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腔隙,活动性较大。
(二)关节的构造 1、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面:被覆有关节软骨,包括一关节头(凸)和一关节窝(凹)。 关节囊:分内(滑膜层)、外(纤维层)两层。 关节腔: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含少量滑液。
2、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致密结 缔组织,起加固、 限制关节运动。
关节盘:位两 关节面间的纤维 软骨板。
4.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
(1)腕骨:8块,短骨,排成远、近两列。近列为手舟骨、月骨、三角 骨和豌豆骨;远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桡侧至尺侧 )。
(2)掌骨:5块。 (3)指骨:14节
五、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即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构成。外侧面融合处形
2、肘关节 (1)组成:由肱骨下端和桡、
尺骨上端及其连结组织构成的单 轴复关节,包括:
肱尺关节:肱骨滑车与尺骨 滑车切迹构成。
肱桡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 头关节凹构成。
桡尺近侧关节:桡骨头环状 关节面与 尺骨桡切迹构成。
(2)运动:主要沿冠状轴作
屈伸运动(动画),桡尺近侧关节 在垂直轴上作旋前、旋后运动。
关节唇:附着 于关节窝周缘的 纤维软骨。
(三)关节类型 1、按构成关节骨的数目可分为:
单关节:两块骨组成。 复关节:两块以上的骨组成。
2、按关节运动轴数 目可分为:
单轴关节:关节只 能绕一个运动轴作一 组运动。
双轴关节:关节能 绕两个相互垂直的运 动轴进行两组运动。
多轴关节:关节具 有两个以上运动轴, 可作多方向运动。
10.鼻旁窦:为鼻腔周围的 颅骨内,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 腔,总称鼻旁窦,也称副鼻窦。 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 窦。
四、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
自由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包括锁骨
和肩胛骨。
1.锁骨:倒“S”状长骨,
横架胸廓前上部两侧,浅居皮下。 锁骨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外
侧端扁平,称肩峰端。
着,参与构成胸、腹、盆腔,具支持身 体、保护内脏和脊髓及运动功能。
2.脊柱的运动形式:脊柱相邻椎
骨间运动范围很小,脊柱整体运动幅度 很大,可作前屈后伸运动、侧屈运动、 旋转运动、环转运动,跳跃时可产生反 弹运动
3.脊柱的生理弯曲:侧面观察脊
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前凸的颈曲和 腰曲,后凸的胸曲和骶曲。
2.肩锁关节:锁骨肩峰端和肩胛骨肩峰关节面及其连结组 织构成,运动微弱。
(二)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1.肩关节(多轴单关节) (1)组成: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及其连结组织构成。 (2)运动:肱骨头大,关节孟小而浅,能作多样且幅度较 大的运动,是人体运动最灵活的关节,能作屈伸运动、收展 运动、旋转运动和环转运动(动画)。
第1肋相连结。
2. 胸骨体:柄、体交接 处形成向前突出的横行隆 起,称胸骨角,在体表易 触及,由于它平对第2肋, 可作为临床计数肋的重要 标志。
3.剑突:与胸骨体相 接处称剑突根部,位置固 定,是临床上标定腹部器 官和针灸穴位的体表标 志。
(三)肋:弓形,由肋和
肋软骨组成,共12对,左 右对称。
真肋:前7对肋前端与
1.椎间盘 (1)纤维环:环形排列的多层纤维软骨。 (2)髓核: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 2.韧带 包括: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棘上韧带 黄韧带 棘间韧带
3.关节
主要有关节突关 节;腰骶关节和寰 枕关节。
(二)脊柱 1. 脊柱的组成与功能:24块可分离的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椎间
盘、 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躯干中轴,上承颅,下接髋骨,中段有肋骨附
(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1.髋关节
组成:股骨头与髋臼及其连结组织构成 (周缘有关节唇附着)。
特点:髋臼较深,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 关节囊厚而紧张。
运动: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 转运动。
2、膝关节:人体最大、最复杂关节。
组成:股骨、胫骨两骨内、外侧髁和髌骨及其连结组织构成。 特点:关节囊薄而松弛,附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关节囊的周围有许多韧 带加固,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关节囊内有囊内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关 节腔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内外侧半月板。 运动:主要作屈伸运动。
3.桡尺骨间连结 包括:
尺近侧关节 前臂骨间膜 桡尺远侧关节
4.手关节 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 掌骨间关节、
掌指关节和手指间关节(近侧到远侧)。
四、下肢骨连接 (一)下肢带骨的连接 (1)骶髂关节:骶骨和髋骨耳状关节面组成,运动甚微。 (2)耻骨联合:两侧耻骨联合面间的软骨性连接。 (3)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结
2.肩胛骨:三角形扁骨,位背部外上方两侧,有三缘、三角和两面。 三缘:内侧脊柱缘、外侧腋缘和上缘。 三角:上角、下角和 外侧角。 两面:前面微凹(肩胛下窝),与肋骨相贴;后面微凸,有肩胛冈。
(二)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 1.肱骨:长骨,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有半球形肱骨头,与肩胛骨
1.斜方肌: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三角形阔肌,左右两侧相合成斜方形。 作用:整块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 则可使肩胛骨下降。
2.背阔肌:位背下部及胸廓后外侧,全身最大的扁阔肌。 作用:使肱骨内 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固定于上举位时,可上提躯干。
3.肩胛提肌:位项部两侧和斜方肌深面。 作用:上提肩胛骨。
(三)胸廓
1.组成 :12块胸椎、1块胸骨和12对肋借连接组织连结而成。 后面,肋
头与椎体肋凹构成肋头关节;肋结节与横突肋凹构成肋横突关节。两关节
合称肋椎关节,为联合关节。 前面, 第1对肋软骨与胸骨直接连结;第2~7 对肋软骨与胸骨切迹形成胸肋关节; 第8-10对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形成肋弓;第11、12对软肋骨前端游 离。
(一)骨骼肌形态
长肌:梭形,主要分布于四肢,收缩时运动幅度较大。 短肌:短小,多分布于躯干深部,收缩时运动幅度较小。 阔肌:宽扁状,多分布于胸、腹壁和背部的浅层,运动保护。 轮匝肌:环形,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关闭孔裂。
(二)肌肉的构造 肌腹:中间,红色柔软,具有
收缩功能。 肌腱:两端,白色坚硬,无收
缩功能,短肌肌腱呈薄膜状,称 腱膜。 (三)肌肉的辅助装置
筋膜:分深筋膜和浅筋膜 腱鞘:双层密闭鞘状结构。 滑液囊:密闭结缔组织囊。 籽骨:肌腱骨化而成。
二、躯干肌: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
(一)背肌 分布于躯干后面的肌群,分浅、深两层。浅层主要有斜方肌、
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深层以竖脊肌为主。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 骼肌组成
(一)骨的种类 按形态可分为四类: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 1、骨膜:分纤维层
和成骨层两层。 2、骨质:分密骨质
和松骨质。 3、骨髓:分为红骨
髓和黄骨髓。 4、骨的血管、淋巴
管和神经。
(三)骨的理化性质 1、有机质 2、无机质
(2)胸椎 棘突较长,
有三对肋凹。
(3)腰椎 棘突宽短, 呈板状。
(4)骶骨:倒置三角形,有一底、一尖、前后两面和两个侧 部,其中央为骶管。底部中央中部向前突起称岬,为女性骨盆 重要骨性标志。 (5)尾骨: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尖。
(二)胸骨:1块扁骨,自上而下可分为: 1. 胸骨柄:两侧有锁切迹和肋切迹分别与锁骨相关节和与
髂腰韧带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3)骨 盆 左、右髋骨和骶、尾骨及其间骨连接构成。分为上方的大骨
盆(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真骨盆:可分为骨盆上口、骨 盆下口和骨盆腔)。具有支持体重、保护盆腔器官功能,女性 还是胎儿娩出的产道。人体全身骨骼中,性别差异以骨盆最为 显著,此差异与女性妊娠和分娩功能有关。
成髋臼。 髂骨:髋骨上部,分体和翼两部。 坐骨:髋骨后下部。 耻骨:髋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两支。
(二)自由下肢骨 :包括股骨、膑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1.股骨: 人体最长最组壮长骨,分一体两端。 上端为球状股
骨头,股骨体园柱形, 下端有内侧髁和外侧髁两个髁。
2.髌骨:全身最大的籽骨。 3.胫骨:小腿内侧部,粗大,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 外侧髁,前面为粗糙胫骨粗隆,。胫骨体三棱柱形,下端内侧面称内踝; 外侧面有腓切迹;底面有关节凹。 4.腓骨:小腿外侧部,细长,有一体两端,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 体三棱柱形;下端膨大形成外踝。
五、颅骨的连接 (一)直接连接:各颅骨间借缝、软骨或骨直接相连,彼此结合牢固。 (二)间接连接——颞下颌关节
组成:下颌骨下颌突与颞骨下颌窝和关节结节及其连结组织构成。 类型:属于联合关节,两侧必须同时运动。 运动:可作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和侧方运动。
第三节 骨骼肌
一、概 述
人全身有600多块肌肉,依据分布分为:躯干肌、头肌、上肢肌和下肢肌。
(四)关节的运动 移动:最简单,关节面在另一关节面滑动。 屈与伸:关节沿冠状轴进行运动,关节角增大为伸,反之为屈。
收与展:关节沿矢
状轴进行运动,靠近矢 状面为收,反之为展。
旋转:关节沿垂直轴
进行运动,分为旋内和 旋外。
环转:运动骨上端原
位不动,下端作圆周运 动,轨迹为圆锥形。
二、躯干骨连接 (一)椎骨间连结
2.形态: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横
径大于前后径,上口由第1胸椎、第1 对肋及胸骨柄上缘围成;下口由第12 胸椎、第11、12对肋、肋弓及剑突共 向围成,被膈所封闭。
3.运动:主要为呼吸运动(动画)。
三、上肢骨连接 (一)上肢带骨的连接
1.胸锁关节:上肢与躯干间唯一关节,由锁骨胸骨端 与胸 骨柄锁切迹及其连结组织构成,多轴复关节。
2.鼻骨: 2块,位额骨下方。 3.颧骨: 2块,位上颌骨外上方。 4.泪骨: 2块,位眶内侧前部。
5.下鼻甲: 2块,位鼻腔外
侧壁。
6.腭骨: 2块,位上颌骨后
方。
7.犁骨: 1块,为垂直位斜
方形骨板。
8.舌骨: 1块,呈“U”字形,
位颈前部。
9.下颌骨:1块,分一体和两 支,下颌支上方有两个突起, 前方为冠突,后方为位髁突, 髁突上端膨大称下颔头,头下 方较细,称下颌颈。
(一)脑颅骨:6种8块。 额骨:1块,位颅的前上部 。 筛骨:1块,位两眶之间 。 蝶骨:1块,形似蝴蝶,位颅底
中央,分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 部分。
枕骨:1块,位颅的后下部 。 顶骨:2块,位颅盖部中线的两
侧。
颞骨:2块,位颅的两侧 。
(二)面颅骨:9种15块,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1.上颌骨: 2块,位面颅中央。上颌骨下缘游离。
5.足骨:分跗骨、跖骨和趾骨 跗骨: 7块,短骨,排成前、中、后三列。 跖骨: 5块。 趾骨: 14节。
第二节 关节学
一、概 述 (一)骨连接的种类 1、直接连接: 骨与骨间借纤维组织、软骨和骨质直接相连,连接较牢固,
不活动或少许活动。可分为:
纤维连接:两骨间借纤维连接,如缝、前臂骨间膜。 软骨连接:两骨间借软骨相连,如椎间盘等。 骨性连接:两骨间借骨组织相连,如缝和骺软骨的骨化。 2、间接连接: 又称关节或滑膜连接,两骨间借结缔组织相连,具有较大
关节盂相关节。下端前后较扁,内外两侧各有一内上髁和外上髁,骨:前臂外侧部长骨,分一体两端。上端称桡骨头;桡骨体三棱柱
形;下端膨大,外侧称桡骨茎突,内侧面有尺切迹,下面有腕关节面。
3.尺骨:前臂内侧部长骨,分一体两端。上端粗大,有滑车切迹;尺骨
体三棱柱形;下端尺骨头较细小。
3.小腿骨间连结:上端以胫腓关节相连;中间两骨干间以强韧小腿骨间
膜相连;下端借韧带连结。
4.足关节:包括距小腿(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 跖骨间关
节、 跖趾关节和足趾间关节(由近至远)。
5.足弓:跗骨与跖骨借关节和韧带牢固连结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弓形,称为
足弓。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横弓。
4.菱形肌:位背上部斜方肌深面,为菱形扁肌。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注靠 拢并稍上提。
5.竖脊肌(骶棘肌):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脊柱两侧沟内,在上 述各肌的深面。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为强有力的伸肌,对维持人体直 立姿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
假肋:第8—10对肋前
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 接,形成肋弓,称为假肋。
浮肋:第11、12对肋前
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 肋。
胸廓:12块胸椎、12
对肋、1块胸骨及其间连接 构成,具支持、保护和参与 呼吸运动的作用。
三、颅 23块颅骨组成,分脑颅骨和面颅骨,两者以眶上缘和
外耳门上缘连线为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