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青海省城市规划实务:项目用地的规划选址方案的评析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下半年青海省城市规划实务:项目用地的规划选址
方案的评析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镇区建设用地标准的是
A:镇区的用地规模
B:绿化用地比率
C:建设用地比例
D:建设用地选择
E:综合治理
2、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念的提出是在。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E:综合治理
3、城市性质是指。

A: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
B: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表示的城市大小
C: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D: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达到的目标和指标
E:综合治理
4、西方学者把“邻里谱系”分为五种类型。

其中物理邻里表示。

A:有明确名称但没有准确边界的一般地域体
B:有清晰边界的更加明确的环境
C:在环境特征和自然特征上十分明确并具有内部均质性
D:由于特殊的活动类型(比如学习或工作)而联合的地区
E:经济政策
5、在色彩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常将白光看成是由三原色等量相加而合成的。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绿、黄
D:红、绿、紫
E:经济政策
6、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是的任务。

A:镇总体规划
B:镇区总体规划
C:镇规划
D:镇(乡)域规划
E:综合治理
7、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是指。

A: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预测,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城市现实状况把握的准确与否是规划能否发现现实中的核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起到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关键作用的基础
B:城市政府依据制定的规划,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建设发展有序进行的一个动态过程
C: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D: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发展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矛盾和问题
E:综合治理
8、下列不属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程序的是。

A:修改道路系统规划图
B: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C: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D: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文字说明
E:综合治理
9、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时应注意的原则不包括。

A: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
B: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水、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耕地的方针
C: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D: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的原则
E:综合治理
10、在通信网的分类中,是由国家通信主管部门或经过国家有关机构认可的机构建设并管理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通信网。

A:公用网
B:专用网
C:广域网
D:广播网
E:经济政策
11、与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宏观层次的规划相对应,详细规划主要针对。

A:用地的性质、建筑量及有关环境、交通、绿化、空间、建筑形体等的控制要求,通过立法实现对用地建设的规划控制,并为土地有偿使用提供了依据
B: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和各项工程施工设计
C:城市中某一地区、街区等局部范围中的未来发展建设,从土地使用、房屋建筑、道路交通、绿化与开敞空间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统一的安排
D:规划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及与权威性相容的灵活性,使规划管理人员在规划实施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争、有法可依,以“法治”取代“人治”
E:综合治理
12、问卷调查的第一步是。

A:问卷的发放
B:设计调查问卷
C:问卷的回收
D:问卷的处理
E:经济政策
13、以下关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原则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要满足一定时期内交通发展的需求
B: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在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C: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
D: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极限标准
E:经济政策
14、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A:3
B:4
C:5
D:6
E:综合治理
15、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是修改城乡规划的前置条件。

A:规划评估
B:前期评估
C:定期评估
D:后期评估
E:综合治理
16、在城市中心附近的客运交通枢纽中,主要的交通方式不包括。

A:轨道交通线路
B:公交线路
C: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
D:对外客运交通
E:经济政策
17、根据伯吉斯提出的同心圆理论,城市可以划分为五个同心圆的区域,其中的第三环是。

A:过渡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人居住区
D:通勤区
E:综合治理
18、不同人群对于城市规划的关注点不同,世界城市内部人对就业格局主要关注
的是。

A:劳动力短缺
B:就业机会
C:教育和培训
D:经济极化
E:综合治理
19、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__。

A.自变量
B.随机变量
C.因变量
D.相关变量
20、所谓经济就是当城市地区的总产出增加时,不同类型的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下降。

A:城市化
B:地方化
C:区域化
D:内部规模
E:综合治理
21、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新兴产业
B:城市文化
C:全球化
D:科学技术
E:综合治理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采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是。

A:时间序列法
B:间接推算法
C:综合平衡法
D:比例分配法
E:综合治理
23、下列符合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行人净空中的净宽要求的是。

A:0.2 m
B:0.4 m
C:0.6 m
D:0.8 m
E:经济政策
24、未来主要以加快发展、壮大规模为主,并应合理布局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是。

A:适度发展区
B:控制发展区
C:重点发展区
D:优化调整区
E:综合治理
25、公共建筑群体组合要从建筑群的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区分。

A:工艺性
B:公开性
C:使用性
D:方便性
E:经济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 分)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A: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B: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不小于1
C: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
D: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不得大于10
E: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占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50%~80%以上
2、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
B: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
C: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D: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
E: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专项设施的规划
3、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A: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B: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C: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D: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
E: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空间布局
4、镇的规划等级层次在县域城镇体系中一般分为。

A:县城关镇
B:建制镇
C:中心镇
D:集镇
E:一般建制镇
5、”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A: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B:空间形态的改变
C: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D:人口的集中
E:物质资源的集中
6、自然资源中,影响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城市的选址、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E:海洋资源
7、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不得擅自改变。

A:法律效力
B:强制性
C:严肃性
D:复合性
E:法定性
8、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可以划分为。

A:城镇化的停滞阶段
B: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
C:城镇化启动阶段
D:城镇化的缓慢阶段
E: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9、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

其中大类共分为等10大类。

A:居住用地(R)
B:公共设施用地(C)
C:工业用地(U)
D:对外交通用地(T)
E:道路广场用地(G)
10、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以两种较为重要。

A:错车视距
B:超车视距
C:停车视距
D:视距限界
E:会车视距
11、在城市供水工程规划中详细规划阶段,属于供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

A: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供水设施位置和用地
B:布置配水管网,确定管径以及管道的平面和竖向位置
C:确定城市自来水厂布局和供水能力
D:划定城市水源保护区范围,提出水源保护措施
E:计算规划区用水量
12、由于开发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高,宜作为建设场地。

A:公路
B:水运
C:铁路
D:桥梁
E:空运
13、《风景名胜区条例》明确提出了对风景名胜区采取的工作原则。

A:科学规划
B:统一管理
C:权责分明
D:严格保护
E:永续利用
14、关于城市气源种类选择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应合理利用现有气源,并争取利用各工矿企业的余气
B:选择气源时,还必须考虑气源厂之间和气源厂与其他工业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
C:应遵照国家能源政策和燃气发展方针,结合各地区燃料资源的情况,选择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气源
D:在城市选择多种气源联合供气时,应考虑各种燃气间的互换性
E:应根据城市的气象情况和负荷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气源的数量和主次分布,保证供气的可靠性
15、城市用地的评价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

A:自然条件评价
B:建设条件评价
C:用地经济性评价
D:经济条件评价
E:整体建设条件的评价
16、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作用包括。

A: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
B: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C: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D:随着城镇体系规划实践的发展,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衍生型的城镇体系规划类型,例如都市圈规划、城镇群规划等
E: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7、炎热地区的住宅遮阳方式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分为。

A:简易式遮阳
B:水平式遮阳
C:垂直式遮阳
D:综合式遮阳
E:活动式遮阳
18、镇规划的规划技术原则包括。

A:因地制宜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科学合理性原则
D:集约性原则
E:创新性原则
19、小城镇公共中心的布置方式包括。

A:布置在城区中心地段;结合原中心及现有建筑
B:根据其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选址和布置
C:应选择在靠近电源、水源和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
D:结合主要干道;结合景观特色地段
E:采用围绕中心广场,形成步行区或一条街等形式
20、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以及受保护
建筑的维护和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和。

A:行政法规的规定
B:国务院的规定
C:全国人大的规定
D:国家发改委的规定
E:当地政府的规定
21、定性分析方法常用于城市规划中复杂问题的判断,主要有。

A:因果分析法
B:比较法
C:定量分析法
D:集中量数分析法
E:多元回归分析法
22、城乡规划实施中的经济机制是对__的补充。

A.行政机制
B.财政机制
C.社会机制
D.法律机制
2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包括。

A: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
B: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C:符合城市性质的要求
D: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E: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24、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A: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B: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C:依托旧区,紧凑发展
D: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E:因地制宜,节约用地
25、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

A:限制人身自由
B:没收违法所得
C:警告
D: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E:行政拘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