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线路银胶印刷参数DOE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0.01 (1,3)= 34.12
** ** **
41.15% 41.15% 10.29% 6.58% 0.41% 0.41% 100.00%
4、第一阶段实验结论 由前面可以得出 A,B,C,D 为显著因子,它们总贡献率为 99.18%,E 为隐性因子。 四、第二阶段实验设计 为了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故将第一阶段实验找出的显著因子 A、B、C、D 再进行第 二阶段实验,每个因子拟 3 个水平,每个实验号做 50 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1、因子水平对照表
1 A 1 1 1 1 2 2 2 2 137 157 20
2 B 1 1 2 2 1 1 2 2 137 157 20
3 C 1 1 2 2 2 2 1 1 142 152 10
4 D 1 2 1 2 1 2 1 2 143 151 8
5 E 1 2 1 2 2 1 2 1 146 148 2
产量 XK
细线路银胶印刷参数 DOE 分析
一、实验目的 针对银胶印刷的不良,研究分析影响银胶印刷不良的各种因子,首先通过第一阶段实 验找出影响银胶印刷不良的显著因子,再通过第二阶段实验寻找最优参数组合。 二、因子筛选 1、银胶印刷原理介绍 银胶印刷是 TP 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因为银胶就是 TP 的线路,没有银胶 TP 将无法导通,更别说实现其触摸屏的功能。同时,银胶印刷不能有锯齿,毛边,而且厚度 应在 6~14um 的范围内。 2、因子选择 根据以往不良记录,产生的银胶印刷不良现象的原因有:银胶印刷时网版透版、渗透、 套版偏差,银胶厚度过大或偏小,刮刀压力过大过过小,刮刀速度太快或太慢,网版张力 过大过过小,离版高度,银胶油墨的粘性及使用时间,机器的稳定性及精度,操作不当等 等。
因子 A B C D 水平 刮刀压力(MPA) 刮刀速度(MM/SEC) 刮刀角度(°) 离版量(mm) 1 0.05 30 60 1.0 2 0.2 70 75 2.2 3 0.35 110 90 3.4 交互作用
2、点线图
1
4
6 9 7
3
2
8
11
5
3、用 L 27 (3 13 )统计实验结果如下:
A B 的产量统计表 产 B 量 A
1 65 90 99
2 89 127 97
3 66 99 68
1 2 3
五、实验确认 为了对最优参数进行验证,考虑到质量及制作成本,采用刮刀压力 0.2 0.1MPA,刮 刀速度 20~100MM/SEC,刮刀角度 75 5°,离版量 1.5~3.0mm,作为最佳作业参数;投产 135 大张,没有不良,良率为 100%。这充分验证了实验结果是正确的,可以全面推行。
4、整理成方差分析表如下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513.185 382.296 210.074 201.185 189.481 56.370 93.259 40.444 1686.296 自由度 平均离差平方和 256.593 191.148 105.037 100.593 47.370 14.093 23.315 6.741 F值 38.066 28.357 15.582 14.923 7.027 2.091 3.459 临界值 显著性 优方案
表 2:线宽、厚度测量数据(每组实验抽测 5 张)
图 1:附着力测试判断 OK 图片及银胶测试图片
附着力测试 OK 图片
硬度测试 OK 图片
线宽测试图片
图 2:测试仪器图片 硬度测量仪 厚度测量仪
五、实验结论 经以上验证,采用刮刀压力 0.2 0.1MPA,刮刀速度 20~100MM/SEC,刮刀角度 75 5, 离版量 1.5~3.0mm 可以用于生产。
因子 A
水平
1 0.05
2 0.20
交互作用
刮刀压力(MPA)
B C D E
刮刀速度(MM/SEC) 刮刀角度(°) 离版量(mm) 网版张力(N)
30 60 1.0 15
50 75 2.0 25
2、找显著因子 每个实验号做 50 次实验,用 L 8 (2 7 )统计实验结果如下:
列号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K1 K2 Q 此得出:
表 1: 实验验证数据
分类 A B C D E F G H I 最小值 中间值 最大值 最小值 中间值 最大值 最小值 中间值 最大值 0.3 0.2 0.1 刮刀 压力 刮刀 速度 100 60 20 100 60 20 100 60 20 刮刀 角度 70 75 80 70 75 80 70 75 80 离版 高度 3 2.8 1.5 3 2.8 1.5 3 2.8 1.5 投入 数量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线宽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厚度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硬度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附着力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产出 数量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良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 1 1 2 2 2 3 3 3 1 1 1 2 2 2 3 3 3 1 1 1 2 2 2 3 3 3 254 313 233 80
1 1 1 2 2 2 3 3 3 2 2 2 3 3 3 1 1 1 3 3 3 1 1 1 2 2 2 261 247 292 45
1 1 1 2 2 2 3 3 3 3 3 3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1 1 1 260 287 253 34
列号 实验号
1
A
2
B
3
(A*B)1
4
(A*B)2
5
C
6
(A*C)1
7Hale Waihona Puke (A*C)28(B*C)1
9
D
11
(B*C)2
产量 XK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K1 K2 K3 Q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220 316 264 96
制作: 时间:
审核: 时间:
核准: 时间:
A B C D A*B A*C B*C
误差 总和
2 2 2 2 4 4 4 6 26
** 6.93 ** ** ** ** 5.41
A2 B2 C2 D3
5、第二阶段实验结论 经过第二阶段实验, A、 B、 C、 D 都是显著因子, 还有 A B 也是显著因子, 由表 L 27 (3 13 ) 中的数据得知 A 2 B 2 的产量最高(见下表) ,其他的相互作用为隐性,所以最佳参数组合为 A2B 2 C 2 D 3 。
29 32 37 39 37 39 40 41
总产量 294
S A =50.000,S B =50.000,S C =12.500,S D =8.000,S E =0.500 计算总离差平方和: Q T =10926.00,S T =121.500,S E =0.500 3、整理成方差分析表如下:
方差 来源 A B C D E
1 2 3 2 3 1 3 1 2 1 2 3 2 3 1 3 1 2 1 2 3 2 3 1 3 1 2 264 252 284 32
1 2 3 2 3 1 3 1 2 2 3 1 3 1 2 1 2 3 3 1 2 1 2 3 2 3 1 238 264 298 60
1 2 3 3 1 2 2 3 1 1 2 3 3 1 2 2 3 1 1 2 3 3 1 2 2 3 1 255 280 265 25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246 302 252 56
1 2 3 1 2 3 1 2 3 2 3 1 2 3 1 2 3 1 3 1 2 3 1 2 3 1 2 263 267 270 7
1 2 3 1 2 3 1 2 3 3 1 2 3 1 2 3 1 2 2 3 1 2 3 1 2 3 1 284 254 262 30
机器 稳定 稳定性 不稳定 适合 太低 太快 刮刀速度 太慢 精度 太低 太大 参数 太高 离版高度 太大 网版张力 太小 太大 刮刀角度 太小
刮刀压力 太小
太稠 良好 网版 受损 原材料 油墨粘度 太稀
人员流失 正确 操作方法 错误 人员
银 胶 印 刷
以上不良中,银胶印刷时网版透版、渗透、套版偏差,银胶油墨的粘性,机器的稳定 性及精度,操作不当等,这些都是人为,原材料或机器设备的原因,因此在第一阶段实验 可以忽略这些项目。 在第一阶段实验只考虑以下 5 个因子:刮刀压力,刮刀速度,刮刀角度,网版张力和 离版量。 三、第一阶段实验设计 1、因子水平对照表
误差 总和
离差平方 和
自由 度
平均离差 平方和
F值
临界值
显著性 **
贡献率
50.000 50.000 12.500 8.000 0.500 0.500 121.500
1 1 1 1 1 3 8
50.000 50.000 12.500 8.000 0.500 0.167
300.000 300.000 75.000 48.000 3.000
17 22 26 26 39 24 28 20 18 25 40 25 41 44 42 31 40 28 31 34 34 25 35 37 22 28 18
800
由此得出: S A =513.19,S B =382.30,S C =210.07,S D =201.19,S A*B =189.48,S A*C =56.37,S B*C =93.26 计算总离差平方和: Q T =25390.00,S T =1686.30,S E =4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