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磨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磨课?
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以期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一课三磨”,在上公开课时,“一课四磨”,甚至更多,好课就在这样的磨练中产生了。

一、磨教学目标
磨课的首要环节是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便于检测。

以往的教学目标,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里的词语来陈述,如“深刻理解……”(概念规则理解),“掌握……方法”(技能形成),“培养……情感”(德育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无法落实完成的,也是含糊的,更是无法测量的。

如某位教师上“天气及其影响”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①使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②使学生知道天气的特征;③使学生明确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磨课中,有教师提出,新课改已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点,教学目标应主要选用反映学生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描述,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

于是教学目标改为:①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②能举例说明天气是多变的;③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二、磨情境创设
磨课既是教师经验的共享,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时机,要让磨课插上理论的翅膀,磨课会更有价值,教师专业成长会更快。

縚如为什么要设置情境,通过理论学习,大家认同了其中的原理: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有冲突,就构成了认知不平衡,就会引起学习动机,产生兴趣。

有了这样的理念认识,磨课时,大家就会从认知冲突的角度来磨情境创设是否新颖、独特,学生是否会产生强烈学习动机。

第一次上“海陆变迁”时,教师放了一段介绍魏格纳的影片,学生兴趣颇浓。

但磨课时大家感到,学生兴趣是有了,但影片本身与学习内容关联不大,这样的开头太“平”,没有悬念,没有冲突。

于是第二次上课改为用屏幕打出了魏格纳头像,请学生猜猜他是谁,对人类有何贡献,学生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再磨课时,大家感到引入比第一次好,但在转入新课学习时显得衔接不自然,有为引入而引入的味道。

第三次就在打出魏格纳头像,请学生猜出他是谁之后,再打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的英文名称《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请学生阅读,这时连英文最差的学生也在努力拼读着单词,很快从情境转入新课学习。

磨课是集思广益,也是思维碰撞,正是这样的磨课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准。

三、磨师生对话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其实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也是一段师生共度的经历。

磨课则可以弥补缺憾,使精彩可以预约,生成可以把握。

通过一次次定格式的分析解剖,教师的语言才会那样简洁、生动和到位,课堂里才会有一次次的出彩,教学也必将一次次臻于完美。

如上课时教师提问: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20°E 和20°W 同速向北行进,产
生的情况是什么?学生答: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

教师未置可否,继续等待,直到第三个学生才说出了正确答案:他们在北极相遇。

教师立即给予肯定,并不容置疑地转到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之中。

磨课时,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真的解决了吗?其他同学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我们主张课堂对话,不能仅限于师生之间,而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只有当讨论陷入僵局或陷入歧途时,教师才做一些引导性的介入或者修正。

这种对话应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具有内在联系,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思维的活跃,是一般的课堂难以达到的。

于是,我们将教师的回答改为:“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四个答案,‘他们在北极相遇’,‘他们可在南极相会’,‘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他们之间在赤道上相距最远’,想一想,你同意哪个答案或哪些答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这是学生自己在心里思忖如何选择,“请不要回答,先想出你不同意某一个答案的理由,然后和你旁边与你不同意见的同学讨论。

”这是同学间的俩俩传递。

经过磨课,我们达成共识,提出问题后,“在心里想好,你会说得更精彩。

”(暗示学生要有准备地发言),稍后,“谁想回答问题?”(把谁能回答改为谁想回答,鼓励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启而不发,“你相信自己能说好吗?”(予以学生自信),学生若表达不清,“再来一遍,会说得更完整。

”(人文关怀,具体指导),若表达错误,“谢谢你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答案”(宽容失误)。

磨对话要磨教师语言是否科学,是否尊重了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否有教学机智。

在磨的过程中,教师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四、磨教学方法
磨课的过程其实就是集体反思的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创造了磨课新形式“一课三上”,即同一节课由三位教师分别上,然后来共同磨课。

在此基础上,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得当,就能比出高低。

不管何种方法,都要思考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三位教师分别用山地模型、等高线模具+挂图、多媒体来教学。

经课后检测等高线模具+挂图的教学效果最好。

磨课时,大家提高了认识:教具的选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山地模型虽然是直观的,但学生不容易由表及里,掌握关键实质,多媒体虽然形象生动,但因是平面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构建立体图像,模具和挂图虽然是人工的,但两者结合突出了等高线各部分形态以及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剔除了不必要的枝节,反而有利于学生掌握。

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有的教师还提出“做中学”的观点,可提供给学生橡皮泥,要求学生捏出山顶、山谷、陡崖、缓坡、陡坡,学生跃跃欲试,学习进入积极状态。

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有人提出不用课本插图,而让每个学生准备不同面值的纸币,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字和服饰,采纳后发现简便易行,效果特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