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横线上,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栩栩如生天籁之音
2.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yōu shùn jiān
páo xiào mí méng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行.当(háng)曝.书画(pù)笨拙.(zhuō)戛.然而止(jiá)
B.行.头(háng)参差.(cī)提供.(gōng)汤汤
..乎若流水(shāng)
C.花蕾.(lěi)语调.(diào)尽.量(jǐn)沧海一粟.(lì )
D.拘束.(sù)骤.然(zhòu)目的.(dì)跌跌撞撞
..(zhuàng)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则公益广告的制作别出心裁
....,十分引人注目。

B.父亲在商界叱咤风云
....,回到家里在孩子们面前,仍然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C.龙一鸣这篇文章十分优美,字也写得漂亮,真称得上是弄巧成拙
....啊!
D.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5.选择下面内容中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
A.“中山路”的拼音是“Zhongshan Lu”。

B.“行当、压轴、花架子、科班出身”这些词语都与戏曲有关。

C.我们常说的“五谷”指的是“稻、麦、米、菽、稷”。

D.“黄钟大吕、余音绕梁、天籁之音、笔走龙蛇”这些词语都与乐曲有关。

6.下列各项中,病句修改正确且修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B.近两年来,他们在全省袁教授坚持的科学种田。

C.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疾病就有保障了。

D.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7.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童年是人的心灵故乡,儿童是社会的未来。

2021 年6月1日起,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以更有力的“法律之手”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教育部等15部门启动“光明行动”,努力降
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依法严惩侵害儿童权益的犯罪……从制度到行动,全社会正在形成合力,共同守护新时代的少年儿童。

A.儿童是社会的未来B.用“法律之手”保护儿童
C.“光明行动”保护儿童青少年D.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守护少年儿童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8.诗文填空。

(1)祖宗疆土,,。

(李纲《宋史列传》)
(2),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3)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长征》)
(4)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答客诮》)
(5)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
间。

(《月光曲》)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风大雨急的诗句是“,”。

这两句诗使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5分)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善:。

②少选:。

10.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11.“”是从《伯牙鼓琴》引申而来,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人们还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五、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桥(节选)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 shì)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 q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ān chān)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2.给短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3.请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放肆:。

14.请从拟人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赏析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请答出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
神秘的“外星人遗址”
①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的托素湖旁,有一块写着“外星人遗址”的石碑。

离石碑不远,有一个山崖。

那是一个高50~60米的黄灰色山崖,就像一座金字塔。

山崖的正面有三个三角形岩洞,东西两洞已经坍塌,无法入内。

中间的洞最大,有2米多高,6米多深。

洞内有一根直径约0.4米的管状物从顶部斜通到底,另有一根相同口径的管状物从底壁通到地下,只露出管口。

在洞口之上,还有10余根直径大小不一的管子穿入山体之中,与岩石完全吻合。

这就是石碑上所指的“外星人遗址”。

②你是不是感到奇怪,不就几根插在土层岩块里的铁管吗,有什么稀奇的,怎么又和外星人扯上关系
了呢?
③原来,当时有人在对这些管状物进行化验后发现,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但是样品中有8%无法化验出的元素。

还有,根据对管状物上氧化铁的化验结果显示,这些管状物的形成时间约在14万年前,而柴达木盆地人类的活动史仅仅只有约3万年,显然这些管状物不是人类的产物。

再加上石洞附近,虽然靠近水源却寸草不生以及传言周围地区曾出现过直径2000米的巨型圆形图案。

由此,有人得出结论:这里是外星人的遗址。

④那么,这里究竟是不是外星人的遗址呢?一些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勘察与研究发现,这些管道不是任何生命体放进去的,是地球自己产生的。

⑤甘肃地质学家高军平在“外星人洞”的管状物上,分内外壁取下两份样品,送到兰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化验观测,虽然没有发现树干、树皮等植物结构的显微镜下证据,但从宏观上却发现了树状的同心圆结构,这些结构融似树木年轮,并且有的管状物从外部状态看,呈现出树状结构。

⑥原来,距今数百万年前,柴达木处于亚热带环境,当时青藏高原还在隆起,边缘却有高山围绕,印度半岛的暖湿气流进入盆地,使柴达木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洪水暴雨不断。

激流携带泥沙覆盖了树木,大树从此进入了几十万年漫长的地层演化过程。

按照地质理论,地层下每一千米深度,温度就要增加33℃,在这样的温度和化学的条件下,树木发生了一种有趣的变化:疏松的木质部逐渐腐烂,铁质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在了不易腐烂的树木韧皮部,这就是铁质管状物最初的形状。

最后,随着湖底抬升的地质运动,它们一同露出了水面,就留下了所谓的“外星人遗址”。

1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8.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19.结合选文内容,选择人们猜测柴达木盆地是“外星人遗址”的三个原因(选三项)
A.有人在对铁管中的管状物进行化验后发现,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但是样品中有8%无法化验出的元素。

B.离“外星人遗址”石碑不远,有一个高50~60米的黄灰色山崖,就像一座金字塔。

C.根据对铁管中管状物上氧化铁的化验结果显示,这些管状物的形成时间约在14万年前,而柴达木盆地人类的活动史仅仅只有约3万年。

D.山崖石洞附近,虽然靠近水源但却寸草不生,而且传言周围地区曾出现过直径2000米的巨型圆形图案。

20.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下列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请填序号
[文段]如果这些管状物曾经就是树木,那么,今天已是戈壁的柴达木,昔日众多的树木又是来自哪里呢?
A.第①和第②段之间
B.第③和第④段之间
C.第⑤和第⑥段之间
②这个文段是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21.下列专家提供的几则材料中,与选文观点最吻合的是第则材料。

[材料一]“外星人遗址”是史前期留下的遗物。

在我们这届人类之前,还有一次人类,他们的工业、文化水平远高于现在,这届人类被冰川灭绝后,其遗物犹存。

[材料二]“外星人遗址”是一种地质现象。

管状物的形成同柴达木盆地几百万年前的古地质和古气候情况是分不开的。

[材料三]“外星人遗址”是外星人自己的选择。

柴达木地势高、空气稀薄、云层很少,透明度极好,是星际交往的最好之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
22.阳光带给万物生机,带给人间温暖和希望。

在你的身边,谁带给你生机、温暖和希望?请以《你是我的阳光》为题,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

可以写一件事儿,也可以写几件事,尽量写出当时的场景,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言通顺,不要写错别字,标点符号要写清楚,不少于450字,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学校请用启明学校代替,出现人名请用琪琪、芳芳、小刚代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栩栩如生;天籁之音
【解析】【分析】写字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心,要先观察例字的结构特点。

然后,一笔写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特别是“ 栩”和“ 籁”字的结构,要安排好笔画的书写位置。

注意横平竖直,撇捺舒展,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栩栩如生、天籁之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2.【答案】清幽;瞬间;咆哮;迷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清幽”的“幽”不要写成同音字“优”,“瞬间”的“瞬”不要写成同音字“顺”,“咆哮”的“咆”不要写成形近字“跑”。

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清幽、瞬间、咆哮、迷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行”是多音字,读“háng”时本义指道路;读“xáng”时有行装的意思。

“行头”指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和道具。

C.有误;“沧海一粟”的“粟”应读“sù”,意思是粟子,谷子。

D.有误;“拘束”的“粟束”应读“shù”,意思是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

平时要多读、多练。

4.【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B项“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C项“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弄巧成拙"是贬义词,不能形容文章写得好。

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D项“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5.【答案】B
【解析】【分析】A.有误,地名拼写规则是:①拼音都是大写;②专名与通名分写。

故“中山路”应为“ZHONGSHANLU "。

B.正确。

C.有误,“五谷”指的是稻、麦、黍、菽、稷。

D.有误,“笔走龙蛇”这些词语都与乐曲书法有关。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拼音拼写规则、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及名著,地名或人名的拼写规则的了解。

结合平时对于拼音规则的了解选择。

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我们要学会拼写姓名、路名、地名等专用名称。

6.【答案】A
【解析】【分析】A项语序不当,修改正确。

B项在“推广”后加“了”。

C项搭配不当,去掉" 疾病"。

D项用词不当,“陆续"是表示时断时读、先先后后、有先有后,先后分明,应该用“连续”,表示是—个接—个、不间断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病句辨析和标点符号。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语义重复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7.【答案】D
【解析】【分析】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

要想概括好一段文章的段意,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读懂这段话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

本语段表达的观点是儿童是社会的未来,让“法律之手”和“光明行动”形成合力,共同守护儿童。

故A、B、C三个选项都概括不够完整,选D合适。

故答案为:D
【点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也很多,有摘句法,归并法,取主舍次法,列小标题法等。

总之要先分清段落,再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行文特点概括段意。

8.【答案】(1)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2)九曲黄河万里沙
(3)乌蒙磅礴走泥丸
(4)怜子如何不丈夫
(5)水天相接;微波粼粼;洒满了银光
(6)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上的乌云一层层聚集,涌动的黑云层仿佛打翻的黑墨水瓶一般,远处的天边露出一段山峦依稀可辨,明丽清新。

这时夏日阵雨猛烈袭来,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砸在船上。

【解析】【分析】(1)出自宋代李纲《宋史列传》的名言。

结合题干中的提示“祖宗疆土”可知对应的句子是“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注意“以”不要写成形近字“已”。

(2)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结合题干中的提示“浪淘风簸自天涯”可知对应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

注意“ 沙”不要写成形近字“纱”。

(3)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结合题干中的提示“五岭逶迤腾细浪”可知对应的诗句是“乌蒙磅礴走泥丸”。

注意“乌”不要写成形近字“鸟”。

(4)出自近现代鲁迅的《答客诮》。

结合题干中的提示“无情未必真豪杰”可知对应的诗句是” 怜子如何不丈夫”。

注意“怜”不要写成形近字“岭”。

(5)出自课文《月光曲》。

原文: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注意“ 微”不要写成形近字“徽”。

(6)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和情景写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风大雨急的诗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句意: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在掌握译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适当展开,注意不少于30字。

示例:天上的乌云一层层聚集,涌动的黑云层仿佛打翻的黑墨水瓶一般,远处的天边露出一段山峦依稀可辨,明丽清新。

这时夏日阵雨猛烈袭来,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砸在船上。

故答案为:(1)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2)九曲黄河万里沙;(3)乌蒙磅礴走泥丸(4)怜子如何不丈夫(5)水天相接;微波粼(粼;洒满了银光;(6)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上的乌云一层层聚集,涌动的黑云层仿佛打翻的黑墨水瓶一般,远处的天边露出一段山峦依稀可辨,明丽清新。

这时夏日阵雨猛烈袭来,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砸在船上。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有情景写话。

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答案】9.好;一会儿,不久
10.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1.高山流水;知音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9.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①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

善:好。

②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

故答案为:好。

;一会儿,不久。

10.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

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其中“以为、足、鼓”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以为:认为。

足:值得、鼓:弹奏。

故答案为: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1.《伯牙鼓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高山流水”就是由此引申而来,人们还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

故答案为:高山流水、知音
【答案】12.sì、jiū、chān
13.(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1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了洪水暴发时极度危急,木桥摇摇欲坠的样子。

15.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支书的铁面无私、不徇私情。

16.这样写的好处是体现出了老汉的大公无私。

构思新颖,设置悬念,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悲壮,达到震撼了人心的效果。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判断读音即可。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5)文章结尾的作用,从结构上说有:A.照应题日;B.照应开头;C.总结全文。

从内容上说有:D.突出人物品质或情感;E.点明中心;F.深化主题。

给下列结尾选择相应的作用。

12.本题考查字音。

”放肆“中的”肆”应读作平舌音“sì" ;“揪出“中的”揪“应读作”jiū ",注意韵母“iu”与“ui”;”搀扶“中的”“搀”应读作翘舌音“chān ”。

故答案为:sì、jiū、chān
13.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放肆“的意思是:(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故答案为:(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从“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中的“发抖”“呻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了洪水暴发时极度危急,木桥摇摇欲坠的样子。

故答案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了洪水暴发时极度危急,木桥摇摇欲坠的样子。

15.考查描写方法和作用。

结合“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是语言描写。

写出了老支书的铁面无私、不徇私情。

故答案为:语言描写|写出了老支书的铁面无私、不徇私情。

16.考查了文章的写作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可知,这样写的好处是体现出了老汉的大公无私。

构思新颖,设置悬念,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悲壮,达到震撼了人心的效果。

故答案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体现出了老汉的大公无私。

构思新颖,设置悬念,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悲壮,达到震撼了人心的效果。

【答案】17.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秘的“外星人遗址”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外星人遗址”的原因。

然后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勘察与研究发现,最后得出神秘的“外星人遗址”是一种地质现象,而且这种古地质和古气候是分不开的
18.列数字;打比方;山崖非常高,外形独特
19.A;C;D
20.C;过渡;承上启下
21.二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综和即可。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承接上文是上段的段意,引起下文为下一段的段意。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7.考查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第①到③段首先介绍了神秘的“外星人遗址”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外星人遗址”的原因。

第④到⑤段首先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勘察与研究发现,最后得出神秘的“外星人遗址”是—种地质现象,而且这种古地质和古气候是分不开的。

揭开了“外星人遗址”的神秘面纱,
故答案为: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秘的“外星人遗址”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外星人遗址”的原因。

然后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勘察与研究发现,最后得出神秘的“外星人遗址”是一种地质现象,而且这种古地质和古气候是分不开的。

18.考查了说明方法。

“那是一个高50~60米的黄灰色山崖,就像—座金字塔”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山崖非常高,外形独特。

故答案为:列数字;打比方;山崖非常高,外形独特
19.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③段可知,人们猜测柴达木盆地是“外星人遗址”的三个原因是:有人在对铁管中的管状物进行化验后发现,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但是样品中有8%无法化验出的元素;根据对铁管中管状物上氧化铁的化验结果显示,这些管状物的形成时间约在14万年前,而柴达木盆地人类的活动史仅仅只有约3万年;山崖石洞附近,虽然靠近水源但却寸草不生,而且传言周围地区曾出现过直径2000米的巨型圆形图案。

故选ACD。

故答案为:A C D
20.考查了衔接排序和句段的作用。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⑤段主要讲的是关于管状物的内容,因此“如果这些管状物曾经就是树木,那么,今天已是戈壁的柴达木,昔日众多的树木又是来自哪里呢”这句话放在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间最合适,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选C。

“如果这些管状物曾经就是树木,那么,今天已是戈壁的柴达木,昔日众多的树木又是来自哪里呢”这个文段是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C;过渡;承上启下
2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本文主要讲的是:神秘的“外星人遗址”是—种地质现象,而且这种古地质和古气候是分不开的。

与材料二最吻合。

故答案为:二
22.【答案】范文:
你是我的阳光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温暖的一刻。

有一次,我起床晚了,一起来家里的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因为我起床晚了,所以没吃早饭就去学校了。

我迟到了,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的角落罚站。

进办公室的同学都对我挤眉弄眼,像看到了什么不好的东西一般。

这使我心里十分难受。

看一下同班同学,都把我当成了空气一般,仍然在认真地改作业,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涌上心头。

想着刚才进办公室的同学的蔑视眼神,我眼泪差点涌了出来。

罚站结束后,我的朋友就跑过来,关心地问我:“老师打你了吗?批评你了吗?还要罚你抄作业吗?”顿时,我心里觉得暖暖的,“没想到,还有人关心我嘛!”我高兴极了!
后来,老师又叫我去办公室。

“办公室”是被同学称为“死亡地狱”的。

想到这里,我的手心就捏了一把冷汗。

进去后,办公室里一片寂静,老师正一本正经地坐在软绵绵的办公椅上,窗外热乎乎的风把叶子吹得“哗哗”作响。

只见老师双手合十,一双棕色的眼睛盯着我,好像我欠了她五百两银子。

她尽力用自己最柔和的声音对我说:“你最近总是迟到,是不是晚上睡得太晚?如果是这样的话,记得早点睡觉,会休息的人才会更好地工作。

记住了吗?”一股暖流一下布满了我全身。

我记得在那一刻我都流出了汗,面对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