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中外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汇总导学案(无答案)-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使用学案
素养 提升
梳理教材:基础知识 拓展补遗:有助于扩展知识
能力 提升
主题探究: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 典型即练:高考真题演练
2、教师讲解
(1)依照课本编排,按照时序,梳理单元知识。 (2)明晰概念,概括阶段特征,形成基本认识,培养学科素养。 (3)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整理总结
如何备考
(一)备考重点:主干知识、构建网络
【高考复习六大模块】 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 184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 3500~15世纪)★ 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2)整理导学案和试卷。(保存好所有试卷试题,错题整理以附页粘贴或专有笔
记。)错题集
4、限时训练
选用历年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试题,限时训练。
基础为王,技巧为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 基。
4.创新性 体现在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
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对 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 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运用创新思维, 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六大核心内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是历史学科的理论保证。是研究历史的主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
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必修2、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的运动3、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达尔文进化论(一)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4、科学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5、自身实践:达尔文的科学探索(二)著作:1859年《物种起源》(三)主要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二、赫胥黎:1863年《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猿同祖论”进一步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三、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方案》P158▲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1)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2)根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1)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明都经历了长期的、曲折的复杂过程,是无数勇于献身的科学家奋斗努力的结晶。

(2)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自然科学在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中,又起到了巨大作用。

人类文明的引擎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改进(一)背景:1、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对动力的需要。

2、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二)万能蒸汽机的创制1、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但弊端严重;2、1782年万能蒸汽机诞生,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的“万能的原动力”3、1785年,万能蒸汽机首先投入一家纺纱厂使用,且很快在不同工厂得到推广。

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工厂的大量出现之后,世界进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的意义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动力(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近水建厂交通发达、资源丰富。

阶段特征归纳与练习导学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特征归纳与练习导学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统编版历史阶段特征的归纳提示: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很重要。

阶段特征指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方面的与众不同。

掌握方法:明确知道这一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高度概括。

一、中国古代文明(一)、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21年),历经原始社会、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1.夏商西周:政治上:以分封制、宗法制为核心。

最高执政权未走向集中。

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经济上::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

文化上:中华文明奠基,有彩陶文化、甲骨文、青铜文明。

民族上: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2.春秋战国: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士阶层)崛起。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经济的兴起,井田制瓦解。

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

军事上: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民族关系上:各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加强。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历经秦朝、西汉、东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阶段。

政治上: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重农抑商是基本国策。

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科技领先,文化气度恢宏。

民族关系上:各民族友好往来是主流,如张骞出使西域。

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历经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和南北朝对峙,这一时期是封建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

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

经济上:北方经济遭战乱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寺院、庄园经济发展。

文化上:佛教、道教兴起,儒学受到冲击。

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历经隋朝的短暂统治和唐朝的统一繁荣。

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创新。

经济上: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对外贸易海陆并举,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文化上: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

东台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时间结构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高考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目标解读]1.知道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作用。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宗法制、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联系,特点。

二,阅读教材梳理本课基础知识: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2)内容:(3)对象:(4)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5)影响:思维点拨——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是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维误区。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2.宗法制(1)目的:(2)内容:(3)影响:(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三问题探究一宗法制对后世有何深远影响?问题探究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四课堂检测:1 (2014·海淀区期末考)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2 (2014·济南市高三调研)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3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四课后总结:第2讲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考大纲]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目标解读]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高三复习历史阶段特征图解[学案]

高三复习历史阶段特征图解[学案]

高三复习历史阶段特征图解
来安半塔中学陈正义
一、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古代希腊、罗马
二、中国古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欧洲中世纪时期
三、明朝时期——近代西方(14世纪——17世纪中期)
四、清朝时期(西方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五、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1、民国前期(1912年——1927年)——西方:一战及战后调整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年——1937年)——西方资本主义的重大调整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阶段(1937年——1949年)
(1)1937年——1945年(八年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
(2)1945年——1949年(新主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战后世界的重大调整
六、新中国时期
(1)新中国成立——1976年,社会主义建立及曲折发展—西方资本主义黄金时期—苏联改革
(2)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开放)——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高中历史复习课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高中历史复习课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高中历史复习课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编写人:李晓明审核人:李晓明审批人:岳明【使用说明】1.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复习任务,全力投入,确保高效;2.分层完成,A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B层全部完成,标“★”题目要求为C层选做;3.依据复习指导快速背诵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

将背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4.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复习目标】(1)新航路的开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工业革命(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相关考点】1.近代中国:列强武装侵略、经济结构的变动、思想解放潮流、社会生活变迁2.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历程、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3.现代世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基本观点】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复习引导】知识导学1.新航路的开辟[复习要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大西洋入印度洋意大利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影响:[突破]阅读图片:(1)根据图片所示,概述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分析航海家们进行探险的动力。

(2)上图反映的是哪次著名的航海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此次航海活动所展现的科技成果。

(3)分析上述两次航海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有何启示?A.西方航海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高三历史导学案

高三历史导学案

高三历史导学案课程概述高三历史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学生接受中华文化教育的最后一次机会。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分为清末民初、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三部分,世界现代史主要包括二战期间和冷战时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代史,进一步感悟历史的启示,增进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通过学习历史事件的细节,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意义以及它们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2.发展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历史课程的学习强调对细节和背景的理解,以及对不同的因素和事件的分析和比较。

学生在比较不同事件和时期的同时,也可以发展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了解多元文化:本课程涵盖了中国和世界的多个历史时期,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以及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模块一:清末民初1.清朝末年的政治形势:包括清朝的垮台原因和逐渐崩溃的历程。

2.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民主宪政运动:介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等,反映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历史发展。

模块二:抗日战争时期1.政治局势与军事形势:介绍中国民族抗战的背景、憎战以及抗日的过程。

2.抗战期间的社会与文化:介绍抗日文化的形成,并阐述其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模块三:新中国的成立以来1.建国初期的政治文化: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包括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这三个时期的政策、影响和改革。

模块四:二战期间1.德国和苏联在二战中的竞争:阐述英法两国在二战中的战争历程。

2.日本和美国在二战中的角逐:介绍日本入侵东南亚和太平洋,以及美国的反击战争历程。

模块五:冷战时期1.美苏领导的两个阵营的竞争:介绍中美在朝鲜战争中的历史形势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局势。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班级姓名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原始社会与夏商周时期(远古—BC771年)【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3、知道人类有食物生产者向食物采集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选必)4、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商贸活动。

(选必)【阶段特征】总体特征先秦指我国秦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原始社会: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遗址1、概念:旧石器时代是指以制作石器的时代。

2、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点遗址:(1)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2)生产和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

(二)新石器时代1、概念: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生产和生活特点:人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陶器,开始,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2)文化遗存特征:分布,奠定了的发展基础。

(3)文化遗址代表: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陶器,以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出现在。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出现在。

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出现在。

代表器物是,被称为“蛋壳陶”。

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出现在。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

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出现在。

出土了精美的,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三)原始社会特征政治层面:原始社会先后经历了、和三个阶段。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产生,出现和的初始形态; 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传统。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连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主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进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重点:欧洲列强加紧入侵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教学进程:一、导入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

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回想新航路首创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危害。

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根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

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以下:第一,由学生浏览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

例如: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是谁?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何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并可扩大、引申: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获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终究采取了什么方式?四、小结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产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入侵亚洲的结果。

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5篇

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5篇

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5篇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5篇老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也要对别人的经验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基本信息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执教者陈翔课时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河人版九年级上13课教材分析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讲述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的世界历史知识比较肤浅,尤其对本课的历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历史知识过于专业化、成人化,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优秀品质通过本课学习,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环节相互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欧美国家的巨变这个单元的三方面的变:一是文艺复兴,是思想领域的巨变;二是新航路的开辟,这个是地理发现方面的巨变;三是英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是政治方面的巨变。

高二(16)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人民版)

高二(16)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人民版)

高二(16)班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第1课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版)★基础过关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特点:(1)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性宗族为主,包括和(2)分布区域:集中在北方流域,同性多分布在北方和(3)君臣关系:君臣权利与义务较为明确,进一步彰显周王的最高地位,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五项权利:、、...五项义务、、、、(4).诸侯关系:以关系分配国家政治权利,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纵向联系3.影响:(1)积极: (2)消极:4.婚姻原则:政治意义(二)西周宗法制1.来源: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2.来源及主要特点:(1)核心:(2)(3)3.影响:(1)(2)(3)(三)巩固高考:1、(2013年高考)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2014新课标Ⅱ,24,4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3、(2010·新课标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4、(2012浙江13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3广东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二全册导学案(无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二全册导学案(无答案)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耕作方式的演变;1、刀耕火种:2、铁犁牛耕的发展:(精耕细作的方式)(1)时期:铁农具出现,使用范围扩大,牛耕技术推广影响:(2)西汉:牛耕逐渐,铁制农具得到改进、样式增多、数量超前(曲柄锄、大镰、耧车、铁铧);(3)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开始出现;(4)唐朝:出现;(二)土地制度(生产关系)1、基本形态(1)奴隶社会:(表面国有、实质私有)(2)封建社会:①国家土地所有制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主体地位)2、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的危害④明清时期阻碍了(三)赋税制度:田亩税、人头税、徭役(略)(四)水利建设(五)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手工业的主要类型(经营形态)1、工业:线索:——部分流通——占有相当的比重——近代破产2、工业:线:投放市场——主导3、工业:线:不投放市场——技艺高——主导地位(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部门与成就1、纺织业:(1)发展概况A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距今8 000年前)原料:麻、葛蚕丝工具: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等B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国有六职”之一)。

可见统治者对纺织业的重视。

C :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D唐代:兴起;官营纺织业的相当大规模;E宋代:种植推广到地区;F元代:黄道婆推广技术,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F明代:面积普遍扩大;手工工场出现,萌芽2、冶铸业(1)青铜冶铸业A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小件铜器;B商周时代,达到很高造诣。

(2)冶铁炼钢技术A ,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炼铁;B : 从块炼铁到生铁,出现炼钢和淬火工艺C汉武帝时推行制度。

D东汉杜诗发明。

(装置)E南北朝:(1)陶器:产生——原始时代彩陶、龙山文化黑陶;独特技术——唐三彩(2)瓷器A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B商代到东汉——陶到瓷的过渡时期C唐代: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确立“”的格局唐晚期首创工艺(长沙窑),有诗文D唐宋名窑:E元代、釉里红F ——康熙年间发明,雍正时期达顶峰;珐琅彩。

高三上册历史导学案

高三上册历史导学案

高三上册历史导学案
目录
•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三章:改革开放新时期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
•第五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哪些历史变革?
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方针政策和道路选择是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实行途径有哪些?
•1957年到1966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怎么发生的?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有哪些?
第三章: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背景、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后期的挑战有哪些?如何应对?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是怎样的?
•新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战略环境变化?
•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取得成就和遭遇挑战的历程有哪些?
•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五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什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以上章节仅供参考,实际学习中可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自行调整。

在学习每章节的时候,需要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课堂讲解,自行补充知识点。

同时,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写好历史文献,完成好历史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汇总中国古代史阶段总特征先秦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第一个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唐朝:中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宋元时期: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的时代明清时期: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到顶峰记忆古代六个时期的时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主要指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3、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4、隋唐时期:(581——907年)5、宋元时期:(960——1368年)6、明清时期:(1368——1840年)一、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前770——前221年)(1)政治:、逐渐崩溃,礼崩乐坏;、社会动荡,阶层兴起;(2)经济:出现和使用,提高生产力,瓦解,逐渐确立;(3)文化:出现局面、兴起;(4)民族关系: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联系增多,出现第一次。

二、秦汉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1)政治:秦汉王朝建立和巩固了制度;(2)经济: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小农经济)(3)文化:秦统一文字,汉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如、、等;(4)民族关系:边疆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频繁,联系加强;(5)对外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汉代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和亚欧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

三、魏晋南北朝(220——589年)1、三国鼎立(220—280)——西晋短暂统一(280—316)——东晋十六国对峙时期(317—420)——南北朝对峙时期(420—589)2、阶段特征:(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地主阶级分化为士族和庶族(2)经济:经济屡遭战乱破坏,经济迅速发展,与北方差距逐渐缩小,水平较低;(3)文化:盛行,的书法艺术出现,以形写神绘画论(4)民族关系:五胡内迁,尖锐,民族政权迭起,民族进一步加强;(5)对外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四、隋唐时期(581——907年)(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2)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城市规格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3)文化:隋唐文化开放,在人才选拔方面实行,文学上盛行;(4)对外关系: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密切。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1、政权更替:五代十国时期(907——979)—辽(916 ——1125)、北宋(960——1127)、西夏(1038——1227)并立时期——南宋(1127——1276)、金(1115 —1234)对峙时期——元统一(1271—1368)2、阶段特征:(1)政治:国家有分裂到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2)经济:城市布局被打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最终移至南方;(3)文化:宋元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上有、,文学上,艺术上注重,儒家思想上升为,更加注重个人(4)民族关系:民族政权林立,各族交流联系密切,出现局面;(5)对外关系: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六、明清时期(1368——1840年)(1)政治:积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消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经济:积极:高度繁荣,发达,产生并缓慢发展消极:仍占主导地位;(3)文化:积极:明清出现进步思潮,如,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等早期民主思想消极:传统儒家思想禁锢人们思想(4)对外关系:对外政策渐趋保守,实行、,开始遭到西方侵略。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主要线索:屈辱史:、、、的入侵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并一步步沦为抗争、探索史:农民阶级发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无产阶级革命领导群众广泛参与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起。

一、两次鸦片战争(1840——1894年)阶段特征:(1)政治:封建君主专制日益腐败,中央集权面临危机;中国一步步沦为中华民族奋起,农民阶级发动(2)经济:逐步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出现、(3)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但传统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出现“西学东渐”(4)外交: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逐渐遭到冲击;开始主动向西方、(5)风俗: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式受到影响,开始发生变化(6)史观:文明史:中国开始由文明向文明演进;全球史:中国被迫卷入,“闭关”局面被打破;现代化: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进程。

(7)列强侵华方式:输出为主(第一次工革)二、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1911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阶段特征:(1)政治:封建君主专制日益腐败,空前严重;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维新派发动,革命派发动;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清末新政”,但实质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未体现近代民主化;(2)经济:初步发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但仍占主导地位;(3)思想:封建专制思想仍根深蒂固;但逐渐开始受到西方影响,“实业救国”思想影响;(4)外交:“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主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5)列强侵华方式:输出为主,输出为辅(第二次工业革命)三、辛亥革命后(1912——1924年)阶段特征:(1)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上台后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袁世凯下台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军阀封建割据混战;(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但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经济进入萧条时期;在农村仍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仅局限在沿海发达城市);兴起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和五四运动(核心内容)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一、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阶段特征:(1)政治:国共第一次合作,并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和列强在华根基;(2)经济:发展停滞进入萧条期;在广大农村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思想:“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进一步传播。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阶段特征:(1)政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国基本统一;1931年后,日本侵略我国东三省,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严重;后期,国民政府积极准备抗日防御措施;(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3)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抗日战争(1937——1945年)(1)政治:民族矛盾严重,全民族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并取得胜利;(2)经济:民族工业遭到破坏,民族工业大举内迁(沿海迁往地区)(3)文化:随着政治经济重心内迁文化重心也内迁;毛泽东思想成熟(会议写入党章)(4)外交:中美关系友好,处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四、解放战争(1945——1949年)(1)政治:1945年8月,确定建国方针;1949年4月解放南京,取得解放战争胜利;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全面时期,面临绝境。

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一、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阶段特征:(1)政治:新中国成立,取得胜利,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4年召开第一届人大会议,颁布,确立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实质: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但土地不得买卖);1953—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进行改造;1953—1957年实行,重点发展,但要处理好农业、轻工业比例协调发展(3)文化:1956年实行方针(4)外交:实行政策二、我国20世纪60、70年代阶段特征:(1)政治: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开始受到“左”倾影响;十年文化大革命(66—76年)(2)经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业布局合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出现了、等探索中的错误;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有所好转(3)文化:逐渐遭到破坏;思想严重泛滥(4)外交:60年代外交特点与建交,中苏、中美关系恶化;70年代外交特点与建交,外交三大成果:1971 、1972 、1972 ;三、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阶段特征:(1)政治:1978年,召开,确立;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2)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逐步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在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2019年加入,主动融入世界;(3)文化:重新恢复发展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阶段特征:(1)政治:高度繁荣;为后世法律制定奠定基础;(2)经济: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3)思想:的起源。

其内涵是世界近代史(1500——1917年)一、手工工场时期(1500——1760年)阶段特征:(1)思想:思想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经济: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在意大利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并得到发展;(3)政治: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逐步确立政体;(4)科技:自然科学得到发展,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的(时间:)二、工业革命时期(1760——20世纪初)阶段特征:(1)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经济: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飞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自由竞争时代;世界市场形成;(3)思想:资本主义世界思想盛行;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并得到发展;(4)科技: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19世纪达尔文思想震撼世界,冲击封建神学;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和;(5)对外: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一、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初阶段特征:(1)政治: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先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来灾难;(2)经济:政策导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混乱时期;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行,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阴影并产生重大影响;苏联先后经历了、、使苏联快速成为超级大国;(3)思想:现代主义思想盛行(如:《等待戈多》)(4)对外:经济危机使德、日、意走上道路,进行对外侵略战争;各国关系日趋紧张。

二、20世纪40年代中——60年代初阶段特征:(1)政治:二战结束,美苏逐渐形成;(2)经济:以美国为首的战后经济体系形成,其两大体系为和,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3)思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思想,开始大力实行三、20世纪60年代中——80年代(1)政治: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出现;苏攻美守,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2)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三大区域集团: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1)政治:两极格局瓦解,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总体向发展;和平与动荡并存;(2)经济:建立,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3)思想:成为世界主流;东西文化碰撞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