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西洋,功不可没的郑和宝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西洋,功不可没的郑和宝船
作者:暂无
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8年第10期
1405 年7 月11 日,晴空万里。
江苏太仓刘家港码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此处水路畅通,商人云集,贸易发达,成为永乐年间盛极一时的“天下第一码头”。
这一天,码头边停泊着南京、太仓、福建等地制造的各种海船,其中几艘大船尤其雄伟壮观,众星捧月般地围拢在一艘宝船周围。
只见此船艏尖艉宽,底部也是尖尖的,两头高高翘起。
船上有九根桅杆,张挂着十二面风帆。
这是典型的福船,吃水深,长于破浪远航。
宝船船身彩绘了鲜艳的图案,船尾的鸟图也象征着好兆头。
船首装饰着兽首雕像,两侧还安装了活灵活现的船眼。
仔细看,眼珠都是朝上的。
民间有个习俗,会通过船眼眼珠的朝向来
区分船只类别。
比如,眼珠朝上代表了天子的官船,眼珠朝前看的就是寻常商船,而朝下看的
就是捕鱼的渔船。
此时,老百姓的目光都汇聚在宝船的船头,只见那里傲立着一位身穿朝服,丰神俊朗的男子,此刻他手扶宝剑,目光深邃而坚毅。
不说你也能猜到,他就是家喻户晓的三宝太监郑和。
受永乐皇帝派遣,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
这年郑和才34 岁,却已久经历练,不
仅懂兵法、有谋略,还精通航海技术,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
正是由于他
的才能、素养无人能及,因而被皇帝委以重任。
随行者有水手、翻译、大夫和护船的士兵,共
两万多人,船只两百多艘。
身材高大的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挥舞着令旗,一声“起航”之后,满载着金银珠宝、丝绸、茶叶等名贵物品的船队向着大海深处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连数天,航行顺风又顺水。
郑和站在船头观察船队,眺望海况。
放眼望去,两百多艘船
舶按队形排列,就像一只展开翅膀的大鸟。
郑和乘坐的宝船位于船队中心,周围有负责作战联
络的座船,最外侧有前哨、左右后哨等护航巡逻队。
其他粮船、马船等位列于周边战船之内,
以便保护。
船队依靠季风和海流的助推,快速向着西洋方向航行。
我国古代所说的“西洋”和“东洋”实际上是以南海为界,南海以东是“东洋”,南海以西是“西洋”。
“西洋”还包括印度洋以
及沿岸的国家。
船舶挂帆顺风而行。
桅杆上的风帆都是用桐油涂浸过的棉麻布做成的,防水性好,遇到大风大浪不易吸水,也不易老化。
这些风帆还可以围绕桅杆旋转,便于船员们根据风
向调整航向。
风帆上面有很多横条,即使被风吹坏一面,其他的也还可以用。
不过,这些风帆
很沉,得使劲推动绞关木,用力绞起绳索,才能把它们升到桅顶。
当然落帆就方便多了,风帆
像百叶窗一样降下来,紧急时,只需砍断主索,用不了几秒,风帆就会落下。
海上天气说变就变,此时风浪渐大,郑和凝视远方,心中思索:一会儿怕有暴风雨。
随即
转身对随行官说:“传令各船,做好对抗风暴的准备。
”
“咚咚咚”,一阵阵鼓声有规律地从郑和的宝船向四周船队扩散。
这是紧急信号。
不一会儿,周围的船只就发出鼓声回应。
风越来越大,海水发出了咆哮,暴风雨来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桅杆和船帆受损。
郑和高
声指挥:“快把住舵,降下主帆!” 望台上的水手马上解开了缠绕的绳子,将主帆降下来,
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受风面积,缓解船只的摇晃。
暴风雨过后,郑和亲自对受风浪暴雨袭击的船只各层进行了检查。
宝船有四层甲板———
最下面一层装满了泥土与石块,用来压舱底,还有一些重货如瓷器等分布在中、后部底舱;第
二层甲板舱是宿舍和仓库,两边边舱装载了淡水和食物;第三层甲板和顶舱则连接了室外的厨房、食堂和船楼;第四层甲板是一个很高的作战平台。
宝船上不仅专门储存了粮食和淡水,还
饲养了马匹、鸡鸭等家禽,种植了蔬菜水果。
郑和在最下面的底舱外壁上发现一个小窟窿,不断有水从外面渗入。
他马上让船员们转移
该舱室的货物,并下令堵漏。
众人齐心协力,把货物搬出去,并用木楔子和木塞暂时堵住了洞。
由于宝船采用水密隔舱技术,底舱被隔成了一间一间密闭的舱室,所以就算是其中一间进水了,水也不会渗到其他舱室,船仍可继续航行,等到了目的地再进行修补。
船队昼夜行驶,没过几天就到了占城国。
船队上下受到了国王的热情接待。
当地人民从来
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好的船,都惊叹不已。
修补好船只,补充了淡水和食物后,郑和率领着船
队继续劈波斩浪,向西驶去。
此后,郑和多次下西洋,福船作为郑和船队最重要的船型,在浩渺的大洋中经受了各种考验,功不可没。
如今,根据史料记载,仿制而成的郑和宝船就陈列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
向我们讲述着当年波澜壮阔的航海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