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 经




内 在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a、β受体结 合,使消化管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唾液变粘稠
迷 走 神 经: 副交感 (横结肠以前) 神经
盆 神 经: (横结肠以后)
节后纤维释放Ach与M 受体结合,使消化管 运动增强,消化腺分 泌增多,唾液变稀薄
三、 小 肠 内 消 化
(一)胰液及其作用
•性质:无色无味呈弱碱性,PH7.8-8.4,分泌1.0-2.0L/日
•成分与作用:水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胰淀粉酶:分解 淀粉为麦芽糖;胰脂肪酶: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胰 蛋白酶原在肠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为小分子多肽;糜蛋白酶原在已经激活的胰蛋白酶的作用 下转化为糜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小分子多肽;二者共同作 用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内因子的作用:协助B12吸收 •黏液的作用:中和胃酸;形成胃黏液碳酸氢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
1.胃的基本运动形式
(二)胃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维持一定的形态和位置 2.容受性舒张:是胃的特殊运动形式 3.蠕动:形成胃排空的动力
2.胃的排空 胃排空的动力:是胃的运动;胃排空的阻力:是幽 门括约肌的收缩 三大营养素的排空顺序:糖>蛋白质>脂肪;混合 食物为4-6小时 胃排空的特点:是间断进行的(受肠胃反射的影响)
•所以:胰液是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
•来源:胰腺的导管细胞和腺泡细胞
•临床连接:胰腺炎
(二)胆汁及其作用
来源及性质:肝细胞分泌。肝胆汁(金黄色弱碱) 胆囊胆汁(暗绿)
成分:主要是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和无机盐等 作用:1.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协助脂溶性维生素
A、D、E、K的吸收;3.中和胃酸;4.利胆 特点:不含有任何消化酶
○ Na+
氨 基 酸 转 运 系 统
(三)脂肪的吸收
机制
甘油
混合微胶(粒中、短链
脂肪酸 脂肪酸) 甘油一脂
甘油三脂
载脂
乳糜微粒 胞吐
淋巴管
血管
途径:淋巴途径为主。
(四)无机盐的吸收
1.钠和水的吸收 肠上皮细胞底-侧膜上存在着钠泵,使Na+逆电-化学梯度
而主动转运。肠腔中的Na+,95~99%被主动吸收。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通过肽类递质完成局部反射
二、体液调节
激素名称 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 缩胆囊素 抑胃肽
分泌的部位与 细胞
胃窦、十二指 肠G细胞
十二指肠、空 肠S细胞
十二指肠、空 肠I细胞
十二指肠、空 肠K细胞
主要作用
引起释放的因 素
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的 迷走神经兴奋
运动促进胰液和胆汁的 蛋白质的消化
1.唾液及其作用 •来源:三大唾液腺 •性质:无色无味低渗中性液体,分泌1.0-1.5L/日 •成分:99%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主要成分是淀粉酶 •作用:湿润和溶解事物产生味觉;净化口腔;
杀菌;分解淀粉为麦芽糖;排泄作用。 2.咀嚼和吞咽(自渎)
注意三个阶段
二、胃内消化
(一)胃液及其作用
•来源:壁细胞—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胃蛋白酶原;黏液 细胞—碱性黏液
Na+的吸收往往伴随着 水、葡萄糖、氨基酸和负 离子等物质的吸收。
水的吸收是被动的。
2.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易化扩散方式在小肠上段被吸收。 而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在回肠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A、D、E、K需要胆盐协助
复习思考
1.胃液的成分、作用与胃酸分泌机制 2.为什么说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 3.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各是什么? 4.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各有哪些?
口 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 吗啡)。
胃 酒精和少量水分。 大肠 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 葡萄糖和一些药物。 小肠 能力最强、种类最多, 是主要吸收的部位。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①面积保证:长5~6米+皱褶 +绒毛+微绒毛→200m2; ②设备保证:酶多+转运工具
+运输途径; ③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
分泌
产物
促进胰液和单质的分泌, 盐酸、脂肪酸、 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 蛋白质的消化
产物
促进胰酶分泌、促进胆 蛋白质和脂肪 囊收缩和胆汁排放、加 的消化产物 强促胰液素的作用
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 葡萄糖、氨基
刺激胰岛素分泌
酸脂肪酸
(二)大肠的运动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或
多袋推进运动,蠕动。
集团蠕动 通常始于横结肠,快
速蠕动至降结肠或乙状结 肠,产生便意。多在早餐 或进食后发生,每日发生 3~4次。
(三)排便
大脑皮层
便意
粪便
直 肠 壁 内 盆神经 脊 髓 腰 骶 盆神经 感受器 腹下神经 段 的 初 级
排便中枢
降结肠、乙状 结肠和直肠收 缩,肛门内括 约肌舒张
•性质: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1.5。分泌1.5-2.5L/日
•成分:水;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
•盐酸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酸 性条件;使蛋白质变性;杀菌;进入小肠内促进胰液和胆汁 的分泌;进入小肠内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在盐酸的作用下被激活成胃蛋白酶使蛋 白质转化为大分子的多肽
(三)小肠液及其作用(自学)
(四)小肠的运动
1.小肠运动的形式 (1)分节运动 以小肠环行肌为主舒缩的活动。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主要作用 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2)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特点 小肠近端的蠕动速度>远端。 作用 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蠕动冲 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一次将食
糜从小肠始端推送到末端,甚至推送到大肠。肠运动时,产 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肠蠕动亢进,肠鸣音增强;肠麻痹,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回盲括约肌的功能:有利于小肠内容物与消化液混合 及向前推进回盲瓣的功能阻止结肠内容物反流入小肠;控制 回肠内容物进入大肠的量。
四、大肠的功能
(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 (pH8.3~8.4)。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免遭机 械损伤和润滑大便。 大肠内细菌:多种(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 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 布,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 约繁殖生存。若滥用抗菌素 可导致菌群失调而致病。
约3~8h; ④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有唧
筒样作用。
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糖的吸收
淀粉酶
双糖酶
食物中的淀粉
麦芽糖
单糖(葡萄
糖、半乳糖、果糖)。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 吸收机制 是逆浓度差、耗能(能量来自钠泵)的继发性 主动转运。
(二)蛋白质的吸收
以氨基酸的形式主动 吸收入血液
蛋白酶 氨基肽酶
排便
肛门外括 阴部神经抑制 约肌舒张
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达到此阈值时 即可引起便意。如对便意经常予以制止,就使直肠渐渐地对粪便压力刺 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 得干硬,引起排便困难,这是产生便秘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第六节 吸 收 一、吸收的部位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吸收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吸收(absorption) 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 淋巴液的过程。
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