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我国中小企业的外贸状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我国中小企业的外贸状况分析
1.1中小企业概述
1.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并不是统一的,各国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小企业的定义也是有所变动的。
从各国“中小企业”的概念来说,既有从“量”的角度来定义的,也有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确定的。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1.1.2中小企业的经济意义
中小企业在如下三个方面被广泛认同:首先,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载体,在现代经济中,大型企业在向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通常会用更多的先进设备来取代劳动力,体现在从业人员规模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型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就一直持续减少,而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则一直比较稳定,中小企业是社会主要的就业人员载体。
其次,中小企业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者,这点不仅体现在创新意识上,同时也体现在创新的资金使用效率上。
最后,中小企业在促进国际贸易方面起到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
很显然,中小企业现代经济的作用远远不止本文所提及的这几个方面,中小企业也是经济社会提供的竞争也是推动社会公平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1.1.3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在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作了如下说明:“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1】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在统计上,2003年统计局设管司发布了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主要从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个指标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规模进行了界定。
1.2 我国中小企业外贸状况分析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始于80年代初期,当时每年的进出口总值在400亿美元左右,而当时的外贸经营权主要是掌握在大型国有企业手中,中小企业想要自营出口是件很困难的事。
2004年据海关初步统计, 1-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154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3.8亿美元,增长36.0%;进出口顺差319.8亿美元,增长25.6%。
1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164.9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其中:出口637.8亿美元,增长32.7%;进口527.1亿美元,增长24.6%;进出口顺差110.8亿美元,增长92.7%。
(详见表二)【2】。
其中各类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已经占到了全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 说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表二:2004年度全国进出口简要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基于以上数据我将从中小外贸企业的不同分类上来分析其目前的状况。
首先是以企业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其中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体。
其次从行业来划分可分为纺织业,机电业,金融业等,其中又以纺织业中的中小企业居多。
因此,我将分别从民营企业和纺织行业这两个方面谈谈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状况。
1.2.1民营企业外贸状况
中国的民营企业,包括农民家庭经营和个体经营。
民营企业是中国中小企业的主体,也是中小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的主体。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民营中小企业外贸额逐年增多,“七五”期间外贸年均增长450亿元,到1990年已达到462亿元,已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以上。
“八五”期间,民营中小企业外贸大幅度上升,年均增长率达到63.48%。
【3】1995年民营中小企业外贸总值达5395亿元,到2004年上半年民营中小企业外贸总额更是占到全国的1/3以上。
民营中小企业外贸的大幅增长,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外贸出口额能如此迅速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中小外贸企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外贸重视的结果。
农业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国中小外贸企业2004上半年累计实现增加值20186亿元,同比增长13.0%;营业收入82613亿元,同比增长13.2%,民营中小企业整体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外贸出口增势强劲。
1至6月,全国民营中小企业实现利润4760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69亿元,同比增长14.0%,高于同口径工业销售产值增幅0.7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率为95.11%,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5.93%,同比提高0.61个百分点,产销衔接保持正常水平。
出口方面,上半年全国民营中小企业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7577亿元,同比增长21.6%。
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大环境下,出口交货值仍强劲增长,显示民营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逐步增强。
1.2.2纺织类行业外贸状况
纺织类行业是中国中小企业密集型的行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行业和我国重要的外贸行业之一。
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而且已跻身于世界纺织品贸易大国行列。
1991年,中国的棉纺机、棉织机、丝织机印染能力和缫丝能力已居世界第一位,毛纺锭和麻纺锭数居世界第一位,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逐年提高。
纺织产品外贸创汇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纺织品外贸总量目前已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
近些年在世界纺织品贸易额中的比重也一直保持在22%~29%之间。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小企业所创造的。
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纺织品又一直与“廉价”“倾销”两个词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会给别国这样的一种印象呢?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的许多纺织产品是属于中低档的,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且企业间跟风的势头非常的严重,产品的出口价格很底。
大家都知道浙江省是各种产品出口的大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业。
去年的出口额高达196.55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20.18%,但是企业的负责人却表示利润空间很小,没钱赚。
【4】原因就是很多企业看到某样东西现在市场很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跟着做,一旦市场的供大于求企业势必会用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方式,当价格难以承受时又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其实这样并不利于我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
为了控制情况继续的恶化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好多控制政策。
首先2003年1月1日,国家取消了对所有纺织服装产品的贴息。
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议,这是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有关出口退税政策的最大一次改革。
其中,多数纺织品的退税率由原先的17%降为13%,原来13%的下降到11%,下调幅度超过平均降幅。
2005年1月1号国家宣布了“取消了纺织品出口配额”,表面看来是和前面的行为有所抵触,可就在5月20号国家财政部宣布:自2005年6月1日起对纺织品关税进行调整,74种纺织品税率被调高,其中大部分税率被调至1元/件,与之前每件0.2—0.3元的税率相比,平均加税幅度高达400%。
这样的新的税负政策的实行当然会使一些生产规模很小、产品附加值又很低的服装企业面临困难。
而更多的是可以有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帮助有能力的中小外贸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走的更远更顺利。
正如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所言:中国不能毫无节制地进行低价出口,这不仅会冲垮别国的纺织品行业,对本国的纺织品行业也毫无裨益,廉价倾
销是损人不利己的。
出口关税的加征也许有望改变中国纺织品的国际形象。
“假如出口关税能够起到控制低价量大的纺织品出口的作用的话,那么对纺织品行业来说,这一政策将是受欢迎的。
”服装出口企业正面临洗牌,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因为短期内无法承担这一成本压力而被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提前作好准备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机会,纺织业有望告别靠低价抢占市场的恶性循环。
第二章我国中小企业外贸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
2.1中小企业外贸面临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因素,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小企业在外贸产品方面也逐渐遇到了许多困难。
2.1.1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
首先,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外贸的产品结构看,主要是一些纺织品、中低档服装、等。
而亚洲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如韩国与泰国,其外贸产品结构也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外贸产品与韩国,东盟国家的外贸产品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显萎缩。
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的市场上,受韩国、东盟、印度等国中小企业外贸产品的不断挤占,以及巴西等美洲国家产品的剧烈竞争,致使许多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等地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开始下滑。
因此,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产品外贸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韩国、东盟、越南与拉丁美洲等国家或地区产品的强有力的竞争。
其次,美国等大国都要求人民币升值,这将使主要依赖于价格优势的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最后,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外贸对象看,中小企业产品对美国、港澳、日本及欧洲外贸比率占70%以上,而对亚洲各国和其他地区外贸较少。
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由于经济增长放慢,致使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再加上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更加恶化了中小企业产品外贸的局面。
2.1.2中小企业外贸经营权不能充分运用
在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体制下,实行的是外贸经营许可制度。
中国对外贸易合作部所属机构和下属的4000多家生产性、商业性及其他类型企业构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基本框架。
这种外贸体制原是在单一的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模式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国家集中控制为其主要特征。
国家为了调动地方和工业企业的积极性,从1980年起,围绕下放外贸经营权、扩大外贸渠道、促进工贸结合、增加贸易方式等方面对传统的外贸体制进行了较大
的改革。
首先是1988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外贸企业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放开经营。
接着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2001年7月颁布《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2003年9月1日颁布《商务部关于调整进出口经营资格标准和核准程序的通知》根据这几个通知和规定,经营进出口的门槛一降再降,对生产企业注册资金的要求从850万,降到300万,又降到50万元。
在这些规定的影响下,我国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数从1994年的5、6千家呈青蛙跳,猛增到现在的11万6千家,更是在2003年的9月里出现了每天新登记600家要求经营进出口的公司的情况,其中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但是,不是所有拥有了外贸经营权的中小企业都会自主出口的,原因在于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7月1日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根据国税总局《紧急通知》,新办商贸企业要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可以有两个办法:一是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方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二是在设立时符合以下要求:设有固定经营场所和拥有货物实物的新办商贸零售企业以及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
如果不能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就无法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优惠。
【5】所以更多的企业还是选择通过一些大的企业代理出口,因为这样能更快的得到退税,有利于资金的快速流动,这样也增加了产品外贸的繁杂程度,使中小企业外贸产品的附加值大打折扣,从而打击了中小企业产品外贸的主动性,积极性,限制了一定的产品外贸。
2.1.3中小外贸企业自身经营条件比较差
从微观经营层面看,中小企业的外贸无论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方面,还是在产品品牌开发与宣传,以及整个营销战略的规模和管理方面都仍处于较低级的经营阶段。
在外贸指导思想上,不少中小企业仍以短期效益为主。
再加上许多中小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不长,缺乏许多基本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方面的专门知识(如国际结算和支付方式、汇率的利用、价格的制定等),受骗上当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产品开发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外贸产品仍以来料、来样加工或加工装配为主。
以家电业为例,2000年来料加工和加工装配在我国收录音机外贸中占48%,在电吹风外贸中占79%,在彩色电视机外贸中占82%。
又如服装外贸基本上也是以来料、来样加工为主,企业和国家仅仅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创不出自己的品牌。
在产品质量上,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产品在内在质量、外在质量上存在着不稳
定性、低劣等特点,因运输方式不当造成的破损率也很高。
许多产品的售后服务目前仍处于临时性派出服务的初级阶段,尚未像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那样将信息反馈、售后服务力量、服务网点、零备件供应、服务范围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组合成完整的售后服务系统。
在产品价格上,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以价取胜的低级方式,许多中小企业甚至在同一市场上低价倾销,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和客户及政府的反倾销行为,使一些产品的许多海外市场丧失殆尽。
在分销渠道上,一些地方的中小企业与发生贸易关系的经销、代理商和批发、零售商一订协议就多年不变,容易陷入受制于人的境地。
2.1.4中小外贸企业融资较难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也采取了许多扶持政策,但至今中小企业融资难依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81%的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能部分或不能满足需要,多数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越长,能获得的比例越低,且获得中长期贷款企业的满足率也相当低,企业资金总体紧张。
关于这个困扰中小企业的大问题我将在第四章中进行详细分析。
2.2中小企业外贸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以来有了更多的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入住中国,带来了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这也是给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一个提升的机会。
2.2.1企业应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向技术含量高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中小外贸企业与国际竞争主要是依靠在资源竞争上的绝对优
势和比较优势。
即以国内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等初级资源优势,生产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后, 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趋于明朗化、国际化、激烈化。
中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外国商品将大量涌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加激励的国际竞争。
(1)以土地、原材料和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竞争不会持久,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含量底,对资源的利用率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随着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
和国际工资水平趋于均衡,我国劳动力价格避让大幅上涨,从长期看劳动力优势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
(3)我国中小外贸企业以低价水平的价格竞争避让遭到外国反倾销的抵制。
具体而言对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现阶段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入世后由于我国可以享受稳定的多边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以及比最惠国更优惠的“普惠制”待遇,这些企业可以利用有力的国际经济环境,扩大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即使是国内市场完全开放也不会构成很大威胁。
但是再长期中必须加强技术改造的力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
【6】
2.2.2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要努力提升自己资信程度
中小企业一般财务较弱,信用底,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对财产抵押条件和保证人的资格要求非常严格,加之贷款手续烦琐,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
目前来看,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对中小企业融资要给予支持,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下企业贷款难以加大增长,而中小企业规模一般不大,上市就更可望而不可及了。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生产经营就难以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
入世后,外贸银行经营业务的地域,领域限制被取消,政府逐步向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及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权。
这将会大大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其发展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支持。
但是在此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也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信用度和企业形象,以便更方便的得到贷款。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到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渴望得到解决。
第三章国外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的模式研究
——以意大利中小企业为例
3.1意大利中小企业专业区发展的经验研究
意大利是西方第七大工业强国,然而,它的工业生产体系却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2000年,意大利有非农企业412.5万家,其中95%为雇员在1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
尽管意大利中小企业平均规模小,但它们在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大。
中小企业占意大利工业部门就业人口的85%,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
在意大利拥有海外业务的企业总数中雇员不超过200人的企业占到98%。
意大利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是与中小企业专业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7】
3.1.1 意大利中小企业专业区的运作模式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专业区”专指中小企业聚集、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业地区。
目前,意大利境内有190多个此类工业区。
意大利各地的中小企业地区专业化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无形大工厂模式这种模式以一家专门负责设计、订货、运销的中小企业为龙头,其他数个相关中小企业参与其产品生产过程,负责不同工序或不同部件的生产,从而在它们相互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如同一个无形的大工厂。
企业能否成为龙头,不是看其规模大小,而主要看它是否有设计技巧和营销本领。
在普拉托地区有几百个这样的无形大工厂。
(2)卫星群模式这种模式通常以一家中型企业为龙头,许多小企业则为其供应零配件或部件,或专门从事某一种工艺的生产加工。
翁布里亚大区的中小企业专业区大多属于这种模式,几百个中型的、稳固的企业集合了上千个小企业为它们生产。
(3)分散生产、集中销售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个小企业按照统一的规格和技术要求,分别地独立制造某一产品,然后经过共同检测机构的严格检验;合格后,使用统一商标,由共同销售机构统一销售。
阿斯蒂汽酒专业区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4)小企业集团模式相互依赖程度高的小企业,通过相互参股形成企业集团,将企业的某些职能(金融、贸易)集中,以便扩大规模,使其能像大企业那样发挥更大作用。
这种模式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在机械行业专业区尤为突出。
目前,意大利约有16%的中小企业加入了企业集团,在高技术部门,该比重在30%以上。
每个集团的平均企业成员有12个,而每个企业集团平均雇员人数约为1500人。
企业集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弥补了意大利工业体系分散的弱点。
上述四种模式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其共同之处。
第一,参与协作的中小企业都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彼此间形成一种和谐与信任关系。
第二,以地区专业化为基础。
实行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规模小、实力弱的弊端,发挥其优势,同时可以提升其产品质量和企业地位。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专业区是中小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柱。
3.1.2 社会化服务系统是中小企业专业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中小企业要实行专业化生产,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系统的支持。
这种服务系统,实质上是在专业化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的、更加细密的分工系统。
意大利社会化服务系统主要分为三大块:
第一,行业协会,即雇主协会。
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意大利的雇主协会组织十分发达,密如蛛网。
第二,各种私营服务机构它们的出现和发展,完全是根据形势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它们本身也是中小企业,占到意大利整个服务系统单位总数的90%以上。
由于意大利雇员不足20人的小企业比重非常大,它们在经营上遇到的困难更多。
因此,由多家小企业联营自办的服务机构,如联合采购合作社、销售联合体、融资担保联合体等便应运而生。
这些机构作为各家小企业外部的实体,也可视为一种社会化服务机构。
它们对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公共服务机构和非赢利服务机构它们包括各级政府所属的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以及大学、研究机构、基金会等为中小企业技术开发、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服务的机构。
社会化服务系统对中小工业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服务内容涉及贸易、运输、技术、科研、融资、纳税、市场、人才培训、法律咨询、商情信息等领域,是一个遍布中小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的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