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高三暑期语文练习四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三暑期语文练习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旦“人民”、“祖国”当起政治权力的令箭而不再作为理性和文化语汇来使用,独裁和斗争的霍乱即 _____-,“人民”、“祖国”这些硕大的词即沦为_____的刀俎和砧板。

大革命时期的法兰西,现代的德意志、俄罗斯及中国,都流行过这种不分 _______的“唯人民论”、“唯国家论”、“唯领袖论”。

A.接踵而至嗜血青红皂白 B.纷至沓来嗜血是非黑白
C.接踵而至喋血是非黑白 D.纷至沓来喋血青红皂白
1答案:A(接踵而至,就是接踵而来,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嗜血,特别爱吸血,或用于比喻,形容人凶残成性。

喋血,血流遍地。

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是非黑白,是指事理的正确与错误)
2.下列诗句与“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B.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C.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D.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答案:B(3分。

例句与B项是夸张手法。

A项为拟人,C项为比喻,D项为用典)
3.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父母相继去世,儿女们心中充满遗憾百身莫赎。

B.对您的厚爱,我深表感谢,但我是不材之木,恐怕有负先生的厚望。

C.欢迎高贵的客人来到我们这里,我一定效犬马之劳。

D.我才微学浅,驽马铅刀,恐不能担此重任。

3答案: C(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4.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地县委县政府向媒体表态,目前排放红色污水的源头已经找到,后续整改工作正在落实,水环境质量攻坚战一定会取得胜利。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真心期待,新时代的中拉合作交流之船能破浪前行,造福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与拉美的近20亿人民,续写历史的新辉煌。

C.“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与少年班代表座谈时,老校长深情勉励同学们珍惜伟大时代,以立志成才和不懈奋斗奏响民族复兴的雄浑乐章。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确是这样,如果劳动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而不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孩子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能力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4.答案: A (该语境强调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应及时弥补和改进;不符合“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再出发”的意思。


5.依据语境,填入下列语段中画横线处的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家家户户贴起红色的楹联,放眼望去如千万树红梅竞相开放。

春联,怎么看怎么像穿戴一新的红妆妺子,往谁家门前一站,就是满院喜庆,一派春光。

笑声中,漫步小巷,一一欣赏邻近人家的春联也是别样乐趣。

“百花争艳祖国春光好,三阳开泰改革事业兴”、“”、“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读着这些春天的楹联,仿佛信手推开了一扇扇温热厚实的大门,门内和谐美满,欢声笑语,花团锦簇,恍惚之中,竟有一种微醺的醉,感觉自己是与浩浩荡荡的春天迎面相逢了。

A.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
B.湖中亭湖边亭亭亭含笑,山上水山下水水水有情
C.车水马龙农家乐,花香鸟语大地春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 C春联(A.写秋天B.纯风景联D.描写的是春天的典型景物,但有感伤、迁逝之悲,与整体氛围不合。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目。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

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

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
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

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

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

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

②眊眊:昏乱,糊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B.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穷:困窘。

C.余苦其多,畏其敏畏:担忧。

D.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衰:减退。

答案:C.畏,敬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因而“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

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情酣畅。

答案:B.“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无否定;“废卷而叹”的原因是“自恨期人之浅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4分)

文:
②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4分)

文:
答案: (1)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2) 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9.请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畏服王定国?(4分)
答案:⑴因作者定罪,却无埋怨之意;⑵诗作言简义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⑶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⑷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

【参考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评论《诗经》,他认为“《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

”凭我看来,这只是了解《风》、《雅》中周衰之际的作品罢了,怎么察看《诗经》的主流呢?从前先王的恩泽衰微,然后《风》中周衰之际的作品在情理之中而发生,虽然恩泽衰微但没有竭尽,因此,还因道德礼仪而终止,认为贤在没有终止的地方罢了。

在情理之中而发生,因忠孝而终止,他的诗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现在定国因为我的缘故而获罪,贬谪到海上三年,一个儿子死在他贬谪的地方,一个儿子死在家中,定国也生病差点死了。

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可是定国回到江西,把他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我,这些诗都是言简义丰,语言平易和善,有治世之音,那些语言和德高望重的长者没什么不同。

幽愁怨愤、寄寓感叹的作品,大概也有一些,他只担心死在岭外,而来不及报答天子的恩德,而有愧于父亲和祖先罢了。

孔子说:“不埋怨天,
不怪罪别人。

”定国况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我然后放下诗卷而感叹,自恨看待别人太肤浅了。

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啊。

有一天,定国和颜长道游览泗水,登临桓山,他们吹着竹笛,饮着美酒,乘着月色而回来。

我也在黄楼上摆上酒宴来等待他们,我说:“李白死了,世间三百年没有如此快乐了。


现在,我年老了不再作诗,又因为生病而戒酒,闭门不出,门外几步远就是大江,过了一个月也没到大江边了,糊里糊涂地,真是一个老农夫了。

可是定国的诗更加精巧,饮酒毫不衰减,所到之处安闲自在,览尽山水的胜景,不因为困厄衰老而改变他的气度。

从今以后,我敬服定国的原因,不只有他的诗作啊!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0.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1.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10.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2分)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

(2分)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1分)
11.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人,(1分)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1分)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

(1分)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

(1分)以对卖卜人的恨来反衬对丈夫的思念之切。

(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宁可枝头抱香死,_____________。

(郑思肖《画菊》)
答案:(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纫秋兰以为佩 3)飞漱其间(4)但见悲鸟号古木(5)白头搔更短(6)官盛则近谀(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8)何曾吹落北风中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

所谓“放水”,就是洗澡。

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

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

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

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

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所以,天灶讨厌过年。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

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

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

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

湿浊的热气在屋子里像癫皮狗一样东游西蹿着,电灯泡上果然浮着一层鱼卵般的水珠。

天灶吃力地搬起大
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

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眼睛里现出格外凄凉的表情。

“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
天灶倒水的时候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

“天灶——”那人直起身说,“出来倒水啦?”
天灶听出是同班同学肖大伟。

“这股洗澡水的味儿真难闻。

”肖大伟大声说,“肯定是你奶奶洗的!”
“是又怎么样?”天灶说。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肖大伟挑衅地说,“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道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为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

这时天灶的父亲过来了,他说:“看你,把奶奶惹伤心了。


天灶没说什么,他往热水里又对了一些凉水。

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妹妹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该谁了?”天灶问。

……
哭声仍然微风般地从奶奶的屋里传出。

天灶把锅里的水填满,然后又续了一捧柴禾,就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

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谁不知道哇?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鱼天天呆在水里,它们都知道身上没有我白,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奶奶微妙地笑了一声,然后依然带着哭腔说:“我的头发从来没有生过虱子,胳肢窝也没有臭味。

我的脚趾盖里也不藏泥,我洗过澡的水,都能用来养牡丹花!”
奶奶的这个推理未免太大胆了些,所以母亲也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

天灶更是忍俊不禁,连忙疾步跑回灶台前,蹲下来对着熊熊的火焰哈哈地笑起来。

天灶便把听到的话小声地学给父亲。

父亲放下宫灯笑了,“这个老小孩!”
……
“天灶——”奶奶带着悲愤的腔调说,“你就那么嫌弃我?我用过的水你把它泼了,我站在你跟前你都不多看一眼?”
天灶没有搭腔,也没有抬头。

“你是不想让奶奶过这个年了?”奶奶的声音越来越悲凉了。

“没有。

”天灶说,“我只想用清水洗澡,不用别人用过的水。

天云的我也不用。

”天灶垂头说着。

“天云的水是用来刷灯笼的!”奶奶很孩子气地分辩说。

“一会儿妈妈用过的水我也不用。

”天灶强调说。

“那你爸爸的呢?”奶奶不依不饶地问。

“不用!”天灶斩钉截铁地说。

奶奶这才有些和颜悦色地说:“天灶啊,人都有老的时候,别看你现在是个孩子,细皮嫩肉的,早晚有一天会跟奶奶一样皮松肉散,你说是不是?”
“我相信!”天灶说,“我年纪大时肯定还不如奶奶呢,我不得腰弯得头都快着地,满脸长着痂?”
……
奶奶笑着离开了,天灶也笑了,他拨了拨柴禾,再次重温金色的火星飞舞的辉煌情景。

在他看来,灶炕就是一个永无白昼的夜空,而火星则是满天的繁星。

这个星空带给人的永远是温暖的感觉。

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

柴禾也烧得毕剥有声。

天灶关上屋门,他脱光了衣服之后,把灯关掉了。

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

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

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的隆隆夜色,能看见这夜色中经久不息的星星。

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课文中所学过的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预备着为他除去一年的风尘。

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

他不再讨厌即将朝他走来的年了,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他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那对红灯笼。

还有,再见到肖大伟的时候,他要告诉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13.文中天灶和同学肖大伟的对话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①结构上与上、下文形成呼应,既说明了上文天灶讨厌过年的原因又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使下文天灶坚持用一盆清水洗澡的决心更坚定。

②内容上也表现出天灶性格的倔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简要概括天灶的性格特点。

(4分)
【答案】①勤劳②倔强③纯真④叛逆(每点1分)
15.文章最后一段细致地描写了天灶洗澡的情景。

请分析这样写的意义。

(6分)
【答案】①从景物上落笔,文字优美,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和庄严神圣的氛围。

②渲染了天灶此刻激动的心情,既满足又幸福。

③呼应文题“清水洗尘”,突出此次洗澡对天灶的重大意义,标志着天灶走进青春期,迈向成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有人说迟子建通过本文把“一份浓浓的温情放在了读者的心底”,你怎么看?试探究文本的这种“温情”。

(6分)
【答案】①本文的矛盾集中在天灶和奶奶之间,年迈者和年幼者的冲突充满喜剧色彩。

②人物对话形象、风趣、幽默,极大地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③人物性格纯真质朴,无论是年幼的天灶还是年迈的奶奶都给读者以切之感。

④整体语言风格优美生动,作者把北国的风俗习惯、地方语言和民族风情融合在一起,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感受人们的精神状态。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

教养与奢华无关
梁文道
①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

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

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

②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

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一两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将其定位为“低调的奢华”。

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位,再将品位等同于奢华。

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位”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连“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③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甚远,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④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位,他们是这么说的:“×××的家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位。

”“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20年。

”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作品位,尤其不会把它
视为绅士的品位。

⑤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

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会在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

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它拂尘拭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

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10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是经过了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对它的爱惜。

这叫作绅士。

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便花钱,朝秦暮楚。

⑥他的品位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⑦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

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

“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

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

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⑧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

开着一部奔驰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

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骂上错菜的服务员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

⑨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

然而,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选自《中华文摘》,有删改)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
18.结合全文,说说真正的绅士具有哪些品质。

(6分)
19.请结合文章,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答案: 17.首先,由当今国人崇尚奢华引出人们把“奢华”当“品位”的错误认识;(2分)接着,举例论证什么是真正的品味;(2分)最后,表达对今人不重教养而重奢华的批判,指出有教养才是有品位。

(2分)
18. (6分)(1)朴实,低调不张扬;(2分)(2)惜物(答“爱惜拥有的物质”亦可);(2分)(3)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或答“具有教养,看重教养的后天的自我养成”亦可)。

(2分)
19.表明只有有教养的人才是真正称得上有品位的人,而今人却因教养困难奢华容易而误把奢华当作品位。

(2分)批判了现代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以及教养的匮乏。

(2分)指出人们对品位的错误认识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目标的偏离。

(2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超越是一种胆量,一种能力,一种状态。

也有人说超越是有限度的,有些事情还是要一步一步。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其盛可知矣。

自毕师铎、孙儒之乱,荡为丘墟。

杨行密复葺之稍成壮藩又毁于显德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九》)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杨行密复葺之稍成壮藩又毁于显德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
22. 作者洪迈是(朝代)人;文中“扬一益二”的“益”即现在的市。

(2分)
23.根据材料,说出有唐以来扬州城经历了哪些劫难。

(3分)
二、/Nav/List/List_464.shtml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Nav/List/List_464.shtml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