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师说》课后精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
据《新唐书·韩愈传》,潮州境内的恶溪中,鳄鱼祸害百姓,韩愈于是写下了《鳄鱼文》,劝诫鳄鱼搬迁。
不久,恶溪之水西迁六十里,潮州境内永远消除了鳄鱼之患。
韩愈所驱之鳄是何物种,一直存在争议。
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它们是湾鳄。
但就在3月9日,由中国、日本、美国专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对广东地区出土的鳄鱼骨骼研究,认为① 。
这一结果推翻了之前的主流观点。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在广东顺德等地出土的近七米长的鳄鱼骨骼属于马来鳄,显然马来鳄没那么大。
研究人员重新对这些骨骼进行研究。
通过形态学、基因及历史研究,中日美三国科学家确定韩愈当年驱赶的鳄鱼便是这种。
它们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未知的鳄鱼。
所以,科学家② 。
③ :长吻鳄科、短吻鳄科以及鳄科。
中国现存的扬子鳄属于短吻鳄,湾鳄属于鳄科。
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长吻鳄科有两种:马来鳄、恒河鳄,“中华韩愈鳄”是长吻鳄的一种。
1.下列句子中的括号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魏晋时期,“大笔”开始普及,如甘肃武威出土前凉(相当于东晋)文物里的松木杆笔。
B.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你好!”
C.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强调诗文创作要关注时代、有针对性。
D.郑詹尹(将爵放在神案上)慢慢喝也好。
其实酒倒也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只要喝得少一点,有个节制,倒也是很好的东西啦。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下面是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内容将下联补写完整。
要求下联含有“师说”二字。
上联: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下联:。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按正确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①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①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8.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必有师。
①师者,所以
①今之众人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①小学
①弟子不必
..师之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①吾从而
A.全不相同B.①①①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①①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贻.笑大方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
..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
C.圣人之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为圣D.此所以
12.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13.选出对下列六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①其皆出于.此乎①于.其身也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①不拘于.时①学于.余
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①相同D.只有①①①相同1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D.或师焉,或不焉
15.在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7.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参考答案:
1.A 2.①韩愈所驱之鳄并非湾鳄①将其命名为“中华韩愈鳄”①世界上的鳄鱼分为三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表示解释说明。
A.表解释说明;
B.表订正的文字;
C.表出处;
D.表插入,解释舞台场景。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提到的主流观点,后面指出之前的主流观点被推翻,故此处可填写:韩愈所驱之鳄并非湾鳄。
第二空,前面的语境介绍科学家对广东等地出土的鳄鱼骨头研究的结果,再根据关联词语“所以”和下面一段提及的“中华韩愈鳄”,可以确定此处填写:将其命名为“中华韩愈鳄”。
第三空,位于段首,有总括性,冒号提示下文,据后面提到的鳄鱼的分类,可以确定此处可填写:世界上的鳄鱼分为三类。
3.学习当需谦虚博览,勿忘前贤师说
【详解】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
作答此题时要考虑到对联的特点,还要兼顾到内容的合理性。
4.①①①①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读书”是全段的中心话题。
①、①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读书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故先①后①;
①、①句阐述第①句,从读书的内容谈到读书的感受,故先①后①。
第①句“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为总结句,对全段进行总结,故放最后。
5.南京金陵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的诗将南京初春夜晚迷离月色的优美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需要了解城市的旧称,找到描写这座城市之春的诗句,再将其代入到所选城市中。
比较经典的有南京旧称金陵,北京旧称北平(在古代不是北平,不建议使用),石家庄旧称常山,枣庄旧称兰陵等。
再选出一个城市,建议用比较有名的大城市,描写其春天的诗句会稍微多一点,然后选择诗句进行代入即可。
最后结合例句的句式描绘所选诗句的景色特点。
6.(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的书写:贤、贱、卑、盛、谀、犹、耻。
7.D 8.A 9.B 10.C 11.A 12.B 13.C 14.C 15.D 16.C 17.B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D.无,无论,不分。
句意: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高的人。
句意:古代的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①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结果的关联词语。
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①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句意:如今的普通人,他们的才能远低于圣人。
①小学:古义,小的方面;今义,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
句意: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①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没有必要。
句意: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
①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句
意: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流传/传文。
句意: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
B.都是“老师”的意思。
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C.赠送,赠给/遗留。
句意: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让内行人笑话。
D.疑难问题,疑惑/糊涂。
句意:这作为疑惑便终生不能解开了/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句意: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为耻/就成群地聚在一起笑话他们。
B.助词,主谓之间,无义/助词,的。
句意: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古代的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C.都是副词,“竟然”的意思。
句意: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现在他们的智力竟然反而赶不上人家。
D.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就。
句意: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用来……的。
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B.表原因,……的原因。
句意: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是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C.表原因,……的原因。
句意: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
D.表原因,……的原因。
句意:这就是今天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其,代词,他。
句意:他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
A.副词,大概。
句意:大概都出于这吧?
B.代词,他。
句意:我没发现他明智。
C.语气词,加强感叹。
句意:真是令人奇怪啊!
D.代词,代“书”,书中,句意: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介词,向,跟。
句意: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①介词,从。
句意:大概都出于这吧?
①介词,对,对于。
句意:对于他自身。
①介词,比。
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①介词,被。
句意:不被时俗限制。
①介词,向,跟。
句意:向我学习。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生,通“性”。
句意:君子的本性没什么不同。
B.受,通“授”。
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C.没有通假字。
句意: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大王了。
D.不,通“否”。
句意: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句意:不知道句子停顿,不理解疑难问题。
A.判断句。
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定语后置句,应为“利爪牙”“强筋骨”。
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C.被动句,“于”表被动。
句意:李家的孩子李蟠……不受时俗限制。
D.宾语前置句,应为“不欺余”。
句意: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句意: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A.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认为羞耻。
句意:平庸的人尚且认为这样做羞耻,何况是将相呢?
B.是,意动用法,以……为是,认为对。
句意: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
俗的通常的毛病。
C.归,使动用法,使……回国。
句意: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完成礼仪让他回了国。
D.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句意: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白居易”错,应为“柳宗元”。
故选B。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其中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
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