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的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锤百炼的精彩
执教语文快满十年了,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老油条”,课堂也从最初的手忙脚
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这漫长的十年中我在不断的学习中反思着我自己,每上完一节课心里
时常有些遗憾,虽然课件近乎完美,学案也反复雕琢。
自我反省,多次对比,我发现课前的
精心设计固然重要,但课堂上生成的宝贵的教育机智更为重要。
虽然也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
节的课堂语言,但是总觉得缺少了运用时的灵动以及彰显语文学科特点的厚重文化底蕴、缺
少了激情与课堂上的从容不迫。
我们都说“十年磨一剑”,在务实、高效、精彩的语文课背后
蕴含的是扎实的基本功、厚重的专业素养。
它来源于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来源于刻骨铭心、咬牙坚守的积累与历练。
作为一位年轻的“老”语文教师,我觉得我应该摒
弃浮躁,以宁静的心境去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一点学问:平日里多一些阅读,多一些教
育的思考与文学的积淀,多一些记录课堂上转瞬即逝的灵感。
我自己总结了几点不断提升自
身专业素养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上多一分从容、少几分窘迫。
一、多阅读——积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能量
李作芳老师说:“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厚度决定着阅读教学的高
度与厚度,而教师个人的阅读功底、阅读视野,又决定着文本解读的高度与深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多阅读、深阅读,才能在教学中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才能带领着孩子“贴着文本飞翔”。
文本即是有声的语言,传承千百年的经典作品中自有其永不褪色的恒久魅力,语文老师就应该把经典的东西藏在骨子里,在语文课堂上游刃有余地提取出来。
读书是我们语
文教师的一项“基础建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恰是教育智慧的源头
活水。
多阅读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师的情感,更能以自己的文化底蕴来打造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以自己的文化底蕴来酝酿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从而彰显语文教师特有的学科魅力。
古
诗有云:“少年读书如刀刻,中年读书如磨墨,老年读书如云烟。
”虽然我们都已错过了少年
如刀刻的黄金时期,那么就抓住中年如磨墨吧!
二、多书写——展现“春风书院尽芳菲,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别样风景
精心的板书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
平日的教学中,当我们在黑板上书写第
一个字时,就会给第一次接触我们的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假如我们写出的字规范整齐美观,宛如行云般飘逸,恰似流水般顺畅,一定会让学生佩服乃至惊讶,继而模仿。
板书是语文教
师的微型教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兴未艾的今天,语文教师的板书不能总是被幻灯片所替代,课堂上一目了然、言简意赅或充满艺术之美的板书,能让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及结构层次。
另外,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夯实学生
的书写功底,那么语文教师率先垂范的板书就是学生最好的书法教材。
三、多朗读——弹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激情序曲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在今天依然有着
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在上课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大声地朗读,在朗读中老师不仅要带着孩子注
入充沛的感情,还应融入自己的眼神、动作、表情。
我们手中的课本以及主题丛书中的一篇
篇美文,就是一首首情感的颂歌:《背影》、《我的母亲》、《我为弟弟哭五次》能让孩子
为细微之中的拳拳真情而流泪;《孔乙己》、《范进中举》能让孩子为旧社会被科举制度扭
曲的人性而扼腕叹息;《老王》、《信客》能焕发出孩子悲天悯人的善良本性……面对这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教师不需要刻意煽情,只需传达自己真心的感动,就能让学生情动于衷;通过有声的朗读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随之发生共鸣。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诗歌教学和散文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调动自己的情感进行范读,教
学条件好点的再配上背景音乐,就一定能使学生较快地深入文本;再辅以教师的适时点拨,
学生就能自主地领悟课文的情感内涵,同时也会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让他们尝试融入感情
进行美读,长此以往养成美文诵读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越教越轻松。
四、多练笔——练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功力——课内与学生同写作
作文课上,我们不必给学生灌输怎么立意、怎么选材、怎么构思、怎么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只需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点亮他们感受生活之美的心窗,开启他们童话的世界、诗意的情怀。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至少先要事必躬亲。
作文课之前自己先写下水文,这样才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课堂上,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切实可行地给学生引导一下、点拨几句,就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成灵光。
梅兰芳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
”我们语文老师也应该多参与教学研究,要珍惜每一次聆听观摩的机会,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肤浅、走向创新。
从学生的视角看我们语文老师,一言一语都是撷英,一颦一笑都是风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工工整整的方块字,倾听回答时的专注,三尺讲台上的侃侃而谈,笔尖的文思泉涌,举手投足的儒雅……这就是千锤百炼的精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