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6散步-莫怀戚(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散步-莫怀戚
知识归纳
一、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和六年级上册第十课。

散文《家园落日》也曾选在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短篇小说《孪生中提琴》入选“2010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短篇小说。

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

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但不善于写诗。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我们从《散步》中可以领悟这一特色。

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奸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跳跃而有节奏,节制,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

读他的作品,好像和一个有趣的朋友摆龙门阵,你听他唠叨着,胡乱地说东道西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他弹了一下烟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一个坏笑挤了一下眼睛。

让人愉悦、很舒服、很满足。

莫怀戚的散文精美,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如《散步》于尺水兴波,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

二、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写于1985年。

我父亲刚去世。

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

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三、基础知识
【词语】:委屈
【注音】:wěi qū
【释义】:①du屈意迁就。

②zhi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指责而心里难dao过。

③使受委曲。

④不好的待遇。

【词语】:粼粼
【注音】:lín lín
【释义】:1.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

【词语】:信服
【注音】:xìn/shēn fú/fù
【释义】:1.相信佩服。

【词语】:霎时
【注音】:shà shí
【释义】:1.片刻,一会儿。

【词语】:拆散
【注音】:chāi/cā sàn/sǎn
【释义】:1.使成套的器物分散。

【词语】:各得其所
【注音】:gè dé qí suǒ
【释义】: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一样
四、赏景——走向初春田野
1、“我们”散步的地方,不是马路上,不是公园里,而是在田野上,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田野中去吧!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这是我们的田野,更是母亲的田野,母亲看到了什么?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想象一下当时母亲在望见这一片初春田野时的心情。

4、几个形容词的使用有何作用?
(形容词恰如其分的运用,让景物有了情感和色彩)
五、品情——走向人物内心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个温情的故事里,情不仅寄寓在景物之中,也流淌在字里行间。

走向人物内心,去感受文中“我们”之间的温情。

这里的“我们”指的是?
【子、母、妻、孙】
2、合作探究:品析人物内心的情感
(1)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3)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5)“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小结:慈爱的母亲、聪慧的儿子、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子。

作者在字里行间都在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六、悟理——走向多元主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现亲情吗?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
2、原来作者想要写的是“生命”,关于这点,是否可以从文中找到蛛丝马迹?
【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写明了“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
3、为什么作者想到的是“生命”,试着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4、“背”这个字,它是一个多音字,作名词时读四声,作动词时读一声,哪一个读音更符合作者的本意呢?
(读“一声”似乎更符合作者的本意,在这里,“背”这个动作具有了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背负、象征着承担。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儿子又是生命的延续。

所以作者在二十年后再回忆这篇文章时说——“人类,在造物主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物种而已,与其他物种的性质并无两样。

但与其他物种有一点不同,就是人类强壮的生命,没有资格独享强壮——它必须对它的两端的弱势负责,即强壮应当对幼小和衰老负起责任来。

”)
5、田野上的一切,使作者想起了一样东西——生命。

而书内书外的这一切,又使你想起了哪些东西呢?
【尊老爱幼、担当责任、敬畏生命、爱、传承、温暖、还是生命】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后来发生了分歧.(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B.一霎.(chà)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C.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chāi)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

D.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l ín)粼的鱼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辨析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做好积累。

字音的积累尤其要注意同音字,又要注意形似字。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一霎时”的“霎”读作“shà”。

故选:B。

2.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媳妇熬成婆。

C.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

【解答】ABD.三项中的“熬”和例句中的“熬”都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
C.“熬”是“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的意思。

故选:C。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不少人驻足
..观赏,那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
....,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
....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桠,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的妖娆
..身子。

【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词语积累,再是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词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使用正确;
C.呕心沥血,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不能用于形容同学们的学习刻苦。

使用不恰当。

故选:C。

4.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信服挺住铺着水泡
B.分岐取决强壮拆散
C.委屈桑树蹲下鱼搪
D.幼小毕竞嫩芽温馨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平时要多留心,牢记成语和一些固定短语及词语的正确写法。

【解答】A.正确;
B.有误,“分岐”应写作“分歧”;
C.有误,“鱼搪”应写作“鱼塘”;
D.有误,“毕竞”应写作“毕竟”;
故选:A。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趣味,情趣)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人生的使命)
C.后来发生了分歧
..(意见不一致)
D.我决定委屈
..儿子了(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分析】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委屈”是指不按照儿子意愿选择,使他受到委屈的意思。

故选:D。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读准多音字。

(1)分.成fēn分.外fèn
(2)说.话shuō游说.shuì
【分析】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音基础,另一方面注音时要注意准确规范,区分多音字不同读音对应的不同意思。

【解答】答案:
(1)fēn;fèn
(2)shuō;shuì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写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1)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省略。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注释(或:解释说明);。

(3)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行文内容的省略。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作用的掌握。

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1)根据语境,这里描写春天田野的美景,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2)“生命”是对“一样东西”的具体解说,所以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根据语境,此处省略号省略了“小路有意思”的具体表现,省略号表示行文内容的
省略。

答案:
(1)表示列举省略
(2)表示注释(或:解释说明)
(3)表示行文内容的省略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文言文阅读。

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

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公即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出,儿得不死。

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①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注释]①龆龀:指童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儿得.不死能够
②与群儿戏.于庭嬉戏,玩耍
③群儿哗然弃.去抛弃、舍弃
④一儿偶.堕瓮水中偶然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①一儿偶堕瓮水中,群儿哗然弃去。

②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

(3)文中“群儿哗然弃去”一句在人物刻画上起什么作用?
(4)这个故事表现了司马光怎样的性格特点?(用原文回答)
【分析】参考译文:
司马光小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院子中玩耍。

院子中有大瓮,一个小孩偶然间掉进瓮中的水里,小孩们惊叫着丢下他跑了。

司马光立即用石头砸瓮,水顺着窟窿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以活命。

可见他使人活命的能耐在七、八岁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直到现在京城开封、洛阳一带仍多处有《小儿击瓮图》。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①儿得不死:落水的小孩得以活命。

得,能够。

②与群儿戏于庭:和一群小孩在院子中玩耍。

戏,嬉戏,玩耍。

③群儿哗然弃去:小孩们惊叫着丢下他跑了。

弃,抛弃;舍弃。

④一儿偶堕瓮水中:一个小孩偶然间掉进瓮中的水里。

偶,偶然。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句重要词语有:偶,偶然;堕,掉落;哗然,众议汹汹,人多声杂的样子;弃,抛弃,
舍弃。

整句的意思是:一个小孩偶然掉入水缸,众位小孩喧闹叫嚷着,不去救人就离开了。

②句的重要词语有:盖,原来;其,代词,指代司马温公;活,使……活下来;手段,能
耐;于,在;龆龀,指童年。

整句的意思是:可见他使人活命的能耐在七八岁时就已经表现出来。

(3)本题考查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同龄的孩子,但是群儿却只是惊叫着奔逃,惊慌失措,而司马温公却是镇静自若,用石头去砸瓮,群儿反衬了司马温公有胆识有智慧。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本文主要写了司马光七八岁的时候,用石头砸瓮救出一个掉落瓮中的孩子的事,表现了司马光勇敢有智慧。

在别的孩子都吓得慌乱的四逃的时候,他却“以石击瓮”,体现了他的有胆识、镇静自若。

答案:
(1)①能够。

②嬉戏,玩耍。

③抛弃;舍弃。

④偶然。

(2)①一个小孩偶然掉入水缸,众位小孩喧闹叫嚷着,不去救人就离开了。

②可见他使人活命的能耐在七八岁时就已经表现出来。

(3)从群儿一味“哗然”却想不出办法,反衬了司马光人小智慧大。

(4)这个故事表现了司马光勇敢聪慧、镇静自若的性格。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9.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蜜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铺.pū
嫩.nèn
咕.gū
(2)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字并改正过来。

蜜改密
(3)语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4)仿照画线的句了写一句话。

这北方秋天的田野,大块小块的金色随意地铺着,有的深,有的浅;树上的叶子也透着金黄;田里到处是欢乐的笑声。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根据平时的积累或借助于工具书来完成。

“铺”读作pū,“嫩”读作nèn,“咕”读作gū。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阅读文段,其中的“嫩芽也蜜了”表现的是嫩芽的多,应将“蜜”改为“密”。

(3)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前面的句子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后面的“生命”所以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4)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阅读画线的句子,按其长短交错的句式,描述出秋天田野的美,表现其丰收的美景即可。

【解答】答案:
(1)pū;nèn;gū
(2)“蜜”改为“密”
(3)解释说明。

(4)北方秋天的田野,大块小块的金色随意地铺着,有的深,有的浅;树上的叶子也透着金黄;田里到处是欢乐的笑声。

10.阅读。

幸福的颜色
①未曾预见的幸福,犹如掌心里的纹路,谁也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会是在何处。

然而那一
刻我却发现母亲的幸福,如同阳光闪着金色。

②母亲生日那天,一向不解风情的父亲跑了几条街,给母亲买了件新衣服。

那是件米黄
色的外套,父亲平时的衣着极不讲究,所以他挑衣服的眼光就很有限了。

在我和妺妹都在嘲笑父亲“品位高”时,母亲却欢天喜地地接了过去,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翚,眼底掩饰不住的是满满的笑意。

她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偷偷跑进房间把衣服换上。

用得着吗?
为了一件土里土气的衣服。

③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

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
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

“好看吗?母亲问。

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

”是的,那件宽大的外套“襄”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

④“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无拘无束,多好啊!真
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也很喜欢。

“真的不大!这正合适呢!呵呵,都舍不得脱了……”空气中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

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

⑤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母亲站在窗边,出神地凝视着身上的米黄色外套,从衣领摸到
扣子,从扣子摸到衣角,这真是舍不得脱下了?反正父亲不在,我也使起了坏,“挑拨离间”一下:“妈,你衣柜里比这漂亮的衣服多的是,这衣服不适合你,相信我吧!”母亲笑而不语,继续低头注视着那件衣服,我摇摇头打算走开,母亲却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爸送的呢!”
⑥“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
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

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⑦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


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你认为《幸福的颜色》能在中考作文中取得满分的原因是什么?(从写作手法上思考)【分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

《幸福的颜色》这篇作文写的是妈妈生日那天,爸爸买了一件不怎么合适的衣服送给妈妈,使得妈妈非常高兴的家庭小事,反映出父母间浓浓的爱意。

文中的大词小用是有意为之的,这样做能够使得文章从小处见大。

以小见大,关键在于如何“见”,要从小的事情、细节中将个别现象提升到一般规律,需要作者将“小”
与“大”紧密地联系起来。

【解答】答案:
示例: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叙述在妈妈生日那天,爸爸买了一件不怎么合适的衣服送给妈妈,使得妈妈非常高兴的家庭小事,反映出父母间浓浓的爱意。

六.作文(共1小题)
11.本文《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日常生活中一家人散步的小事来表现家庭的温
暖、幸福,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

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一件小事来表现家庭生活中温馨与甜蜜。

同时要求字数在200字左右。

作答时,选取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描写方法再现事件即可。

【解答】答案:
示例:周末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桌上的菜都是老爸亲自下厨煮的,老妈充当助手。

吃饭时,我拿起个鸡腿,狼吞虎咽地啃起来。

老爸看到了嘲笑我:“你几年没吃过东西了啊?”弟弟也边吃边说:“是啊,好几年没吃过好东西了。

”大家笑了起来……我夹了一块鸡头给老爸,说:“老爸,祝您红运当头。

”老妈假装生气地说:“儿子不要妈了,只顾老爸……”老妈的话还没说完,我又夹了一个鸡脚给老妈,并说:“祝老妈一步登天。

”爸妈哈哈大笑起来屋子里充满了温馨、和谐的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