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沉降观测报告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
XXXXX
二零一五年十月
XXXX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
工程编号:
法定代表人: XX
技术负责人: XXXX
审核人: XXXX
项目负责人:
XXXXX
二零一五年十月
目录
一. 工程概况 ........................................................................................ 2
二. 执行的规范标准 ............................................................................ 2
三. 水准基点的设立及检测 ................................................................ 2
四.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 2
五. 沉降观测周期 ................................................................................ 2
六. 观测精度、限差及使用的仪器设备............................................ 3
七. 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 4
八. 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 4
九.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NO:1 XXXX沉降监测点布置图
NO:2 XXXX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
NO:3 XXXX建筑物沉降量、荷载、时间(S-P-T)关系曲线图
一.工程概况
XXXX项目位于XXXX,开发商业、住宅楼面积约XXXX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二层。

建筑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为了解建(构)筑物地基基础在施工期间及运作时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沉降速率以监护建(构)筑物的安全,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受业主委托我院对该工程的建筑物进行主体沉降观测。

二.执行的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三.水准基点的设立及复测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建筑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布设了供沉降观测使用的3个水准基点(BM1~BM3)。

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系,由以上3水准基点构成水准闭合环,我院对水准基点测量了四次。

水准基点三次检测高程如下表
从上表可知,水准基点稳定可靠,故选取第一次的基准点高程作为基准高程。

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该项目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及荷载特点并结合有关规范要求,3号楼主体布设了8个沉降观测点,4号楼主体布设了10个沉降观测点,5号楼主体布设了5个沉降观测点,6号楼主体布设了5个沉降观测点。

具体位置见“沉降监测点布置图”。

(部分监测点位由于现场施工的影响,测量过程中被阻挡或破坏)
五.沉降观测周期
XXX在建筑物主体施工期间,2014年07月12日建筑物主体已施工至3层时进行了第1次观测,2015年01月29日建筑主体封顶,进行了13次观测,封顶后进行了3
次观测,于2015年09月30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观测工作历时446天。

XXX楼在建筑物主体施工期间,XXX建筑物主体已施工至3层时进行了第1次观测,XXXX建筑主体封顶,进行了9次观测,封顶后进行了3次观测,于XXX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观测工作历时422天。

XXX楼在建筑物主体施工期间,XXX日建筑物主体已施工至3层时进行了第1次观测,XXXX日建筑主体封顶,进行了11次观测,封顶后进行了3次观测,于XXXX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观测工作历时461天。

XXX楼在建筑物主体施工期间,XXX日建筑物主体已施工至3层时进行了第1次观测,XXX日建筑主体封顶,进行了12次观测,封顶后进行了3次观测,于XXX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观测工作历时XXX天。

六.观测精度、限差及使用的仪器设备
1.水准线路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2.观测点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以测站高差中误差m≤±0.5mm来推算沉降观测点的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具体为: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
≤±1.0n mm(n为测站数);
△h
(2)测站前后视距差小于2米;
(3)前后视距差累计小于3米;
(4)各测站视线长度小于50米。

本项目共观测了18期,对每一期进行了观测精度评定,均符合规范要求。

其中闭合差最大一期如下:
从上表可知,本项目18期观测精度符合观测精度要求。

3.观测仪器:采用XXX水准仪,仪器标称精度: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0.4mm,配合条码式铟瓦水准持尺施测,外业观测各项限差均由数字式水准仪机载软件进行自动控制,如限差超限将由仪器对该站超限数据删除,并当场对该站数据进行返工重测。

七.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每次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将仪器内存中的外业观测数据下载进计算机后,用武汉大学开发的专业控制网平差软件《COSA》进行平差计算各点的高程和精度;将各观测点平差后的高程填写在已定的统计表格中,计算累计沉降量及本次沉降量,最终形成沉降量统计表(附表:紫东阳光一期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

八.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表1 累计沉降量分析表
表2 沉降速率分析表
9.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对框架结构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变形允许值≤0.002L,取规范变形允许值为监控报警值。

[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

由建筑物沉降观测位移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a)XXX号楼:柱基的最大倾斜为0.0002(3-5观测点~3-6观测点相邻柱基的中心距为Xm,沉降差为Xmm),监控报警值为:XXmm,最大沉降差约监控报警值的XXX% (即XX),由此表明本栋建筑物在整个观测期间,建筑物地基变形值小于监控报警值。

b)XXXX号楼:柱基的最大倾斜为XXX,监控报警值为: XXXmm,最大沉降差约监控报警值的XX,由此表明本栋建筑物在整个观测期间,建筑物地基变形值小于监控报警值。

c)XXXX号楼:柱基的最大倾斜为XXX,监控报警值为: XXmm,最大沉降差约监控报警值的XX%,由此表明本栋建筑物在整个观测期间,建筑物地基变形值小于监控报警值。

d)XXX号楼:柱基的最大倾斜为XXX),监控报警值为: XXXmm,最大沉降差约监
控报警值的XX,由此表明本栋建筑物在整个观测期间,建筑物地基变形值小于监控报警值。

9.2根据成都地区多项类似工程经验:
XXXX号楼:沉降观测最后2个观测周期,时间间隔为105天,建筑物的所有监测点位平均沉降量为XXmm ;单次最大沉降量点位3-2、3-5、3-7,该点的沉降量为±0.2mm,沉降速率为±0.002mm/d;所有监测点位平均沉降速率为0.001mm/d。

建筑物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天的稳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要求:“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

”由以上数据表明建筑物已进入稳定沉降阶段,根据要求停止沉降观测工作。

XXXX号楼:沉降观测最后2个观测周期,时间间隔为XX天,建筑物的所有监测点位平均沉降量为-0.18mm ;单次最大沉降量点位4-7,该点的沉降量为-0.4mm,沉降速率为-0.004mm/d;所有监测点位平均沉降速率为-0.002mm/d。

建筑物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天的稳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要求:“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

”由以上数据表明建筑物已进入稳定沉降阶段,根据要求停止沉降观测工作。

XXXX号楼:沉降观测最后2个观测周期,时间间隔为XX天,建筑物的所有监测点位平均沉降量为-0.48mm ;单次最大沉降量点位5-4,该点的沉降量为-0.6mm,沉降速率为-0.006mm/d;所有监测点位平均沉降速率为-0.005mm/d。

建筑物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天的稳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要求:“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

”由以上数据表明建筑物已进入稳定沉降阶段,根据要求停止沉降观测工作。

XXXX号楼:沉降观测最后2个观测周期,时间间隔为105天,建筑物的所有监测点位平均沉降量为XXmm ;单次最大沉降量点位6-1,该点的沉降量为-0.3mm,沉降速率为-0.003mm/d;所有监测点位平均沉降速率为-0.002mm/d。

建筑物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天的稳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要求:“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

”由以上数据表明建筑物
已进入稳定沉降阶段,根据要求停止沉降观测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