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 物质和化学变化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6. 酸碱反应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

7.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量。

8.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常数。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9.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电位。

计算方法:根据电极电位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0. 酸碱反应的平衡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计算方法:根据酸碱的浓度计算pH值。

11. 溶液的酸碱滴定滴定: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计算方法: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12.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13. 气体混合物的计算分压定律: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与该气体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计算方法:根据分压定律计算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和摩尔分数。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09104)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代码:09104学分与学时:80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是生物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课程融合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季节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学时安排注:文中带“*”部分为选学内容,不占课堂教学时数;()中为习题课。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使学生理解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理论,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元素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物质组成的化学分析法及有关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水溶液中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掌握重要的化学分析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基本要求:1.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2. 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3. 熟悉胶体的结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作用。

4. 了解大分子溶液与凝胶。

本章重点:道尔顿分压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稀溶液的依数性和溶胶的性质。

本章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气体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二、道尔顿分压定律第二节溶液一、分散系二、稀溶液的通性第三节胶体溶液一、溶胶的制备二、溶胶的性质三、胶团结构和电动电势四、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五、大分子溶液及凝胶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基本要求: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概念。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

3.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各种计算方法。

4.会用△r G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r G的影响。

本章重点:状态函数和熵的含义;应用Δr G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齐鲁工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无机及分析化学就是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整合,集二者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一门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大学化学的基石和化学研究的起点。

参考答案:对2.测定常量组分的某样品中硫酸根的含量,可采用硫酸钡重量分析法。

参考答案:对3.从历史上看,无机化学是发展最早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是化学研究的先驱。

参考答案:对4.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参考答案:化学分析法5.通常所说的四大化学是指?参考答案: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6.本课程包含化学的哪两个二级学科?参考答案:分析化学;无机化学7.下列哪些内容属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答案:电化学;配位化学;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化学动力学;元素化学第二章测试1.已知置信度为90%,n = 6 时,t =2.015,在一组平行测定中, 所得测定结果如下: 8.44, 8.32, 8.45, 8.52, 8.69, 8.38,下列内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置信度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8.47±0.11;标准偏差为0.132.已知n = 6 时,Q0.90 = 0. 56。

在一组平行测定中,所得测定结果如下:10.56,10.44,10.57,10.64,10.81,10.50,则参考答案:所有数据都是可靠值3.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是可测误差参考答案:对4.带有偶然误差的测量数据,不能参加平均值的计算参考答案:错5.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由此产生的误差属于试剂误差。

参考答案:错6.系统误差主要影响分析测定中的准确度参考答案:对7.pM=-lg[Mn+]=3.00,金属离子浓度[Mn+]有效数字位数为3位参考答案:错8.对于同一组测定数据,置信度越小,置信区间越小。

参考答案:对9.用分析天平采用减量法称量试样,要使称量误差不大于0.1%,至少要称取试样参考答案:0.2g10.已知 pH=5.25,则[ H+ ]=5.62×10-6mol•L-1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基本知识、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理论。

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理解掌握溶液中四大平衡的相互关系和有关计算。

重点掌握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和掌握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以及测定有关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及方法的原理。

通过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无机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分析对象,正确设计分析方案,精确测定组分含量,准确报告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实验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要求1、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2、因学时有限,内容较多,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3、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视频、直观教具、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三、课程高中化学四、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反应速率,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价键理论,酸碱滴定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配位滴定法、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设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设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设计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1.课程定位《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食品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之一。

无机与分析化学知识是后续课程《仪器分析》、《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掺伪鉴别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工考级培训等的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好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这些后续课程。

根据高职高专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特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求,本课程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现行政策背景,引入行业标准,以食品岗位需求为目标,涉及食品生产的生产、建设、服务、检验、质量管理等众多岗位工作群。

以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以任务驱动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化学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并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具体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原子结构相关基础理论;掌握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的基本知识;了解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滴定操作方法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2)观察、识记实验现象的能力;(3)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1)严谨工作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

(2)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3)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环境保护意识(4)沟通协调能力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以食品检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知识需用为准、能力够用为度、技术实用为先”的原则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把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以任务为载体,将知识点分散于各个项目的任务中,每个项目设定一个或多个模块;采取以酸碱滴定技术为主,以点带面,强化学生的技能。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占一半。

无机及分析化学2(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农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2(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农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2(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为测定某盐酸溶液的浓度,利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操作,然后根据二者化学计量关系及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求算出盐酸溶液的浓度,这一测定方法是化学分析法。

A:对 B:错答案:对2.按照分析对象分类,分析方法可分为无机分析法和有机分析法。

A:错 B:对答案:对3.在分析化学中,超微量分析就是痕量成分分析。

A:错 B:对答案:错4.分析化学的任务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当我们要测定物质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或者空间分布信息,这属于A:结构分析 B:其他C:定量分析 D:定性分析答案:结构分析5.测定一铁矿石中的铁含量,称取铁矿石100克,分解后测得其中含铁量为0.05%,该分析过程为A:微量成分分析 B:超微量分析 C:常量分析 D:常量成分分析答案:微量成分分析;常量分析第二章测试1.有效数字是指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每一位都是准确的。

A:错 B:对答案:错2.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系统误差小。

A:对 B:错答案:对3.系统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A:错 B:对答案:错4.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和可测性。

A:错 B:对答案:对5.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错误的是A:5.0000(1位) B:3.08×(3位) C:5.0008(5位) D:0.3006(4位) 答案:5.0000(1位)6.pH=12.00有效数字位数是A:2位 B:0位 C:4位 D:1位答案:2位7.分析某样品得到四个分析数据,为了衡量其精密度的优劣,可用()表示A:相对相差 B:平均偏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答案:平均偏差8.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B: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C: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均等; D: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答案: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9.可用以减少测定过程中的随机误差的方法是A:进行空白试验 B:进行对照试验 C: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D:进行仪器校准答案: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10.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A: 0.3g B: 0.2g C: 0.4g D: 0.1g答案: 0.2g11.关于可用于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错误的是A:进行仪器校准 B:进行对照试验 C:进行空白实验 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答案: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12.空白试验所得的空白值是指A:用标准方法对已知组分的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时所得值与真实值之差; B:不加试样,按照分析试样时同样的手续进行分析,所得的测定值;C:在已知分析试样中加入一定量标准样进行分析,所得的增加值; D:用分析试样时同样的方法,分析组成与待测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所得的测定值;答案:不加试样,按照分析试样时同样的手续进行分析,所得的测定值;13.下列测定过程造成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重量分析中杂质产生共沉淀 B: 配制溶液过程中,称量样品时,少量样品洒落到天平内; C:以失去少量结晶水的基准为基准物质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D:电位分析法测定自来水中的氯离子,配制溶液所用的蒸馏水中含有少量的氯离子;答案: 配制溶液过程中,称量样品时,少量样品洒落到天平内;14.下列有关精密度和偏差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偏差比平均偏差表示分析结果更可靠 B:精密度对测定的结果的准确度没有影响 C:精密度可以通过误差的大小来评价 D:精密度能够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答案:标准偏差比平均偏差表示分析结果更可靠第三章测试1.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之间的差值称为终点误差。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含创新创业教育)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含创新创业教育)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四、课程考核
注:各类考核评价的具体评分标准见《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无机与分析化学》,商少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第三版,978-7-122-29016-8。

2.主要参考书
1、《无机与分析化学》,陈若愚、朱建飞,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第978-7-56-113764-2。

2、《无机与分析化学》,侯振雨、李英、郝海玲,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第978-7-12-227545-5。

3、《无机与分析化学》,陈虹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第二版,978-7-03-021961-9。

4、《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四版,978-7-04-007952-4。

5、《无机与分析化学学习指导》,谢少艾,陈虹锦,梁竹栖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第一版,7-03-017262-0。

6、《仪器分析原理及技术》,魏福祥,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第一版,978-7-51-141066-5。

六、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小测验评分标准
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课程考试评分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新)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新)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总学时:总学分:开设学期:09-10年第2学期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一、实验课程简介(通过开设本实验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培养学生训练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正确使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各种仪器;学会测定实验数据并加以正确的处理和表达;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参加生产、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有关内容):了解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实验数据采集和记录方法,分析测定误差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掌握基本操作和技能:酒精灯、电炉等实验室常用的加热方法;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固液体试剂试样的取用,量筒、点滴板、干燥器、蒸发皿、滴管、台称、温度计、电水浴锅的使用方法;常用过滤和减压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酸度计以及电极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熟练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容量瓶、称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

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配位性等重要性质。

掌握一般无机物制备和提纯的基本方法。

掌握常规滴定分析(酸碱、沉淀、配位、氧化还原)基本操作方法与基本操作;试剂、试液的配制,了解电离常数、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溶度积常数、配位稳定常数等的测定方法。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中,实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设置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实验过程,使学生直接获得感性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和扩大课堂中所获得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具体的条件;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和各种常见仪器,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会测定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和评价;逐步培养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善于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一般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严新徐茂蓉葛成艳编第一章绪论1.1判断下列误差属于何种误差?①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②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③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④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

答: ①偶然误差;②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③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④过失误差1.2测得Cu百分含量为41。

64%、41.66%、41。

58%、41。

60%、41.62%、41。

63%,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

(无须舍去数据)解:41.64%41.66%41.58%41.60%41.62%41.63%41.62%6x+++++==1id x xn=-∑=2.2×10—4 100%rddx=⨯=0.053%1.3测定某样品中铁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30。

12%、30。

05%、30。

07%、30.05%、30。

06%、30.03%、30。

02%、30.03%根据Q检验法,置信度为90%时是否有可疑数要舍去,计算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对应的置信区间。

解:排序:30。

02%、30.03%、30。

03%、30。

05%、30.05%、30。

06%、30。

07%、30。

12%先检验最大值30。

12%:30.12%30.07%0.530.12%30.02%Q-==-Q0.9=0.47 < 0.5,所以舍去30.12%继续检验最大值30。

07%,30.07%30.06%0.230.07%30.02%Q-==-,Q0.9=0.51〉0.2,不应舍去,30。

07%应该保留.检验最小值30.02%,30.03%30.02%0.230.07%30.02%Q -==-Q 0.9=0。

51>0。

2,不应舍去,30.02%应该保留.30.02%30.03%30.03%30.05%30.05%30.06%30.07%30.04%7X +==+++++、S =1.8×10—4100%sCV x=⨯=6×10-4()430.04%30.040.01%μ-==±1.4下列数据分别有几位有效数字? ①18。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13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制药与环境工程系学分学时: 6学时/周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组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根据专业特点选定的。

理论课以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应用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溶液及其浓度的表示、电解质溶液和沉淀—溶解平衡、原子结构、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实践课以化学基本操作技术、滴定分析操作技术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专业需要开设实验,所开实验包括化学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物质含量测定等。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量”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或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到各类相关企业工作或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和控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承接中学化学,为后续的《药用基础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量”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气体溶液、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分析化学中误差及数据处理;(3)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分析化学(山东联盟-齐鲁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分析化学(山东联盟-齐鲁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分析化学是重要学科之一A:错B:对答案:B2.分析化学的三要素是理论、方法与对象,反映了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

A:错B:对答案:B3.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为经典分析法,具体可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A:错B:对答案:B4.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信息的一门科学。

A:错B:对答案:B5.分析化学是“考质求数之学”。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试样的采集是指从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样本作为原始试样,所采试样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采取的试样组成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

A:对B:错答案:A2.当物料的量较大时,应从不同的位置和深度分别采样,混合均匀后作为分析试样,以保证其具有代表性。

A:对B:错答案:A3.常用的手工缩分方法是四分法。

A:错B:对答案:B4.液体试样保存期的长短与待测物的稳定性以及保存方法有关。

A:对B:错答案:A5.若测量误差很小, 分析结果的误差主要是由采样引起的。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分析方法可分为干法分析和湿法分析。

A:错B:对答案:B2.常见的试样分解方法有:A:熔融法B:溶解法C:半熔法答案:ABC3.氧瓶燃烧法也常用于干式灰化。

A:对B:错答案:A4.微波能量可以直接转移给溶液中的各分子,溶液整体快速升温,加热效率高。

A:对B:错答案:A5.真值是指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

A:对B:错答案:A第四章测试1.含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用盐酸滴定酚酞至变色,耗盐酸 V1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又消耗盐酸V2mL,则( ).A:V1>V2B:V1=2V2C:V1<V2D:V1=V2答案:A2.0.01mol·L-1某一元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Ka≥10-6B:Ka≥10-8C:Kb≥10-6D:Kb≥10-8答案:A3.下列不是共轭酸碱对的是()。

聚焦课程思政 践行立德树人——无机及分析化学思政教学初探

聚焦课程思政 践行立德树人——无机及分析化学思政教学初探

聚焦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无机及分析化学思政教学初

王月霞;杜登学;蒋晓杰;洪敏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22()4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无机及分析化学蕴含爱国情怀、奋进斗志、环保理念、意志品格和科创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有利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与改革。

本文通过重塑教学目标、梳理思政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开辟第二课堂等手段,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

【总页数】3页(P95-97)
【作者】王月霞;杜登学;蒋晓杰;洪敏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O61-4
【相关文献】
1.基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2.立德树人视角下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诗教”与医学生核心素养思政案例库建
设初探3.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思考4.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5.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简介0980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简介英文名称The Experiment of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学分:4.0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预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简介:无机化学及化学分析实验课是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同步进行而又相对独立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手段,培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建立正确记录、合理处理实验数据的工作方法,培养综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实验事实、归纳总结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期巩固和扩大无机化学及化学分析课堂教学效果。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chemical analysis experiment course is simultaneous an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ractical course of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This course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basic skills of chemical experime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world and ways of thinking and practice culture from reality,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 and scientific style,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accurate quantity, correct record, and the reasonable processing method of experimental data, to analyze the reasoning experimental facts by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o train the ability to summarize the regularity of things. It will rais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the practice course, it will enhance the students’ perceptu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chemical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曹作刚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20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Y(H) [Y ' ] [Y]
P177
3
a M
[M' ] [M]
P178
lg Kø/MY = lg KøMY - lgαY(H) (只考虑酸效应) 3、计算及其他 1) 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2) 配离子与沉淀转化的有关计算; 3) 配离子转化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 4) 配离子电极电势的计算; 5) Kø’MY 的计算, 化学计量点时 [ M ], [ M ‘ ], [ L], [ L’]的计算; 6)配位滴定法测定单一金属离子的判据(P182); 7)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最低 pH 和最高 pH ; 8)控制酸度法对混合离子进行分步滴定的判据 (P187); 第八章 原子结构
第十章 主族元素 课后习题:6、18、27。 第十一章 课后习题:7、13、18、25。 第十四章 吸光光度法 主要掌握内容: 利用 A = lgI0/I = lg1/T , A = ebc ,A = abc , e = Ma 进行相关计算; 过渡元素
4
主要掌握内容: 1、 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符号(根据 n, l 写出);等价轨道;s, p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的 形状; 2、 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 3、 各族、区的电子构型特征; 4、 根据原子序数可得到电子分布式、周期、族、区、价层电子构型、最高氧化值等;根 据周期和族可得到电子分布式、区、价层电子构型、最高氧化值、原子序数等。 第九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主要掌握内容: 1、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间力、氢键的形成及特点; 2、 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几何构型等 P239 , P257);根据磁矩判断配合物的类型、中心离 子杂化类型、空间构型; 3、 根据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计算键级、判断分子是否存在、是否有磁性; 4、判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种类(色散力, 诱导力, 取向力, 氢键)。
* 溶度积规则: (P109) (P119) * 化学因数 F : 3、计算及其他 1) Køsp,s 的计算, Køsp 与 s 的换算; 2)利用溶度积规则进行相关计算(能否生成沉淀,能否沉淀完全,分步沉淀的条件控制,
2
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等) ; 3)化学因数的计算及重量分析法结果计算; 4)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酸效应, 配位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概念、术语及符号 氧化值,氧化还原电对,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jø(特点及作用), jø/, E, 素电极电势图,自催化反应。 2、主要公式 298.15K 时,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能斯特方程式为: Eø, 元
1
(P33) (P35) (P22)
ΔrGøm(T )= -RT lnKø=-2.303RT lg Kø 第三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重点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平衡 1、概念及公式
(P24)
概 念 :解离平衡,解离平衡常数(Køa , Køb ),解离度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质 子酸、碱,质子条件,缓冲溶液。 公 式: * 稀释定律; (P58) * 质子酸、碱 Køa , Køb 的相互换算关系; (P63) * 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 缓冲溶液的 pH 值的计算 公式。 (P72-73) 表 4-3 中的最简式及其应用条件。 2、计算 1) Køa , Køb ,α的计算, 2) 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缓冲溶液的 pH 值的计算; 3)如何测醋酸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 二、酸碱滴定法 1、概念及术语 滴定,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基准物质,滴定度,滴定曲线,滴定突跃,四种 滴定方式(直接、返滴、置换、间接滴定法) 。 2、计算及其他 1)滴定分析法结果的有关计算,滴定度 TA/B 与物质的浓度 c 的换算, 2)酸碱滴定中化学计量点 pH 值及滴定突跃范围的计算, 3)一元酸碱能否直接滴定的判据; (P92) 多元酸碱能否分步滴定的判据; (P94-95)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1、概念及术语 Køsp,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分步沉淀,沉淀转化。 2、公式 * Køsp 与溶解度 s 的换算: (P105)
* 氧化还原滴定达化学计量点时的电极电势:

3、计算及其他
sp

n1
' 1
n2 n1 n2
P148
1) 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包括求j, jø, Eø, E, Køsp , Køi) 2)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Kø 的计算,反应方向、次序及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3) 氧化还原滴定法能否定量滴定的依据;氧化还原滴定中滴定突跃范围及化学计量点 j 的 计算; 4) 运用元素电极电势图进行jø 的计算及判断歧化反应能否发生; 5) 标定 KMnO4 标准溶液的常用基准物、指示剂及标定反应,间接碘量法测定原理;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1、概念、术语及符号 配合物的组成(内界,外界,配体,形成体,配位原子,配位数) ;配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化学式; Kø 稳,Kø 不稳,累积稳定常数βi, EDTA 的酸效应及 aY(H) , Kø/MY 2、主要公式



Ox 0.0592 lg n Re d
P135
298.15K 时,氧化还原反应的 Kø 及 Kø/的计算公式:
lg K lg K
'

n' n'


(还) 0.0592
(氧) ( 氧)

P142

'
' (还 ) 0.0592
' 2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 2、填空填表 3、名词解释 4、计算与综合分析 二、考试参考用书 《无机及分析化学》 ,刘耘、周磊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三、考试内容(主要掌握内容)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 1、基本概念和符号 Q,W,ΔU,Qp,ΔrHm,ΔrHøm , ΔfHøm , ΔbHøm ,Søm,ΔrSøm, ΔrGm , ΔfGøm ,ΔrGøm, Kø , ø 含义
2、主要公式、原理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焓的定义:Qp =ΔrHm =ΔU + pΔV=ΔU + (Δn)RT 赫斯定律:ΔrHm(总)=ΣΔHi 最小自由能原理: (P22)
ΔrGm<0,自发过程 ΔrGm=0,平衡状态 ΔrGm>0,非自发过程 多重平衡规则: 当几个反应相加或相减得到另一反应时,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几 个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或商。 (P17) 吕·查德里原理 ( P27) 质量作用定律 : v = kcca(A)cb(B) 阿仑尼乌斯公式: k=Ae-Ea/RT ΔrGøm( T )=ΔrHøm -TΔrSøm ΔrGøm( T )≈ ΔrHøm(298.15K)-TΔrSøm (298.15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