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名校经验培养我国拔尖人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国外名校经验培养我国拔尖人才
教育部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张立彬
近年来,国内一些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如,北京大学2001年成立“元培学院”,清华大学从1998年设立数理基础科学班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设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浙江大学2005年成立“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2006年成立“匡亚明学院”,复旦大学2006年成立“复旦学院”……
虽说我国高校近年来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已进行了初步的多样化探索,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我国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问题。

拔尖人才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科技发展的主力军。

因此,关于我国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愈益引发国内大学的关注,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该纲要在“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任务中,进一步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性。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2011年2月,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国家青年英才,拟先行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5个学科领域,共19所高校中实施。

培养拔尖人才需要下大力解放思想。

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作为一切教育心理及教育行为的父概念,具有根本性、坚定性、完备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是大学开展拔尖人才培养活动的指南针与风向标,直接决定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调研与借鉴国外名校在拔尖人才培养中所遵循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拔尖人才培养之路,进而真正实现“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

现代高等教育发源于欧洲,成熟于美国。

欧美名校如今的教育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人为本、以理为本、以实为本。

以人为本,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培养具有个性的人;以理为本,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认知的
客观性与真理性,培养具有理性的人;以实为本,是指根据实际制订教育目标,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具体说来,这些教育思想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为什么办学,办怎样的学”;二是“如何教学,培养怎样的学生”。

前者涉及办学思想,后者涉及教学思想。

一、充分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
在培养拔尖人才时,合理的资源调配是关键。

高校的办学思想旨在调整和分配教育资源、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引导和规范教学行为的同时,在适应其所处社会的整体环境的前提下,为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与自由的空间。

欧美名校的办学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教育的学术目的与社会目的的区分与协调
在学术目的方面,美国高校依赖其在悠久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学术文化与学术传统,成为近代学术思潮与物理基础理论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并逐步形成以“探知真理”、“探寻真知”、“探求真美”等为核心内容的学术价值观,并将这样的观点充分体现于各学科的建设之中。

在社会目的方面,美国以其在现代经济与科技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注重学术研究与生产力进步的关系,即在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以及协调相关资源的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学术自身的发展获取最大化资源。

另外,美国高校的“产学研”模式,将学科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紧密融合,形成了完整的人才筛选、培养、输送链条,进而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能。

以个案为例,普林斯顿大学作为物理学界公认的“学术圣地”,汇集了全世界最聪明的物理头脑,为现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卓越贡献——无庸质疑,普林斯顿大学在实现学术目的这一方面所展现的能力和获得的成就无与伦比。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普林斯顿的校训中明确提出的是“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这样的社会目的。

在学术目的与社会目的的区分与协调下发展起来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集中了精锐教育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输入优势;另一方面与社会生产融合互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输出效益。

这正是普林斯顿大学,以至所有欧美名校在培养拔尖人才中成功的原因。

(二)注重教育的精英化、尖端化,尊重大学发展的规律,以质取胜
欧美一流大学长久以来秉承“质量式”办学理念,主要表现形式为研究型大
学的“精英化”与应用型大学的“尖端化”。

以美国为例,全美顶尖物理研究型大学,诸如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其规模仅为数千人。

规模小的好处显而易见:譬如加州理工学院,迄今为止学校只培养了两万余名学生,但其中有27名获得诺贝尔奖。

目前加州理工学院仅有2100多名学生,其中隶属于数理学院的物理系每年仅招收20名左右的研究生以及35名左右的本科生,但系里的各级教授共有55名。

其师生比之高令人咋舌。

与之相对的“尖端化”工程应用型大学则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代表。

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是MIT一直以来坚持的物理办学思想,其开设的课程“适于培养机械师、土木工程师、建筑师、矿冶工程师和实用化学师”。

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越来越多,MIT的教育重点也时刻在变,但“有用”始终是MIT的核心。

此价值观使MIT把重心放在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领域,并始终把运用知识作为MIT应用物理中心的使命,从而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从林肯实验室到能源实验室,MIT在将物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向成熟应用技术的转化中,始终走在世界的前沿。

精英化与尖端化是培养拔尖人才的前提。

拔尖人才的成长需要强大的学术资源与社会资源作为支撑,只有精英化与尖端化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将学生“拔”起来,使其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一流杰出人才。

二、充分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思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决定拔尖人才培养的成败。

拔尖人才的概念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及由对知识的热爱而驱动产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二是专有所长,在具体学科分支的研究中处于领军地位,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团体;三是具有高尚的学术品格与人格魅力,具有社会影响力与社会认可度,即“学术大师”。

因此,在拔尖人才培养中,必须突出拔尖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区别。

哈佛大学作为世界顶尖名校,其拔尖人才培养举措可具体概括如下:严谨与灵活并重的遴选方式,保证其录取的学生具有成长为拔尖人才的潜质;广度与深度并举的学业方案,保证其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能满足其需求的营养;宽松与紧致共存的评价体制,可激励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业成果的质量;合作与竞争同在的集群建设,为学生提供互助互惠的平台,形成拔尖人才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欧美名校无一例外地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人性化、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地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与革新,强调对教师授课技巧的训练;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强调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协调统一;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在课堂学习中贯穿批判性技巧与批判性精神的训练与养成。

就创新的教法而言,由哈佛大学工程和应用物理学院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教授发明的PI教学法,可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通过教师合理的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基本的概念上。

学生有一到两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阐述他们的初始答案,之后再花两到三分钟的时间,以三至四人的小组讨论形式对初始答案进行讨论并确定最终答案。

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通过讨论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在课堂结束之前有效地评估该概念的学习及讲授效率。

引导学生提问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对其所教授的内容有着深入的见解,并且能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解构与重构。

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实例,将要讲授的内容以隐蔽的形式“抛”给学生,使学生自发地形成对新知识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提出切中要害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角度,以一位“聪明的学生”的身份,引导他们将其所提出的问题深化,最终依靠学生自己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得出正确的答案。

不难看出,该教学法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上述的教学思想,这样的例子在欧美名校中举不胜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信这些世界名校的经验,对探索适合我国的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此文为笔者在2011年6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一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