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光华中学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游览鲁迅故居,帮助同学们了解鲁迅,消除隔膜。

请你协助同学们完成以下语文学习任务。

鲁迅纪念馆顾馆长介绍说,百草园在鲁迅故居后面,是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

那时周姓各个家族已无精力①shì(拾,侍)弄花草,只是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但因园子大而显得有些荒凉,但这正是鲁迅幼年时玩耍的地方。

百草园里虽无明显界线,却有大园小园之分。

小园在北,占地较小;大园在南,占地较大,西边有一垛高约一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

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同学们跟着顾馆长走进百草园。

园里几②qí(颀,畦)青葱的菜田覆盖着一层③薄.(báo,bó)雪,一眼古朴的石井,里面仿佛④贮.(chǔ,zhù)蓄着无尽的能量,顿时使人觉得满目生气。

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在冬末烂漫的阳光照耀下,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

顾馆长又带着同学们走进三味书屋。

这里是鲁迅少年时代上学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

房内正中墙上挂“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

房柱上有一副对联:“□乐无声唯孝悌【注①】,太美□□是读书。

”房内摆设有方桌、木椅,是当时原物。

在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桌面上刻有“早”字的书桌,就是当年鲁迅的。

书屋后有小园,为鲁迅及其同学课余游玩之处。

鲁迅从百草园走来,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踏上探求新生活之路。

他以笔作刀枪,用文吹号角,唤起民众;他是海上的一座航标,他是林中的一支响箭,
___________________,引领未来。

【注①】:孝,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1.同学们对文段中字音、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侍①颀①bó①chǔ
B.①侍①畦①báo①zhù
C.①拾①畦①bó①zhù
D.①拾①颀①báo①chǔ
2.请你在答题卡的格子内用正楷端正书写文段中的“烂漫”一词,不得写错,不能涂改。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后写的感想,其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百草园现在虽然还经历着严冬,但我相信要不了多久,这里一定会春意盎然,美.
不胜收
...。

B.参观之后,我心中的鲁迅,不是愁眉苦脸的,也不是咄咄逼人
....的,而是活泼泼的,充满了温暖的力量的。

C.雪后的百草园,虽然只有灰、白、绿色,但是依然花团锦簇
....,让我流连忘返。

D.那棵老桑树攲斜
..的身影,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少年鲁迅爬上桑树嬉戏的模样。

4.请认真阅读上下文,根据划线句子,仿写一句话,填入横线。

5.为使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对联更工整,空格处填入的词语最为合适的一组是()A.至有味B.清雅趣C.清有味D.至雅趣6.下面是小刚同学写给顾馆长的邀请函,请你帮他看看,其中加点的谦辞和敬辞使用
不恰当
...的一项是()
邀请函
尊敬的顾馆长:
您好!我们很荣幸
..地邀请您参加我们初一年级的“云游鲁迅故居”的主题活动,期
待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莅临
..指导。

活动时间:10月27日下午2:00-4:00,活动地点:
附中百年礼堂。

期待您的赏光
..。

..和支持,欢迎您对本次活动提出宝贵的拙见A.荣幸B.莅临C.赏光D.拙见
7.同学们对鲁迅纪念馆里的藏书很感兴趣,他们自发地帮助顾馆长整理书籍资料,在
填写书籍简介时,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诗歌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这首四言古诗具有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宋代学者将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出自该书。

C.李白和王湾都是唐代诗人。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明月寄托了对好友被贬的慰藉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中颈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老舍,北京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
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老舍对这一“宝地”的喜爱之情。

二、句子默写
三、诗歌鉴赏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以对偶写自己泛舟于绿水上、青山前,“客路”点明作者人在旅途的境况。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为颈联“江春”作了铺垫。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强调美好事物的消逝,有一种无奈和惆怅蕴含其中。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尾联诗人自问自答,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
思乡之情。

10.“校园诗词大会”中,“文字线索题”的环节扣人心弦。

而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也颇费心思。

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1)这两句出自唐代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诗人在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又名《江南意》。

(2)诗人于唐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前人说他“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

(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指出,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它形容中国和巴西未来发展的前景。

最后一条线索:
四、对比阅读
12.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译文:替人谋划事情,不也很忠心吗?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做不合道义的事而得到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C.相委而去。

译文:(他却)丢下我,(自己)离开了。

D.友人惭,下车引之。

译文: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传.不习乎:
(2)人不堪.其忧:
(3)去后乃.至:
14.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如果你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当元方指责你“无信”时,请结合上面所给的①—①句中的一句话,说说你感到惭愧的原因。

五、填空题
16.阅读文段,并作答。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以上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填篇名),对封建教育摧残儿童身心发展的行为进行尖锐的批判。

六、名著阅读
17.《朝花夕拾》中除了“理性的批判”,还有“温暖的回忆”。

寿镜吾先生、长妈妈、藤野先生都曾让鲁迅感受到温暖。

请你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他/她为何使鲁迅感到温暖。

(要求:选择一个人物,叙述具体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的具体特点,60字左右)
18.《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其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伏魔的故事。

其中,孙悟空有很多超凡本领,请你举出其中的一种,如:。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青菜》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菜
①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②伫立田间,望着铺开来的一望无际的浓浓绿意,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

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

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③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

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

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长满绿油油青菜的菜地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④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绿色的活力。

⑤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

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

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

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

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
⑥啊,可爱的青菜,土地的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原文略有改动)19.请赏析第①段句子中“铺”一词。

20.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①段划横线句妙在何处。

阅读《老舍的脚步声》,完成下面小题。

老舍的脚步声
徐立新
①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一共近40名。

当时全国刚解放不久,人们的生活都不富余,连正常人养家糊口都很不易,也就难得有能力去接济盲人们,因此盲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情。

②每次一经过盲人庙,他的心便感到隐隐地作痛,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帮这些可怜的人。

但他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简单的几次接济根本解决不了盲人们的根本生存问题,必须得给他们做到一份足以谋生的活计。

③于是,他不顾外人的反对,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开始每天往返于家中与盲人庙之间,把盲人们都组织了起来,并自掏腰包,买了多件乐器,将其中那些会拉唱弹奏的,组成了一个乐团,进行集中培训,给予合奏配合上的种种指导。

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他还要熬夜为乐团写歌,编排适合他们演奏表演的曲目。

④等这一切完成后,他又忙着联系演出单位和场所,并说服对方给予一定的演出报酬……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才艺和特长的盲人,他则通过各种关系,不惜低下身份到处求爹爹拜奶奶,最终靠着自己的“面子”和关系,把他们一个个安排进周边的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和服装厂里。

为此,他都跑烂了好几双布鞋。

⑤好在,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盲人庙里几乎每个盲人都有了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了,因为有了稳定收入,很多盲人的生活状况都有了巨变,都先后搬出了原先那破旧的庙宇,住进街上条件更好的房子里,盲人庙也从此被废弃。

他的心情欣慰了许多。

⑥这之后,每天,当他很晚下班从街上路过时,住在街上的盲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点亮屋内的灯,然后站到各自的大门口前,只为跟他打招呼,问声好,为他照亮门前的那段路,如同迎接自己的亲人归来一般,而这几乎成了那条街道上的一
道不变的温馨风景线
.....,一直持续到他终老的那一天,从未错过一次,盲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能听出他的脚步声。

⑦他便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盲人们听出的那一声脚步声名叫“大善”。

(选自《读者》杂志)21.文中盲人们的处境触动了老舍的情感,他决定有所作为,这的确也改变了盲人们的处境。

请结合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2.结合文章,请你说说对第①段中“温馨风景线”的理解。

23.阅读全文,请你谈谈第①段中“那一声脚步声名叫‘大善’”这句话的含义。

八、作文
24.题目:
生活中,总有一缕阳光,曾经照亮过我们心中阴暗的角落;生活中,总有一缕阳光,曾经融化过我们心中的那份冰凉。

一个热切的眼神、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双在我们跌倒时伸出的双手……阳光,正以她炽热的温度,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请以“难忘那一缕阳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用2B铅笔在作文纸上选涂所选题目,将作文题目写在作文纸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不少于500,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5.题目: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周围的一切感动着。

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的感动。

请以“__________让我感动”为题(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用2B铅笔在作文纸上选涂所选题目,将作文题目写在作文纸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不少于500,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