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2课时导学案2鲁科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到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学习过程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质疑激趣】: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就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运用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有是怎样?
【自主研学】:
1.物质的外观性质。
了解物质存在的、、
等。
2.物质的性质。
运用的方法,根据或
预测物质的性质。
3.实验和观察。
根据预测进行并,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出与预测一致的性质;如果实验中出现预测以外的特殊现象,则需要进一步,提出和做出,并再进行
,验证。
4.解释及结论。
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推论,概括出。
一般运用的方法,归纳出物质的及,并
实验结论。
二、 研究氯气的性质(——基本程序的应用) 【质疑激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怎样应用到具体物质上?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操作探究】:(1).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氯气的颜色;
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煽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 进鼻孔,闻氯气的气味(如图2—1)。
图2—1
(2).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如图2—2)
【实验结论】:氯气是 色,具有 气味的
体,具有 性,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溶解性 (填能或否)溶于水。
2.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自主研学】: 图2—2
氯气是一种非常 的非金属单质,它可以与 、 等金属反应,还可
以与非金属单质 反应。
3.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操作探究】:把烧得红热的一束细铁丝伸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然后向集气
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充满红棕色的烟,加入少量的水,溶液呈黄色。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特别提示:
氯气与可变价的金属发生反应时,生成金属的高价氯化物。
如:氯气与铁和铜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l 2+2Fe
2FeCl 3; Cl 2+Cu Cu Cl 2
(2).与非金属的反应
【操作探究】: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导气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
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在瓶口处生成大量的白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特别提示: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必须有氧气参加。
但铁、铜等金属与氢气等非金属在氯气中也燃烧,同样也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的概念将扩大化为: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故:在以后,燃烧的条件中并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质疑激趣】:除了上述与氧气类似的性质外,氯气还具有什么特性呢?
1.氯气的特性——氯气跟水的反应
(1).预测氯气可能与水反应
(2).实验设计:①.取三支盛氯水的试管,
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石蕊溶液、硝酸银溶液,图2—3
观察现象(如图2—3)。
②.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
的集气瓶A中和盛有湿润红纸条的集气瓶B中,
观察现象(如图2—4)。
图2—4
(3).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氯水与镁生成气体氯水中含酸
氯水与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含酸,也含有漂白性物
质
氯水与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氯水中含有
氯气与干燥红纸条红纸条不褪色无漂白作用
氯气与湿润红纸条红纸条褪色和H
2O的反应产物有漂白
作用
(4).整合结论:
①.Cl2不仅能溶解于水,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
漂白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新制取的氯水中含有的微粒:分子:、、;离子:、、。
(由于HClO见光易分解:2HClO
2HCl+O2↑,久置的氯水变成稀盐酸)
【质疑激趣】:Cl2跟水反应生成两种酸,则Cl2是否也与碱液反应?
2.Cl2跟碱液的反应
【自主研学】:
将氯气通入到碱液中可制得次氯酸盐,次氯酸盐是一些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
(1).漂白粉的制取:
2Cl2+2Ca =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
漂白原理(用方程式表示):。
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过长,会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HClO,HClO分解就会导致漂白粉失效,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由此,说明HClO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或弱)。
(2).“84”消毒液的制取:
Cl2+2NaOH= ,漂白、消毒、杀菌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特别提示: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活性炭、Na2O2、HClO 、ClO2
【质疑激趣】: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人们往往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就要涉及物质结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通过一般实验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利用模型,假说等方法进行有关研究。
三、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手段
1.假说:是以为依据,面对
所提出的一种。
假说提出后须得到,才能成为。
2.模型:是以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是对的简化模拟。
模型一般可分为和两大类。
检测题
1. 某工厂发生Cl2泄漏,以下应对措施中主要是基于Cl2的物理性质考虑的是()
A. 向被污染的土壤洒石灰
B. 向远离污染源的高处撤离
C. 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
D. 来不及撤离时可用纯碱溶液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
2.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 用干燥有色布条
C.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D.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3.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4.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的Fe2
(SO4)3溶液中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
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
点比较低
D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
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同的铜
片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红棕色气
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面才出现无色气体,
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浓硝酸氧化
性强于稀硝
酸
A. A
B. B
C. C
D. D
5. 在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新制氯水,立即使石蕊呈现红色,不久又可见红色褪去,
简述其原因。
6. 氮气杂入少量氯气、氯化氢气和氧气,欲使这几种气体杂质一步只除去一种。
现准备的试剂有:①CuO,②Cu屑,③NaOH溶液,④碱石灰(CaO和NaOH固态混合物),⑤活性炭,⑥浓H2SO4。
仪器装置准备有如图,四种导管和持夹仪器等已略去。
(1)应选择的试剂及其顺序(用①②等编号)为__ __。
(2)使气流方向由左至右,各仪器出入口的连接顺序(用a、b等编号)为:b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
纯氢气由____口导出。
(3)仪器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检测题参考答案
1. 【解析】
A.石灰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是碱溶液可以吸收氯气,利用的是氯气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氯气密度比空气重,发生CI2泄漏向远离污染源的高处撤离,故B正确;C.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可以和氯气发生反应吸收氯气,氯气密度比空气重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故C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可以和氯气发生反应吸收氯气,来不及撤离时可用纯碱溶液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2. 【解析】
A.氯气遇到湿润的有色物质,Cl2+H2O=HClO+HCl,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但氯气不能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故A错误;B.用干燥有色布条,氯气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不能使之褪色,故B错误;C.气体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Cl2+2I-=I2+2Cl-,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可检验,故C正确;D.气体中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氯气通入也会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3. 【解析】A,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所以久置后会分解产生红棕色气休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后使硝酸呈黄色,所以A正确。
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它们都有酸性,可以使石蕊变红,但是次氯酸还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后来又褪色,所以B正确。
C,溴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二氧化硫表现了较强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只有将有机色质褪色才能称为漂白,所以C错。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蔗糖脱水后生成碳而变为黑色:浓硫酸还具有吸水性,生成的水被浓硫酸结合放出大量的热,进一步使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使得固体体积膨胀起来,所以D正确。
【答案】C
4.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
氯气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后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而把品红氧化为无色物质,干燥的氯气是没有漂白作用的,所以A结论错。
铜可以被硫酸铁溶液氧化为硫酸铜溶液而呈蓝色,硫酸铁被还原为硫酸亚铁,不可能被还原为铁单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铜之前,铁比铜活泼,所以B的现象是错的,结论也是错的。
铝是较活泼金属,加热时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熔点很高的氧化铝薄膜,这种薄膜非常致密,能保护内部铝不被氧化。
铝的熔点确实比较低,在实验条件下也确实能够熔化,但由于外层的氧化膜没有熔化,所以内部熔化的铝并不能滴落下来,所以C的现象是错的。
浓硝酸可以很快被铜还原为二氧化氮,而稀硝酸只是很慢地被铜还原为一氧化氮,反应的剧烈程度能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所以D的现象和结论都是正确的。
【答案】D
5. 【解析】氯气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有少量氯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联系盐酸和次氯酸的性质,可阐明原因。
【答案】在新制氯水中,氯气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解的氯气能跟水发生下列反应:Cl2+H2O HCl+HClO
盐酸可使石蕊试液变红,次氯酸是强氧化剂,能使石蕊试液漂白褪色,前者速率快,后者速率慢。
所以,先见红色,后见褪色
6. 【解析】仪器装置中A为干燥管,B、C为洗气瓶,D为加热的硬质玻璃管,又称燃烧管。
涉及本题气体除杂质的方法有:除去N2中少量O2用热铜屑,仪器用D。
除去中性气体如H2、O2、N2中的酸性气体用NaOH溶液洗气或用盛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
除去Cl2中的HCl 用饱和食盐水洗气。
除去HCl中的Cl2用干燥管盛活性炭将易液化的Cl2吸附而使难液化的HCl通过。
使气体干燥可用浓H2SO4洗气或用盛无水CaCl2或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本题要求一步除一种杂质,应首先用干燥管盛活性炭把Cl2吸附掉,再用NaOH溶液洗气除去HCl,然后用热铜屑除去N2中的少量O2,最后用浓硫酸干燥。
如果顺序不当,不能达到逐一除杂的要求,如用NaOH先洗气则Cl2与HCl将同时除去。
【答案】(1)⑤→③→②→⑥
(2)b接c,d接g,h接e,f
(3)2Cu+O22CuO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缓冲溶液可以抗御少量酸碱对溶液pH的影响。
人体血液里最主要的缓冲体系是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2CO3/HCO3-),维持血液的pH保持稳定。
己知在人体正常体温时,反应
H2CO 3HCO3-+H+的Ka=10-6.1 ,正常人的血液中c(HCO3-):c(H2CO3)≈20:1,lg2=0.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正常人血液内Kw=10-14
B.由题给数据可算得正常人血液的pH约为7.4
C.正常人血液中存在:c(HCO3-)+c(OH-)+2c(CO32-)=c(H+)+c(H2CO3)
D.当过量的碱进入血液中时,只有发生HCO3-+OH-=CO32-+H2O的反应
2.研究铜和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①②
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铁丝表面迅速变黑,之后无明显现象
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品红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可用铜制容器盛放浓硫酸
B.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C.依据②,可推断出铜和铁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SO2
D.①②中现象的差异仅是由于温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3.2019年8月《Green Chemistry》报道了我国学者发明的低压高效电催化还原CO2的新方法,其总反应为NaCl+CO2通电CO+NaClO。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23
11
Na B.Cl-的结构示意图:
C.CO2的结构式:O=C=O D.NaClO的电子式: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配制100 g10%的NaOH溶液称取10 gNaOH溶于90 g蒸馏水中
B 验证“84消毒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a+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D 从溴水中获得溴单质利用SO2将Br2吹出后,富集、还原、分离A.A B.B C.C D.D
5.黄铜矿(CuFeS2)是提取铜的主要原料,其煅烧产物Cu2S在1200℃高温下继续反应:2Cu2S+3O2→2Cu2O+2SO2…①2Cu2O+Cu2S→6Cu+SO2…②.则
A.反应①中还原产物只有SO2
B.反应②中Cu2S只发生了氧化反应
C.将1 molCu2S冶炼成2mol Cu,需要O21mol
D.若1molCu2S完全转化为2molCu,则转移电子数为2N A
6.三元催化转化器能同时净化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及氮氧化合物(NO x)三种污染物。
催化剂选择铂铑合金,合金负载量不同时或不同的工艺制备的合金对汽车尾气处理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三种尾气的转化率随合金负载量的增大而增大
B.图乙表明,尾气的起燃温度随合金负载量的增大而降低
C.图甲和图乙表明,合金负载量越大催化剂活性越高
D.图丙和图丁表明,工艺2制得的合金的催化性能优于工艺1制得的合金
7.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液体石蜡分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
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装置b、c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
B.实验中可能看不到b、c中溶液明显褪色
C.d中溶液变浑浊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CO2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8.《本草纲目》中有“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的记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薪柴之灰”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B.“以灰淋汁”的操作是萃取
C.“取碱”得到的是一种碱溶液D.“浣衣”过程有化学变化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过量的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
B.用食醋检验牙膏中碳酸钙的存在:CaCO3+2H+=Ca2++CO2↑+H2O
C.将去膜的铝片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6H2O=2[Al(OH)4]— +3H2↑
D.用碘化钾淀粉溶液检验亚硝酸钠中NO2-的存在:NO2-+2I-+2H+=NO↑+I2+H2O 10.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
某钾盐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一
定是SO2
B
向装有经过硫酸处理的CrO3(桔红色)的导管中吹入乙醇蒸气固体逐渐由桔红色变为浅绿色
(Cr3+)
乙醇具有还原
性
C 向2mL0.1mol/LFeCl3溶液中加入铜
粉,充分振荡,再加入2滴KSCN溶
液
铜粉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绿
色,滴入KSCN溶液颜色不变
氧化性:Fe3+>
Cu2+
D
向盛有CuO的试管中加入足量HI溶
液,充分震荡后滴入3滴淀粉溶液
固体有黑色变为白色,溶液变
为黄色,滴入淀粉后溶液变蓝
CuO与HI发生
了氧化还原反
应
A.A B.B C.C D.D
11.关于氮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铵与石灰混用肥效增强B.植物吸收氮肥属于氮的固定
C.使用碳铵应深施盖土D.尿素属于铵态氮肥
12.“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3.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14.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氨水C.盐酸D.Ba(OH)2溶液15.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或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NaClO是强碱弱酸盐,具有强氧化性
B.氯气溶于水能导电,氯气是电解质
C.Fe(OH)3胶体遇氢碘酸先聚沉后溶解,并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D.加热煮沸Mg(HCO3)2溶液,可产生Mg(OH)2沉淀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氯化钠(NaCN)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毒物质。
一旦泄漏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酒双氧水或过硫酸钠(Na2S2)溶液来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I.(1)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工业制备过硫酸钠的反应原理如下所示
主反应:(NH4)2S2O8+2NaOH55C︒
===Na2S2O8+2NH3↑+2H2O
副反应:2NH3+3Na2S2O8+6NaOH90C︒
===6Na2SO4+N2+6H2O
某化学小组利用上述原理在实验室制备过硫酸,并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含氰化钠的废水。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8。
(2)装置中盛放(NH4)2S2O8溶液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持续通入装置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装置中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温度计 B水浴加热装置
C.洗气瓶 D.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二:测定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氯化钠的含量。
已知;①废水中氯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CN—优先与Ag+发生反应。
实验如下:取1L处理后的NaCN废水,浓缩为10.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10—3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5.00mL
(5)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mg/L.
Ⅲ.(7)常温下,含硫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受pH的影响。
利用电化学原理,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HSO4溶液也可以制备过硫酸钠。
已知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为HSO4—,则阳极主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所示:
(1)A是有支链的炔烃,其名称是___。
(2)F所属的类别是___。
(3)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SO2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钠碱循环法可除去SO2。
(1)钠碱循环法中,吸收液为Na2SO3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已知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为K1=1.54×10﹣2,K2=1.02×10﹣7,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30×10﹣7,K2=5.60×10﹣11,则下列微粒可以大量共存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 CO32﹣HSO3-
b. HCO3- HSO3-
c. SO32﹣HCO3- d.H2SO3HCO3-
(3)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解释原因______,在NaHSO3稀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______。
(4)实验发现把亚硫酸氢钠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在NaIO3溶液中滴加过量NaHSO3溶液,反应完全后,推测反应后溶液中的还原产物为______(填化学式)。
(6)如果用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下列溶液分别吸收SO2,则理论吸收量由多到少的顺序_____(用编号排序)。
a.Na2SO3b.Na2S c.酸性KMnO4
19.(6分)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NO x和SO2对环境会产生危害,烟气的脱硝(除NO x)技术和脱硫(除SO2)技术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1)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目前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还原剂(如
NH 3选择性地与NO x 反应生成N 2和H 2O 。
已知:4NH 3(g)+5O 2(g)=4NO(g)+6H 2O(g) ΔH 1=-905.5kJ ·mol -1
N 2(g)+O 2(g)=2NO(g) ΔH 2=+180kJ ·mol -1
则4NH 3(g)+4NO(g)+O 2(g)=4N 2(g)+6H 2O(g) ΔH 3=__。
(2)碱性KMnO 4氧化法也可将NO x 进行脱除。
①用KMnO 4(NaOH)溶液进行烟气中NO 的脱除,将该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__
□NO+□MnO 4-+□__=NO 2-+3NO 3-+□MnO 42-+□__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 .将脱除后的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可获得氮肥
B .反应后混合溶液中:c(MnO 4-)+2c(MnO 42-)=c(K +)
C .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KMnO 4发生还原反应的产物可能不同
(3)催化剂V 2O 5可用于处理NO x 和SO 2。
V 2O 5在催化降解NO x 的过程中,也会对SO 2和O 2反应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其反应式如下: a.V 2O 5+SO 2=V 2O 4+SO 3
b.__
c.2VOSO 4=V 2O 5+SO 2+SO 3
SO 3进一步与烟气中逃逸的氨反应,生成硫酸氢铵和硫酸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25℃时,K W =10-14,人的正常体温是36.5℃左右,所以血液内的K W >10-14,A 项错误;
B .由题可知, 6.13a12323(HCO )(H )20(H )(H CO )==10(H CO )1
c c c K c -++-⨯=,那么
a1lg =lg(20(H ))lg 20lg (H )K c c ++⨯=+即a1lg lg 20pH K =-,代入数值得
a1pH=lg 20lg =1.3 6.1=7.4K -+,B 项正确;
C .选项中的等式,因为电荷不守恒,所以不成立,即
23323(OH )(HCO )2(CO )(H )(H CO )c c c c c ---+++≠+,C 项错误;
D .当过量的碱进入血液时,还会发生22332H CO 2OH CO 2H O --+=+,D 项错误;
答案选B
2.C
【解析】
【详解】
A .常温下铁遇冷浓硫酸发生钝化,则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故A 错误;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Cu 与稀硫酸不反应,而Fe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可能相等,故B 错误;
C .②中在加热条件下,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SO 2,故C 正确;
D .温度升高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浓硫酸的氧化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D 错误;故答案为C 。
3.D
【解析】
【详解】
A. 钠是11号元素,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质量数为23:2311Na ,故A 正确;
B. 氯的核电荷为17,最外层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Cl -的结构示意图:
,故B 正确;
C. 二氧化碳的碳与氧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CO 2的结构式:O=C=O ,故C 正确;
D. NaClO 是离子化合物,NaClO 的电子式:
,故D 错误;
故选D 。
4.A
【解析】
【详解】
A. 溶液质量是90 g+10g=1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g
100g
×100%=10%,A正确;
B. “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该物质具有氧化性,会将pH试纸氧化漂白,因此不能用pH试纸测量该溶液的pH,以验证溶液的碱性,B错误;
C. 玻璃的成分中含有Na2SiO3,含有钠元素,因此用玻璃棒进行焰色反应实验,就会干扰溶液中离子的检验,要使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进行焰色反应,C错误;
D. 向溴水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然后分液,就可从溴水中获得溴单质。
若向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就会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不能将单质溴吹出,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
5.C
【解析】
【分析】
反应①中S化合价变化为:-2→+4,O化合价变化为:0→-2;反应②中,Cu化合价变化为:+1→0,S化合价变化为:-2→+4。
可在此认识基础上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详解】
A.O化合价降低,得到的还原产物为Cu2O和SO2,A选项错误;
B.反应②中Cu2S所含Cu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Cu2S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B选项错误;
C.将反应①、②联立可得:3Cu2S+3O2→6Cu+3SO2,可知,将1 molCu2S冶炼成2mol Cu,需要O21mol,C选项正确;
D.根据反应:3Cu2S+3O2→6Cu+3SO2,若1molCu2S完全转化为2molCu,只有S失电子,:[ (4-(-2) ]mol=6mol,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即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
6.D
【解析】
【详解】
A. 根据图甲所示可知:在400℃时,三种气体的转化率在合金负载量为2 g/L时最大,A错误;
B. 图乙表明,尾气的起燃温度在合金负载量为2 g/L时最低,其它各种合金负载量时起燃温度都比2 g/L时的高,B错误;
C. 图甲表示只有在合金负载量为2 g/L时尾气转化率最大,而图乙表示的是只有在合金负载量为2 g/L时尾气转化率最低,可见并不是合金负载量越大催化剂活性越高,C错误;
D. 图丙表示工艺1在合金负载量为2 g/L时,尾气转化率随尾气的起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图丁表示工艺2在合金负载量为2 g/L时,尾气转化率在尾气的起燃温度为200℃时已经很高,且高于工艺1,因此制得的合金的催化性能:工艺2优于工艺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C
【解析】
【分析】
石蜡油在碎瓷片催化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物中含有烯烃,把生成物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溶液褪色,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据此解答。
【详解】
A.装置b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烃发生加成反应,装置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分解生成的烯烃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A正确;
B.石蜡油受热分解需要温度比较高,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石蜡油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较少,实验中可能看不到b、c中溶液明显褪色,B正确;
C.装置c中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生成CO2使d中溶液变浑浊,所以d中溶液变浑浊不能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CO2,C错误;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后面装置中的液体就不会因为温度下降压强变化而产生倒吸,D 正确;
答案选C。
8.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