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交大附中、龙岗中学【精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紧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从某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可回收金属Li

B.港珠澳大桥的隔震支座所含的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热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D.嫦娥四号探测器所搭载的太阳能电池的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单质硅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CH2F2的电子式:

Cl C.HClO的结构式:H—Cl—O D.含18个中子的氯原子:17

35

3.已知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铁在1 mol Cl2中燃烧,最终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

B.10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HF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D.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 A

4.某违禁化学品的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烃的分子式为C18H21N B.两个苯环上的原子一定共平面C.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结构

5.下列关于课本实验的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排出酸式滴定管内的气泡

B.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水,若溶液变蓝,证明生成物中含有Cu2+

C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使酸碱均匀混合,应该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不断顺时针搅拌

D .标况下,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氨气(平均摩尔质量为21g/mol )进行喷泉实验,所得氨水浓度等于1/22.4mol/L (假设烧瓶内气体、液体均不向烧瓶外扩散)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为:22-23S O +4H +=2-

4SO +3S ↓+2H 2O B .用TiCl 4制备TiO 2的反应可表示为:TiCl 4+(x +2)H 2O (过量)

TiO 2·xH 2O ↓+4HCl

C .CuCl 2溶液中通入少量H 2S 溶液:Cu 2++S 2-=CuS ↓

D .磁性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 3O 4+8H +=Fe 2++2Fe 3++4H 2O

7.我国有较多的科研人员在研究甲醛的氧化,有人提出HCHO()与O 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 2、H 2O 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图中只画出了HAP 的部分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CO 2

B .HCHO 在反应过程中有C=O 键发生断裂

C .根据图示信息,CO 2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 2

D .HAP 能提高HCHO 与O 2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路径

8.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9.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图所示。该物质中W、X、Y、Z、M是短周期中常见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M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的两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X和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多种

B.W和Z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同一主族

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Z>Y>X

D.Y、M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高低为:Y>M

10.用锂-氟化碳(氟气与碳生成的夹层化合物)电池电解含有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用于废水处理和煤液化供氢,其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c、d均为惰性电极,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a为锂-氟化碳电池的负极

B.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CF x)n+nx e-=n C+nx F-

C.装置中电子流动方向:电极a→电极d→隔膜→电极c→电极b

D.c电极区和d电极区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1:3

1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镁条放入盐酸中生成氢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起初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图2中a、b曲线均表示反应CO(g)+2H2(g)CH3OH(g)的物质能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关系,b曲线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图3表示25 ℃时用0.100 0 mol·L−1醋酸滴定40.00 mL 0.100 0 mol·L−1NaOH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D.图4表示向2 mL 5%的H2O2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ol·L−1 Fe3+和Cu2+(两溶液的阴离子相同)各1 mL,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表明Cu2+能使反应更快

12.化学上把外加少量酸、碱,而pH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现有25℃时,浓度均为0.10 mol/L 的CH3COOH和CH3COONa的缓冲溶液,pH=4.76。(已知:

K a(CH3COOH)=1.75×10–5,K b为CH3COONa的水解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加水稀释,c(OH–)减小

B.25℃时,K a(CH3COOH)<K b(CH3COO–)

C.c(CH3COO-)+c(OH-)<c(CH3COOH)+c(H+)

D.向1.0 L上述缓冲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稀溶液(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后溶液pH基本不变

13.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制备了基于稀土单原子催化剂(SAC)用于常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催化还原氮气的反应。反应历程与能量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稀土单原子催化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c1/NC比Y1/NC更有利于吸附N2

B.该单原子催化电化学还原N2的反应∆H<0

C.使用Sc1/NC单原子催化剂时,历程中最大能垒的反应为:*N2+H→*NN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