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课件(讲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评论员文章:
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 的重要评论。作者作为编辑部评论员,体现编辑 部集体的观点和倾向,一般由编辑部自行定稿。 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 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 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求: (一)精心写作,导向正确。 (二)面向广大读者。 (三)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1,新闻评论标题在依据,形式,句式等方面,
都与新闻标题有所不同。 (1),新闻标题要以事实为பைடு நூலகம்据来命题,内容要具 体,或者虚实结合,新闻评论标题相对自由,以 观点态度为依据,既可以以事实为内容,也可以 用抽象的写法。 (2),新闻标题一般有主题,又有辅题(引题和副 题),评论标题一般只有一行主题,特别重大的 社论才会加副题。 (3),新闻标题语法要求严格,评论标题不拘一格。
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这种论 证方法,符合人们的说理习惯,是一种基本的常 用的论证结构。 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这种论证方法, 条分缕析,严密周详,便于把道理说清楚。 4,递进论证结构 提出总论点后,要求逐层分析,由小到大,由表 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阐述完整深刻。
新闻报道: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 实要素(“五个W”和“一个H”)为基本条件
传播要求
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 不要求“五个W”俱全 ,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 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
区别。 新闻报道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 事实的基础上议论,讲道理。
课堂讨论:
《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 《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 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 以上两篇文章哪篇是新闻报道,哪篇是新闻评论? 两篇文章的区别何在?
二 新闻评论的写作
新闻事件
观点
阐释
你所关注的新闻事件
我的(新锐)看法
如何阐释我的观点
深化作用:指出变化规律、把握普遍联系 做出理性分析、洞察事物本质 表态作用:代表个人表态、代表公众表态 代表媒介表态、代表政府表态 解读作用:解除思想疑虑、分析社会现象 解读新闻事件、解释政策法规 引导作用:引导受众思想、引导社会生活 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舆论
1.6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
1.3 新闻评论的分类
媒体评论 编辑部评论 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记者评论 编者按语、述评、主持人评论 个人评论 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等)、杂文
编辑记者评论 公众评论 编辑部评论
常规评论与边缘评论
常规评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小言 论、时评等 边缘评论: 述评、杂文
1.4 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
强烈的新闻性 • 时新性(时间新鲜、内容新鲜) • 显著性(人物显著、事件显著、时间显著、空间显著) • 重要性(影响人数多、范围广、时间长、程度深) • 接近性(地域接近、利益接近、心理接近)
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 • 针对具有政治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 • 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 • 着重从政治、思想、伦理、规律的角度发言
四 报刊评论体裁
一,社论:
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者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 外重大事件,典型问题表明立场的权威言论。表明媒体 政治面目,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政治性社论:当有重要节日、纪念日、国内外发生重大 政治事件,以及有迎来送往的外交礼节性活动时,报刊 电视台经常会刊发或播出相关的时事性社论。写作这类 评论,关键在于要把纪念活动或政治事件同当前的现实 情况联系起来,从而揭示活动的现实意义,交代有关事 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表明编辑部的态度。
理论性论据
1 科学论据 2 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 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 3 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 威性的言论。 4 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应客观 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 5 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 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
新闻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 事实
传播内容
新闻评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 得出的意见和 观点
新闻报道: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
传播目的
新闻评论: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 权
传播方式
新闻报道: “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 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 接发表议论 新闻评论: “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 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 实必要的叙述或记录
广泛的公众性 • 内容的广泛性和接近性 • 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 • 吸引广大公众直接参与评论工作
1.5 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拉斯韦尔、赖特) 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向社会报告环境的变动 协调社会行为——以“宣传”聚合社会的各团体或个 人对环境采取一致、有效的行动 传递社会遗产——通过“教育”使社会规范和知识等 精神遗产代代相传 提供娱乐——借助“娱乐”使整个社会获得休息以保 持活力
四,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是对媒体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提示,评 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 编者按语不是独立的文体,而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 文稿的简短评论,也是新闻传媒编者常用的发言形式。 编者按语就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政论性按 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类。 1,政治性按语 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简短或议论性文字,用于提纲 挈领的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
1.1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论题的新闻性(新近发生,热点问题)
1 3
2
论理的思想性(揭矛盾,摆事实讲道理)
3
论说的公众性(大众传播,语言表达,参 与性)
1.2 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引导舆论,影响社会,指导人生。 舆论:是社会群体对某种事件或者事态发展所持 的大体一致的意见与议论,是一种社会思潮。 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的两种基本手段: 一是新闻报道手段,即采写消息,通讯,特写, 调查报告等。 二是评论手段,即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短 评等。
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协调功能:避免传播误区、协调社会行为
平衡社会心态 调节舆论温度 监督功能:监督社会公正、监督利益团体 监督公权人士、监督权力机构 教育功能:促进社会文明、提高道德水准 倡导社会规范、弘扬社会正气 认识功能: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 预测事物趋势、提高认识能力
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
5,比较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物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 纵向对比或与另外事物的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 理。 6,正反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 从正反两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是非曲直,昭 然若揭。
三 评论写作—谋篇(结论)
四,用心撰写结论
结论,即新闻评论的结尾部分,是全文论证部 分的必然结果,也是文章思想内容发展得必然结 果。 写结论的几种方法: 1,精辟概括式结尾 2,高昂激越式结尾 3,余音绕梁式结尾
三,短评
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的 评论体裁。短评在运用时有两种形式:一是为某 一事物或者问题发表的独立成篇的简短评论,二 是为配合新闻报道就事论理的短小评论。 短评体裁特征: 短小精悍,新颖独到,生动活泼,就实论虚。 写作要求:1,依托事实,深挖论点;2,论题具 体,一事一议;3,小处着手,角度唯新;4,长 话短说,落到实处。
3,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动机。 4,摆出驳论的对象,亮出错误认识,在文章一 开始就掀起论战高潮。 5,用设问直接点明论题,这些论题往往是国计 民生的重大问题或者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6,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 得生动活泼。 引论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不要落笔太远, 也不宜太长,要能够一下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 评论写作—谋篇(正论)
三,苦心经营正论
正论,即正文,主体,是新闻评论展开论证说 理的部分。正论部分在布局时常常会结合使用以 下几种基本的论证结构。 通常有六种段落结构安排。 (1)归纳式论证结构 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从材料到观点,先 分论后结论,在逐步论说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 出总论点。 (2)证明论证结构
1.3 新闻评论的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证明什么
用什么来证明
如何来证明
一 论点 作者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
的态度,他明确的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论点有两种,一种叫总论点,一种叫分论点。 二 论据 事实性论据(表述事实的判断) 现实生活中代表性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 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等等。
1.2 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
网络
网站时评,个人专栏评论,网络论坛评论,网民自发言论
电视
口播评论(本台评论、编前话、编后话等), 主持人(评论员)评论,谈话类评论,电视述评
广播
口播评论(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述评、论坛评论、杂谈等), 谈话类评论,音响评论
报刊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等), 述评,杂文
新 闻 评 论
绪言
第一章 新闻评论
1.1 1.2 1.3 1.4 1.5 1.6 定义 传播系统 分类 基本属性 功能、作用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
热点话题的补充
一 新闻评论
1.1 什么是新闻评论
定义: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 意见的文章。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
2,说明型按语 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是提示性文字, 用于介绍作者身份,交代背景材料,表明刊载目 的等。 编者按语的形式: 1,文前按语, 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成为编前话, 通常居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在报刊发表时 时常用比正文大一号的字排出,以突出其重要地 位。
2,文中按语 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 与新闻报道有配合和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 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 中的提法,内容做出评点批注,以帮助读者领会 文意,加深认识。 3,编后 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 电视中成为编后话,它附于报道之后,是编者依 托报道而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
论证: 所谓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
论据去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 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 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严密的论证是使新闻评论具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 保证。论证越是严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就 越是紧密,观点和材料就越是得到统一,中心论 点就越是突出,文章就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逻辑 力量。
三 评论写作—谋篇(标题)
谋篇:
就是布局,列提纲,这是在解决选题,立意和 论证之后出现的一步,是将我们的思想成果见诸 于书面的阶段。 整个文章的谋篇,应该由标题,引论(开头), 正论(正文),结论(结尾)构成。 一,精心制作标题。 标题是评论的“眼睛”,好的标题,实际上是 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
2,评论标题要体现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 3,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要求。
(1),准确贴切; (2),简明扼要; (3),鲜明生动。 标题制作的方法:提示论点法,论题做题法, 话题为题法,号召鼓舞法,肯定赞扬法,揭露批 评法,否定厌恶法等等。
三 评论写作—谋篇(引论)
二,悉心写好引论
引论是新闻评论的开头,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 绪论,是整篇文章提纲挈领的部分,主要担负着 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作用,是全文的统率。 写好引论的六种方法: 1,开宗明义,点明题旨,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 张。 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将新闻事件的经 过或特点概述,为下文的分析论证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