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答案 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光的干涉
1 波长为500nm 的绿光照射在间距为0.022cm 的双缝上,在距离180cm 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若改用波长700nm 的红光照射此双缝,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又为多少?计算这两种光第二级亮条纹位置的距离。
解:本题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其光路、装置如图。
由干涉花样亮条纹的分布规律:
λd
r j y 0= (j=0、±1、±2、…)
得亮条纹间距: λd
r y 0
=
∆ (1) 其中:λ=500nm 和700nm 、d=0.022mm 、r 0=180cm 代入公式(1)计算得到:
当λ=500nm 时,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cm y 409.0=∆ 当λ=700nm 时,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cm y 573.0='∆ 第2 级亮条纹的位置:λd
r j
y 0
2= 2=j (2) 当λ=500nm 时: cm y 819.02=
当λ=700nm 时: cm y 146.12
=' 两种光第二级亮条纹位置间的距离: cm y y y 327.022
2=-'=∆
2 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的波长为640nm ,两缝间距为0.4mm ,光屏离双缝的距离为50cm ,试求:(1)光屏上第一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距离;(2)若P 点距离中央亮条纹0.1mm ,则两束光P 点的相位差;(3)P 点的光强度与中央亮条纹的强度之比。
解: (1) 由: λd
r j
y 0
= (1)
, 已知:λ=640nm ,d=0.4mm ,r 0 = 50cm ,j=1
代入公式(1)解得,第一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y=0.8mm
(2)两束光传播到P 点的光程差为:
12r y d
r r =-=δ
位相差为:0
22r dy λπδλπϕ==∆
代入数据:λ=640nm 、d=0.4mm 、r 0=50cm 、y=0.1mm 得到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4/πϕ=∆
(3)在中央亮条纹的位置上,两光的相位差为:0=∆ϕ 光强度为:2204)cos 1(2A A I =∆+=ϕ
P 点的光强度为:2224.3)4/cos 1(2)cos 1(2A A A I p =+=∆+=πϕ 两条纹光强度之比为:2:7.1:0=I I p
3 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双缝的一束光中,光屏上原来第五级亮条纹所在的位置变为中央亮条纹,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
已知光波长为600nm 。
解:当两束光传播到原来为第五级 亮条纹位置P 点时,两光的光程位差为:
λ
δ512j r r =-= (1)
插入玻璃片后,两光在P 点的光程差:
λδ012])[(j nt t r r =+--= (2)
其中:j 5=5、j 0=0、n=1.5、λ=600nm 、t 为玻璃片厚度,
(1)、(2)两式联立得:λ5)1(j t n =- 解得:t = 6000nm
4 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平行光照射间距为0.2mm 的双缝,通过其中一缝的能量为另一缝能量2倍,在离双缝50cm 的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求干涉条纹间距和条纹的可见度。
解:已知:λ=500nm 、d=0.2mm 、r 0 = 50cm
由:λd
r y 0
=
∆ 解得干涉条纹间距为:cm y 125.0=∆
设通过一缝的能量为I 1,另一缝的能量为 2 I 1,则对应通过两缝的光振幅分别为:
11I A = 122I A =
由: 2
2
212
12A A A A V +=
解得条纹可见度:V=0.942
5 波长为700nm 的光源与菲涅耳双镜相交棱之间的距离为20cm ,棱到光屏间的距离L 为180cm ,若所得的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的间隔为1mm ,求上镜平面之间的夹角θ。
解:光源S 经两镜成虚象, 两虚光源S 、S 的间距为:
θs i n
2r d = 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r L r +=0
由条纹间距:λθsin 2r r L y +=
∆,变形得: λθy
r r
L ∆+=2sin
已知:λ=700nm 、r = 20cm 、L=180cm 、Δy=1mm ,
代入上式解得:θ=12'
6 在图中的劳埃德镜实验中,光源S 到观察屏的距离为1.5m ,到劳埃德镜面的垂直距离为2mm ,劳埃德镜长为40cm ,置于光源和屏之间的中央。
(1)若光波波长λ=500nm ,问条纹间距是多少?(2)确定屏上可以看到条纹区域的大小?(3)在此区域内有多少条条纹?
解:(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 可得到,两光源S 、S '的距离: d=4mm
且:光源到光屏的距离:r 0=1.5m 光波波长:λ=500nm
由:λd
r y 0
=
∆,得条纹间距:m m y 175.0=∆
(2)根据反射定律和几何知识,且劳埃德镜在光源和屏中央, 得到ΔSOM ∽ΔP 2P 0M ;ΔSON ∽ΔP 1P 0N 即有:
M P OM P P OS 002= N P ON
P P OS 00
1= 由:光源到光屏的距离:r 0=1.5m 、劳埃德镜长:L=0.4m ,可解得:
OS = 2mm 、OM = 0.55m 、P 0M = 0.95m 、ON = 0.95m 、P 0N = 0.55m 进而解出:P 0P 1 = 3.455mm P 0P 2 = 1.158mm 则看到干涉条纹的区域为:
P 1P 2 = P 0P 2 - P 0P 1 = 3.455mm - 1.158mm = 2.297mm
(3)因干涉区域为:Δl= 2.297mm ,条纹间距为:Δy = 0.175mm 则看到的干涉条纹数为:n =Δl/Δy = 12条 即可看到12条暗条纹或12条亮条纹。
7 试求能产生红光(λ=700nm )的二级反射干涉条纹的肥皂膜厚度。
已知肥皂膜的折射率为1.33,且平行光与法向成300角入射。
解:根据题意,该干涉现象为等倾干涉现象,是二级干涉相长, 由相干条件:
2
)12(sin 212212
20λ+=-j i n n d (j=0、1、2……)
已知:n 1=1、n 2=1.33、i 1=300、j =2、λ=700nm 解得薄膜厚度为:d 0 = 710nm
8 透镜表面通常镀一层如MgF2(n=1.38)一类的透明物质薄膜,目的是利用干涉来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射。
为了使透镜在可见光谱的中心波长(λ=550nm )处产生极小的反射,则镀层必须有多厚?
解:根据题意,该现象为等倾干涉相消现象,由相干条件:
λj i n d =220cos 2 (j=0、1、2……)
已知: n 2=1.38、i 2=900、j =1、λ=550nm 解得薄膜厚度为:d 0 =
9 在两块玻璃片之间一边放一条厚纸,另一边相互压紧。
玻璃片长为10cm ,纸厚为0.05mm ,从600的反射角进行观察,问在玻璃片单位长度上看到的干涉条纹数目是多少?设单色光源的波长为500nm 。
解:设第j 级亮条纹对应薄膜厚度为:d j , 第j+1级亮条纹对应薄膜厚度为:d j+1
根据相干条件:1
221220sin 2)21(i n n j d -+=λ
得到两亮条纹对应薄膜厚度差:
1
2
21
22
sin 4i n n d -=
∆λ
从题图中,可得到:
d
L
d x =∆∆ 将数据:L=10cm 、d=0.05mm 、i 1=600
、λ=500nm 、n 1=n 2=1 解得条纹间距:Δx=0.1cm
在玻璃片单位长度上看到的条纹数目:N = 1/Δx = 10条/cm
10 在上题装置中,沿垂直于玻璃片表面的方向看去,看到相邻两条暗条纹间距为1.4mm 。
已知玻璃片长为17.9cm ,纸厚为0.036mm ,求光波的波长。
解:当沿垂直方向看去,有:i 1
= 900 ,则:4
λ
=
∆d
结合:d
L d x =∆∆ 得到:x L d
∆=4λ 将数据:Δx=1.4cm 、L=17.9cm 、d=0.036mm 代入上式 得到光波长:λ=563.1nm
11 波长为400—760nm 的可见光,正射在一块厚度为1.2×10-6m ,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上,试问从玻璃片反射的光中那些波长的光最强?
解:此题为等倾干涉相长现象, 薄膜(玻璃片)厚度确定,求波长,由相干条件:
λ)2
1
(cos 2220+=j i n d
代入数据:n=1.5、d 0 = 1.2×10-6m 、i 2 = 900
解出波长:nm j 2
/13600
+=
λ j = 0、1、2、3、…… 将干涉级数j = 0、1、2、3、…分别代入,解出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波波长; j = 5 时,nm 5.654=λ; j = 6 时,nm 8.553=λ j = 7 时,nm 480=λ; j = 8 时,nm 5.423=λ
12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 2移动0.25mm 时,看到条纹移过的数目为909个,设光为垂直入射,求所用光源的波长。
解:在空气中、正入射时,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相干条件:
λj i n d =220cos 2 12=n 、0290=i
由上式可推出,M 2镜移动的距离Δd 与条纹变化数目N
的关系式: λN d 2
1
=∆
已知:Δd = 0.25mm 、N = 909 计算得到:λ= 550nm
13 迈克尔逊干涉仪平面镜的面积为4×4cm 2,观察到该镜上有20个条纹,当入射光的波长为589nm 时,两镜之间的夹角为多少?
解:由题意,干涉仪的两平面镜M
1、M 2成一定的夹角θ,产生等厚干涉现象,干涉条纹的间距:
Δx = 4/20 = 0.2cm
相邻两亮条纹对应薄膜的厚度,由:
λ)2
1
(cos 2220+=j i n d
其中:n 2=1、i 2=900,可推出:
Δd = λ/2 = 2.945×10-5cm
从图中可得:θ≈sin θ=Δd/Δx ≈ 30.4"
14 调节一台迈克尔逊干涉仪,使其用波长为500nm 的扩展光源照明时,出现同心圆环条纹.若要使圆环中心相继出现1000条圆环条纹,则必须将移动一臂多远的距离?若中心是亮的,试计算第一暗环的角半径。
解:由:λN d 2
1
=∆ ,已知:λ= 500nm 、N = 1000
计算得到迈克尔逊干涉仪一臂移动的距离:Δd = 0.25mm
(2) 因花样中心是亮的,设其干涉级数为j ,相应第一暗环的干涉级数同时为j ,即有:
第j 级亮环: 02d j λ=
第j 级暗环: 021
2cos ()2d i j λ=- 其中i 2为所求的角半径
从上两式得到:0201
2cos 22
d i d λ=-
因: 22
2c o s
12
i i =- 即得:2i =
15 用单色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亮环的直径为3mm,在它外边第5 个亮环的直径为4.6mm ,所用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为1.03m ,求此单色光的波长。
解:牛顿环亮环半径的表达式为:R j r λ)2/1(+=
设某亮环的干涉级数为j,它外边第五个亮环的级数为j+5, 即有: R j r j λ)2/1(2+= R j r j λ)2/15(25++=+ 两式相减得到:R
r r j j 52
25-=
+λ
代入数据:r j =3/2mm=1.5mm 、 r j+5=4.6/2mm=2.3mm 、 R=1.03m , 解出光波波长:λ= 590.3nm
16 在反射光中观察某单色光所形成的牛顿环,其第2级亮环与第3级亮环的间距为1mm ,求第19级和第20级亮环之间的距离。
解: 根据牛顿环亮环半径的表达式:R j r λ)2/1(+= 得到第j 2=2级亮环与第j 3=3级亮环的间距为:
R R j R j r r λλλ)2/52/7()2/1()2/1(2323-=+-+=-
第j 20=20级亮环与第j 19=19级亮环的间距为:
R R j R j r r λλλ)2/392/41()2/1()2/1(19201920-=+-+=-
两式相比,代入已知数据(r 3-r 2=1mm),得到:
5
739
41231920--=
--r r r r
解出第19级和第20级亮环之间的距离:r 20-r 19=0.039mm
17 牛顿环可由两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之间的空气层产生(如图),两平凸透镜凸面的半径分别为R A 、R B ,在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照射下,观察到第10个暗环的半径r AB =4mm 。
若另有曲率半径为R C 的平凸透镜C ,并且B 、C 组合,A 、C 组合,产生的第10个暗环的半径分别为r BC =5mm 、 r AC =4.5mm ,试计算R A 、R B 、R C 。
解:在图中,用单色光照射时,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2
)(221λ
δ++=h h
其中:
B
R r h 221= A R r h 222=
有暗条纹的相干条件:
2
)12(222λλ+=++j R r R r A B
暗条纹的半径:)(2B
A B A R R R R j r +=λ
对第十个暗纹:j=10,入射光波长:λ=600nm
当A 、B 组合时: 2216)(mm R R R R j r B
A B A AB =+=λ 375.011=+B A R R
当B 、C 组合时: 2225)(mm R R R
R j r C
B C B BC =+=λ
24.011=+C B R R 当A 、C 组合时: 22
25.20)(mm R R R
R j r C
A C A AC =+=λ
296.011=+C A R R 解上述三个方程,得到:R A =6.27m 、R B =4.64m 、R C =12.43m 。
18 菲涅耳双棱镜实验装置尺寸如下:缝到棱镜的距离为5cm ,棱镜到屏的距离为95cm ,棱镜角为α=179032',构成棱镜玻璃的折射率n=1.5。
采用单色光照射。
当厚度均匀的肥皂膜横过双棱镜的一半部分放置,该系统中心部分附近的条纹相对以前有0.8mm 的位移。
若肥皂膜的折射率为1.35,试计算肥皂膜厚度的最小值。
解:在图(1)中,光源S 经双棱镜折射,形成两个虚光源S 1、S 2,设S 1、S 2之间的距离为d , 近似地有:θ≈(n-1)A
并且有:2A+α=1800
A=14'=0.004rad
已知缝到棱镜的距离为:L=5cm ,θ≈d/2L 解出:d=2L θ=2L (n-1)A=0.2mm
设肥皂膜的厚度为t ,折射率为n ' 肥皂膜没插入前,干涉相长的条件:
λj y r d
=0
插入肥皂膜后,干涉相长的条件:λj t n y
r d =-'+')1(0
两式相减,得肥皂膜的最小厚度:)
1()
(0-'-'=
n r y y d t
代入数据:r 0=(95+5)cm 、y-y '=0.8mm 、n '=1.35、d= =0.2mm
计算得到肥皂膜的最小厚度:t=4.94×10-7m
19 将焦距为50cm 的会聚透镜中央部分C 切去,余下的A 、B 两部分仍旧
粘起来,C 的宽度为1cm 。
在对称轴线上距透镜25cm 处置一点光源,发出波长为692nm 的红宝石激光,在对称轴线上透镜的另一侧50cm 处置一光屏,屏面垂直于轴线,试求:(1)干涉条纹的间距是多少;(2)光平上呈现的干涉图样是怎样的?
解:透镜按题意分为A 、B 后,是两个透镜,点光源S 经A 、B 两透镜 后,形成两个象S 1、S 2 ,如图。
图中,O 1O 1'为A 透镜的主轴,已知:s=-25cm f=50cm
由:
f s s '
=-'1
11 解得象距为:s '=-50cm 由: s
s y y '
='=
β 解得象的横向位置为:y '= 1cm 也即A 透镜所成的象S 2距透镜25cm ,距系统对称轴0.5cm
同理,B 透镜所成的象S 1距透镜25cm ,距系统对称轴0.5cm 两个相干的虚光源S 1、S 2之间的距离:d = 1cm 光源到观察屏之间的距离:r 0 = 1m
(1)干涉条纹的间距: 由:λd
r y 0
=
∆, 得条纹间距:cm y 31092.6-⨯=∆
(2)因相干光源的形状是两个点光源,所以形成的干涉花样的形状为一族双曲线,见图。
在d 较小、r 0较大的情况下,花样近似地看成是明暗相交的直线条纹。
20 将焦距为5cm 的薄凸透镜L 沿直线方向刨开(见图1-4),分成A 、B 两部分,将A 部分沿轴线右移至25cm 处,这种类型的装置称为梅斯林对切透镜。
若将波长为632.8nm 的点光源P 置于主轴上离透镜L B 的距离为10cm 处,试分析:(1)成象情况如何?(2)若在L B 右边10.5cm 处放一光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干涉图样如何?
解:(1)透镜按题意分为A 、B 后,是两个透镜,点光源S 经A 、B 两透镜后,形成两个象S 1、S 2 ,如图。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
f s s '
=-'1
11 解得象距为:s 1'=35/6cm s 2'=10cm 在两透镜的公共主轴上形成两个象。
(2)在光屏上有两束光重叠,以主轴和光屏的交点为圆心,呈现出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半圆周线,见图。
由右图,解出亮条纹的半径:
λjl r j 2=
说明亮条纹的半径随干涉级数的增大而增大。
由上式可解出条纹间距:
j
l r j 2λ
=
∆ 表明亮条纹之间的距离随j 的增大而减小。
21 如图1-5所示,A 为平凸透镜,B 为平板玻璃,C 为金属柱,D 为框加,A 、B 间有孔隙,图中绘出的是接触时的情况,而A 固结在框加的边缘上。
温度变化时,C 发生伸缩,假设A 、B 、D 都不发生伸缩,以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试问:(1)在反射光中观察时,看到牛顿环条纹移向中央,这表示金属柱C 的长度是在增加还是减小?(2)若观察到有10个亮条纹移到中央消失,试问C 的长度变化了多少?
解:(1)在反射光中观察到牛顿环第j 级亮条纹的光程差为:
λλ
j h =-=∆22
条纹半径为:R j r j λ)2
1
(+
=
从上两式可知,干涉级数j 随薄膜厚度的
增加而增加。
当看到条纹移向中央时,表示条纹的半径减小。
此时在干涉场中一个确定点上,干涉级数是增加的,薄膜的厚度也在增加,,就说明金属柱C 的长度是在缩短。
(2)当光程差改变一个半波长时,干涉场中看到条纹变化一次,则有条纹的变化次数N 与薄膜厚度的变化量H ∆有如下关系式:
2
λ
N
H =∆
代入数据:10=N nm 8.632=λ
解出金属柱长度的变化量为:nm H 3164=∆
(本习题解答仅作参考)
第二章 光的衍射
1 单色平面光照射到一小圆孔上,将其波面分成半波带,求第k 个波带的半径。
若极点到观察点的距离r 0为1m ,单色光波长为450nm ,求此时第一半波带的半径。
解:当用平面光照射圆孔时,第k 个波带的半径,由:
)1
1(
2
R
r R k k
+=
λ
平行光R=∞ 解出为:λ0kr R k =
当:r 0=1m 、λ=450nm 、k=1时,
第一半波带的半径:mm m R 67.01067.010********=⨯=⨯⨯⨯=--
2 平行单色光从左向右垂直照射到一个有圆形小孔的屏上,设此孔可以像照相机的光圈那样改变大小,问:(1)小孔半径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得小孔右侧轴线上距小孔中心4m 的P 点的光强分别得到极大值和极小值;(2)P 点最亮时,小孔直径应为多大?设光的波长为500nm 。
解: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小圆孔,所露出的半波带的数目:λ02
/r R k k =,
已知: r 0=4m 、λ=500nm 、
圆孔的半径为:k
kr R k 141.00==
λ (1)当k 为奇数时,P 点的光强为最大值;
当k 为偶数时,P 点的光强为最小值;
(2)若使P 点最亮,圆孔应只露出1个半波带,即k=1,
将: k=1代入:k R k 141.0= 得到小孔直径:m m d 282.01=
3 波长为500nm 的单色点光源离光阑1m ,光阑上有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0.5mm 和1mm 的透光圆环,接受点P 离光阑1m ,求P 点光强度I 与没有光阑时的光强度I 0的比值。
解:已知:r 0=1m 、R=1m 、λ=500nm
半径为R 1=0.5mm 的圆屏所能遮住的半波带数k 1:
1)11(0
211=+=r R R k λ
半径为R 2=1mm 的圆孔能露出的半波带数k 2:
4)11(0
222=+=r R R k λ
也即通光圆环只露出第2、3、4个波带,P 点接受到的光振幅为:
1424322
1
21a a a a a a A ≈+=+-=
光强度为:21a I = 没有光阑时,P 点的光强度:I 0=a 12/4
得到:I :I 0 = 4 :1
4 波长为632.8nm 的平行光照射直径为2.76mm 的圆孔,与孔相距1m 处放一屏,试问:(1)屏上正对圆孔中心的P 点是亮点还是暗点?(2)要使P 点变成与(1)相反的情况,至少要把屏幕分别向前和向后移动多少?
解:已知:r 0=1m 、R k =2.76m 、λ=632.8nm 、R=∞
(1)根据:)11(0
2r R R k k +=λ 解出正对圆孔中心的P 接受到的半波带数为:k=3 因P 点接受到奇数个半波带,则P 点应为亮点。
(2)若使P 点变成与(1)相反的情况,则k 要取为偶数,即:k=2或4 当k=4时, m m k R r k 75020
=='
λ
屏幕至少要向前移动:Δr 0 =1m-0.75m=0.25m 当k=2时, m m k R r k 150520
=='
λ
屏幕至少要向后前移动:Δr 0 =1.5m-0.75m=0.5m
5 一波带片由五个半波带组成,第一波带为半径r 1的不透明圆盘,第二波带是r 1到r 2的透明圆环,第三波带是r 2到r 3的不透明圆环,第四波带是r 3到r 4的透明圆环,第五波带是r 4至无穷大的不透明区域。
已知:r 1:r 2:r 3:r 4=1:2:3:4,用波长500nm 的单色平行光照射,最亮的象点在距波带片1m 的轴上,试求:(1)r 1;(2)象点的光强;(3)光强极大值出现在轴上那些位置?
解:因用平行单色光照射衍射屏,则半波带的计算
公式为: 0
2r r k k λ= 已知:r 1:r 2:r 3:r 4=4:3:2:1 第一波带遮住的波带数:0
211r r k λ= 第二波带露出的波带数:o r r r r k λλ2
102222==
第三波带遮住的波带数:02102333r r r r k == 第四波带露出的波带数:0
2
102444r r r r k λλ==
波带片遮住和露出波带数之比:4:3:2:1:::4321=k k k k
若使轴上距波带片1m 的象点最亮,应取:k 1=1、k 2=2、k 3=3、k 4=4,
(1)将r 0=1m 、λ=500nm 、 k=1代入:011r k r λ= 解出: cm r 07.01= (2)从:4:3:2:1:::4321=k k k k
看出,最亮的象点接受到第二、第四两个半波带,则光
强度为:02
1242164)(I a a a I ==+= (I 0为光自由传播时的强度。
) (3)其他光强最大值的点出现在:1/3、1/5、1/7、…等位置。
6 波长为λ的点光源经波带片成一个象点,该波带片有100个透明奇数半波带(1、3、5、…、199),另外是100个不透明偶数半波带。
比较用波带片和换上同样焦距和口径的透镜时,该象点的强度比I :I 0。
解:用波带片时,象点接受到(1、3、5、…、199)共100个半波带
光强度为:21219953110000)...(a a a a a I =++++=
用透镜时,因物点到象点的光程相等,象点接受到200个半波带,
则光强度为:212200321040000)...(a a a a a I =++++= 两种情况下的光强之比为:4:1:0=I I
7 平面光的波长为480nm ,垂直照射宽度为0.4mm 的狭缝上,会聚透镜的焦距为60cm ,分别计算当缝的两边P 点的位相差为π/2和π/6时,P 点离焦点的距离。
解:缝两边的光传播到P 点的光程差: θδsin d =
相位差:θλ
πϕsin 2d =∆
从图中: sin θ≈tg θ=y/f ' 得到:y= f 'sin θ 已知:λ=480cm 、d=0.4mm 、 f '=60cm 当:2/πϕ=∆ ,由上式解得:sin θ1=0.003 P 点到焦点的距离:y 1= f 'sin θ1=0.018cm 当:6/πϕ=∆ ,由上式解得:sin θ1=0.001
P 点到焦点的距离:y 1= f 'sin θ1=0.006cm
8 白光形成的单缝衍射图样中,其中某一波长的第三级次最大与波长为600nm 的光波的第二级次最大重合,求该光波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图样中,次最大的位置:b
k λθ)(21sin ±=
某一波长的第三级次最大的位置:b
b 1
1327213sin λλθ=
+=)( 600nm 光波的第二级次最大位置:b
b
222252
12sin λλθ=
+=)( 因两个次最大的位置重合,有:32sin sin θθ=
解出某光的波长:nm 6.4281=λ
9 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1mm 宽的缝上,若将焦距为100cm 的透镜紧贴在缝的后面到,并使光聚焦到屏上,问衍射图样的中央到(1)第一最小值;(2)第一最大值;(3)第三最小值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中,衍射光的传播方向设为θ
(1)第1最小值的衍射角:b
λθ=sin
其位置:y= f 'sin θ= f 'λ/b=0.055cm
(2)第1最大值的衍射角:b
k λθ)21(sin += k=1
其位置:b
f f y λ
θ23sin '
='='=0.082cm (3)第3最大值的衍射角:b
k λθ=sin k=3
其位置:b
f f y λ
θ'
='='3sin =0.164 cm
10 钠光通过宽0.2mm 的狭缝后,投射到与缝相距300cm 的照相底片上,所得的第一最小值与第二最小值之间的距离为0.885cm ,问钠光的波长为多少?若改用X 射线(λ=0.1nm)做此实验,问底片上两最小值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 因为单缝衍射,设第一最小值到花样中央的距离为:y 1;第二最小值到中央的距离为:y 2
对第一最小值:
L y b
11sin =
=
λ
θ b L y λ=1 对第二最小值:L y b
222
sin =
=λ
θ b
L y λ
22= 两最小值间的距离:b
L
y y y λ
=-=∆12
已知:Δy=0.885cm 、 L=300cm 、 b=0.2mm ,代入上式, 解得钠光的波长:λ=590nm
当用波长λ=0.1nm 的X 射线时:mm b
L y 13105.1-⨯==∆λ
11 以纵坐标表示光强度,横坐标表示屏上的位置,粗略地画出三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包括缝间干涉)图样。
设缝宽为b ,相邻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 ,且d=3b 。
解:因:N=3,相邻两最大值间有2个暗条纹,1个次最大;又因:d=3b ,所以第3、6、9、…级谱线缺级。
以相对光强为纵坐标,sin θ为横坐标,做出衍射图样。
12 一束平行白光垂直照射在每毫米50条刻痕的光栅上,问第一级光谱的末端和第二级别光谱的始端的衍射角之差是多少?设可见光中最短紫光的波长为400nm ,最长红光的波长为760nm 。
解:在光栅衍射中,因θ∝λ/d ,波长大色光衍射角也大,所以在可见光的同一级谱线中,红光的衍射角大,紫光的衍射角小。
已知:红光波长λ
1=760nm 、紫光波长λ2=400nm 、d=1/50mm 设第一级(j 1=1)光谱末端的衍射角为θ1,
有:dsin θ1=j 1λ1 解得: sinθ1=j 1λ1/d=760/d θ1≈2.1880 第二级(j 2=2)光谱始末端的衍射角为θ2,
有:dsin θ2=j 2λ2 解得: sinθ2=j 2λ2/d=800/d θ2≈2.2920 衍射角的扎:θ2-θ1=2.2920-2.1880 =0.110≈7'
13 用可见光(400nm —760nm )照射光栅时,一级光谱和二级光谱是否重叠?二级和三级怎样?若重叠,则重叠范围是多少?
解:从上题,一级谱线末端的衍射角:sinθ1=j 1λ1/d=760/d 二级谱线始端的衍射角:sinθ2=j 2λ2/d=800/d 因:sinθ2=800/d > sinθ1 =760/d
所以,一级光谱和二级光谱不重叠。
二级谱线末端的衍射角:sinθ3=j 2λ1/d=1520/d 三级谱线始端的衍射角:sinθ4=j 3λ2/d=1200/d 因:sinθ3=1520/d < sinθ4 =1200/d 所以,二级光谱和三级光谱重叠。
14 用波长为589nm 单色光照射一衍射光栅,其光谱的中央最大值和第二十级主最大之间的衍
射角为150
10',求该光栅1cm 内的缝数是多少?
解:从题中知道,第20级谱线的衍射角为:θ=15010' 已知波长:λ=589nm ,由光栅方程:dsin θ=j λ 解得光栅常数:d=0.0045cm
1cm 内的缝数为:N=1/d=222条/cm
15 用每毫米有400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观察波长为589nm 的钠光谱,试问:(1)光垂直入
射时,最多能观察到几级光谱?(2)光以300
角入射时,最多能观察到几级谱线?
解:已知:光栅常数:d=1/400mm 光波波长:λ=589nm 当谱线的衍射级数最大时,对应的衍射角:θ=900 (1)光垂照射光栅时,由光栅方程:dsin θ=j λ 解得:j ≈4,即最多能观察到4级谱线。
(2)光以θ0= 300角入射时,光栅方程为:d (sin θ±sin θ0)=j λ
将:θ0= 300、θ=900、d=1/400mm 、λ=589nm 代入 d (sin θ+ sin θ0)=j λ 解出最大的衍射级数:j=6
16 白光垂直照射到一个每毫米有200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上,试问在衍射角为300处会出现那些波长的光?其颜色如何?
解:已知:光栅常数:d=1/200mm 、衍射角:θ=300 由光栅方程:dsin θ=j λ (j=0、1、2、3、…)
得到:λ=dsin θ/j ,代入数据,在可见光的范围内解得: j=3时,λ1=666.7nm,是红色光; j=4时,λ2=500nm, 是黄色光; j=3时,λ3=400nm, 是紫色光;
三种色光的谱线在300方向上重合在一起。
17用波长为624nm 单色光照射一光栅,已知该光栅的缝宽b 为0.012mm ,不透明部分的宽度a 为0.029mm ,缝数N 为103条,求:(1)单缝衍射图样的中央角宽度;(2)单缝衍射图样中央宽度内能看到多少级光谱?(3)谱线的半角宽度为多少?
解:已知:λ=624nm 、b=0.012mm 、a=0.029mm 、N=103条 计算得到光栅常数:d=a+b=0.041mm
(1)单缝衍射图样的中央角宽度:Δθ=2λ/b=5.960
(2)由:dsin θ=j λ和sin θ=λ/b ,解得:j=d/b ≈3.4
因衍射级数应取整数,所以j=3,单缝衍射图样中央宽度内能看到光谱的级数为3级,有n=2j+1=7条谱线。
(3)根据:Δθ=λ/Ndcos θ,在θ不太大时,θ≈0, 解得:谱线的半角宽度:Δθ=1.52×10-5rad
18 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正入射到一透明平面光栅上,有两个相邻的主最大分别出现在sin θ1=0.2和sin θ2=0.3处,第四级为缺级。
(1)试求光栅常数;(2)试求光栅的缝可能的最小宽度;(3)在确定了光栅常数和缝宽之后,试列出在光屏上实际呈现的全部谱线级数。
解:(1)设相邻主最大的衍射级数分别为:j 、j+1。
有: dsin θ1=j λ d sin θ2=(j+1)λ 两式相比:1
sin sin 21+=j j θθ 解出:j=2
再代入:dsin θ1=j λ 得到光栅常数:d=6×10-6m=6×10-3mm
(2)因第四级缺级,说明:d :b = 4:1 所以光栅缝的宽度:b=d/4=1.5×10-3mm
(3)在光屏上呈现的谱线的最大级数为j ,对应的衍射角为900, 由:dsin θ =j λ 解出谱线的最大级数:j=10
因:4、8级谱线缺级,不能被观察到,另外衍射角为900的第十级谱线也不能观察到,所以呈现在光屏上的有:
0、±1、±2、±3、±5、±6、±7、±9级谱线,共15条。
19 NaCl 的晶体结构是简单的立方点阵,其分子量M=58.5,密度ρ=2.17g/cm 3。
(1)试证相邻两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
nm N M
A 2819.023
=ρ
其中N A =6.02×1023/mol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用X 射线照射晶面时,第二级光谱的最大值
在掠射角为10
的方向上出现,计算该X 射线的波长。
解:在图中所示的晶体结构中,设计晶胞的棱边长为d ,两离子间的平均距离为d/2,每个晶胞含有四个NaCl 分子,那么其密度:
3
4d m V M NaCl ==
ρ NaCl 的质量:N M m NaCl /= 上两式联立解出:34ρN M d =
相邻两离子间的平均距离:
3
022
ρ
N M
d d ==
代入数据:nm d 2819.00=
20 波长为0.00147nm 的平行X 射线射在晶体界面上,晶体原子层的间距为0.28nm ,问光线与界面成什么角度时,能观察到二级光谱?
解:根据布喇格方程:λθj d =sin 2 代入数据:nm d 28.0= nm 00147.0=λ
解出: 14310'=θ
21 如图所示有三条彼此平行的狭缝,宽度均为b ,缝间距分别为d 和2d ,试用振幅矢量叠加法证明正入射时,夫琅禾费衍射强度公式为:
解:设单缝衍射传播到观察屏上P 的光振幅为a ,三束衍射光的实际光程差如图为θsin d 和
θsin 2d ,相位差为φ∆和φ∆2,可做出通过三缝光矢量的矢量图,将三矢量分解:
φφ∆+∆+=3cos cos a a a A x φφ∆+∆+=3sin sin 0a a A y
三缝衍射的光强度为: )]3cos 2cos (cos 23[222φφφ∆+∆+∆+=+=a A A I y x
其中: λ
θπλθ
πsin sin sin
b b a a = θλ
πφsin 2d =
∆ 即有:)]6cos 4cos 2(cos 23[sin 20v v v cu I I +++= 式中:λ
θπsin b u =
λθ
πsin d v =
22 一宽度为2cm 的衍射光栅上刻有12000条刻痕,如图所示,以波长λ=500nm 的单色光垂直
投射,将折射率为1.5的劈状玻璃片置于光栅前方,玻璃片的厚度从光栅的一端到另一端由1mm 均匀变薄到0.5mm ,试问第一级主最大的方向改变了多少?
解:玻璃片的劈尖角A : 025.020
5
.01=-≈
tgA 043.1=A 平行光经过劈尖后的偏向角: r a d A n 0125.0)1(0=-=θ 未加劈尖时的光栅方程:λθj d =sin 代入数据解出第一级主最大的传播方向: +1级谱线的衍射角:0146.17=+θ -1级谱线的衍射角:0146.17-=-θ
插入劈尖后,光栅方程为:λθθj d =+')sin (sin 0
+1级谱线的衍射角:0171.16='+
θ
-1级谱线的衍射角:0121.18-=-θ
所以两谱线的方向改变了:54'或54'-
23 一平行单色光投射于衍射光栅上,其方向与光栅的法线成θ0角,在和法线成110和530角的方向上出现第一级谱线,且位于法线的两侧。
(1)试求入射角;(2)试问为什么在法线两侧能观察到一级谱线,而在法线同侧能观察到二级谱线?
解:(1)在图中若入射光与衍射光在法线同侧
有: λθθj d =+)s i n (s i n 0
若在异侧,有: λθθj d =-')s i n (s i n 0 两式相减得到: )sin (sin 2
1
sin 0θθθ-'=
将数据011=θ、053='θ代入,解得:007.17=θ
(2)入射光与衍射光在法线两侧时,有:λθθj d =-)sin (sin 0
对j=1级谱线,
01sin sin θθλ
-=d
对j=2级谱线,其衍射角解出:
)sin (sin 2sin 2
sin sin 01002θθθλ
θθ-+=+=d
129.17.17sin 53sin 200>=-=
说明在法线两侧时,不能看到二级谱线。
入射光与衍射光在法线同侧时,有:λθθj d =+)sin (sin 0
同理解出二级谱线的衍射角:16855.0sin 2<=θ,可观察到二级谱线。
第三章 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1 证明反射定律符合费马原理。
证明:设平面Ⅰ为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光线从A 点射向界面经反射B 点,在分界面上的入射点为任意的C 点;折射率分别为:n 1、n 2。
(1)过A 、B 两点做界面的垂直平面Ⅱ,两平面相交为直线X 轴,过C 点做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C '点,连接ACC '、BCC '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C 、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三角形的斜边大于直角边,根据费马原理,光线由A 点经C 点传播到B 点时,光程应取最小值,所以在分界面上的入射点必为C '点,即证明了入射光线A C '和反射光线B C '共面,并与分界面垂直。
(2)设A 点的坐标为(x 1,y 1),B 点坐标为(x 2,y 2),C 点坐标为(x ,0),入射角为θ,反射角为θ',则光线由A 传播到B 的光程:
))()((2
2222
1211y x x y x x n +-+
+-=∆
若使光程取极值,则上式的一阶导数为零,即:
0)()(22
2
2221
2
11=+---
+--=∆
y
x x x x y
x x x x dx
d
从图中得到:21
2
11)(sin y
x x x x +--=
θ 22
2
22)(sin y
x x x x +--=
'θ
也即:sin θ=sin θ',说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命题得证。
2 根据费马原理可以导出在近轴条件下,从物点这出并会聚到象点所有光线的光程都相等。
由此导出薄透镜的物象公式。
解:
3 眼睛E 和物体PQ 之间有一块折射率为1.5的玻璃平板,平板的厚度d 为30cm ,求PQ 的象P 'Q '与物体之间的距离d 2。
解:方法一
P 'Q '是经过两个平面折射所形成的象 (1)PQ 经玻璃板前表面折射成象:
设PQ 到前表面的距离为s 1,n=1、n '=1.5 由平面折射成象的公式:11s n n s '=
' 得到:112
3s s =' (2)PQ 经玻璃板前表面折射成象:
从图中得到:s 2=s 1+d 、n=1.5、n '=1 根据:22s n
n s '
=
' 解出最后形成的象P 'Q '到玻璃板后表面的距离:d s s 3
212+=' 物PQ 到后表面的距离:s=s 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