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国际法》模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国际法》模拟题
导语:下面是一份关于2017年司法考试《国际法》的考试模拟题,有需要的考生们可以自己做一下。

1.戴某为某省级政府的处级干部。

两年前,戴父在甲国定居,并获甲国国籍。

2006年7月,戴父去世。

根据有效遗嘱,戴某赴甲国继承了戴父在甲国的一座楼房。

根据甲国法律,取得该不动产后,戴某可以获得甲国的国籍,但必须首先放弃中国国籍。

于是戴某当时就在甲国填写了有关表格,声明退出中国国籍。

其后,戴某返回国内继续工作。

针对以上事实,根据我国《国籍法》的规定,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A.戴某现在已自动丧失了中国国籍
B.戴某现在只要在中国特定媒体上刊登相关声明,即退出中国国籍
C.戴某现在只要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就应当得到批准
D.戴某现在不能退出中国国籍
参考答案:D
提示:国际法上的居民——国籍——国籍的丧失——顺带涉及国籍法的第12条
参考解析:国籍退出的限制《国籍法》第12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戴某为省级政府的处级干部,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不能退出中国国籍。

故本题选D.
2.甲国公民廖某在乙国投资一家服装商店,生意兴隆,引起一些从事服装经营的当地商人不满。

一日,这些当地商人煽动纠集一批当地人,涌入廖某商店哄抢物品。

廖某向当地警方报案。

警察赶到后并未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而是袖手旁观。

最终廖某商店被洗劫一空。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对此事件的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该哄抢行为可以直接视为乙国的国家行为
B.甲国可以立即行使外交保护权
C.乙国中央政府有义务调查处理肇事者,并追究当地警察的渎职行为
D.廖某应首先诉诸于乙国行政当局和司法机构,寻求救济
参考答案:CD
参考解析:A项错在“直接”二字上面,纵容和教唆行为只是间接行为。

B项错在“立即”二字上面,该项应该适用的是“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国家行为指引起国际责任的行为必须是能够根据国际法归因于国家的不当行为。

一般私人或私人团体本身对外国或外国人的不法侵害不引起国家责任,但是该行为如果由于国家的失职造成或国家对该行为进行纵容,则可能引起国家对本身失职或放纵行为的责任,这称之为间接责任。

该警察的行为虽然构成对哄抢行为的放纵,但只构成间接国家行为,故A项错误。

外交保护是指一国国民在外国受到不法侵害,且依该外国法律程序得不到救济时,其国籍国可以通过外交方式要求该外国进行救济或承担责任,以保护其国民或国家的利益。

国家行使外交保护一般应符合三个条件:(1)一国国民权利受到侵害是由于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2)受害人自受害行为发生起到外交保护结束的期间内,必须持续拥有保护国的国籍;(3)在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人必须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

对照本题,可以得出结论:廖某应先寻求用尽当地救济,若救济未果,甲国才能行使外交保护权,故B项错误,CD项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D项。

试题来源:[2017国家司法考试在线题库下载]
查看其他试题,请扫描二维码,立即获得本题库手机版详情咨询(扫描二维码进入手机题库)
3.甲国人兰某和乙国人纳某在甲国长期从事跨国人口贩卖活动,事发后兰某逃往乙国境内,纳某逃入乙国驻甲国领事馆中。

兰某以其曾经从事过反对甲国政府的政治活动为由,要求乙国提供庇护。

甲乙两国之间没有关于引渡和庇护的任何条约。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
制度,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由于兰某曾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活动,因此乙国必须对兰某提供庇护
B.由于纳某是乙国人,因此乙国领事馆有权拒绝把纳某交给甲国
C.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乙国领馆可以行使领事裁判权,即对纳某进行审判并做出判决后,交由甲国予以执行
D.乙国可以对兰某的涉嫌犯罪行为在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没有把兰某交给甲国审判的义务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引渡和庇护
庇护是国家基于领土主权而引申出的权利,决定给予哪些人庇护是国家的权利,国家通常没有必须给予庇护的义务。

要想让某个国家承担引渡庇护乃至外交保护的义务,必须有条约的规定才可以。

因此选项A错误。

根据《维也纳领事公约》,领事馆在接受国应当尊重接受国的法律规章,不得将领馆馆舍充作任何与执行领事职务不相符的用途。

纳某在甲国从事了犯罪活动,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受到甲国的管辖。

因此选项B错误。

乙国领馆无权行使领事裁判权,不能对纳某进行审判,因此选项C错误。

引渡是一国将处于本国境内的被外国人指控为犯罪或者已经判刑的人,应该国的请求,送交该国审判或者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国家一般没有引渡的义务。

因此,选项D正确,当选。

4.中国公民陆某2001年通过其在甲国的亲戚代为申请甲国国籍,2002年获甲国批准。

2004年5月陆某在中国因违法行为被刑事拘留。

此时,陆某提出他是甲国公民,要求我有关部门通知甲国驻华领事。

经查,根据甲国法律陆某持有的甲国护照真实有效;陆某本人到案发时从未离开中国,也从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

根据中国国籍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陆某仍是中国人
B.陆某是中国境内的外国人
C.陆某是中国法律承认的具有双重国籍的人
D.陆某的国籍状态不确定
参考答案:A
提示:国际法中最重要的法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9条和第16条。

参考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9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第16条规定:“加入退出和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审批。

经批准的,由公安部发给证书。

”题目中陆某虽然申请到了甲国的国籍,但是陆某一直未离开中国,没有定居国外,所以陆某并没有当然的丧失中国国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陆某要丧失中国国籍,取得外国国籍,则他必须向当地市县公安机关申请,经过公安部的审批,因此陆某仍然是中国公民。

故选项A正确。

5.中国公民李某(曾任某国有企业总经理)2004年携贪腐的巨款逃往甲国。

根据甲国法律,对李某贪腐行为的最高量刑为15年。

甲国与我国没有引渡条约。

甲国表示,如果中国对李某被指控的犯罪有确凿的证据,并且做出对其量刑不超过15年的承诺,可以将其引渡给中国。

根据我国引渡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2005年卷一多选第79题)
A.我国对于甲国上述引渡所附条件,是否做出承诺表示接受,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B.我国对于甲国上述引渡所附条件,是否做出承诺表示接受,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决定
C.如果我国决定接受甲国上述引渡条件,表示接受该条件的承诺由外交部向甲国做出
D.一旦我国做出接受上述条件的承诺并引渡成功,我国司法机关在对李某审判和量刑时,应当受该承诺的约束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B项最高检和最高法不可能有这样的工作关系,D项叫做“罪名特定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重要性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要加以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第50条规定:“被请求国就准予引渡附加条件的,对于不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可以由外交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向被请求国作出承诺。

对于限制追诉的承诺,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于量刑的承诺,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在对被引渡人追究刑事责任时,司法机关应当受所作出的承诺的约束。

”根据上述的规定,选项ACD正确。

关于引渡,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都有题目考到,甚至在2002年2005年都分别有两道题目涉及到这个知识点,出题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由最初的只是单纯的考引渡的含义,到引渡和其他知识点如庇护综合起来进行考试,再到考核引渡附加条件的情况,可见,难度是逐年在增加的,这是国际法上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建议给予重视。

6.甲国公民詹某在乙国合法拥有一幢房屋。

乙国某公司欲租用该房屋,被詹某拒绝。

该公司遂强行占用该房屋,并将詹某打伤。

根据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则,下列救济方式哪一项是正确的?(2004年卷一单选第32题)
A.詹某应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请求
B.詹某可以将此事件诉诸乙国行政及司法当局
C.詹某应向甲国驻在乙国的外交团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
D.甲国可以立即行使外交保护权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A项外交保护没有“应该”的问题。

C项外交团分为狭义和广义的外交团,狭义的外交团是由各国使馆馆长组成的,广义的外交团还包括一般外交人员和相应的家属,外交团没有法律上和政治上的权利,只有礼节上的权利。

来源外交保护的概念及条件外交保护这一概念涉及三方:甲国,甲国人,乙国。

当在乙国的甲国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乙国的不法侵害,而依照乙国法律又不能得到救济时,甲国可根据其对甲国人享有的属人管辖权对甲国人进行外交保护。

外交保护是国家基于其属人优越权所获得的权利;外交保护是国家的,而不是其国民的权利。

根据属地管辖优先于属人管辖的原则,
外交保护需要用尽当地救济之后才能行使。

针对本题,可以首先排除A选项,因为詹某应当向其国籍国甲国而不是乙国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B项詹某将此事件诉诸乙国行政及司法当局,正是乙国属地管辖权的体现,用尽乙国行政和司法程序仍无法得到救济之后,才能行使外交保护。

C项提出向驻在乙国的外交团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也是错误的,因为“外交团”是由各国外交使节全体组成的团体,外交团的作用主要在礼仪方面,不具有任何法律职能。

考生只要明确了外交保护的行使主体是受到侵害的自然人或法人的国籍国这一点就可排除C项了。

D项错在“立即”两个字,忽略了外交保护的行使以用尽当地救济为前提条件。

所以正确答案应当是B项。

7.甲国人艾某在甲国打工时因不满雇主詹某,炸毁了詹某的厂房和住所,逃至乙国。

艾某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死刑。

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

基于以上情况,根据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2004年卷一不定项第89题)
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艾某引渡给甲国
B.如艾某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艾某进行庇护
C.乙国可以既不对艾某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艾某提起刑事诉讼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D项的`刑事诉讼,它是一国的特定的有国家职能的公诉机关才有资格,作为甲国国家来讲,没有这样一种资格可以去乙国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引渡和庇护的对象都是自然人,进行引渡或庇护的主体则是国家。

一方是国家,一方是自然人(且非本国国民),面对自然人(力量弱小),国家(力量强大)是没有义务将他们引渡或对他们进行庇护的,因为在国际法上,国家之间主权平等,没有超越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能够对国家颐指气使,国家一般情况下只受依其自身同意对之有效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约束,对与之平等的其他国际法主体承担义务。

从以上分析可以判断出,选项AB是错误的。

再看D项,依常理亦可将之排
除。

因为我们知道针对刑事犯罪,提起公诉的是一国执行特定国家职能的公诉机关,而国家本身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一国的公诉机关怎能到另一国领土上执行本国的国家职能呢?所以D项排除。

而C项则是正确的,引渡和庇护的关系就好比甲受乙追杀,遂投奔丙请求丙的保护,那么丙的消极不保护甲,不等于积极的把甲交给乙杀害,所以不庇护不等于引渡,一国既可以不庇护又可以不引渡。

故本题答案为C项。

8.甲国人詹氏,多次在公海对乙国商船从事海盗活动,造成多人死亡;同时詹氏曾在丙国实施抢劫,并将丙国一公民杀死。

现詹氏逃匿于丁国。

如果甲乙丙丁四国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规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2002年卷一单选第17题)
A.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乙国
B.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丙国
C.丁国有权拿捕詹氏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D.甲国有权派出警察到丁国缉拿詹氏归案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引渡是指一国将处于本国境内的被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经判刑的人,应外国的请求,送交该外国审判或处罚。

它是国家间的一种司法协助行为,在国际法上国家没有引渡的义务,除非双方之间有条约且条约明文规定了相互引渡的义务。

同样,一国是否接受他国引渡请求,在没有条约义务的情况下,由被请求国自行决定。

结合本题,甲乙丙丁四国间没有司法协助条约,所以AB选项都不正确。

詹氏多次在公海上从事海盗活动,属各国普遍管辖权的对象,因此选项C正确,当选。

D项不对,是因为任何一国的警察不能到国外行使职权,否则即为侵犯他国主权。

9.中国某国有企业在甲国设有办事处,甲国人贾某为该办事处雇员。

贾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办事处公款1000万美元窃为已有进行挥霍。

此间,贾某在乙国又参与了一起伪钞案。

贾某从未到过中国,目前其在甲国。

中国与甲国之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协定,但中国与乙
国间有引渡协定。

根据国际法及中国的有关法律。

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2002年卷一不定项第93题)
A.中国对贾某的上述侵占公款案没有管辖权
B.乙国向甲国就贾某伪钞案请求引渡,如获成功,贾某被引渡到乙国后,乙国可以不经甲国同意,径直将贾某转引渡给中国
C.中国对贾某的上述侵占公款案拥有管辖权,可以自行派公务人员赴甲国缉拿贾归案
D.中国法院可以对贾首先作出缺席判决,然后申请甲国对该判决予以执行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本题考的是保护性的管辖权。

所谓保护性管辖权是指国家对于其领土外从事严重侵害该国或其公民重大利益行为的外国人进行管辖权利,本案中国对甲国人贾某在甲国严重侵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当然有保护性管辖权。

因此A当选。

“罪名特定原则”要求“何罪引,何罪判”,不可以转引渡,所以B项错误,当选。

在本案中,贾某未曾到中国来,因而不能拘捕,更不能派人到其所属国去抓人,这是干涉他国属地管辖权的行为,C项当选。

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目前国际上只限于民商法领域,所以D项也当选。

根据引渡的国际公约与惯例,乙国作为请求引渡国,引渡成功后只能在本国以伪钞罪对贾进行审判,若以其它他罪名审判惩处或转引给第三国,则一般必须经原引出国同意,故B项也不对,应选。

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项。

10.在当事人所具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各国解决国籍积极冲突的做法有以下哪些?
A.以当事人最先取得的国籍为准
B.以当事人最后取得的国籍为准
C.以当事人住所或惯常居所所在国国籍为准
D.以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籍为准
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当时2000年的大纲有些混乱,这本应该是国际私法中
的考点,但2000年,因为理论上对国籍冲突的考试范围不是很清楚,所以就放在这里解决。

11.普拉克是外国公民,在一起由中国法院审理的涉外侵权案件中为原告。

普拉克请求使用其本国语言进行诉讼。

关于中国法院对该请求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尊重普拉克的这一请求,使用其本国的语言进行案件的审理
B.驳回普拉克的这一请求,使用中文进行案件的审理,告知由其自行解决翻译问题
C.驳回普拉克的这一请求,以中文进行案件的审理,但在其要求并承担费用的情况下,应为其提供翻译
D.驳回普拉克的这一请求,使用中文进行案件的审理,但可为其提供免费翻译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民事诉讼法》第23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

当事人要求提供翻译的,可以提供,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12.甲国警察布某,因婚姻破裂而绝望,某日持枪向路人射击。

甲国警方迅速赶到事发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围捕布某。

布某因拒捕被击毙。

但布某的疯狂射击造成数人死亡,其中包括乙国驻甲国参赞科某。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就该参赞的死亡,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2004年卷一单选第30题)
A.甲国国家应承担直接责任
B.甲国国家应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国家应承担连带责任
D.甲国国家没有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D
提示:本题考点是传统法律责任中,行为可以归于国家——间接责任,关键是看国家是否教唆或者放纵。

参考解析:构成国际不当行为的首要要件就是可归因于国家。


国际法上,下列行为被认为是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
(1)国家机关的行为;
(2)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
(3)实际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
(4)别国或国际组织交与乙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视为该支配国的国家行为;
(5)已经和正在组成新国家的叛乱运动机关的行为被视为已经或正在形成的新国家的行为。

总结各类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的共同特征,可以发现,他们都是代表了国家意志的行为。

因为国家本身不是类似于人的生命体,而是一个机构,一个组织,国家的意志需要通过它的机关或执行国家职能的人去表达和实现,这些机关或人既然是代表国家的意志行事,他们的行为即可被视为国家的行为。

本题中有两个陷阱。

首先,警察具备执行国家职能的特殊身份,似乎暗示其行为可归因于国家;其次,受伤的人员包括享有国际法上特权与豁免的外交人员,也似乎暗示行为违反了国家承担的保护外交代表人身安全的国际义务。

但该警察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没有国家的积极教唆或指使,也没有国家消极的默认或纵容,所以没有满足可归因于国家的构成要件,因此甲国无需承担国际法律责任。

D项正确。

13.甲国某船运公司的一艘核动力商船在乙国港口停泊时突然发生核泄漏,使乙国港口被污染,造成严重损害后果。

甲乙两国都是《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及《核动力船舶经营人公约》的缔约国,根据上述公约及有关规则确定,乙国此时应得到7800万美元的赔偿,但船运公司实际赔偿能力最多只能够负担5000万美元。

对此事件,根据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制度,甲国国家对乙国承担的义务是什么?
A.甲国国家应承担全部7800万美元的赔付
B.甲国有义务在保证船运公司赔付乙国5000万美元的同时,船运公司无力赔付的其余2800万美元,由甲国政府先行代为赔付
C.甲国有义务保证督促船运公司进行赔偿,但以船运公司能够负
担的实际赔偿能力为限,即只能赔付5000万美元,其余2800万美元可以不予赔付
D.由于该行为不是甲国国家所从事,故甲国国家不需就此事件承担任何义务
参考答案:B
提示:本题考点是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导致的国际赔偿责任——4个公约,3个态度的问题。

参考解析:通常,国家责任是国家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引起的。

但是,二战后,科技迅猛发展,各国在工业生产核能利用外层空间探索以及国际海底开发等领域活动日益频繁,给别国带来的威胁或损害也越来越多,这些活动被称为“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

国际上为了解决这些行为给别国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问题制定了一些公约,如《外空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本题题干中的两个公约。

根据这些公约,“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导致的国家责任是一种新的国际责任,其“新”表现在实行严格责任,只要行为带来损害,行为国就要承担责任,不以国际不法行为为责任的构成前提,承担责任的主要形式是赔偿恢复原状,没有限制主权这一项。

责任主体分为三种情况:(1)国家承担责任。

(2)国家与营运人(具体致害人)共同承担责任。

如本题,国家应保证营运人赔偿,营运人无力赔偿部分由国家负责赔偿。

(3)营运人自己承担有限赔偿责任,无论营运人是国家或私人企业。

所以B项正确。

14.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

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

根据国际法,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2000年卷一单选第25题)
A.承担直接责任
B.承担间接责任
C.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任
D.不承担责任
参考答案:D
提示:本题考点是叛乱运动机关导致的责任不归于国家,由其叛乱运动机关自己承担责任。

参考解析:在一国领土或其管辖下的任何其他领土内成立的叛乱运动的机关的行为,不应视为该国现存政府的行为,即不能因其发生在境内而被视为该国的行为。

当叛乱运动已导致在现存国家的一部分领土上组成一个新政权时,其所作所为应视为将来新政府的行为。

当叛乱团体已掌握了政权时,而由新政府承担责任,甲国政府对其作为不承担责任。

D项正确。

15.甲国与乙国1992年合并为一个新国家丙国。

此时,丁国政府发现,原甲国中央政府甲国南方省,分别从丁国政府借债30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

同时,乙国元首以个人名义从丁国的商业银行借款100万美元,用于乙国1991年救灾。

上述债务均未偿还。

甲乙丙丁四国没有关于甲乙两国合并之后所涉债务事项的任何双边或多边协议。

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原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随着一个新的国际法主体丙国的出现,上述债务均已自然消除
B.甲国中央政府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
C.甲国南方省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
D.乙国元首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国家债务是指一国对他国国际组织或其他国际法主体所负担的任何财政义务。

国家实践中,国家继承的债务包括国家整体所负的债务或称国债,也包括以国家的而名义承担而实施上及用于国内某个地方的债务或称地方化债务。

国家对外国法人或自然人所负之债或国家的地方当局自己承担的对他国所负之债,不在国家继承的范围。

另外,所谓的“恶债”,即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或违背及成果根本利益所负之债,如政府债务或战争债务,原则上也不予继承。

在国家合并的情况下,国家的债务应转属继承国。

在分离分立或领土转让的情况下,债务继承首先应通过协议解决;若无协议,则应按照公平的比例转属继承国,并且特别考虑到与这些债务有关的转属继承国的财产权利和利益。

新独立国家对债务可不予继承,除非另有协议,并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