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广东深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广东深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材料中新的力量()
A: 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B: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 实现了世界文明统一
D: 形成了美日欧三国鼎立
【答案】B
【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材料中新的力量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2题.
193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提出了下列施政主张,说明他准备()稳定金融,限制股票、证券发行约束、控制经济寡头
监管公共事业的控股公司援助铁路运输业
A: 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 通过扩军备战促进经济复苏
C: 运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发展
D: 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答案】C
【解答】由题干关键词稳定、限制、约束、控制、监管、援助可以看出,罗斯福施政主张是准备运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排除ABD。

故选C。

第3题.
这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以激烈的方式摧毁着封建专制制度,堪称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具有世界意义。

这段话反映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工业革命
【答案】B
【解答】根据题述内容这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以激烈的方式摧毁着封建专制制度,堪称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可判断这是法国大革命。

它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波旁王朝,撼动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B正确。

A不属于以激烈的方式摧毁封建专制制度,而是达成妥协,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排除。

C不属于欧洲范围的革命,排除。

D与题述无关,排除。

故选B。

第4题.
历史研究发现,古代希腊的斯巴达城邦,拥有公民权的斯巴达人,最强盛时期只有9000户,他们拥有面积大小相当的土地,但不从事农业劳动。

斯巴达人的每一户,占有7户被称为希洛人的奴隶。

奴隶从事繁重农业劳动。

还有一部分无公民权的自由人,从事务农、工商业和手工业。

这段史料可以说明,在斯巴达城邦,占有土地的是()
A: 希洛人
B: 无公民权的自由人
C: 斯巴达居民
D: 斯巴达公民
【答案】D
【解答】根据材料拥有公民权的斯巴达人,最强盛时期只有9000户,他们拥有面积大小相当的土地可知斯巴达公民占有土地,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第5题.
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去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

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了
②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A: 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B
【解答】根据课本内容及观点,中国全民族抗战始于七七事变,中国战场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而非唯一战场,故剔除①④。

故选B。

第6题.
毛泽东曾将美苏两国看作第一世界,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看作第三世界。

二战后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

以下与第三世界兴起无关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答】第三世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构成第三世界。

德国和欧盟不属于这个范围,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

故选C。

第7题.
下列会战中,造成了巨大的国际影响,让国际與论刮目相看,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的是()
A: 湘西战役
B: 徐州会战
C: 淞沪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解答】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

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

1941年12月24日一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D符合题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

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长征》依据材料,概述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答案】原因: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强大;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或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

【解答】本题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由于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以致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加以概括可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为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强大;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或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

第9题.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但也曾出现过繁荣的局面。

如表中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解答】据表格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1914﹣﹣1918年。

故表中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
③中国革命的性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城市包围农村的正确革命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答】①②说法正确,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
③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说法错误,武装夺取政权、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故选A。

第11题.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图示法归纳史实。

下列图示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B: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答案】A
【解答】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
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在1898年领导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在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

从1915
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因而年代尺上的所解读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12题.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0多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它指的是()
A: 《新青年》杂志
B: 《大公报》
C: 《民报》
D: 《申报》
【答案】D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前后总计经营了70多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他报纸难以企及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里讲的是《申报》。

《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
(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

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

故选D。

第13题.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 这场战争刺激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C: 这场战争是中国受屈辱与抗争的开始
D: 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答案】B
【解答】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
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受屈辱与抗争的开始;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CD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B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第14题.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答】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闭塞、倒退,脱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中国近代社会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选项D推论正确,符合题意,ABC推论均错误。

故选D。

第15题.
下列古代人物中,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①老子
②张仲景
③祖冲之
⑤李时珍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②⑤
【答案】D
【解答】①老子是一位思想家,③祖冲之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④沈括是一位科学家,他们与中国传统医学无关,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第16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原先技术先进
③北方战乱带来了人口南迁
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稳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答】
第17题.
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①秦始皇
②秦二世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故选B。

第18题.
如图思维导图所示秦始皇施政措施的作用是()
A: 加速统一进程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加强经济管理
D: 加强文化控制
【答案】B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始皇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将钱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思想上,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军事上,他实行筑长城、御匈奴的政策,开发南疆修灵渠,以巩固北部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

故图片所示秦始皇施政措施的作用是巩固国家统一。

第19题.
在我国法定传统节日中,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此节日是()
A: 春节
B: 清明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答案】D
【解答】公元前278年,楚国都成郢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民用种种方式追思自己的诗人,时至今日,每年五月初五,我们赛龙舟、吃粽子,据说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故选D.
第20题.
如果我们要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来源是()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影视作品
D: 化石遗存
【答案】D
【解答】略
2.材料分析题
第21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广阔的海外市场等因素推动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接脱自然条件限制的工厂纷纷建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催生了新型的交通工具。

材料二:煤的大盘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

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材料三: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从哪个部门开始?第一台机器名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的工厂普遍采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写出利用这种动力机器发明的新型的交通工具两例。

(3)材料二反映出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5)说出材料三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哪一项发明促成了汽车和飞机的出现?这项发明促使哪一能源得以开发和利用?
(6)从两次工业革命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有益的启迪?
【答案】
【解答】
3.论述题
第22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新时期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有效安排,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就制度变革本身而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存在家庭联产承包和家庭承包经营两种不同的提法。

但笔者认为,无论哪一种提法都不能简单概括这一时期的生产责任制,它呈现了阶段性的特点。

也有一种观点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视为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张兆金《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再认识》
解读上述材料,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制度变革本身而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
断发展变化的。

论述:该观点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历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突破阶段
(1978.12~1984.12),这一阶段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经营体制基本确立。

第二阶段是大磨合阶段
(1985.1~1991.12),这一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全面转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冲击统购统销制度。

第三阶段是大转型阶段
(1992.1~1996.12),这一阶段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开始转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逐渐发展。

第四阶段是大发展阶段
(1997.1~2002.12),这一阶段全面开始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并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的过程。

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观点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论述:该观点错误,二者具有本质区别,不应混为一谈。

首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这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实行的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

农村集体经济仍为主导地位,家庭承包经营是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之上。

相反,传统小农经济属于私有经济范畴,具有脆弱性和分散性。

第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只是以承包的方式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并非是所有权。

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对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而传统小农经济下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私有财产,从而难以抑制土地兼并。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本题时可任意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论述。

选择观点时,需要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高度提炼,准确把握。

在此基础上运用史实论证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合理、语言严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