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回忆》教案.11doc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回忆
——孙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
2.通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分析人物形象。
2.赏读重点句段,体会小说清新朴素的语言。
3.圈画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句段,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悟战争期间深厚、融洽的军民鱼水情。
2.引导学生懂得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可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
惜幸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体悟战争期间的军民鱼水情。
懂得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可贵。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交流合作、分析引导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流血牺牲似乎是战争留给人们定式化的映象。
然而战争是否总给人们留下血腥、残酷、悲痛的记忆呢?当然不是。
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一篇用独特视角描写战争的作品——孙犁先生的小说《山地回忆》。
二、关于孙犁及荷花淀派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创始人。
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初步了解了白洋淀人民群众的生活。
1944年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他的成名作《荷花淀》。
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1958年出版了作者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因荷花淀即白洋淀得名,也因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得名。
其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韩映山、丛维熙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以写冀中农村水乡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为主,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语言清新朴素,有“诗体小说”之称。
早期作品多吐露泥土和水乡的气息,因此荷花淀派的小说也属于“乡土小说”的范畴,此创造风格对后来写农村题材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了在一次工业展览会看到故人穿的“阜平蓝”粗布短褂,引起了“我”对当年在阜平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和深厚情谊及“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2.同桌合作,概括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
例如:展览会上遇故人
河边相遇论卫生
妞儿为“我“做袜子
“我”帮妞儿家贩枣子
买织布机,妞儿学纺织
四、人物形象分析
(一)速读课文,找出“我”与女孩妞儿斗嘴的对话部分,分析妞儿的性格特征。
1.学生自己速度课文,圈画出对话部分,有7至40自然段,43至64自然段,68至79自然段。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分析女孩妞儿的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
(爽快率直、伶牙俐齿、毫不示弱、任性泼辣。
)
2.跳读课文,找找文中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来表现妞儿的形象?
明确:几件小事和一些细节还能看出妞儿的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例如:*妞儿给“我”做袜子。
*邀“我”去她家洗脸
*为“我”做好吃的。
*妞儿买织布机,学纺织。
3.与妞儿相比文中的“我”(八路军)又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呢?
明确:大度、实在、坚强、勤快、热情、乐于助人。
老师点拨:孙犁的这篇小说写的虽是家常闲话、纺纺织织,却表现了我们军民关系的团结融洽和根据地人民淳朴、愉快的生活气氛。
文中刻划的妞儿的形象,其实也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她们一个个都是那样坚贞美丽,活泼可爱。
五、总结: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我们看到了一个爽朗天真、质朴善良、勤劳热情的女孩妞儿,同时我们也初步感受到了那个战争年代,军民之间深厚、融洽的鱼水之情。
孙犁将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性美与人情美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出来,并热情地将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
六、布置作业
1.完成配套习题4、5、6题。
2.课后阅读孙犁的《荷花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感悟小说的语言特点。
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结孙犁的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简要的环境勾勒
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能例外。
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
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请同学们齐读)
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数雕,言简而意无穷。
二、清新自然的语言
孙犁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
语言,尤其是对话,是孙犁创作中极为精心的方面。
他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
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
有些对话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
例如:“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
”
……
“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
这一组对话中,并无什么优雅的辞藻,可真是活灵活现,今天读来,只感到人物还栩栩如生,“我”的话,句句仿佛是被动的回答,但巧妙地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女孩子的话,则让我们看到女孩子美好的心灵和矫羞的情态,真是回味无穷。
即使是交代性的语言,作家也不是随便苟且。
例如小说的最后说:“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当年的女孩子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可是美好的心灵和要强的性格没有变,由此可见,“我”怀念她,就是因为她的美好和进步,决没有什么个人的情愫。
寥寥数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三、小说的叙述方式——倒叙
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用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的值得怀念的人。
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四、孙犁小说的特点
孙犁的作品,不仅有美的乡土、人物,美的思想感情,还有美的语言、文体,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散文化的小说”,甚至“诗化的小说”,这使孙犁的小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品位,独树一帜,影
响深远。
首先,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其次,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
另外,孙犁重视创作技巧、表现能力。
五、总结
孙犁的作品看来似乎平淡,但从平淡中显出新鲜;表现简朴,而于简朴中含着隽永;近乎轻柔,却从轻柔中透出刚强。
凝结着他对于人民和祖国的深沉爱恋,也饱含着对于他们命运的热烈关切。
六、布置作业
阅读孙犁的作品及有关评论文章,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山地回忆
孙犁
妞儿: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
军民鱼水情“我”:大度、实在、坚强、勤快、热情、乐于助人
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
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
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
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
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
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
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
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
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
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
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
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是的,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人生本就不是尽善尽美,也正因为有了缺憾,才显得是那么的多姿多彩。
心情平和,与是非渐行渐远,再多的兵荒马乱,也抵不过时光的洪流,唯有日常才惊天动地。
夫切菜,妻拌菜,菜菜交缠,洒在热腾腾的面条上,剥头蒜就着,哧啦哧啦的,心里爽透了。
这世间最美的,不就是这样的烟火么。
人生,是一个苏醒的过程。
一首经典,低徊吟唱,年少不知歌者意,再听已是曲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