
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则突触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点睛】
熟记并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以题意“沉默突触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为解题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即可作出准确的判断。

3、D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这两个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前者出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后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
A、甲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A错误;
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由于该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只含有1个B基因,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复制,细胞中最多含有两个B 基因,C错误;
D、该细胞经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图中细胞所处时期,关键点是看出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4、D
【解析】
接种疫苗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详解】
A、接种疫苗后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抵抗同种抗原的再次入侵,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
B、首次接种不会引起记忆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
C、接种后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C错误;
D、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可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发生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分析图形:植物在清水中,细胞由于吸水使保卫细胞膨胀,导致叶片中气孔是开放;而在质量浓度为1.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
A、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吸水而导致气孔开放,A错误;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不能进入保卫细胞,在质量浓度为1.3 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B错误;
C、分析图形,植物在清水中叶片中气孔是开放的,而在质量浓度为1.3g/mL的蔗糖溶液,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气孔将关闭的,C正确;
D、在清水中,保卫细胞也发生渗透作用,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此外动物细胞膜中还有少量的胆固醇.
2.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
A、所有细胞都含有脂质,如细胞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但不是都在内质网上合成,如原核细胞内没有内质网,脂质的合成在细胞质内完成,A错误;
B、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速率也不同,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白细胞凋亡的速率很快,而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故凋亡速度相对慢,C正确;
D、与原核细胞相比,通常真核细胞的相对表面积更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较低,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食物自我调节人工投放的鱼饲料中的能量被鲶鱼利用;营养级较少,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较少竞争()
Q20%M20%
⨯-⨯
【解析】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其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详解】
(1)天然池塘中,不同食性的鱼类占据垂直空间上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影响鱼类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食物。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会保持稳定。

(2)与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鱼塘的鱼产量较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人工投放的鱼饲料中的能量被鱼利用;营养级较少,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较少等。

(3)图中轮虫与水蚤均以水草为食,故二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根据题意可知,轮虫和水蚤的最大同化量之和为
Q×20%-M,故理论上鲶鱼同化的能量最多为(Q×20%-M)×20%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综合生态学的知识,难点是对食物网进行分析,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计算。

8、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α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能传递给效应器,但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元感受器和效应器传入(感觉)增强7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α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

其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α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能传递给效应器,但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元。

(2)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

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既能感受兴奋也能传递兴奋,肌梭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据图可知,A神经元上有神经节,因此,A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元。

γ神经元兴奋,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由于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因此,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3)据图分析可知,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上图中所示部分共有7个突触。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可以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

已知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再根据题意作答。

9、(体积分数为70%)酒精Aa 50%、1.5% 脱分化、再分化灭活病毒诱导愈伤组织1、2、2、4 1/6
【解析】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A过程为取玉米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的过程。

B过程为叶片→脱分化,愈伤组织→胚状体→个体,经过有丝分裂。

C过程为离体组织先长芽后长根的组织培养。

D过程为原生质体培养。

【详解】
(1)常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消毒对植物组织进行消毒。

(2)B过程只涉及有丝分裂,基因型与原来的植株相同,因此获得的子代植株基因型为Aa。

子代自交1代后,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再自交1代后,基因型为:AA:1/4+1/2×1/4=3/8,Aa:1/2×1/2=1/4,aa:1/4+1/2×1/4=3/8,
A 的基因频率为3/8+1/4×1/2=1/2(50%)。

AA 基因型频率为3/8(1.5%)。

(3)图中①需经过的生理过程是脱分化变成愈伤组织,再分化为胚状体。

(4)灭活病毒诱导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不用于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

愈伤组织是指原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

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

图中A 、B 、C 、D 过程都能得到愈伤组织。

A 过程为花药得到的单倍体,染色体组数为1。

2、3过程都是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与原来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染色体组数为2。

D 为原生质体融合,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组数为4。

(5)D 过程获得植株基因型是AAaa ,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A ∶aa ∶Aa=1∶1∶4,若让其和原植株(Aa )进行人工杂
交,其后代中基因纯合的类型(AAA 、aaa )所占比例为1/2×
1/6+1/2×1/6=1/6。

【点睛】
熟悉植物组织培养及育种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单位膜 催化;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纸层析 一、二、三、四 吸能 提供磷酸基团和能量 NADP + 降低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结构为叶绿体的光合膜,即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可吸收光能,将水光解形成H +和ATP ,H ++NADP ++2e→NADPH 。

B 为NADPH ,③为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
(1)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以③为骨架的膜称为单位膜。

图中光合膜上含有色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图中的结构②可催化NADPH 的合成。

H +能从类囊体腔通过结构②进入叶绿体的基质侧,体现了生物膜控制物质交换的功能。

(2)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用无水乙醇提取的光合色素,可再用纸层析法将其分离,得到的四条色素带中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为胡萝卜素,其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

叶绿素(a 、b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分布在第一、二、三、四条带。

(3)A→B 的反应属于吸收能量生成NADPH 的反应,为吸能反应,生成的物质B 为NADPH ,在三碳糖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磷酸基团和能量。

(4)H 2O 分解产生的H +的最终受体是NA DP +。

若降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固定生成C 3的速率减慢,C 3还原消耗的NADPH 减少,故NADP +的生成速率将降低。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1、酵母菌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C 6H 12O 6−−→酶 2 C 2H 5OH (酒精)+2CO 2+少量能量 平板划线 ①②③④ 甘油管藏 充入空气 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解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
(1) 过程甲为果酒发酵,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橙色的重铬酸甲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因此,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

(2) 果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3) 依图3呈现的接种环可知:其接种微生物的操作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在该操作过程中应注意: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以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培养物;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以避免高温导致菌种死亡;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以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
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以达到得到单菌落(分离菌种)的目的。

(4)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5) 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因发挥作用的菌种——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充入空气。

为了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的方法及保存等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