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关于李咏要离开“幸运52”栏目组的消息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B . 他们对许多问题都是摸清来龙去脉,先探索规律再作研究,做到探囊取物。
C . 张老师为人正派,刚直,大家都十分敬仰他的高山景行。
D . 中国教练执教海外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国内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毁誉参半。
2. (2分)(2017·凉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新能源汽车与其他车辆不同,它所使用的动力是电,随时随地可以充电的地方并不多,缺乏充电设施,成为妨碍电动汽车租赁市场发展的最大阻力
B . 《时代周刊》2015年“年度人物”候选人包括普京、默克尔、“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等,评选者称,当选者应该是对一年新闻影响最大的人,无论是好是坏
C . 近年来,冯小刚的电影虽然产量有所下降,票房上的号召力也不如往昔,但在投资人的眼中,纵横娱乐圈近二十年的冯小刚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摇钱树
D . 当前智能家居产业在我国正方兴未艾,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已经插上智能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3. (2分) (2017高三上·上高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 . 徐小明看到王大爷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C . 孔明的岳父黄承彦对刘备说:“我见小婿所作《梁甫吟》,记得几句,故此吟诵,不料想为尊容所闻。
”
D . 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我语文启蒙老师惠赠给我的,虽然时过多年而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珍藏着它。
4. (2分)下面诗句描写的景色,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项是()
A .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陆游《马上作》)
B .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杨万里《雪后晚睛》)
C . 晒网炊烟起,停舟月影斜。
(马朴臣《渔》)
D .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白居易《南湖早春》)
5.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 . ⑤⑥④②③①
B . ⑥②①⑤④③
C . ⑤④⑥②①③
D . ⑥④⑤②③①
6. (2分)下列各选项中对“国”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国家)
B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国家)
C .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隆中对》(国家)
D . 国泰民安(国家)
7. (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素芭》《在桥边》的作者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德国小说家伯尔,他们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B . 《娜塔莎》节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除此书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C . 保罗戈埃罗,古巴作家,被认为是继《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之后最受欢迎的拉美作家。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炼金术士》。
D .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通过林冲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8.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高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艰难困苦的写照。
B . 法国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我们学过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总集是《人间喜剧》,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既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又是《人间喜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C .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其情节发展的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D .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9. (2分) (2019高一下·渭滨期末)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约三千年的历史。
B .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记述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约230年的历史。
C .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D .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史书,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0. (2分)下列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刘向等人的诗赋。
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B .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
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也因《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C . 《夜归鹿门歌》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
他是继谢灵运之后,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著名诗人。
他与王维合称“王孟”。
D . 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
11. (8分) (2016高三上·山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侯景字万景,魏之怀朔镇人也。
少而不羁,为镇功曹史。
魏末北方大乱,乃事边将尔朱荣,甚见器重。
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
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
始魏相高欢微时,与景甚相友好,及欢诛尔朱氏,景以众降,仍为欢用。
稍至吏部尚书,非其好也。
每独曰:“何当离此反故纸邪。
”寻封濮阳郡公。
欢之败于沙苑,景谓欢曰:“宇文泰恃于战胜,今必致怠,请以数千劲骑至关中取之。
”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后为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
又言于欢曰:“恨不得泰。
请兵三万,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①老公,以作太平寺主。
”欢壮其言,使拥兵十万,专制河南。
景右足短,弓马非其长,所在唯以智谋。
及将镇河南,请于欢曰:“今握兵在远,奸人易生诈伪,大王若赐以书,请异于他者。
”许之。
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及欢疾笃,其世子澄矫书召之。
景知伪,惧祸,因用王伟计,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
帝召群臣议之,尚书仆射谢举等皆议纳景非便,武帝不从。
初,帝以是岁正月乙卯于善言殿读佛经,因谓左右黄慧弼曰:“我昨梦天下太平,尔其识之。
”及和至,校景实以正月乙卯日定计,帝由是纳之。
于是封景河南王、大将军。
高澄嗣事为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绍宗围景于长社。
景急,乃求割鲁阳、长社、东荆、北兖请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庆等率兵救之,绍宗乃退。
(后)高澄又遣慕容绍宗追景,景退保涡阳,使谓绍宗曰:“欲送客邪?将定雄雌邪?”绍宗日:“将决战。
”遂顺风以阵。
景闭垒,顷之乃出。
绍宗曰:“景多诡,好乘人背。
”使备之,果如
其言。
景命战士皆被短甲短刀,但低视斫人胫马足,遂败绍宗军。
相持连月,景食尽,诳其众以为家口并见杀。
众皆信之。
绍宗遥谓曰:“尔等家并完。
”乃被发向北斗以誓之。
景士卒并北人,不乐南度,其将暴显等各率所部降绍宗,景军溃散。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①萧衍:即南朝梁武帝,深通佛学,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始魏相高欢微时微:微贱,卑微
B . 恃于战胜,今必致怠怠:怠慢,不敬
C . 其世子澄矫书召之矫:假托,诈称
D . 景多诡,好乘人背诡:欺诈,奸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谨拜表以闻
B . 欢之败于沙苑先妣抚之甚厚
C . 尔其识之当其欣于所遇
D . 景闭垒,顷之乃出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B . 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C . 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D . 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东魏丞相高欢曾与侯景十分要好,后来高欢诛灭尔朱氏,侯景率领部下投降,仍然被其重用,不久还升为吏部尚书,但这一职位并不符合侯景的愿望。
B . 侯景先后效力于尔朱荣、东魏大丞相高欢和梁武帝萧衍,且屡受重用,历任定州刺史、吏部尚书、濮阳郡公、河南道大行台、河南王、大将军诸职。
C . 尽管群臣都不同意接受侯景的投降,但梁武帝因为自己让近侍黄慧弼记下天下太平之梦和侯景定计投降均是在正月乙卯日,所以同意接纳侯景。
D . 涡阳之战中,侯景屡出计谋,先是从背后袭击,再命士兵披短甲持短刀低头砍人腿和马脚;但将士们因为听说家属都被高澄杀害了,于是投降慕容绍宗。
12.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人也。
世居襄阳。
翂幼有孝性。
年十一,遭所生母忧,水浆不入口,殆将灭性,亲党异之。
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
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
高祖异之,敕廷尉卿蔡法度曰:“吉翂请死赎父,义诚可嘉;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
卿可严加胁诱,取其款实。
”法度受敕还寺,盛陈徽纆,备列官司,厉色问翂曰:“尔求代父死,敕已相许,便应伏法。
然刀锯至剧,审能死不?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
姓名是谁,可具列答。
若有悔异,亦相听许。
”翂对曰:“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
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
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细故,奈何受人教邪!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翂对曰:“凡鲲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但囚父挂深劾,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
今瞑目引领,以听大戮,情殚意极,无言复对。
”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
翂弗听,曰:“翂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岂可减乎?”竟不脱械。
法度具以奏闻,高祖乃宥其父。
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请乡居,欲于岁首,举充纯孝之选。
翂曰:“异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乎!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
若翂有靦面目,当其此举,则是因父买名,一何甚辱!”拒之而止。
年十七,应辟为本州主簿。
出监万年县,摄官期月,风化大行。
自雍还至郢,湘州刺史柳悦复召为主簿。
后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荐翂,以为孝行纯至,明通《易》、《老》。
敕付太常旌举。
初,翂以父陷罪,因成悸疾,后因发而卒。
(选自《梁书》卷四十七)
(1)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B .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C .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D .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A . 遭母忧,即丁母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
古人常把亲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做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
B . 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
“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
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C . 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时产生,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 . 辟,也称征辟,指古代自上而下授予官职的方式,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
被征召的人往往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吉翂自小就非常孝顺父母。
在他父亲因遭诬陷入狱后,他到大路上哭号喊冤,请求高官救父,其情其景,令过路之人纷纷落泪。
B . 为救父命,他冒死到京城击鼓鸣冤,感动了皇帝,皇帝下令让蔡法度重审其父冤案。
C . 蔡法度为弄清“乞代父命”的真相,对吉翂先是威胁,后是诱哄,但吉翂不为所动。
D . 吉翂虽知生命的宝贵,但为了换回父亲的生命,视死如归;回答蔡法度问话,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此事被上奏到朝廷,其父遂被赦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②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
姓名是谁,可具列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3. (8分) (2017高一下·鹤壁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此批其首领。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句中“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
这不为表现气候的暴烈,主要作为背景,对军事形势起烘托、暗示的作用。
B . 次句写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
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
C . 诗的一、二句,采用倒装的句式,描绘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
D . 最后两句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
E . 此诗写增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颇具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
(2)“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是侧面烘托,能否改为正面直接描写战争场面?
四、默写 (共1题;共1分)
14. (1分)月明星稀,________。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
15. (13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杀
(一)
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
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
只是这两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
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两副狼骨。
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二)
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
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
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
刘老汉提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
他想趁天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口!
……
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
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
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
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
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
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
地上有斑斑的血迹。
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
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
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干了时,他对头颅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
(三)
雾起。
日隐。
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
一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
追了它三天三夜。
他已精疲力竭。
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
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块疤痕,壮硕如小牛。
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
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
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
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
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
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
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了下别处。
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
只是,他没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及。
一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
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血汩汩地流。
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出,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上。
他喘息着,忍着剧痛,举起镰刀冲上去,决计给受伤的狼最后一击。
刀锋直奔狼首。
它拖着沉重的后腿,躲过了呼啸而来的刀锋。
瞅准机会,反身跳到他的后背上,两只前爪死死地插进他的双肩。
牙死死地咬着他的脖子,刀深深地扎在它的肚腹上。
(四)
刘小山七岁那年,在西山脚放牛时发现一只额角有道疤痕的“小狗”。
小东西瘦骨嶙峋,好像有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起来很可怜。
刘小山便丢了几颗油炒花生给它。
吃完了花生,“小狗”走过来舔了舔刘小山的手,像是表示感激。
刘小山想抱下它,它却跳开了,并冲刘小山龇出了两颗小獠牙。
刘小山冲它摆手,示意它不要怕,那“小狗”却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
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
此时,刘小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
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
心想,那只狼以后说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
太阳落山时,刘小山骑在牛背上,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炫耀着他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
夕阳很美。
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刘老汉杀死了小狼是因为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听说要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来治疗,而且现在在
西山已经很难捕捉到狼了。
B . 小说描写刘老汉杀死小狼,虽用语不多,但非常形象,一“踩”一“抽”一“抹”,三个动词充分展现了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
C . 刘老汉对儿子的怜爱、儿子成亲的美梦、温暖的阳光与獠牙、血盆大口、斑斑血迹、面目全非的头颅,一喜一悲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D . 刘小山与母狼的生死搏斗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叙事角度在人狼之间不断切换,营造了让人窒息的紧张气氛,突显了人狼之间的仇恨。
E . 小说最后的环境描写“夕阳很美。
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渲染了宁静的氛围,象征了人和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2)小说以“狼杀”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部分写到刘小山“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这样刻意地营造一种情节上的巧合,你觉得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16.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几年,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
在文化传播领域,例如方文山在2013年创办“西塘汉服文化周”,建构了一个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场域。
在产业资本领域,与汉服相关的产业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现在,身穿汉服的身影已经时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商业广场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域,进一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有的汉服爱好者却表达了不同的焦虑,“现在的汉服圈都很浮躁,很多人已经退圈,因为已经背离了初衷”。
有人曾对汉服文化内部的构成做过普及:一是汉服爱好者,即已接触汉服,对汉服有一定了解,认同汉服复兴的主要观点与理念;二是汉服生活者,即将汉服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汉服复兴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或服饰考据,或负责引导社团、举办活动,较大范围地复兴推广汉服。
显然,一种内部的阶层被呈现了出来。
在公共场合身穿自制汉服的第一人王乐天等,同汉服生活者一起,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和塔身。
而汉服爱好者则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基座。
汉服复兴者规定汉服文化的边界,而汉服生活者则以一种与世俗生活决断的决心进行实践。
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远没有生活者“壮士断腕”式的决心。
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
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
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往往来自动漫文化的影响。
如果要进一步厘清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则必须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