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6美眉 2023.03下
教研与美育
职教天地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许晓繁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1)
摘 要:在高职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其中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为了优化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也一直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为此,我们主要针对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其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生源不平衡、教学方式传统、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
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些教学问题来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为时代服务,根据时代和人们的审美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其教育内容必须具有时代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主要目的是要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岗位责任感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从而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后盾支持。
但就当前而言,高职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以下对其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更多专业型的技术人才,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其教学内容不可能只局限于理论层面上,还需要加强相应的实践教学。
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始终难以达到预期。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源质量问题
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一直存在,其生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于职高,一类来自于普高。
职高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基础,并且实践能力较好,思维较为活跃。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课程时,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由于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因而创新能力也更强,在做设计相关作业时,表现出来的创意更加灵活且大胆,天马行空,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这类艺术功底较好的职高学生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艺术技法和创新思维上的优势。
但艺术功底较好的学生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短板,即其文化课水平较低,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弱。
而普通高中的学生,虽然在专业艺术技艺功底上不如职高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但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强,拥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
但其在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创意思维的缺失表现得也很明显,其设计作业创新不足,作品表现力不强,其思维较为传统,受理论知识限制,创新能力弱,思维不够活跃。
不论是职高学生还是普高学生,生源质量都存在不平衡性,其质量上的不平衡也就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受到一定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67美眉 2023.03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
(二)教学方式传统
就当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是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为主,依靠课堂上填鸭式的理论教学讲解、PPT 演示等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只能通过枯燥的教学课堂来学习相关知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其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难以有机统一起来,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养,其理论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操作,教学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
在高职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制为三年,学生学习其专业技术的时间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少了一年,并且本科同专业的学生大多是美术生,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
而高职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学校不得不为其开设相应的美术课程来补足其美术功底的差异。
在较短的课时内,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力,需要具备更科学的课程结构。
但就当前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都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其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较少,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并且为了补足学生的美术短板,很多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美术基础课程还占据了一定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其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占比。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很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都不完整,都是采取期末实践成绩与平常作业成绩组合考察的模式,并且评价结果由任课老师一人评定。
这种评价模式不论是内容还是评价主体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既无法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评价结果也不够科学公正。
并且由于评价主体单一,学生缺乏互相评价、社会评价方式,其团队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此外,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过于重视作品的评价结果,忽视了其过程操作,导致很多学生也过于重视结果,对中间的过程和步骤缺乏耐心和重视,甚至会出现很多学生投机取巧完成作业,过程步骤存在错误也不在意的情况。
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过程也是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加强实践练习的过程,是学生拓宽设计思路的过程,缺乏对过程的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建议
(一)引入工作室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想要优化实践教学质量,就要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高职院校中,实践课程难以有效落实的原因是其缺乏实践基地,教师只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模拟虚拟案例项目,让学生来完成方案设计,或者将虚拟案例项目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在电脑上操作。
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往往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来。
1.利用工作室调节学生实践操作难度
工作室教学模式也就是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内部成立相应的设计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的形式来为学生接取实践项目。
具体而言,工作室是模拟公司的经营形态,让学生变成公司职员,在工作室里完成项目作业时,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社会人之感。
在工作室中,学生将任务作为实践的主要重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能被充分调动。
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承担项目甲方或者项目总监等监督人员,监督学生完成项目设计。
为了让工作室项目更逼真一点,教师也可以模拟甲方给学生提出更多的修改要求和改进建议,在促进师生互动的同时,给学生的实践操作增加相应的难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来设置不同的操作难点。
比如对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并且对某一环节不熟悉,教师就可以在这一个环节中设置难点,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从而改善操作情况。
2.邀请设计师与学生交流
在校企合作的工作室中,校方可以邀请企业中工作经验丰富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比如可以开研讨会、讲座等,在交流中,设计师们可以将行业中的市场动向、市场人才需求、行业前景等详细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详细地掌握先进的行业资讯信息,从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
3.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
工作室教学模式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而学生的实践离不开各种设备。
为了提高其教学效果,工作室需要模拟成真实的公司办公室场景,其桌椅摆放、电脑设备配置等都可以参考实际的公司场景来配备,同时,还要为学生配备做项目时所需要的其他硬件设备,一一参考实际的工作场景需求。
比如讨论设计方案所需要的投影仪、会议室等,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实际工作的场景中去,从而激发其动手实践的内在动力,帮助其更快地适应社会工作节奏。
(二)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成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就要优化
168美眉 2023.03下
教研与美育
职教天地
人才培养计划,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1.加强市场调研工作
高校的人才培养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和行业,因此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职院校可以每年到合作企业内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通过问卷调查和沟通交流来了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最新市场需求。
同时,高校也可以从各种期刊文献中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动,将这些内容整理成相应的市场调研报告。
相关教师再根据这些需求来调整教学重心,给学生规划新的实践教学方向。
2.尊重学生发展需求
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除了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外,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具体而言,教师要在完善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有充分的了解。
在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后,教师可以根据其能力上的短板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改善学习问题。
3.教师要利用市场动向来调整课程结构
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优化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力量。
教师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及时掌握市场动向。
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动向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不停变化着。
教师只有及时掌握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的最新动向,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熟悉其行业中的各种客户需求、材料市场的变动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新的专业知识,对行业发展有更详细的了解。
具体而言,教师自身可以去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企业任职,通过在企业中任职来近距离接触到市场动向,从而掌握更多市场信息。
通过任职,负责各种环境艺术设计项目,教师也才能更直白地了解客户需求,掌握更多实践技巧,在此基础上来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占比。
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整课程结构,将理论课内容融入到实践课程中去,利用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理论知识点的内容。
(三)创新授课点
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师想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就要勇于创新授课地点。
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固定的教室为主,学生只能在课堂上,通过黑板、多媒体设备、PPT展示等来学习知识,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很难展开。
即便教师能够搜集一些常见的装饰材料带到教室,也很难真正让学生学习,因为材料市场的各种新型材料更新很快,教师能够带到教室里去的种类数量也很有限。
因此,教师可以勇于打破传统的授课地点,利用校企合作来组织学生去企业的实际项目施工地点展开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在争取到企业同意后,带学生到实际的施工工地上展开相应的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来详细地了解各种装饰材料以及装修施工技术。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困难,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
当前很多企业招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都要求其需要具备一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刚毕业的学生显然并不具备这一条件。
因此在学生就读期间,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就业机会。
比如每年的暑假,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中去进行实习,让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工作来提高其专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想要提高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多个方向着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地点、优化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只有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其专业水平,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妮,刘菁菁.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探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戏剧之家,2021(26):177-178.
[2]陈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探索——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08):110.
[3]冯馨乐,韩春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南方农机,2021,52(06):158-160.
[4]王峰.“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4):126-127.
[5]王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与策略——以高等院校“室内设计”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2):67-68.
[6]张丹.基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评《环境艺术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08):1751.
[7]王阁岚,张晓阳.思政与实践结合的“导链式”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民族艺术采风》课程改革实践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6):147-149.
[8]教琳.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