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讲解(写写帮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2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讲解(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3.3.2 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讲解(写写帮推荐)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
教学目标
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能够根据幼儿注意发展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
教学重点
幼儿无意注意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幼儿无意注意特点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数: 3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作业:详见“学生作业”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以幼儿发展年龄阶段为线索,介绍了各年龄段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尤其是对于3-6岁间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做了重点介绍。
学生应当对这一部分内容做重点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学生应当在平时下园与幼儿的接触中不断进行观察与积累,以方便自己以后展开教学时能有资源利用。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计划用3学时完成。
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特征1学时,1至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1学时,3至6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1学时。
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
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
1.注意的发展与“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对注意的影响
客体永久性:指幼儿知道即使物体看不到,它们依然是存在的。
客体永久性的发展使得幼儿开始去关注那些被隐藏起来的物体。
2.注意发展开始受表象影响;
当眼前事物和已有表现或事实与期待之间出现矛盾或较大差距时,幼儿会产生最大的注意。
【例如】:幼儿的母亲原本是长发而且没有戴眼镜,但有一天她去把头发剪短,还带上了眼镜,此时幼儿母亲的形象与幼儿大脑中已有的母亲的表象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引起幼儿的注意。
3.注意发展开始受言语支配;
1岁之后,幼儿言语开始发展,此时言语活动不仅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而且还能支配幼儿注意的选择性。
4.注意时间延长,注意事物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活动中注意的时间逐渐延长,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注意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例如】:幼儿能够坚持看完感兴趣的动画,能够去注意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就是在这些注意当中,幼儿一方面开始更多的积累知识经验,另一方面观察的水平也逐渐提高。
第二篇:浅谈幼儿户外游戏特征及发展价值
浅谈幼儿户外游戏的特征及发展价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中”的教育原则,并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游戏在幼儿的整个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在幼儿园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成为基本的教育原则,教育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成为现代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之一。
那么,幼儿的游戏的有哪些特征,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等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游戏的特征
自从有了儿童就有了游戏,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
儿童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翅膀。
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模式,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游戏是幼儿主动的活动学前儿童的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的
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手指小肌肉的也逐步发展,动作逐渐精细,能够实行一些手的操作活动。
思维和想象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活动的需要、探索的需要、有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实物的需要、有与同伴合作的需要以及反复练习探索的需要。
而游戏作为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活动,游戏中有动作,有玩具,有操作材料,还有生动形象的情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所以,游戏能适合幼儿的需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具有积极的主动性。
(二)游戏是幼儿对实际生活的再想象游戏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的生活,他们不但仅仅仅模仿,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象,形成新的形象。
在游戏中,幼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形成新的情景。
比如:把圆形纸片当成飞碟,把椅子当成汽车。
同时,幼儿会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功能。
例如:把矿泉水瓶当成点滴瓶,把婴儿车当成超市购物车。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想象,真实体验,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获得身心的愉悦(三)游戏是一种幼儿积极参与,并获得愉悦体验的活动幼儿在不同的年龄会玩不同的游戏,游戏适合幼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所以,能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悦。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加之游戏对幼儿没有限制的目标,因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儿童愉悦的情绪。
二、游戏活动的发展价值(一)游戏促动幼儿身体发展游戏能够促动幼儿的身体发育,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
爬、跑、跳、攀爬、钻等等游戏,锻炼了幼儿的肌肉活动水平,幼儿的肢体动作逐步协调,平衡水平得到提升。
加之,幼儿在户外实行游戏活动的时候,能够接受到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增强了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合水平,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
(二)游戏促动幼儿语言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会和同伴实行语言上的交流,发展了幼儿的口头表达水平和幼儿组织语言的水平。
而语言游戏的展开,让幼儿在一种幽默、荒诞的氛围中,以一种机智的方
式练习语法规则,例如颠倒歌。
(三)游戏促动幼儿想象力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自由地想象游戏的情景,并会在游戏中把身边的物品想象成游戏中的其他事物。
例如:把积木当成蛋糕,把瓶盖当成碗等。
物的取代能够根据幼儿的想象变化而变化,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想象日益主动化和有意义。
(四)游戏促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幼儿在游戏中喜欢通过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
例如在小年龄阶段,幼儿喜欢在娃娃家中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等角色,从而体验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
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和游戏的结构逐渐复杂,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也会更加丰富。
例如在一些故事表演中,幼儿能够难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等;在音乐游戏中,幼儿能够欣赏各种形式的音乐,能够逐渐提升幼儿的鉴赏水平,感受的音乐作品中的美,而且能够创造美。
同时,通过各种对各种游戏的体验,能够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消除一些消极的情绪,对他们实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展了幼儿友好、自信、互助、爱憎分明、同情、责任等积极情感。
(五)游戏促动幼儿思维水平发展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思维活动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
例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就会思考角色的分配、选择什么材料实行游戏等问题。
在益智游戏中,需要幼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猜谜语、五子棋等游戏都能够促动幼儿智力的发展。
(六)游戏促动幼儿社会交往水平发展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交往水平,学会了与同伴分享,互助协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
通过这种交往,也构成了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交往网络,幼儿逐步理解了周围的人和事物,掌握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巧。
同时,幼儿通过一些角色扮演,也了解到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角色的职能,了解了社会的构成,有助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转化,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合水平。
总来说之,游戏是幼儿存有的一种形式,是幼儿生存的一种状态。
如果说游戏对成人来说仅仅工作之余的”娱乐“和”消遣“,那么,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学习,是他们童年幸福的源泉和快乐成长的阶梯。
第三篇:《中国建筑的特征》原创教案讲解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 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 梁启超先生之子。
1915年至 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到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 1931年。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
他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
他的学术著述, 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文明演进, 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
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
本文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建筑学家, 早年就读清华大学, 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一生遨游建筑天地间,特别是为发现、研
究、保护中国古建筑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由这样一位专家来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 是再合适不过了。
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 并从地域和历史, 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
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 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 已经基本形成了” ,并“ 一直保留到了近代” ,在 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
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 户外的空间”。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 木材做立柱和横梁” 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
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 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 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 弓形短木” ,斗是“ 斗形方木块” ,它们组合起来称“ 斗拱”。
它不但可“ 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 ,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 举折,举架” 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 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 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
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
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 文法” 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这种风格,既有一定之规, “ 有一定的约束性” ,表现出“ 千篇一律” 的一面;又可以灵活创新, “ 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表现出“ 千变万化” 的一面。
作者以“ 词汇” 和“ 文法” 为喻,说明了“ 建筑的 ' 文章”' 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 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 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 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作者提出了“ 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 ' 可译性 ' 的问题” ,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 建筑语言” 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
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 文法” 和“ 词汇” 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明确】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
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 为什么” 的问题, 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 文法” 和“ 词汇” , 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 可以看作是结语。
中间两部分, 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并不是平均用笔的, 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
难易程度有所侧重, 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 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 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 中国建筑的 ' 文法'”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 文法” 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 中国建筑的 ' 文法'” ,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 拘束性” ,但也有它的“ 灵活性” ,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 可译性” ? 【明确】这也是用“ 语言和文学” 为喻。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 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 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 表达同一个意思, 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
所谓的“ 可译性” ,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 同一性质” ,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第四篇:“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讲解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中学
陈仕桂
课
题: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
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及其特征》这节教学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这对处理这一节课时会让人觉得非常棘手。
经反复思考,我认为:针对学生基础不
一、能力不一,又是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实际,根据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反应就会较强烈,兴趣会较浓厚,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为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
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
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
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举出一天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主题活动1: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⑴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
⑵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如: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写教案即可以手写,也可以用电脑来写。
⑶载体形式多样,有印刷形、缩微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
⑷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价值性
主题活动2: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学生讨论:那7个字是什么?”
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由此故事充分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⑴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⑵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如GPS。
⑶信息可以增值。
⑷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3、时效性主题活动3: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
还有用吗?过去的流行歌曲和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家喜欢哪一种?
学生讨论: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4、共享性
①信息可以被一次性或多次或同时利用;
②Internet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
③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课堂考察: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报纸上刊登的新闻
B书本中的知识
C存有程序的软盘
D电视里播放的足球比赛实况下列哪些不是说信息的价值()
A读书以明理
B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春雨贵如油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A文字的创造
B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
C电报、电话的发明与使用
D语言的产生要要我们用福娃吉祥物来宣传和传递北京2008奥运会信息,这突出了信息的()
A 共享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价值性萧伯纳说过: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
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请针对萧伯纳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