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十二单元第25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总复习历史(广东专用)仿真预测知能闯关第十六单元第

33讲

1.(2011·高考北京卷)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析:选A。“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儒家思想是在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文庙修建越来越多,并且在边远地区相继出现,A项正确。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是在汉代,B项错误;C项逻辑关系错误,程朱理学兴起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文庙的兴建;D项修建文庙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不大。2.(2011·高考天津卷)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选C。长期以来儒学为上层知识分子所垄断,李贽认为普通老百姓占世间大多数,强调儒家思想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只为少部分人服务,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解析:选C。题干的主要意思是: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乡野之间,是非不能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应该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这实际上是否定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强调百姓对国家的责任。“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强调百姓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跟否定君主专制无关。“天下为公”指天下应该是天下人的天下,因此C项是最接近题干意思的。4.(2011·高考北京卷)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选D。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故《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

5.(2011·高考江苏卷)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选D。活字印刷术从宋代开始使用,最初是泥活字,因此A、B、C三项均错误。四大发明中司南出现于战国,造纸术出现于西汉,火药出现于唐初,活字印刷出现于宋代。故D 项正确。

6.(2010·高考大纲全国卷Ⅱ)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版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选C。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材料分析运用能力。儒者从“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到“士庶之家皆有之”,主要原因是印刷术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项。

一、选择题

1.(20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右图是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内刻于明朝的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正面看乃

佛祖释迦牟尼,左侧乃儒圣孔子,右侧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我国最早出现

类似现象是在( )

A.西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解析:选B。依据题干中“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反映三教合一的现象,其溯源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12·浙江五校联考)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B.朱熹

C.陆九渊D.王阳明

解析:选B。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调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

3.(2012·肇庆市二模)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解析:选C。本题实则考查了朱熹的思想主张。各选项中A项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等的思想。本题选C项,“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4.(2012·福建厦门质检)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解析:选D。理学将儒学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并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B、D两项相比,D项是主要表现。A项是西汉董仲舒的重要主张;C项由孟子最早提出。故选D项。

5.“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的“他”应指( )

A.王阳明B.李贽

C.顾炎武D.陆九渊

解析:选D。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中的陆九渊心学。从材料中可知“他”与朱熹生活于同一个时代,故排除B、C两项。从材料信息“开创了中国‘心学’”可以排除王阳明,因为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不是开创者。

6.(2012·安徽蚌埠质检)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