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伶官传序》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三册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一)学习目的
1 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2 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 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 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二)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史论,学习时可与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品味语言,由浅入深,力求在比较中解决问题,从启发中有所发现。
《过秦论》语言:气势恢宏,酣畅流利,极富文彩。
《六国论》语言:斩钉截铁,雄健有力,不容置疑。
《伶官传序》语言: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此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笔,五代史第一篇文字,后学者当百读不厌也。
--清沈德潜
(三)作者简介及轶闻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人。
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文革新群体的领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
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欧阳修散文成就突出,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类似于中唐韩愈。
政论文在欧阳修散文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类作品多是奏章,一般以说理见长,逻辑严密、中心突出,但也不乏委婉变化之妙。
如著名作品有《朋党论》、《纵囚论》、《原弊》等。
欧阳修曾著《新五代史》,并与宋祁合编《新唐书》,对历史的精确了解,使欧阳修的史论文也极具特色。
《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因有薛居正编纂的《旧五代史》在前,故称之为《新五代史》。
欧阳修认为旧史不宜“垂劝诫,示后世”重新编写了五代史。
写《伶官传》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普遍规律,见解深刻,令人深思。
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也极具特色。
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
著名的如《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辞赋类散文多为抒情小赋,如《鸣蝉赋》《秋声赋》等。
与前此律赋不同,欧阳修这类抒情小赋,多以散文式笔调,融议论、写物,抒情于一炉,形式上更为灵活自由。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四)历史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
《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
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五)重难点
1 内容主旨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第2~4自然段以唐庄宗为例,边摆事实,边讲道理,展开讨论。
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这是他成功的时候。
但天下平定后,却“一夫作乱,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这是他惨败的时候。
庄宗成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庄宗败时: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在叙述史实中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从而进一步推出:祸患常积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2 写作特色
(1)清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都认为关键是“善用抑扬之法”,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样使用这种笔法的吗
明确:文中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第2段的叙事语势比较平缓,没有任何议论,但寓论点于叙事之中,以叙事论证了论点,与第1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
全段叙事欲抑先扬,为下文写“抑”张本。
第3、4两段的议论也都是欲抑先扬,先论其“壮”和“盛”,然后评其“衰”,揭示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2)从哪儿能看出本文叙事简约的特点
明确:“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概括,“燕王”与“契丹”“皆背晋以归梁”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这也是欧阳修散文创作的特点。
3 思考题
(1)文中有几处名句,请选择其中的一句,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你的认识:
①满招损,谦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3)试试比较庄宗,秦,六国,项羽等人的兴与亡
4 板书
⎪⎪⎪⎪⎪⎩⎪⎪⎪⎪⎪⎨⎧⎩
⎨⎧--------⎩⎨⎧--------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积于忽微,推论:
逸豫可以亡身。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何其衰也!泣下沾襟,衰可谓壮哉!意气之盛,盛理身死国灭。
伶人困之,仓皇东出;一夫作乱,失函梁君臣。
系燕父子,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得事以后唐庄宗为例:论证:
岂非人事盛衰之理,论点: 5 以《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为题,试作作文一篇,以记心中所感。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
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
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
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选自侯方域《马伶传》)
思考题:
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观动机是什么以今日而言,马伶的成功经验有何启示
【试题答案】
答: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马伶与李伶的两次技艺较量,从而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