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使用新课标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使用新课标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体会[内容摘要]:新课标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我市投入使用已整整三年,在这三年教学实施中,许多一线教师常常交流讨论,感到喜中有忧,对新教材褒中有贬。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使用新教材的若干感受和体会.
[关键词]:体会;闪光点;不足
自2005年秋季开始,我市从初一开始全面推广使用新课标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至2008年6月底结束,笔者有幸执教了七年级至九年级六册教材,感受体会颇深。
新教材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历时数年,组织国内数学优秀的学科专家、教授、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和要求,精心组织编写的一套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并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教材。
投入使用三年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和其他一线教师经常交流探讨,认为新教材也有待于改进提高的地方。
以下从二个方面谈谈对新教材的认识,供同行参考。
一、新教材的闪光点
1、新教材的人情化、生活化——体现趣味性
翻开每一册新教材的首页,都会发现一股浓厚的人情味扑面而来。
卷首语“前言”,先以简洁的语言热爱欢迎学生学习新的内容,然后扼要地介绍学习方法和本册的主要内容,又说明本册知识与前后的联系。
例如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开头语:“亲爱的同学,当装帧精美、内容丰富、有趣实用的数学教科书放在你的面前时,我们向你送上忠心的祝愿:祝贺你迈入一个新的学习起点,欢迎你进入一个新的数学世界”。
这段文字亲切、轻松活泼,学生读罢,虽不能说兴趣的倍增,也会产生一种探讨其究竟的感觉。
进入正题后,新教材不再是单一的黑色,而是增添了许多靓丽的色彩和漂亮的图案,给学生一种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的感觉。
例如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二章图形和变换所设置的图片中,有北京故宫、蝴蝶图、脸谱、民间剪纸作品、印章等等,促使学生对新教材产生了几分喜爱。
新教材的每一节内容也不是开门见山,直接呈现新知识,而是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或感兴趣的问题引出学习的主题,基本上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展开。
例如七年级上册从学生好奇心问题:“假设一张厚度为0.09mm的纸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多少次后,所得的厚度将超过你的身高?”中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七年级下册从学生熟悉的钟表、汽车方向盘、农村的风车叶片这三种生活背景图画引入旋转变换。
所有种种情境的创设,少了数学知识的堆砌,多了几分生活的情趣,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处处有数学,自然就对数学学习增添了许多兴趣。
2、增加合作学习栏——促进合作学习的展开
新教材在知识的呈现形式上不再是单刀直入,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新教材特意增加合作学习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背景和素材,同时对知识点也作了处理。
许多的知识不是教材直接给出,而需要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后由他们自己归纳总结,获得完整清晰的认识。
例如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的第二课时,呈现合作学习材料:先剪一个△ABC,再分别取AC、BC的中点D、E,连结DE,过D、E作DF┻AB于点F,EH┻AB于点H,依次把△CDE、△ADF、△BEH沿DE、BF、EH折叠,得到长方形DFHE。
通过这个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对于△ABC,∠A+∠B+C等于多少度?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手段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设置探究活动——增大开放性
新教材的开放度增大了,不仅知识点的学习是开放的,而且练习题的开放性也增大了许多。
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随处可见,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中考题觅见踪影,新教材设置探究活动,目的提供给学生探究材料的平台。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设置的探究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开放题,此题结论固定,条件开放,需要学生在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基础上,经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灵活选用不同的判定方法,找到其中缺少的条件,最后获得多种答案,这种开放性探究活动的增加,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要求,使得人人都可以有成功感。
4、新设课题学习或设计题——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够重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而新教材在初中阶
段设置了“设计题”和“课题学习”这个领域,沟通了生活中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尽管新教材设置的“设计题”和“课题学习”数量不多,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七年级上册有一个课题为:关于初中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的调查,它的教学功能让学生经历数学数据的收集,表示和处理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能力,经历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过程,发展学生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
二、新教材的不足
1、有些删减的内容欠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在代数、几何方面分别删减了一部分内容,降低了一些知识的难度。
经过了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些内容删减失当,给师生的教学带来不便,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1)在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中删去了十字相乘法,不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
众所周知,在八年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时,因式分解法特别是十字相乘法当是首先方法,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 2-5x-6=0,现在学生只能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来求解,运算过程繁杂而容易产生运算中的错误,费时费力,而用十字相乘法只要几秒钟可得正确答案x 1=6,x 2=-1。
(2)二次根式的运算删减了分母有理化。
在进行化简和运算时,师生的选题局限性很大,影响了这部分内容的落实,而且对解一元二次方程带来很大影响,例如八年级下册有一道习题:解一元二次方程2x 2-x-22=0时,用公式法求解得x=2217
1±,怎样化简,学生不知所措。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韦达定理也被删减。
其实本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后面的新知联系很大。
如不解方程可以判别根的情况,不解方程可用韦达定理求根,求待定系数值和代数式的值等等。
更重要的是本节内容在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这两个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前后的两个知识串联起来,具有承前起后、前乎后应之功效。
删减了本节内容给解决二次函数图像问题带来很大不便。
2、教材体系结构的编排顺序有待商榷
新教材是以代数几何混编,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知识,这是一种创新。
笔者与同行交流时对教材的编排顺序总得比较满意,但个别章节的编排不科学影响了一线教师的教学,让教师左右为难。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探索勾股定理时,常常会遇到如下情况: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C=BC=2,求AB 的长。
解:由勾股定理得:AB 2=AC 2+BC 2=22+22=8,AB=8,显然8不是最简结果,然而二次根式的化简要等到八年级下册才能学习。
此时师生感到:如果8不化简,8不是准确答案,认为它准确会给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若要化简,二次根式内容没有学。
笔者认为把二次根式一章放到特殊三角形这一章前面,那么上面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新教材过早地出现几何论证推理,只不过把“证明”换成“说明理由”罢了,人为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和下册第一章中的课内学习和作业题就大量出现几何说理题,有的习题还有一定难度,如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五节作业题第5题:
如图,E 是直线AC 上的一点,EF 、EG 分别是∠AEB 、∠BEC 的平分线,求∠GEF 的度数。
然而证明要在八年级下册才能学习证明的方法、步骤和推理过程,现却要求刚开始接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理会不会过高一点呢?
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课标也强调学生会熟练使用计算器工具,但过早地使用计算器,学生会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
于是乎,不管什么样的计算题非得用计算器计算不可,这样一来,致使学生的个人计算能力普遍下降,对运算过程中的逻辑顺序、法则和技能逐渐被淡忘。
例如有一位成绩还不错的九年级学生来问习题时,解题过程中遇到一个简单的计算题:12÷(8-4)等于多少,我问他等于多少,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竟回答:“老师等一下,我把计算器拿来。
”
4、课后设置的A组练习题量不足
新教材的作业题设计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专家们把作业题进行分层次设计。
作业题分成三个层次:A组基础题、B组稍难题、C组能力题。
但总观全套新教材,发现A组的习题量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双基”落实,更加不利于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落实。
结束语:笔者把使用新教材三年的真实感受说出来,目的是与同行们交流研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用好教材、活用教材,为课改作出奉献,这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资料:
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下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
2、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
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