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并从文本具体的词句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我对本课的处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情趣导入,激发兴趣。
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十分诱人,开课采用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风光及在地图上找一找她所在的位置入课,短时间之内即将学生的注意力收拢。
2、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
本课的结构简单,文字优美但内容浅显,教师设计了几个简单却又能激发学生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大胆交流,教师点拨方法,强化朗读,深刻领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增强视觉享受。
学生在重点学习第三段过后,掌握了基本方法,在放手让学生自学剩下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检测形式反馈,侧重以读促理解,达到人人学习、人人朗读、人人个性理解的目的。
3、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发展学生。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分层次、分梯度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探讨交流、展示汇报,互相补充。
二、虽然想尽力上好,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导学设计不科学
对课文的学习在没有让学生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直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将完整的、有机的语文学习变成纯粹理解文字的机械训练。
学生只关心自己选择的段落,当别的小组汇报展示时变成彻彻底底的旁听者,使整篇课文的学习支离破碎。
2、朗读指导不突出
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美,适合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本的美。
一篇很美很美的文章却没有上出美来,为何?就是因为教者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去感悟文章的美。
学生朗读时没精打采,教师指导时蜻蜓点水,避重就轻,因小失大。
3、教者的教学理念落后
虽然也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但学生没有掌握方法,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没有激起一点点浪花。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者本身缺乏激情,对学生的
学法指导不到位,对学生所处学段的水平把握不准,平时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
还有就是教师在训练学生朗读时侧重于学生掌握教条似的技巧,比如:哪个字应该读重一些,哪个词应该读轻一些,哪句话应该读得慢一些……这样的训练方式早就不提倡了。
学生得通过真真实实的朗读,通过扎扎实实的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学生自己对话,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去感悟、去体会文字的优美,而不是机械地训练朗读技巧,这样的训练与文本完全隔离开来,无法体会语言文字真正的美。
另外,这样的训练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符合,学生还不能真正把握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那些段落应该重读轻读,语速应该如何把握。
总之,“361”快乐课堂在我校推进已有六年多,本人对它的学习很不够,在平时的实践中没有扎实进行研究,需要这样的同课异构形式,让我拨开迷雾,动脑筋想办法快速跟上教研教改的步伐,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以点上抓语句,引导迁移。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
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孝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
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
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作者用生动、具体、
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
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围绕题眼“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
教学本课应充分抓住以上有利因素,做到两个突破:突破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使题眼具体化;突破句型句式的修辞特色和表意功能,揭示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性。
同时,又要做到两个突出:突出“大纲”要求的中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突出语文教学以语言训练为重点。
一、横向抓句群,悟出规律。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凭借本课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
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
总分句群是表达一个意思时,采用总解说和分开说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总解说给人整体印象,分开说让人信服,加深印象。
这种句群,总说句是句群中心意思所
在,分开说的句子都是对准总说的句子展开的,其形式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分总分等,分句间用分号隔开。
全文的段落安排也是总分总结构,是总分句群的放大和拓展。
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并列句群。
并列句群有时虽然是分别写了不同的事物,但必须有一条暗线串着,即要同属一定的意义范围。
如第一自然段,分别写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动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
第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它们同在海滩上。
文中第二、六自然段是因果句群,因果句群是用来表达事物的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或消失的原因和结果的,两部分必须是对应和统一的,要符合科学、逻辑、常理、客观。
其结构顺序有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句群有的有关联词在句首。
运用因果句群说明道理、观点、现象、情况,能让人信服、清楚、明白。
二、点上抓语句,引导迁移。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
着。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
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
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
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4
外出学习汇报课,讲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我们听了四节苏教版的课,来校让我根据诸向阳老师的《九寨沟》讲三年级的课文。
于是挑中了这节。
讲之前信心满满,想着一定不能搞砸了。
要大展拳脚,但因为自己把方向搞错了,目标定高了,于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违反常态,没有看任何教学视频。
照着诸向阳老师的教学实录一步步往西沙群岛上扒,没有考虑到学生学情。
三年级的孩子怎么可能和四年级的孩子相比较呢?于是第一次试讲砸了,意料之中。
但是打击真的很大。
一度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
而且沛树的课讲的幽默、流畅。
给我压力甚大。
但是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弃的,毕竟离正式讲还有些日子。
经过来校长的引导,将我设计的不符合的地方进行了整改。
我又拾回了一些自信。
第二次试讲还是有问题。
来校交给我的`方法贯彻落实的不够好。
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反正课堂上有点闷,我觉得我和孩子们没有共鸣。
紧张感更甚,但能发现问题就是还有改正的机会。
虽有点气馁,但继续付出是必须的。
给一班留了预习,但我觉得我背的还不是很熟。
万一出现断片的情况,那对于下午即将讲课的自己会是很大的打击。
后来在反思这节课时想到,既然孩子们能做小导游,那一定是把课文掌握的扎扎实实的了。
于是我留了一项作业,写一篇小文章,向大家介绍西沙群岛。
用你的语言感染大家。
而这一课一个很重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文字中游览西沙群岛,体会文字的美,让学生自己写一写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又巩固了课文。
第二天一直默默在脑子里过课的步骤,我也知道这样的课堂不是高级的,不是成熟的。
但我现在只能给孩子设套。
我感到挫
败,我这种课堂根本不是生本课堂,只是我的演出。
边主任的话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角色。
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升、拔高。
我这种课其实是有些肤浅的。
我必须转变,这也是阻碍孩子们说话能力提升障碍。
今后要锻炼自己,更得锻炼孩子。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5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老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新课程人教版三上年级的教材中仍旧保留了这篇课文,可见有其存在的价值。
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特产,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
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但毕竟西沙群岛离我们这儿太遥远,如何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特有的风光和物产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在理解课文与积累语言方面做得更扎实?这成了我备课前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课上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基本达成了,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我在整堂课上创设了去西沙群岛旅游观光的情境,以生动的导语贯穿整堂课。
如开头“今天我们要去遥远的西沙群岛游玩,作好准备,
我们出发了”,初读课文时,指出“下面我们该去了解一下西沙群岛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学习“海底”部分时:每个地方都很美,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寻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这样的情境创设很能吸引三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他们对西沙群岛始终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恰当处理教材,加强语言实践
在课堂中我多次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语言实践,如在学习“海底”段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其他鱼的样子。
又如在学习海底生物部分时,让学生自读文本后,选择一种生物,配上动作为喜爱的海产品作个自我介绍,学生情绪高涨,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它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和它的美丽富饶。
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在教学中,我旨在体现如下三方面的设计思路:
一、遵循认知规律,以“教-扶-放”为主线,进行段的教学。
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
而为达到“不教”的目的,课堂上“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是需要我们再三斟酌的问题。
根据三年级上册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学情,鉴于三年级孩子初次接触此类文章,我以“教-扶-放”为贯穿全文的学习思路,渗透给学生学习段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该段写的是海水,特点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是老师“教”的过程。
学习三、四自然段时,在自学提示的帮助下,孩子们试着自学,体现“扶”。
五、六自然段的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是“放”的'过程。
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
学生学习技能、自主意识得以培养。
二、依据课文特点,因势利导,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积极建构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
教学中我想充分抓住以上有利因素,做到三个突破:
1、突破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学习“总—分—总”的段式结构。
本课教学中,原本预设要学习“并列、总分总”两种段式结构,但在教学中发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掌握两种段式结构很难,与其每个都蜻蜓点水,不如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一种总分总的段式。
2、突破句式的修辞特色和表意功能,学习并体会夸张修辞方法的作用。
本课的夸张句:“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句子的理解对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备课之初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学生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水一半,鱼一半。
”这时我想到了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迁移的方法进行理解。
举出学生常用的口头语“累死了”让学生知道夸张句的含义并不是字面意思,然后再让孩子知道“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也是一个夸张句,从而突破难点。
3、突破句式的表达技巧,进行句式的迁移训练。
比如练习句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
三、读中感悟,悟中促读,注重积累。
课文文质兼美,书声琅琅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悟景美,悟趣味。
之
后,再用声情并茂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所得,这样的读进来,再读出去的轮回,学生有了不少的收获。
朗读之后,选取了一段,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孩子背诵下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上几点,是我课堂的美好设计及备课中的一些心得,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7
教学过程要扎实,效果要落实,但这并不是说教学时要呆板僵化。
相反,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扎实和教学效果的落实。
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有许多需要理解的词语,在教学的方法上则尽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岛”、“岛屿”、“屿”、“群岛”四个词语用一组板画演示,使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了直观的了解;“海防前哨”是让学生观看我国版图时结合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来理解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是让学生观看图片来理解的;“绽开”和“蠕动”两个词是联系生活实际用手演示来理解的;“威武”一词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拣不完”的“拣”字的意思是让学生查字典与“捡”字对比来理解的;“鸟的天下”是让学生说近义词,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富饶”一词的意思是先理解抽象的词义,然后结合对全文
的阅读,逐步增加学生对“富饶”一词的.感性认识;“五光十色”一词的理解,则是先与“五颜六色”对比,区分异同,再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来理解。
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在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课文言语中所表现的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赞美。
学生在感受课文言语的同时,他们的心灵被课文优美的言语深深地打动了。
这样的教学,就把对学生心灵的培育与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一个过程之中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8
通读课文纵观全文。
重点讲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同学们理解后知道“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所以“可爱”为总起部分。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分述,二自然段是写风景优美,三至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就文章的结构脉络而言,这部分是按进入群岛的地点的变换,从海面——海底——海中——海滩——岛上五方面进行说明的。
就对总起概述的具体分述而言,这一部分的每一自然段都各自围绕着一个意思细说。
文章的最后自然段,从内容上看,是顺着前面具体的内容即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延伸性总结,从结构上看,也就是首位呼应,是作为文章的总结。
1、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也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句,这样的教学才到位。
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从珊瑚的形状的相似点而作比喻的,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这个比喻句是意义和作用的角度出发的。
2、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达。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理解起来易懂。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9
课件杜老师所讲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地方。
杜老师在回顾了课文的内容之后直奔主题,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在第四自然段,教学重点十分突出。
在教学描写鱼种类多的句子后,便进行了读写结合的训练,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凭空想象,而是通过出示图片以及描写鱼特点的词语,让学生有了感性认知以后再动笔写。
这样更有利用学生接受、掌握本课所学的写法。
在教学中,杜老师也注重了朗读的训练。
尤其在教学第五自
然段时,老师请一位女同学来读描写贝壳的句子,孩子虽然读下来了但是感情不到位。
这时,杜老师进行了范读。
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模仿,这个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
之后,老师有安排了分角色读,女生声音细腻轻柔读出了贝壳的特点;男生声音淳朴厚实读出了海龟的有趣。
在评课中,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在第五段教学中,老师重点讲了并列关系的语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在我的意识中认为这样的教学内容应该放在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应该就针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研读、学习、仿写。
许老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问题。
许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两个回合是可以相容的,这样更有利于老师的操作。
回来后我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我更深刻的感悟到语文教学不像教文言文那样把词义、句义、段义、篇义教明白就行了。
那只是起点和基础。
语文教学必须进入隐藏在语义学层面的词义、句义、段义、篇义之后的“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等中。
此次活动使我收获颇丰,我会将我的所得用到以后的语文教学中。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 最近,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感受很深。
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