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教案及课后反思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元角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
单位——元、角、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元角分的概念和
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角分。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
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和逻
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
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
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
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元角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元角分,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提
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人民币模型、计算器、纸币、硬币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人民币模型、计算器、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如“一角”、“五角”、“一元”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一角是多少分吗?一元是多少
角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角分。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例如,一角等于十分,一元等于十角。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例子,如“5角
是多少分?2元是多少角?”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3.操练(10分钟)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人民币模型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组合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如“1元5角”、“2元5角”等。
同时,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题目,如“小明有3元,他买了一支铅笔花了1元5角,他
还剩下多少钱?”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
4.巩固(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元角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学生进行“人民币接龙”游戏,学生需要快速回答出接龙的人民
币面额。
5.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妈妈给了你10元,你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你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这
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元角分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例如,“计算以下人民币的总金额:1元5角+2元5角”、“找回以下金额:10元-3
元5角”。
8.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1元 10角 100分
1角 10分 10角
1分 1角 10分
以上是关于《认识元角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一、教学情境
1.生活情境:通过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
理解元角分。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一个购物场景,学生需要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从而引出元角分的重要性。
2.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元角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和探究欲望。
例如,“一角等于多少分?一元等于多少角?”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操作情境: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组合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
元角分的加减运算等。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角分。
二、教学活动
1.观察活动:教师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
字和面额。
通过观察活动,学生能够对人民币有更直观的认识。
2.操作活动: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人民币模型进行实际操作。
例
如,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组合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如“1元5角”、“2元5角”
等。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够亲手体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提高动手能力。
3.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学生进行一些与元角分相关的游戏,如“人民币
接龙”游戏。
学生需要快速回答出接龙的人民币面额。
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元角分。
4.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
解答。
例如,“妈妈给了你10元,你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你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在进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时,有些学生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以下的课堂反思和改进措施。
首先,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因此,我增加了操作活动的环节,让学生亲手组合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元角分的加减运算。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角分。
其次,我意识到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我在课堂
上出示了一些实际购物场景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然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进行元角
分的加减运算时,仍然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
我在课堂上提供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
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巩固对元角分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互相帮助和交
流。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纠正错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我在学生进行计算时,及时给予他们反
馈和鼓励。
对于正确答案,我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错误答案,我耐心指导并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我发现学生在元角分的学习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也更加准确和熟练。
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引导他们将所学知
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遇到问题时,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和调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在元角分的学习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实录:
在教学《认识元角分》这一课时,我按照教案进行了课堂实录。
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提问一
角等于多少分,一元等于多少角。
学生们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在呈现环节,我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我出示了一些例子,如“5角是多少分?2元是多少角?”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在操练环节,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人民币模型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们兴致
勃勃地组合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进行了加减运算。
在巩固环节,我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元角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笑声不断。
在拓展环节,我出示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表现出较高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学生们能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在家庭作业环节,我布置了一些有关元角分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元角分。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通过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这种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然而,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他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元角分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然而,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