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6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6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
3.调整基础:负反馈调整。
4.特点:调整实力有肯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反抗力稳定性复原力稳定性
区分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复原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反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复原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养分
结构越困难,反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养分
结构越简洁,复原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反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复原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迥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限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反抗力稳定性提高
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整是负反馈调整
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反抗力稳定性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简洁,反抗力稳定性弱,复原力稳定性高
【参考答案】C
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调整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比较项目正反馈调整负反馈调整
调整方式加速最初发生改变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改变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改变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改变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改变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整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弱,则其复原力稳定性肯定强
【答案】C
考向二运用曲线模型理解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的关系
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般状况下,b可代表复原力稳定性
B.一般状况下,自我调整实力与a曲线相像
C.反抗力稳定性与养分结构呈正相关
D.全部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选项A,一般状况下,养分结构越困难,复原力稳定性越弱;选项B,一般状况下,养分结构越困难,自我调整实力越大,与a曲线相像;选项C,养分结构越困难,反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选项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简洁,
反抗力稳定性弱,复原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
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
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具有肯定的限度。
(3)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凹凸”时,必需明确是反抗力稳定性还是复原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4)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遭到肯定程度的破坏而复原的过程,应视为反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复原过程应视为复原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复原等。
4.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复原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答案】B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B.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其反抗力稳定性
C.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整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
2.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整实力最大的是
A.池塘生态系统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温带草原
3.下列调整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整的是
A.切除动物睾丸会导致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加强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削减,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4.下列方法中,能增加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的是
A.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养分级生物的种类
B.引入该生态系统原本不存在的外来物种
C.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恒定
D.只增加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5.如图表示气候改变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的实力比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肯定较乙长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养分结构会变得更简洁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肯定经验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以下有关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整维持平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热带雨林中,落叶数量的增加促进了分解者繁殖
B.藻类过量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是负反馈调整的结果
C.消费者的增加推动了能量流淌并加快了物质循环
D.四季更替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比例依旧相对稳定
7.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肯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与复原力稳定性关系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状况下,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与物种的困难程度呈正相关
B.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
C.不同生态系统C→D时间不同,说明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越高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崭新的高度,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须要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养鱼塘中鱼的数量持续在K值可获得持续的高效益
B.防治害虫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进行
C.外来物种入侵某个生态系统,往往能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其稳定性D.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9.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到复原,下表为复原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在由下表种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反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植物种数/种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 草丛34 0 0
2 针叶林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67 2
4 17
4 常绿阔叶林106 31 16
A.草丛
B.针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常绿阔叶林
10.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
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志向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大功能。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削减,接着又引起水蚤削减。
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整,后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整。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肯定反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_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养分结构越困难,该稳定性
越________(填“强”或“弱”)。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 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
11.(2024·海南卷)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复原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
C.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养分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养分级
12.(2024·新课标1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相识和阅历,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依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学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3.(2024·海南卷)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犹如“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
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困难,其自我调整实力就越大。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温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它们具有的生
物种类依次增多,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最大,A、B、D均错误,C正确。
3.【答案】D
【解析】切除动物睾丸会导致性激素分泌不足,从而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加强,属于负反馈调整,A不符合题意;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属于负反馈调整,B不符合题意;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属于负反馈调整,C不符合题意;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削减,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属于正反馈调整,D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养分级生物的种类,使食物网更加困难,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A项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原有物种的灭亡,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B项错误;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恒定,只能保持稳态,并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C项错误;只增加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削减,使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减弱,反抗力稳定性降低,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困难,反抗力稳定性越强,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种群数量改变较大,说明甲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的实力比乙生态系统强,①正确;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区间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都少于乙,因此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养分关系不肯定较乙困难,食物链不肯定比乙长,②错误;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经验了演替过程,种群类型越来越多,养分结构变得困难,③错误;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随后种群类型数量又渐渐增加,可见S点后肯定经验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④正确。
故正确的有①④,选B。
6.【答案】B
7.【答案】C
【解析】一般状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养分结构的困难程度呈正相关,物种越困难,养分结构也越困难,A正确;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B正确;不同生态系统C→D时间不同,说明不同生态系统复原力稳定性大小不同,C错误;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越高,D正确。
8.【答案】B
【解析】养鱼塘中鱼的数量,应在大于K/2时起先捕捞,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持续在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持续的高效益,A错误;防治害虫,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可将害虫的种群数量长期限制在较低水平,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某个生态系统,往往会使该生态系统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逼,降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降低其稳定性,C错误;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削减环境污染,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9.【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养分结构就越困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就越强,其反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种类最多,所以其反抗力稳定性最强,所以D正确,A、B、C错误。
10.【答案】(1)养分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负正
(3)反抗力稳定性强
(4)自我调整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养分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削减,接着又引起水蚤削减。
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负反馈调整,后期属于正反馈调整。
(3)生态系统具有反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养分结构越困难,自我调整实力越强,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越强。
(4)雾霾的出现及PM 2.5爆表现象的发生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
11.【答案】D
【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B正确;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
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
12.【答案】B
13.【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2)自我调整的实力
(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重要环节;调整种间关系;
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自我调整实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3)次级消费者是青蛙。
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调整种间关系;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