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的说理方法。
3.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第一课时
【美好积累】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家作品
2.文化常识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
本文属于赠序。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
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3.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shì)逾约(yú)俟其欣悦(sì)叱咄(chì du)皲裂(j n)媵人(yìng )负箧曳屣(qiè x )缊袍(yùn )既加冠(guàn )以衾(q n )容臭(xiù)烨然(yè)弗之怠(dài )
4.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
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1)重点实词
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欢)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常常、借、向、用手、用笔)
弗之怠(不)(松懈)
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学问)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大)(交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曾经)(奔向)(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高)(填满)
余立侍左右(侍侯)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询问)(侧)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训斥)(更加)(周到)
俟其欣悦(等待)(心情高兴)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愚笨)(终于)
负箧曳屣(背)(书箱)(拖)(鞋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服侍的人)(浇洗)(被子)
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暖和)(居住)(旅店)
同舍生皆被绮绣(华丽的衣服)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宝石)(腰佩)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絮)(破)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毫无)(羡慕)(足够)
足肤皲裂而不知(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
(3)一词多义
【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以衾拥覆(介词:把,用);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走送之(代词,指书);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鲜肥滋味之享(无实义);弗之怠(代词,抄书,宾语前置)
【至】色愈恭,礼愈至(周到,形容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动词)
【色】未尝稍降辞色(脸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表情);。
(4)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古义: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走送之。
(古义:跑,今义:行走,走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因此今义:判断动词,是;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益慕圣贤之道(古义:更加今义:好处)
尝趋百里外(古义:奔赴,今义:趋势)
门人弟子填其室(古义:挤满今义:填满填充)
未尝稍降辞色(古义:脸色今义:颜色)
余立侍左右(古义:身边今义:大约)
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卒获有所闻(古义:终于今义:小兵)
穷冬烈风(古义:深,今义:贫穷,穷尽)
寓逆旅(古义:迎,今义:逆向,相反方向)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指汤水)
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
右备容臭(xiù) (古义:香气今义:臭气,气味难闻)
(5)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这里指挂在腰间,佩戴。
)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
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再:这里作数词,两次)
不必若余之手录。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寓逆旅。
(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无鲜肥滋味之享。
(鲜肥: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6)特殊句式
倒装句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
“之”代笔录的事。
“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于)+名词(家)=介宾作状语是状语后置原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
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
.撰长书以(之)为挚。
【美好任务】
任务一: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
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任务二: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得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任务三: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任务四: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
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
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第二课时
【美好回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3)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4)左佩刀,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C)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3.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C)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4.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B)
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就能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曾经奔向百里以外,捧着书籍向当地才学渊博的前辈请教。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如果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怎么是他人的过失呢?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天气寒冷,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很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译:常常向右藏书的人家去借书,亲自用手动笔抄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译: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有时受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辩解。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录完毕,赶快跑着去送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时间。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那前辈道德高,名声重,向他请教的人挤满了他的房间,也不见他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脸色放温和些。
遇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可以享受。
6.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美好探究】
任务一: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如第一段中一开始就运用对比,“嗜学”与“家贫”这对尖锐的矛盾,意在刻画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
第二段写求学的艰苦情况。
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对比,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
对比中无不是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
任务二: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
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
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
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
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归结上文,突出勤苦。
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
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
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等。
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
希望同学们
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美好思想】
这篇赠序,作者现身说法,叙写自对马生的期望和慰勉之情己少时求学之艰难,说明太学学习条件之优裕,讲诸生更应努力学习的道理,表达。
【美好技法】
(1)结构严谨,详略有致
详写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难和勤奋,略写太学生的求学条件。
(2)用对比说理
先是将自己的缊袍敞衣和同舍生的华丽穿戴对比,又将自己求学的艰难与太学生优越的求学条件对比。
通过对比,道理不言自明。
(3)注重细节描写
本文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生动感人。
【美好图解】
【美好文本】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C)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欢)(2)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带)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待)(4)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答:到了成年,更加羡慕圣贤的学问。
或译成:已经成年,更加羡慕圣贤的道理。
(只要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答:因此即使我比较愚钝,但终于有所收获。
或译成:因此我虽然比较愚钝,但终于学有所获。
(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4、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
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坚守学习信念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5.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类文阅读】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 )任末:人名。
笈:书箱。
或:有时。
庵:茅草小屋。
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悦:敬佩。
易:交换。
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1)手指不可屈伸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夫/人好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热水)(2)以衾拥覆(被子)
(3)负笈从师(背) (4)编茅为庵(做)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4分)
(1)录毕,走送之。
答: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答: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答: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
【美好实践】
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后,八年级(2)班的同学举办了以“逆境与成功”为主题的语文专题活动,如果你也来参加,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善于刻苦勤奋读书的传统,也流传下来了许多关于劝学、好学的故事,请你分别列举几个。
答:师旷劝学(师旷劝晋平公学习):孙权劝学(孙权劝吕蒙学习)。
晋代的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读书;西汉时的匡衡“凿壁偷光”读书;宋代的杨时“程门立雪”虚心求学;
(2)有同学认为只要身处逆镜,我们就能够成功。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示例:我认为这个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逆境的确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人本身的能动性,只有在逆境中不断进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成功;
(3)你还知道哪些与“逆境与成功”有关的名人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答:示例: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