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以有首无身者居多,突出反映的都是眼、鼻、嘴构成一个脸面形象,其各部位及构图格局几乎一致;这些特点在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中也能找到。

有研究者称:(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这说明良渚文化()
A.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
B.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C.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
D.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体现了阶级特征,这说明良渚文化向阶级社会过渡,C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良渚文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体现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涉及良渚文化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东晋时期,某僧人在庐山传教三十余年间,不仅讲解《丧服经》,也讲解《诗经》;时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般若经》中的内容。

他少年时便通读儒家经典,擅长用玄学比附佛经,在社会上层颇有影响。

材料可用于印证,当时()
A.国家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B.社会上层普遍信仰佛教
C.佛教的本土化趋势凸显
D.正统思想日益受到挑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

据所学可知,《般若经》属于佛教经典,据材料可知,某僧人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般若经》中的内容,用玄学比附佛经,《庄子》与玄学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东晋时期佛教的本土化趋势凸显,C项正确;三教并行政策是隋唐时期的,题干涉及东晋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普遍信仰佛教”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材料信息不涉及佛教与儒学的比较,无法得出正统思想日益受到挑战的认识,排除D项。

故选C项。

3.《新唐书》记载,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期间,他对“凡降蕃夷皆接以恩;有不服者,假兵胁制之;所得士,释缚给汤沐、衣服……禄山通夷语,躬自尉抚,皆释俘囚为战士,故其下乐输死”。

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盛唐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的异化
B.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
C.边疆民族交往的方式
D.社会平等观念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记载了安禄山处理蕃夷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盛唐时期边疆民族交往的方式,C项正确;材料记载了安禄山处理蕃夷的方法和措施,未体现中央集权制度的异化,排除A项;盛唐时期还未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排除B项;材料记载了安禄山处理蕃夷的方法和措施,未涉及社会平等观念的传播,排除D项。

故选C项。

4.有学者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变法内容的超前性和社会现实的落后形成鲜明的反差,其变法没有合适的土壤。

最能体现“变法内容的超前性”的是()
A.实施青苗法,大力推广无抵押的农业贷款
B.推行保甲法,给基层管理打上征兵制色彩
C.整顿太学,在官办学校中引入竞争性机制
D.重释儒经,为科举考试提供权威答题标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即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
后还本付息,它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它最能体现“变法内容的超前性”,A项正确;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该举措维护了地方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整顿太学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即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未体现“变法内容的超前性”,排除D项。

故选A项。

5.朱元璋一改汉唐以来“老人”(乡里年长的士绅代表)受县官领导、对县官负责的状况,赋予“老人”在关键时刻绕过知县直接与皇帝沟通之权,甚至下令让“民间耆年有德者,每里一人,以次来朝,既至,令随朝观政,三月遣归”。

这些举措()
A.强化了基层治理
B.旨在以孝治天下
C.保护了弱势群体
D.保障了吏治清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初年,朱元璋挑选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到朝廷学习朝政;诏令老人,监督地方官员,参与地方乡村治理等等。

“老人制”完善了明朝的基层管理体系,强化了基层治理,有利于地方稳定,A项正确;这些举措强化了基层治理,“以孝治天下”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B项;这些举措强化了基层治理,“保护了弱势群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这些举措强化了基层治理,“保障了吏治清明”说法夸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故选A项。

6.如表所示为晚清时期部分维新人士对女子入学的态度。

这些言行有利于()

态度


宣扬“男女同权”“教育平等”



认为“妇女不学”是“天下积弱”的起点,另著有《倡设女学堂启》



主张广泛开设“女学校”,使“妇女无不读书”


A.营造维新变法的社会氛围
B.揭开国内女子教育的序幕
C.发动知识女性参与维新变法
D.利用新式学堂瓦解科举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

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在女子入学问题上主张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此举既是为了说明社会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革,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社会支持,A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知维新变法揭开国内女子教育的序幕,因为材料不涉及与其他时期的比较,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维新派发动知识女性参与维新变法,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科举制度的信息,材料涉及女子是否有受教育的权利,排除D项。

故选A项。

7.截至1919年,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工业仍是纺织工业,中国企业(含官营)的织布机数量略少于在华外资企业的织布机数量。

而1919—1925年,外国在华纱厂的产能增长幅度却接近200%。

这反映出,一战结束后()
A.门户开放政策得到推行
B.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C.民族资本发展环境恶劣
D.中外经济竞争空前激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

材料反映出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中的纺织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与外国同类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战结束后外国在华纱厂产能大幅增长,这说明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也更加说明民族资本发展环境恶劣,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门户开放政策,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一战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材料主要说明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大对中国经济侵略,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中外经济竞争空前激烈,材料强调的是一战后列强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

故选C项。

8.1936年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个救亡团体共同组建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同年11月,救国会主要领袖被国民政府突击逮捕。

1937年7月5日,宋庆龄等人自带行装,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

不久,国民政府表示“救国会以救国为目的,当然无罪”。

导致国民政府转变态度的根本原因是()
A.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七七事变突然爆发
D.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和1937年(中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因此,全国各地抗日救国运动逐渐兴盛,并导致国民政府转变态度,B项正确;导致国民政府转变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早在1936年之前,抗日救亡运动就已兴起,排除A项;七七事变爆发于1937年7月7日,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导致国民政府转变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D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选B 项。

9.1949年11月,农工党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

会议通过的《宣言》称,“要团结全党同志,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行自我改造”,会议还作出“停止吸收党员、发展组织,继续切实进行全国党务的整理,严格执行党的政治教育的纪律”的决定。

这()
A.旨在构建全国统一的意识形态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有助于实现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
D.顺应了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

材料中农工党会议要求团结全党同志,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据所学可知,1949年伴随着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我国确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史实,材料中农工党会议并非是为了构建全国统一的意识形态,而是为了顺应了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相关,据材料无法得出农工党会议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农工党会议,涉及制度是政治协商制度,材料信息有助于实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愿望,排除C项。

故选D项。

10.如图所示为2020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各类经费投入情况。

由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当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A.管理工作系统规范
B.社会参与潜力较大
C.与经济的开发并重
D.得到社会广泛重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2020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各类经费投入情况中,中央财政经费和地方财政经费占比很大,社会筹集经费较少,说明了当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潜力较大,B项正确;材料说明了当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潜力较大,未涉及管理工作系统情况,排除A项;材料说明了当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潜力较大,“与经济的开发并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说明了当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潜力较大,未体现当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得到社会广泛重视,排除D项。

故选B项。

11.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薄伽梵歌》认为社会的等级差异是按照人们各自本性产生的性质加以区别的,而人们发自本性的行动可归结为“智慧、知识和虔诚”“勇敢、威武和坚定,善于战斗”“耕种、畜牧和经商”“以侍候他人为己任”四类。

这一划分()
A.旨在促进族群内部团结
B.为种姓制度提供了辩护
C.展现了民众的道德追求
D.有利于激发社会的活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

据材料可知,《摩诃婆罗多》中的《薄伽梵歌》认为社会等级差异存在有着它的合理性,并且将人们本性的行动划分为四类,印度的种姓制度正好由四大等级,这说明《薄伽梵歌》为种姓制度提供了辩护,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材料中《薄伽梵歌》对人的划分是为了论证种姓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并非为了促进族群内部团结,排除A项;材料中的划分体现古印度统治阶级意志,不能体现民众的道德追求,排除C项;材料中划分主要和种姓制度相关,与社会活力的激发不相关,排除D
项。

故选B项。

12.10世纪时,阿拉伯最著名的两位医学理论家都是波斯人;而在帝国西部学术中心科尔瓦多行医的多为犹太人;著名的《医典》中,还将中国的脉学与阿拉伯的脉学进行了比较。

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医学()A.深刻影响了欧洲近代转型 B.与中华传统医学同源异流
C.汇聚了各地区文明的精华
D.深受开明文化政策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

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最著名的两位医学理论家都是波斯人,在帝国西部学术中心科尔瓦多行医的多为犹太人,阿拉伯著名《医典》中包含中国的脉学。

综上可知,古代阿拉伯医学深受开明文化政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表明古代阿拉伯医学深受开明文化政策的影响,未体现古代阿拉伯医学影响了欧洲近代转型,排除A项;材料表明古代阿拉伯医学深受开明文化政策的影响,“与中华传统医学同源异流”材料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表明古代阿拉伯医学深受开明文化政策的影响,“汇聚了各地区文明的精华”说法夸大,材料也未体现,排除C项。

故选D项。

13.有学者指出,西半球殖民活动迅速积累的资本,直接培植了而且在欧洲间接地增加了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受其影响,欧洲经济变革的过程从缓慢的演变改变为相对快速的革命。

下列史实中,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
A.奴隶贸易降低了全球劳动力成本
B.大量金银被用于购买东方奢侈品
C.种植园制度保障了工业原料供给
D.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

根据材料可知,西半球殖民活动迅速积累的资本,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直接培植了而且在欧洲间接地增加了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其中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未涉及奴隶贸易的影响,排除A项;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能为“间接地增加”推动力提供佐证的是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庄园的解体,与种植园制度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14.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表示说:“要一下子、普遍地、彻底地取消官吏,是谈不到的。

这是空想,但是一下子打碎旧的官吏机器,立刻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机器来逐步取消任何官吏,这并不是空想,这是公
社的经验。

”列宁意在强调,巴黎公社()
A.对旧势力作出较大妥协
B.消除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C.树立了政权建设的榜样
D.借鉴了西方的文官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

根据材料“要一下子、普遍地、彻底地取消官吏,是谈不到的。

这是空想,但是一下子打碎旧的官吏机器,立刻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机器来逐步取消任何官吏,这并不是空想,这是公社的经验。

”和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进行武装起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树立了政权建设的榜样,C 项正确;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官吏机器”,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对旧势力作出较大妥协”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消除了官僚主义的作风”说法绝对,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列宁意在强调巴黎公社树立了政权建设的榜样,未体现巴黎公社借鉴了西方的文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5.如表所示为1919年和1929年美国部分经济发展指标。

据此可知,此时的美国()
年份
收音机销售额/亿
美元汽车产量/
万辆
建筑业产值/亿
美元
农场破
产率
19190.45150120 6.4%
19298.4254017517.7%
注:这一时期,美国出口肉类价值下降88.9%,出口小麦价值下降33.3%。

A.成为全球电器制造中心
B.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C.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D.城市化破坏了乡土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和1929年美国。

根据材料可知,从1919年到1929年,美国的收音机销售额、汽车产量、建筑业产值不断增长,但农场破产率大幅度提高,体现了美国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无法体现此时的美国“成为全球电器制造中心”,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美国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未涉及农民生活水平状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美国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未体现城市化对乡土社会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C项。

16.2016年,英国通过公投决定“脱欧”。

次年10月底,欧洲理事会主席对英国“脱欧”方式给出三个选
项。

如图所示为《中国日报》特约漫画家据此创作的《脱欧三条路》。

漫画揭示了欧盟()
A.内部团结因英国脱欧而破裂
B.主张用外交手段解决分歧
C.同英国的共同利益难以割舍
D.试图维持欧洲的总体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6年和2017年(英国和欧盟)。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理事会主席对英国“脱欧”方式给出三个选项,揭示了欧盟试图维持欧洲的总体稳定,D项正确;漫画揭示了欧盟试图维持欧洲的总体稳定,未体现欧盟内部团结因英国脱欧而破裂,排除A项;漫画揭示了欧盟试图维持欧洲的总体稳定,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漫画揭示了欧盟试图维持欧洲的总体稳定,“欧盟同英国的共同利益难以割舍”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金主完颜亮)尝一铸正隆(年号)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

又不欲留钱于河南,效中国楮币(以楮皮纸为材质的纸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

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钱,不用钞……
(南宋某使臣)入金国,道汴京,有交钞所……然东南之地有会子,又有川引、淮交、湖会,而鼓铸之所,亦复不一、所以常困,钱币多而贱,秤提无策。

而彼(金国)则惟以交钞行之河南,以中国旧钱行之河北,似反简易也。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自洪武八年(1375年)推行钞法后,作为法定货币主币的宝钞大体上一直在贬值,实际上不能承担大宗交易所需的货币职能,但朝廷仍屡次颁布禁止金银交易的命令。

明宣宗极力收钞,以布帛支给官俸,民间也用布帛交易。

明英宗时,按洪武九年(1376年)旧制,“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其中的赋税折银,只是部分用于官俸。

明孝宗时,大部分商税折银征收,武宗时的官俸以“银为主钱为辅”,世宗时,全部商税实现折银征收。

至万历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明末,顾炎武曰:“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金时期货币运作的突出特点。

—摘编自周家明《论明代货币的运作—铜钱、宝钞与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货币运作模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中国货币运作模式的因素。

【答案】(1)突出特点:纸币与铜钱兼行(铜钱为主、纸币为辅)地区性(区域化)。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趋势:税收货币化程度提高;白银货币化趋势增强。

(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影响:迎合了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外经济联系的增强;有利于减少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控制,促进人身依附关系的瓦解;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币制的混乱。

(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因素: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政府的货币、财税政策;国内贵金属保有量;民众的财富观念;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度和频度。

(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突出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宋金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金主完颜亮)尝一铸正隆(年号)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

又不欲留钱于河南,效中国楮币(以楮皮纸为材质的纸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可知,纸币与铜钱兼行(铜钱为主、纸币为辅);根据材料“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钱,不用钞”“(南宋某使臣)入金国,道汴京,有交钞所……然东南之地有会子,又有川引、淮交、湖会,而鼓铸之所,亦复不一、所以常困,钱币多而贱,秤提无策。

而彼(金国)则惟以交钞行之河南,以中国旧钱行之河北,似反简易也”可知,地区性(区域化)。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明代(中国)。

趋势:根据材料“明孝宗时,大部分商税折银征收,武宗时的官俸以‘银为主钱为辅’,世宗时,全部商税实现折银征收。

至万历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明末,顾炎武曰:‘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

’”可知,税收货币化程度提高;白银货币化趋势增强。

影响:根据材料“明孝宗时,大部分商税折银征收,武宗时的官俸以‘银为主钱为辅’,世宗时,全部商税实现折银征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迎合了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外经济联系的增强;根据材料“至万历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可知,有利于减少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控制,促进人身依附关系的瓦解;根据材料“自洪武八年(1375年)推行钞法后,作为法定货币主币的宝钞大体上一直在贬值,实际上不能承担大宗交易所需的货币职能,但朝廷仍屡次颁布禁止金银交易的命令。

明宣宗极力收钞,以布帛支给官俸,民间也用布帛交易。

明英宗时,按洪武九年(1376年)旧制,‘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其中的赋税折银,只是部分用于官俸”可知,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币制的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