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村料一
《老子》中贯串始终的是“道”的思想。
他要求人们用“道”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
老子认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求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
他说“踮起脚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
同样地,他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表。
老子认为不争不抢、幅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
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
《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
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
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
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
他主张不可过分地沉漫子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
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
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水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
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
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
老子告诚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
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
过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偿失。
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作了调和。
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不可太狂热偏执,也不可太消极处世。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
而《老子》就以“天道”来指导人们遵循“人道”。
《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即使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学习老子,不是为了把书中的信条作为行事的准则,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
重读《老子》,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我,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
(摘编自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
材料二
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这同样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
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既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又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前者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命题之中,讲求天与人之间、天的运行规则与人的行为规范之间、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契合与沟通;而后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则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以“礼”为规范性要求,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礼记·中庸》)的理想和谐境界为追求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们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即便遭遇困苦挫折,也要不屈不挽;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孜孜于修身立德,这样才能承载万物。
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戴物。
”在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注重厚德载物。
明清之际的大学问家王夫之指出,“不懈于动”是社会的基本运行准则和个人的基本行动准则。
颜元也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明确指出刚健进取是成就个人、强大家国的重要方式,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惰怠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刚健进取并不是提倡盲动,也不是提倡行为上走极端,不偏不倚、中正之道仍然是刚健行为的基本原则。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般,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君子以仁道精神在个人生命与社会有机体中的现实呈现为己任,持之以恒,终身以之。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
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所谓“内圣”设定,即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内容,具体的道德规范有很多,包括仁、义、礼、智、信、恭、宽、敏、患、孝、悌等。
这些道德规范成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人格评判的主要依据、政权兴表的关键因素。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有人性本恶或者人性不善不恶的论点,但对人性善的坚持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要求人们通过“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方式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也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这种思想认为,人的价值建立在道德境界的提升以及和谐的社会家庭关系之中。
儒家认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本方面可概括为“五伦”,指的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札记·礼运》中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患幼顺,君仁臣忠”,慈、孝、良、悌、义、仁、忠等构成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根本。
(摘编自高奇《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
所以做事不能太用心,差不多就行了。
B.老子告诫我们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
所以我们要学习圣人不存占有之心,放弃任何追求。
C.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受“中庸”“礼”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D.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对人性善的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不二之选。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道家提出的观点无疑和儒家作了调和,使它们有了一致性,都值得我们借鉴。
B.我们今天学习老子,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己,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指导我们的人生。
C.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既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又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修身立德,承载万物。
D.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理想人格的内容。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3分)
A.曾国藩主张“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B.《贞观政要》中:“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
C.魏征进《谏太宗十思疏》。
D.苏洵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
5.《老子》中贯串始终的“道”对我们的日常行为可以有哪些指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煮饺子千万不能破
乔叶
九点钟,已经不能再吃晚饭了。
可是看见那家饺子店的时候,她还是走了进去。
小区东门这边她很少连,要不是昨天同事送她的时候路过这里,她还不知道这里有一家饺子店呢。
她走进店里,店面不大,不过饺子店的菜单她一向都喜欢看,虽然吃不了几样,但看看也能让她心满意足。
猪肉大葱、猪肉韭菜、猪肉酸菜、猪肉茴香、猪肉扁豆、猪肉西葫芦……素馅一般以鸡蛋为主,和猪肉一样,它也有着百搭众菜的胸怀。
偶有不以鸡蛋为主的,也很令她喜欢,如豆皮韭菜、黄豆芽粉条,还有素三鲜……
“选好了没有?吃啥呢?”凉菜台后面的老头儿问。
他头发花白,戴着一副眼镜。
“再看看。
”
“都好吃。
”
①她笑。
这口气,还真是的。
“快打烊了吧?”
“只要有客,就不打烊。
”老头儿说,“生意做的就是客,客来了打啥烊呢。
”“一份养菜猪肉。
”其实一份饺子半斤,三十个。
她吃不了,可是要半份呢,又有些说不出口。
唉,管他呢,大不了打个包呗。
“好嘞。
”不一会儿老头儿给她端来了饺子。
就着这饺子,一句两句的,两个人的话多了起来。
“我最爱吃饺子,包好的饺子在我们豫西的面上扑一扑,更利落,更不黏案板。
”“您为啥这么喜欢吃饺子呢?”她问。
她总觉得这也是有由头的。
“这有啥可说的。
饺子好吃呗!跟你说吧,我这个人呢,就是喜欢吃。
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呆着,有老伙计打电话请我去外头吃饭,我一听那饭店,火锅什么的,我就没了胃口,我就说我在家做好了,他问我做啥?我说做饺子呗。
他说一个人在家也包饺子?我说我爱吃饺子,跟一个人两个人在家有啥关系呀。
”“这老伙计说的话也有道理。
一般人家常做饺子不多,做一次就觉得可琐碎、可隆重,太麻烦。
以前我家也是,想吃个饺子就得跟老婆商量,跟闺女商量。
商量来商量去,我就有点儿赌气,我就不信自己做不成这个饺子。
于是我就开始发狠,天天做,天天做……啥事都搁不住天天做啊,要是天天做,肯定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回事。
”
②她微微笑着,看着这可爱的老头。
“三年前我没了老伴儿,闰女在上海成的家,让我过去,我不去。
闰女不放心,死劝活劝的,让我琢磨点儿事做。
这不,我就开了这家饺子店,算是吃自己爱吃的、做自己爱做的。
齐了。
你咋也这么爱吃饺子呢?像你这个年纪的,爱吃饺子的不多。
”
她顿了顿,开始讲母亲的事:“我妈包的饺子好吃,我就跟她学,学会了包饺子,我也越来越爱吃饺子。
她去年视网膜中央动脉出了毛病,眼睛就看不见了,我每次回家,她也还是想给我包饺子。
我就和好面,调好馅,擀好皮,让她包。
”她说着说着想起和母亲包饺子时的情形。
母亲,她那么会做饺子,她和父亲不论谁在家,只要说声吃饺子吧,母亲就来劲儿了,开始做,可是一个人在家时,母亲就是对付,吃点儿剩饭剩菜,就打发过去了——她那一辈儿人活得,没自己。
母亲的眼睛看不见以后,她知道,这饺子依然得做,甚至更得做。
所以每次回去看母亲,她一定张罗着要吃一顿饺子。
她把什么都准备得妥妥当当,母亲就只负责包。
“是啊,人好吃哪种东西,虽说是在东西,可也不在东西。
说到底,在的是一个念想。
”老头儿沉默了一会儿,长长地叹了口气。
她沉默着,静等他说下去。
“1960年,我10岁。
到了年关,家里没吃的,啥都没有了。
我妈让我去借粮,我就踩着雪到县城里,到了我姨家,我姨给了一斤白面。
真的,只有一斤。
——小孩子没脸没皮的,去借粮食最好。
大人们豁不出去。
都缺吃的,去朝人家借,真是没办法张嘴呀。
”
“那是大年三十下午,下着大雪,我就把那一斤白面拎了回去。
我妈问我想吃啥,我说,想吃饺子,我妈站在那里,发了半天愣,才开始和面,没馅,我知道,可我看她在厨房里忙活,就知道她肯定会有办法弄到馅。
在小孩子心里,妈妈总是个有办法的人。
”
“又过了一会儿,我去厨房看,我妈已经把饺子包好了。
每个饺子都圆圆的、鼓鼓的,我心里高兴啊,对我妈说:“妈你真行!”我妈笑了一下,我问妈啥馅的,妈说你到时候就知道了。
“饺子上桌了。
我央起一个送到嘴里,一咬,一股子清水流了出来。
什么馅都没有,只有这一股清水!”
“一股清水?”
“对,清水。
”
“清水怎么能包到饺子里?”她满脸问号地看着老头儿,一点儿也没听懂。
“她包的是雪疙瘩呀,傻孩子!”老头儿笑出了泪。
她懵在那里。
“现在不都时兴说水饺水饺么?我告诉你,我那回吃的才是真正的水饺呢。
”“那水饺,什么味儿?”她愣愣地问。
“有点儿甜味,真的。
雪是甜的。
”老头儿悠悠地说,“所以我跟你说,煮饺子千万不能破。
你想,要是我妈饺子包得不好,怎么雪化成水了饺子还不走样?”她点点头。
“其实,破了的饺子—”静默良久,她终于开口,却又顿住。
失明的母亲手力现在也不济,包出来的饺子常常都是破的,她一个一个地修正,也还是会煮烂大多数。
她会把好的挑出来给母亲吃,她和父亲一边吃着那些烂饺子一边赞不绝口。
——回过神来,她发现老头儿正看着她,眼巴巴地等她继续。
“也是好吃的。
”她说。
“你要真说好吃,我也没办法。
”老头儿宽容地笑笑。
③她也抿嘴一笑,站起来,结账,出门。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部分的内容表明,她知道这家饺子店是偶然的,走进饺子店却有必然因素,可见她对饺子的特殊情感。
B.时间已晚,而她还在仔细地看店里的菜单,这让老头儿很不耐烦,因此,他劈头就问:“选好了没有?吃啥呢?”
C.老头儿开饺子店与他的喜好有一定关系,他开饺子店可以满足自己的喜好,可以吃自己喜欢的,做自己喜欢的。
D.老头儿“我那回吃的才是真正的水饺呢”这句话,在调侃之余也表明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主要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开,让人物自己讲述有关水饺的事情,将回忆与现实交织、过去与现在交织,结构紧凑。
B.小说中老头儿的个别话语具有一定的哲理,如“啥事都搁不住天天做啊,要是天天做,肯定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C.小说第二段不厌其烦地介绍饺子店中的菜单,表现了她当时犹豫不决,也为下文她讲述自己母亲的事作铺垫。
D.“她沉默着,静等他说下去”,表现了她对老头儿所讲内容的关注和投入,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8.小说多次写到她的笑,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处“笑”的内涵。
(4分)
9.老头儿认为“煮饺子千万不能破”,她却说破了的饺子“也是好吃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跬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
既竭,祸难遂兴。
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
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
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
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
”
太宗曰:“公言是也。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
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已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
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要敬夫,此则贵矣。
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务农》)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
(3分)
既属丰稔A若斯B朕C为亿兆人D父母E唯欲躬F务俭约G必不H辄为奢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夺农时”的“夺”意为“耽误”,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夺”含义不同。
B.“害于百姓”与《赤壁赋》中的“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相同。
C.“知所以易之”中的“易”为意动用法,意为“认为容易”;“然在初则易”中的“易”意为“容易”。
D.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宗皇帝认为守住国本就应该施政以简,不能屡兴兵戈土木,强调为人君必须深加克制、节欲抑情。
B.太宗皇帝善纳雅言。
王跬认为做事始易终难,君主安民宁国的举措应该慎始敬终,太宗对此十分赞同。
C.太宗皇帝重视民生。
蝗灾肆虐,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他甘愿冒着感染疾病的风险吞食蝗虫,代民受过。
D.太宗皇帝认为民为国之本,若谷贱伤农,必然导致财富大量流失,从而动摇国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
(2)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14.太宗皇帝使天下人富贵的举措是什么?请分条概述。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小桥旅夜
吴敬梓
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
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
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
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正面点题,一个“始”字写出了内心的无限伤痛,正因为内心伤痛,即将离乡漂泊的诗人躺在这小桥边的茅店里思绪万千,辗转难眠。
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将落月、萤火、夜色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
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情怀。
C.后两联言事抒悲,承首联“梦不成”进一步生发,追想从前,涕泪纵横;目及当下,事事伤情。
“集”字写出艰危之多,“横”字写出伤痛之深。
D.这首诗寓有深沉的忧伤哀痛,吐露了落拓者的悲苦辛酸。
全诗语言简练质朴,笔力凝重,格调苍凉,颇有建安诗人慷慨悲凉的风格。
16.全诗反复抒写一个“悲”字,请联系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悲”的原因。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6分,每空一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2)《齐桓晋文之事》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兴办学校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君子”一词早在殷周时期已频繁使用。
早期“君子”概念虽然多半专指社会特定人群,但已有明确的价值导向。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如此倡导,为此后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的形成发展,植入了胚胎基因,奠定了品质基础。
君子人格在中华民族数千年跋涉前
行的历史长河中,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推崇。
关于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解说和阐发,不仅在____①___的历代典籍里俯拾即是数不胜数,而且数千年来一直以托物言志的方式浸润和渗透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不仅君子和君子文化
在器物、植物以及动物、饮食等方面均有充分的表现,而且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数千年绵延传承下来,传得_____②___、传得影响深远、传得深入人心,直至今天仍活在老百姓的口头和心中。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等,类似这些至今活跃于人们口头的民谚俗语,涉及我们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足以说明君子文化常常以“习用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方式,_③地熏陶和浸染我们日常生活。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句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B.《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C.“古意”本身,就包含着创新,包含着不可重复的个性。
D.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梨树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栽种历史。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雨打梨花深闭门。
”古人吟咏梨花的诗句,让你过目难忘。
满树梨花盛开时,一堆堆挂在
树枝上的梨花,如雪般耀眼,如云般飘逸,如浪头般洒脱,如腊梅般清香。
梨花虽美,终究要归结到梨子上。
水城梨园的梨树,____①______。
也许是高原阳光的厚爱,乌梨皮薄肉嫩,蜜甜中带着淡淡清香,味道独特而悠远。
梨树的每一朵花都是五瓣,在白色花螂的中间,倔强地伸出了黑色的花蕊,或长或短,错落有致,_____②______,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和谐地统一起来了,精气神完美地融入了花朵,产生了令有些艺术家也会惊叹的美。
沿着花朵往上看,又有了新的发现。
这些梨花总是沿着枝条对生,一枝枝簇拥在一起,形成了大小不等的花团,花团聚集到一起,又有了更大的花团,爆发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__③______,当一朵梨花缺位时,侧生的梨花便会以顽强的生命力,增大花瓣,移动花位,填补空隙,使得花团保持着完美的姿态和花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贵”,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已之力引众人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
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要求:①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②观点明确,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2.A
3.D 6.B 7.C 10.BEG
11.C
12.D
4.①论证语育平实准确,②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三个分论点并列;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一点2分,两点分3分,3点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①顺其自然,进免急躁;②谨虚低调,不自夸,不炫耀:①知足常乐,珍惜平凡生活;④注意“收敛”,做事要把握尺度。
(一点2分,3点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