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在化学变化时易失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3.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4.红葡萄酒具有养颜、软化血管、抗癌等保健功能。

红葡萄酒中含有花色苷,其化学式为C16H16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38个原子构成
B.该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4
D.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3
5.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A.因为水和冰的状态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B.镁原子和镁离子的质子数相同,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
6.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多种饮料、果冻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有毒,摄入过多可使人致癌。

常用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8O4。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B.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C.经常吃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
D.该塑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是122438164
7.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

向左盘烧杯中加入27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右盘烧杯中加入铁粉,若天平最终平衡,则加入铁粉的质量为()
A.56g
B.28g
C.27g
D.29g
8.水是生命之源,与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比电解水实验,利用新型催化剂和太阳能分解相同质量的水可以制得更多的氢气
B.鱼能生活在水中,是因为氧气可溶于水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且质量比为2: 1
D.从微观上分析: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9.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还加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10.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水铸成锅铁生锈
B.木柴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汽油挥发石蜡熔化
D.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瓷碗破碎
1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2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20 20 x
A.丙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 D.甲物质含有乙和丁中的所有元素种类
12.对以下化学中的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
C.变化观: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不同使得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目的是_____;
(2)装置B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装置D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为了检验C中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装置C中实验现象是_____。

证明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4)根据本实验,点燃装置E中尾气的目的是_____,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_____(填写一条化学性质)。

14.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思路,请根据下图仪器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用途______(写一种)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小雪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了仪器①⑤⑧,她还需选择上图仪器中的____(填序号,下同);小慧同学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她选择的仪器除了⑤⑥之外,还需要是______,小红同学认为小慧的实验装置还可用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请写出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级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有关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的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

该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的胶头滴管,使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锥形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的选择无关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颜色
B 密度
C 溶解性
D 与氧气是否反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3)氮气在很多域用途广泛,实验室用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取氮气。

①实验室制取氮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②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收集氮气时可用排水法,但不宜用排空气法,除排水集气法外,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粉末共33.2g加热制取氧气,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请在如图2所示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4时段变化示意图。

18.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将1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其中,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物的总质量记录于如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g)
第1次20 39.9
第2次20 59.8
第3次20 79.7
第4次20 99.6
第5次20 119.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下图画出氢气的产生曲线。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①中所得气体是______,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2、11、12,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故A错误;
B、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B正确。

C、①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11、12,分别为氧、钠、镁元素,其中钠、镁属于金属元素,故C错误。

D、①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④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也在不停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试题分析: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锈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中含有氢元素,D错误。

故选D。

考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4、D
【详解】A、一个红葡萄酒(C16H16O6)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共38个原子,故选项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葡萄酒(C16H16O6)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是化合物,故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红葡萄酒(C16H16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6)+(16×6)=304,故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红葡萄酒(C16H16O6)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6):(1×16):(16×6)=192:16:96=12:1:6,故选项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组成、构成,分子的由原子构成的基础知识,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之比。

5、B
【详解】A、水和冰的状态虽然不同,但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镁原子和镁离子的质子数相同,它们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是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纯净物铁是由原子构成的,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例如硫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

6、B
【详解】A 、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 、饮料中含塑化剂,塑化剂有毒,对人体健康不利,故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符合题意;
C 、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中含有塑化剂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应少吃,不符合题意;
D 、该塑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是:12×24+1×38+16×4,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7、B
【详解】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

向左盘烧杯中加入27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气体生成,故左盘增重27g ,向右盘烧杯中加入铁粉,若天平最终平衡,则右盘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差是27g 。

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为x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
2442Fe + H SO =?FeSO +6x H 52y
562=x y
y=2x 56 x-2x 56
=27g ,解得:x=28g ;故选B 。

8、D
【详解】A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相比电解水实验,利用新型催化剂和太阳能分解相同质量的水可以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故选项错误;
B 、鱼能生活在水中,只能说明水中溶有氧气,不能说明氧气可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C 、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且质量比为1:8;故选项错误;
D 、从微观上分析: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成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9、B
【分析】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A.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B. 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C. 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二氧化锰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选项正确;
D.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选项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A. 铁水铸成锅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B. 木柴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也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 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 CO2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1、D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30g﹣0g=30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0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0g﹣10g=10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0g﹣10g=20g,故x的数值为20g﹣0g=20g。

【详解】A、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C、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g:20g=1:2,选项错误;
D、甲物质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物质含有乙和丁中的所有元素种类,选项正确,故选D。

12、D
【详解】A、分类观:冰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干冰是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因此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A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B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变化观:化学变化从微观上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C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不同使得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D认识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制取一氧化碳(意思对即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意思对即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防止污染空气可燃性
【详解】(1)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可以通过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的反应制取一氧化碳,所以,A装置的目的是制取一氧化碳;
(2)在制取的一氧化碳中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为了避免对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判断的干扰,应除去二氧化碳,所以,装置B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

所以,装置C中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证明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4)由于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所以,点燃装置E中尾气的目的是防止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可燃性。

CaCO+ 2HCl = CaCl+ H O + CO
14、烧杯、配制溶液(正确即给分)④⑦⑨①③⑧
3222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②为常用的烧杯,配置某种溶液时,需要将溶质先溶解,常用烧杯作为溶解固体的仪器;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为发生装置,所以需要酒精灯加热,因此选择④,而题目中选择试管作为发生容器,所以需要单孔橡胶塞密封发生容器,因此选择⑧,根据⑧中导管的连接情况,判断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因此还需选择⑨,所以需要补充④⑦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为固液反应,选择⑤⑥外,还需①试管作为发生容器,③长颈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⑥带有长导管,所以可以选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气,因此选择⑧收集氧气,所以需要补充①③⑧;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15、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体体减少,压强减小,气体进入气球,所以气球鼓起Ca(OH)2+CO2=CaCO3↓+H2O 【分析】(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内压强减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后,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详解】(1)将收集满的CO2气体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时,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试管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压强随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试管中的液体上升,形成一段液柱;故答案为: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2)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烧瓶中时,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烧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压强随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中,气球膨胀;
故答案为: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体体减少,压强减小,气体进入气球,所以气球鼓起;
Ca(OH)2+CO 2=CaCO 3↓+H 2O 。

16、A 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C E A 用气囊收集
【解析】(1)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与氧气是否反应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颜色与收集方法的选择无关;故填:A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气体;氧气不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
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故填: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C ;E ;
(3)①该反应中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该选取固-液混合加热型装置,故填:A ;
②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收集氮气时可用排水法,但不宜用排空气法,除排水集气法外,还可以用气囊收集。

故填:用气囊收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1)24.5g ;(2)
【详解】解:(1)t 0→t 1时段氧气质量为0,其原因是没有达到分解温度;t 3→t 4时段反应结束,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

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32MnO 2KClO 2KCl+3O 24596x 9.6g


245x =969.6g
解得:x=24.5g ,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

(3)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3.2g-24.5g=8.7g ,其中锰元素的质量为8.7g×2
555516+⨯×100%=5.5g 。

在t 0→t 4时锰元素
一直不变,为5.5g 。

如图所示。

18、0.4g;65%;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结束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0g+20g-119.6=0.4g;(2)设生成0.4g的氢气需要锌的质量为x。

2442
Zn+H SO=ZnSO+H
652
x0.4g

65x
=
20.4g
x=13g;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13g
100%65% 20g
⨯=;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恰好反应时,生成氢气0.4g,消耗稀硫酸80g,反应完后气体质量不再增加,可得氢气的
产生曲线:。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O21∶2
【详解】(1)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分析解答;(2)根据微观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1)由图可知,①中产生的气体比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要小,故①中所得气体是氧气,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2)由图可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方框内的微粒应为1个氧分子,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