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八年级物理试卷
(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对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A.甲图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乙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图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2.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建模法C.等效替代法D.类比法3.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4.下列成语中,属于描述光折射现象的是
A.坐井观天B.形影相依C.海市蜃楼 D.波光粼粼5.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草木上的露珠B.夏天,池塘水变干
C.秋天,地面上的霜D.冬天,冰冻衣服变干
7.下列图像中,反映非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8.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 其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经过5s ,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比甲物体大
B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甲<V 乙
C .第15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 .两物体在15s 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0.在使用冷暖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11.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蜡烛A 距玻璃板4cm ,则蜡烛
B 距玻璃板8cm 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B .若蜡烛A 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 .若在玻璃板与B 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 的像
玻璃板
A


玻璃板
A
玻璃板
A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2.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

在凹透镜的左
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
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
的焦距为
A.f B.L
C.f+L D.f-L
(每空1分,共20分)
13.正确读数:
(1)如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甲乙
(2)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14.打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产生。

15.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16.白炽灯泡中的灯丝用钨制成,用久的灯丝会变细,是因为钨受热▲(填物态变化);在南极考察时,测气温不用水银温度计,而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选填“高”或“低”)。

17.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

1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

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

(第18题) (第19题)
19.将一个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如图甲所示,则反射角应为▲度。

向水槽中加水,使平面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一道“彩虹”,如图乙所示,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混合而成的。

20.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R600a 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21.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选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第21题) (第22题)
22.如图,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蜡烛向▲(选填“左”
空气

界面
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共56分) 23.(6分)作图题
(1)如图甲所示,一块平面镜置于O 处,恰能使光线AO 被平面镜反射后照亮墙壁上的B 点,请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2)如图乙所示,鱼缸底部射灯A 发出一束光,射向鱼缸壁的B 点并发生反射,其反射光经水面后发生折射,画出反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如图丙所示,请画出由S 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 的像点S ′。

甲 乙 丙
24.(4分)一列火车以20米每秒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火车从上桥到完全通过用了1分钟时间,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40秒钟,请问大桥长多少米?
25.(6分)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该实验应选用▲(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选填“甲”或“乙”)
装置来进行实验。

温度计
温度计
热水
甲 乙
O
B

A
A
B
(第25题)(第26题)
26.(10分)如图所示,小明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的原理是▲;
(2)如果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焰的正立像;D.蜡焰的倒立像.
(3)为了增大蜡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a.▲;b.▲。

27.(12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a)(b)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28.(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
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2)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X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烛焰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 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

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X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8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
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声音就会“拐弯”了。

如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在地表附近的声音传播速度较上层快,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1)声音“喜欢”在温度▲(高/低)的物质中传播。

(2)我国古代诗人X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68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假如当时的气温是15℃)。

地表温度比夜空温度▲(选填“高”或“低”),钟声向▲(选填“上”、“中”或“下”)
拐弯,传播的距离▲(选填“较远”、“一样”或“较近”)。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3. 38.5 337.5 14.音色振动
15.船榆堤 16.升华高
17.红外线反射 18.加热时间不变
19. 35 色光 20.放热压缩体积
21.大于折射光线 22.投影仪左
三.解答题(共56分)
23.作图题略
24.1000米
25.(1)热胀冷缩(2)碎冰块(3)乙
26.(1)实像光的直线传播(2) D
(3)a.减小物距U b.增大像距V
27.(1)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 OA 可逆
(3)不能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8.(1) EBCDA (2) B (3)缩小远离
29.(1)低(2) 2 低下较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