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

合集下载

医学百科房颤

医学百科房颤

1拼音xīn fáng chàn dòng[返回]2英文参考auricular fibrillation[返回]3疾病别名房颤[返回]4疾病代码[返回]5疾病分类[返回]6疾病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年龄在16~50 岁的健康男性中房颤发生率为0.02%~0.004%,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3%~0.4%。

65 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

60 岁后每10 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 岁后发病率可达8%~10%。

[返回]7疾病描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返回]8症状体征(2)心律不规则:第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 次/min,很少超过170 次/min。

心率>100 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 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 次/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 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又称为房颤或心房纤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脏节律紊乱的疾病,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不规则而快速地收缩的状态。

以下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心房:心脏的上腔,布满心房肌,是心脏的两个腔室之一。

2. 心房颤动:心房在不停止的抖动,导致不规律而快速的心脏收缩。

3. 颤动:快速而不规律的震颤运动,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抖动。

4. 心动过速:心脏搏动的速度过快,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快速收缩。

5.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和规律性。

6. 电活动:指心脏中发生的电信号传导和激活的过程。

7. 紊乱:指无规律性、混乱和无序性。

8. 心脏节律: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规律性。

9.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10. 心房扑动:一种类似心房颤动的心脏节律失常,更规则但仍然快速。

11. 心房颤动发作:指心房颤动出现和进行的过程。

12. 心房颤动时限: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

13. 心房电图:检测心脏电活动的方法,用于确诊心房颤动。

14.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激光和放射频信号,将异常的心脏组织烧灼,以恢复正常心律的手术治疗方法。

15. 抗凝治疗:使用药物抑制血液凝结的过程,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的风险。

以上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到您!。

房颤特点及治疗方案

房颤特点及治疗方案

一、房颤概述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特点是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血液在心房内滞留,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风险。

房颤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

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已超过1000万。

二、房颤特点1. 心悸:患者常感到心慌、心跳加速,严重时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2. 呼吸困难:由于心房收缩不规律,泵血效率降低,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呼吸困难。

3. 疲劳:房颤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疲惫不堪。

4. 头晕:心房收缩不规律,泵血效率降低,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

5. 脑卒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7倍。

6. 心力衰竭:长期房颤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三、房颤诊断1. 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最常用方法。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

2. 心脏彩超:可观察心房、心室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判断房颤的原因。

3.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监测心电活动,了解房颤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4. 血液检查: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有助于判断血栓风险。

四、房颤治疗方案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环节,可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等。

(1)华法林:需定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药物剂量。

(2)NOAC:无需监测INR,服用方便,但价格较高。

2. 控制心率:通过药物或电生理治疗控制心率,减轻心脏负荷,改善症状。

(1)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2)电生理治疗:包括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等。

3. 根除房颤:对于部分房颤患者,可考虑通过射频消融等方法根除房颤。

4.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

五、房颤治疗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2.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了解病情变化。

3. 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相关疾病。

房颤记录护理文书

房颤记录护理文书

房颤记录护理文书摘要:一、房颤概述1.房颤的定义2.房颤的类型和病因3.房颤的临床表现二、房颤记录护理文书的重要性1.记录患者病史2.监测患者病情变化3.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三、房颤记录护理文书的常见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2.房颤类型和诊断3.药物治疗和剂量4.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5.心律失常监测和记录6.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和管理7.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四、房颤记录护理文书的更新和维护1.定期更新患者信息2.及时记录病情变化3.调整护理计划4.跟进患者的康复情况正文: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中风等并发症。

因此,对房颤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房颤记录护理文书是对患者病情和护理过程的详细记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护理文书能够记录患者的病史,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护理文书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最后,护理文书为患者提供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有利于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房颤记录护理文书的常见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房颤类型和诊断、药物治疗和剂量、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心律失常监测和记录、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和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还为患者提供了详细的康复指导。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房颤记录护理文书的更新和维护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新患者信息,及时记录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并跟进患者的康复情况。

此外,护理文书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为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有效支持。

总之,房颤记录护理文书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医学百科房颤.

(整理)医学百科房颤.

1拼音xīn fáng chàn dòng[返回]2英文参考auricular fibrillation[返回]3疾病别名房颤[返回]4疾病代码[返回]5疾病分类[返回]6疾病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年龄在16~50 岁的健康男性中房颤发生率为0.02%~0.004%,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3%~0.4%。

65 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

60 岁后每10 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 岁后发病率可达8%~10%。

[返回]7疾病描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返回]8症状体征(2)心律不规则:第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 次/min,很少超过170 次/min。

心率>100 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 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 次/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 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后果,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房颤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2016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developedincolla borationwithEACTS》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及近期房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房颤的非药物治疗1.1电复律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不论房颤时间、类型首选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患者需镇静或麻醉。

非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超过48小时,目前仍推荐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复律后抗凝4周的“前3后4”抗凝方案。

如果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可进行即咳U电复律。

如果TEE检查确诊血栓,应再抗凝进行治疗A3至4周,复查TEE确定血栓消失后再行电复律。

若仍存在血栓,不建议电复律治疗。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不应因启动抗凝而延误复律时间。

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NOAC,同时进行复律治疗。

建议I类: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③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C)。

na类: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预防房颤复发(证据级别B)。

1.2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应在经过充分培训、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

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因素均是可影响导管消融的效果。

房颤的名词解释医学

房颤的名词解释医学

房颤的名词解释医学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学技术的进步,房颤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常见的心脏疾病。

房颤,也被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其特点是心房收缩无规律,导致心脏搏动不协调。

本文将从房颤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房颤的理解。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其发生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最常见的病因是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肺部疾病以及酗酒也可以引发房颤。

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房颤的症状常常是多样化的,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不适感,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等症状。

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心绞痛甚至是心力衰竭等症状。

对于有房颤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十分重要。

诊断房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常用的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房颤以及房颤的类型和程度等信息。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还需要进行心导管检查或者细胞电生理学检查等。

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房颤动,并保持正常的心律。

某些情况下,抗凝血药物也会被应用,以预防房颤引发的栓塞事件。

手术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术等。

电复律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射频消融术则是利用高频电能摧毁异常的心脏组织,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除了治疗,预防房颤的措施也十分重要。

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避免酗酒和抽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以及定期进行身体活动等。

此外,对于一些已知患有房颤的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以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总之,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治疗和预防都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理解房颤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辅助检查
房颤的确诊需要 ECG
诊断房颤必须要有至少一个导联的心律失常 发作心电图记录。
胸片对大多数病人有价值。 在评价过程中至少监测一次肝肾功能甲状腺
功能,血清电解质、血红蛋白。 心脏彩超。
心电图表现
①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 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之为f波,频率 约350~600次/分。
② 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 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 次/分。
③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心电图
策略目标
房颤患者涉及 3 个目标: 心率控制 血栓预防 节律紊乱的纠正
护理
立即卧床休息,给予吸氧 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定义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 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率失常。房颤可能为孤 立性,或者合并其它心律失常。
心脏听诊表促。
流行病学
房颤是非常昂贵的公共健康问题。 患病率:一般人群房颤的患病率大概为
0.4%-1%,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至 80 岁以上则增长至 8%。 发病率:房颤的发病率在 40 岁以下人群小 于 0.1%,在 80 岁以上男女的每年发病率 分别超过2%,1.5%。
房颤可能造成的危害
血栓栓塞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年脑梗塞率达5%,且与年龄相关 瓣膜病房颤患者脑梗塞率更高
心功能下降
由于失去心房辅助泵功能
心律失常心肌病
长期的快速心室反应所致
预激患者房颤的危险
快速心房激动经旁路下传心室可能导致室颤
临床表现
最常见——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 降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也称心房扑动或心房颤鸣,是心房的不规则室性收缩,能够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和节律。

这种病症中,心房会出现不规律的收缩,以及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期间持续缩短,从而影响心室的功能。

房颤动可能是由于心房肌细胞受到损伤或不均匀刺激,导致心房电生理改变,永久性或临时的心房颤动而发生的。

种心律失常可分为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

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类型包括轻度和重度的心房扑动,因为轻度的心房扑动可能有更短的收缩期,因此需要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性心律失常通常产生于心室肌细胞,而不是心房肌细胞,这种心律失常经常伴随着心率加快。

心房颤动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变,甚至心脏病死亡。

于心房颤动会导致心脏的功能受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心脏的负荷。

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通常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波和其他检查来确定的。

房颤动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以消除导致心房颤动的原因。

外,还可以采取生活方式调整,如减少压力和减轻过度激动,以减轻心功能的负担。

另外,建议晚上睡眠时间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因此理想的睡眠时间应该在7-8小时,以维持良好的心脏健康和心脏活动。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来治疗,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和医生积极沟通,以确
保最合理的治疗措施,以确保心脏的健康。

房颤的名词解释

房颤的名词解释

房颤的名词解释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房的快速而无序的收缩,导致心脏的不正常跳动。

房颤是一种复杂的心电学现象,它通常由心房内的电信号异常引起,使心房不再协调地收缩,从而影响心室的工作和泵血功能。

房颤是一种多发病症,特别常见于年长者和有相关心脏疾病的人群。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患有房颤。

这种心律失常病症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明确,但通常与心脏结构变化、心肌病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此外,过度的饮酒、饮食不健康、肥胖等生活方式也被认为与房颤的发病风险有关。

房颤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通过心电图或体检才能发现该病情况。

而其他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头晕、失去意识等症状。

由于心房的不正常收缩会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形成血栓,而这些血栓有可能脱落并引起危及生命的中风。

因此,房颤患者必须认真对待这种疾病,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

房颤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心电图检查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在一些复杂的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等。

一旦确诊为房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控制心律和预防血栓形成。

控制心律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手术等。

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则是通过抗凝治疗,使用药物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减少中风的风险。

总的来说,房颤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心律失常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了解房颤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未患病或患病者更好地认识这个疾病,增加对其的预防和治疗的信心。

同时,对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深入了解房颤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之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促进公众的健康和幸福。

心房颤动简洁版PPT课件

心房颤动简洁版PPT课件
30
AF 抗凝治疗--脑卒中及颅内出血
20
缺血卒中
15
颅内出血
10
风险比
5
1
1.0 2
7.0
8.0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国际标准化比值
31
华法林禁忌
➢ 围手术期或外伤 ➢ 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 中重度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 ➢ 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 ➢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 妊娠 ➢ 其他出血性疾病
Ⅱa类:①对所有行抗凝治疗的房颤,应进行出血危险因素的评估,识别 和纠正可逆的出血危险因素。②一般情况下,对于依从性较好的 CHA2DS2-VASc评分为1的男性和2的女性,也应接受抗凝治疗。
Ⅱb类:华法林加强管理后INR仍控制不佳,或倾向服用NOAC者,可改 用NOAC治疗。
Ⅲ类:①抗凝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果没有其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指征,应避免两者联用。② CHA2DS2-VASc评分为0的男性和1的女性,应避免应用抗凝或抗血小 板药物预防卒中。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房颤与心肌梗死
➢ 房颤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倍,但与年龄 相关性较小,其心肌梗死的年发病率0.4~2.5%
8
房颤与认知功能下降、痴呆
➢ 房颤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痴呆、阿尔兹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的风险。
➢ 即使对于没有脑卒中的患者,房颤同样可以导致 认知功能下降和海马部萎缩。
29
房颤患者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大型随机临床研究表明华法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 比脑卒中发生率降低62% 。由于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治疗强度控制 不当会导致出血的发生或无效抗凝。INR 值建议维持在2. 0~3. 0 之 间,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发挥预防脑卒中最大疗效,也能避免出血并发症。 如超过目标范围,可升高或降低原剂量的5~20%调整。

心房颤动指南解读: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2)

心房颤动指南解读: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2)
抗凝治疗在降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的 同时,增加了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因此,对接受抗凝治疗者均应采用 HAS-BLED评分进行出血风险评估。该 评分的价值在于筛查出血高危因素以 利及时纠治,降低出血风险。如合并 大出血或重要脏器出血,应及时选用 特异性或非特异逆转剂及其他相应治 疗。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对于高龄(≥80岁)、肾功能受损以及存在其他出血高危险因素者需相应减少NOAC剂量(
下表),避免引起严重出血事件。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房颤抗凝流程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当由NOAC转换为VKA时,由于
VKA起效较慢,需要同时使用NOAC 与VKA一段时间直至INR达标。为 避免NOAC对INR检测产生影响,应 在下一剂NOAC服药前监测INR。 NOAC转换为肠道外或皮下注射抗 凝血剂时,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 素可在下一次应用NOAC前进行注 射。如合并有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等相关指征,则可提前给药 。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NOAC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用过程中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相比华法林,
患者服用NOAC的依从性更好,停药率更低。结合不同的临床实际情况,NOAC的使用应审 慎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目前,合并机械瓣置换术以及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房颤为 NOAC明确的禁忌证。轻到中度的其他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反流等)被纳入 NOAC的RCT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无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总体一致。RIVER试验结果 表明,在生物瓣合并房颤的患者中,利伐沙班在达到主要终点(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 大出血)的平均时间不劣于华法林。
二、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心衰
心衰和房颤常同时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两者有 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瓣膜病 等,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的心 衰发生率分别为33%、44%和56%。房颤致射血分数 降低的心衰(HFrEF)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HFpEF)的发病率增加2倍;房颤的发生率与纽约 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NYHAⅠ级的心 衰患者房颤发生率<10%,而NYHAⅣ级患者中为55% ,不仅如此,严重的心衰也会增快房颤的心室率 。

2024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心房颤动(房颤)是增龄性疾病。

目前全国房颤人群估算已达200。

万,预计到2050年,中国大约有9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罹患房颤,在老年房颤的诊疗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和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共同组织多位国内该领域知名专家,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并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医院的实际情况,就房颤的定义、分类与分期,老年房颤的临床特点,老年房颤的综合评估、治疗及共病管理,老年房颤合并脑卒中的治疗,老年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老年房颤患者合并肿瘤的处理及老年衰弱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解析。

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专家建议1:老龄化及慢病共病使中国老年房颤及脑卒中风险增加,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群的房颤生命风险比50岁以上人群增加了2倍。

共识建议老年综合评估,加强共病管理,控制复杂的血栓及出血风险,提高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房颤及其并发症。

心房颤动及危险因素筛查与整合管理1.房颤及危险因素筛查:专家建议2:基于可穿戴设备技术应用的研究证据,共识建议在老年人群,合并睡眠呼吸障碍、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中使用PPG或单导联/多导联心电图等智能设备进行房颤筛查。

3.设备检测房颤及管理专家建议3:使用房颤整合管理路径(A脑卒中/血栓防治,B症状管理,C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疾病管理)降低老年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其他临床事件。

经验证的移动技术支持的ABC整合管理软件辅助老年房颤管理,是临床获益优先的管理工具。

老年心房颤动的评估专家建议4:CHA2DS2-VASc评分评估老年房颤脑卒中/血栓风险,HAS-B1.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

此外,应对老年人群,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失能衰弱评估、步态异常与跌倒风险、认知功能、肾功能、营养状态、进食和体重变化、抑郁状态、共病及多重用药评估等。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一)心室率和节律控制治疗专家建议5: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心房颤动又称为房颤,是指心脏心房在不规律而快速地收缩。

心房颤动通常会导致心率不规则,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身体供氧供血,引发许多心脑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形式,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

下面是对心房颤动的详细解释。

1. 心房:心房是心脏的一个腔室,人体有两个心房,即左心房和右心房。

心房是心脏内血液的接受器官,收到静脉血的输入,经由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入心室。

2. 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控制着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和心室传导系统。

这个系统通过电信号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或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心脏搏动过快、过缓或节律不规则。

4.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指心房收缩无序且快速,导致心室无规律地收缩。

5. 心脏电活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脏的电活动调控的。

心房颤动是由心房异常电活动引起的,导致心脏的电信号传导紊乱。

6. 心悸:心悸是指心脏搏动增强或不规则,常感觉到心跳加快,产生胸闷、焦虑和不安的感觉。

7. 血栓形成: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内的血液淤滞,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血栓有可能脱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其他部位,例如脑部导致中风。

8. 抗凝治疗:针对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抗凝治疗被广泛应用。

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9. 心室率控制:心室率是指心室收缩的频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不规则,可能过快,需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10. 心脏复律:心脏复律是指通过药物或电除颤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对于心房颤动,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除颤进行复律治疗。

总结: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导致心房的无序和快速收缩,引发异常的心脏电活动,进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率不规则,血栓形成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心室率控制和心脏复律,以减少风险并恢复正常心律。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但是心室率(心率)仍然可以达到100~160次/分,这比正常窦性心率快,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

患者常有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表现。

阵发性房颤是指能在7天内自己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房颤的持续时间<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或者医生和患者已经接受房颤持续存在不打算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当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并考虑转复窦性心律(如拟行射频消融手术)时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

房颤的分类
初发房颤
首次出现或首次诊断的房颤,不论其持续时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阵发性房颤
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48小时。

持续性房颤
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永久性房颤
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者医生和患者已经接受房颤持续存在不打算转复为窦性心律。

长期持续性房颤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并考虑转复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抗凝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抗栓治疗药物
凝血瀑布
肝素+AT III
低分子肝素 磺达肝癸钠 利伐沙班 艾朵沙班
华法林
比伐芦定 达比加群
OAC
华法林
➢合并机械瓣置换术以及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房颤为 NOAC 明确的 禁忌证。
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抗凝治疗
建议
推荐 证据 等级 级别
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卒中风险 高,无论 CHA2DS2 - Ⅰ
房颤的诊断与分类
• 单导联心电图(≥30 s)或 12 导联心电图(≥10 s)显示 P 波消失, 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RR间期绝对不规 则即可诊断为房颤。
2021
2023
房颤的发生机制
➢电生理机制:房颤的发生需触发和维持机制。
触发机制
➢在部分房颤患者,特别是阵发性房颤,肺静脉等异位兴奋灶发放的快速冲动可以导致 房颤的发生;
维持机制
➢ 房颤的维持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已有多个理论假说,主要包括: ➢ 多发子波折返:房颤时心房内存在多个折返形成的子波,这些子波并不固定,而是相互间不停碰撞、
湮灭、融合,新的子波不断形成; ➢ 局灶激动:常见于肺静脉前庭,高频冲动向心房呈放射状传导,但因周围组织传导不均一性和各相
异性,或遇各种功能或解剖障碍碎裂为更多的子波,从而产生颤动样传导; ➢ 转子样激动学说:体表标测系统和心内球囊电极标测提示,房颤发生和维持可能与转子样激动相
➢建议使用CHA2DS2-VASc-60评估患者血栓栓塞风险(I类 证据级别 B) ➢CHA2DS2-VASc-60积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使用OAC(I类 证据级别 B)。 ➢CHA2DS2-VASc-60积分≥1分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在结合临床净获益和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波形
R
R
Q S
5
5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其相关的住院事 件占所有心律失常性疾病导致的住院事件的三 分之一 1
• 据估计,罹患AF的患者人数如下: –欧洲: 四百五十万 1 –美国: 五百一十万 2
• 在美国总体人群中,约有 2.5%的人罹患AF 2
• 55岁人群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发
通过检测偶尔发现或因为出现并发症而被诊断。无症状性房颤可表现为上述 各种类型。
10
ESC = 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guidelines: Camm J et al. Eur Heart J 2010;31:2369–429
房颤各类型的关系(ESC指南2010)
首次诊断的房颤
阵发性 (通常 ≤48 hrs)
持续性 (>7 天或需要CV)
长期持续性(>1 yr)
CV = 心脏复律 ESC guidelines: Camm J et al. Eur Heart J 2012;31:2369–429
永久性 (被接受)
均 有 可 能 是 无 症 状 性 房 颤
11
11
目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 以下因素可导致患者症状不一:
–室性心律不齐或心率变化
–功能状态
–房颤病程
–患者个体因素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Page RL et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 *例如,运动后出现AF,伴有高危因素,怀疑由隐性旁道触发的心律失常,房室结折返性心动
过速(AVNRT),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怀疑为心肌炎等
–血液学检查(包括甲
状腺功能) Adapted from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Leabharlann 2006;114:e257–354
30岁以上人群房 颤患病率0.77%
7
胡大一,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5(1):5-7. J Epidemiol 2008; 18(5):209-216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20 女性 (n=4053) 男性 (n=2590)
15
患病率 (%)
10
5
0
55–59
60–64
65–69
70–74
心房颤动(房颤)
BI 2014
目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心脏的自律搏动
窦房结控制心脏收缩
窦房结 右心房 房室结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浦氏纤维
3
3
正常心律(窦性)
窦房结发出的 规律搏动信号
窦性心律
R
R
R-R Interval
P
T
Q S
P wave
4
4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非窦房结发出的 不规律信号引起 心律紊乱
75–79
80–84
>85
基于一项欧洲人群研究中对6808名患者的评估而获得的基线患病率
年龄 (岁)
数据来源: Heeringa J et al. Eur Heart J 2006;27:949–53
8
目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房颤的分类(ESC 指南 2010)
分类 首次诊断AF
14
–伴发疾病 al. Circulation 1994;89:224–7
14
目录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
房颤患者诊断项目
• 所有患者
• 特殊患者*
–病史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
–体格检查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图(ECG)
–电生理检查
–心电监测
–磁共振体层摄影术
–胸部X线摄片
16
16
房颤相关病史
• 与房颤有关的病症 –潜在心脏疾病(例如,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冠心病,高血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 –其他可逆性病症
• 家族史 –家族性AF (在家族中孤立发生的AF) –继发于其他遗传性疾病的AF(家族性心肌病)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de Vos CB et al. Eur Heart J 2008;29:632–9
6
6
中国房颤患者人数高达420万,且日趋增加
患者比例(%)
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25
20
15
10
7.65%
7.90%
8.65%
5
0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1980至1992年,每年房颤患病数量从130万上升至310万。 1982至1993年,出院诊断房颤患者从30.6/1000上升至 59.5/1000。
房颤常见的体征和症状
原因 • 心律失常 • 心输出量减少
• 低血压 • 心肌缺血 • 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生AF (男性:24%,女性 22% )3 1. ACC/AHA/ESC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e257–354 & Eur Heart J 2006;27:1979–2030;
2. Miyasaka Y et al. Circulation 2006;114:119–25; 3. Heeringa J et al. Eur Heart J 2006;27:949–53
阵发性AF 持续性AF
长期持续性AF
定义
无论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或是否存在AF相关症状及其 严重程度,首次出现AF的患者
AF是自限性的,通常在48小时内终止
持续超过7天,或者需要使用转复治疗(药物或直接电复 律)
AF已持续≥1 年,拟采用节律控制策略
永久性AF
患者(和医生)已经接受心律失常的发生
无症状性房颤:
体征/症状 • 脉律不齐 • 心悸
• 疲乏 • 运动能力下降 • 气促(呼吸困难) • 乏力 (衰弱)
• 头晕和昏厥 (晕厥) • 胸痛 (心绞痛) • 血栓栓塞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全身性栓塞
13
13
房颤的临床表现特点
• 伴有或不伴明确的心脏疾病 –可能并无症状或为阵发性发作 –多达90% 的发病可能并无明显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