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的历史文献观照及其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研究
LILUNYANJIU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文献观照
及其当代价值
□程小强龚政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孕育了井冈山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就必须准确、深刻地解读它,这就要求回溯历史,回到历史文献中去,深入解读井冈山精神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展现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的当代价值。

一、井冈山斗争与毛泽东三篇历史文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但是,党内对武装斗争的性质、方向等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对井冈山斗争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促使毛泽东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先后于1928年10月、11月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著作。

这两部文献都是阐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但前者主要是为了解决根据地干部战士的悲观情绪和认识问题,后者则是为了向中央全面反映井冈山斗争情况,力争取得中央的理解和支持。

其中,《井冈山的斗争》比《中
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更系统地阐述了实行“工农武装
割据”的思想,并对湘赣边界的割
据形势和“八月失败”的原因进行
了全面阐述,指出只要“边界红旗
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
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
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
义。

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
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
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自此点燃
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这星星
之火能不能成燎原之势呢?面对
强敌“进剿”“会剿”,面对脱离根
据地流动作战的极端艰难困苦,
红军一度陷入困境,红军队伍中
出现了右倾悲观情绪,提出“红旗
到底打得多久”的质疑,缺乏信
心。

为扭转这种悲观思想认识,
进一步诠释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
城市道路的理论,毛泽东于1930
年1月5日给时任红四军第一纵
队纵队长林彪复信,原题为《时局
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这就是收
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前面的《中
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形成呼应,完整
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以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
国革命道路的过程,对于全面深
入理解井冈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二、毛泽东文献闪耀着
井冈山精神的灿烂光芒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坚定信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
发展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
石调集湘赣两省军队对井冈山发
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剿”。

在频
繁而又残酷的军事斗争中,“边
界红旗子始终不倒”,靠的是什
么?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
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

坚定
的理想和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共
产主义事业必胜的深刻理解的科
学基础之上。

毛泽东在《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
就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
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一国之
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
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
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
来没有的事。

这种奇事的发生,
有其独特的原因。

而其存在和发
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并在对
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进行全面分
析的基础之上,深刻阐释了中国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
因,坚定地认为“星星之火可以

理论研究LILUNYANJIU
燎原”。

“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并充满信心地预言,“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已充分证明毛泽东预言的正确性和信念的坚定性,充分彰显了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的深刻内涵。

(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质疑等悲观思想的产生,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当时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没有一个科学的立论根基。

毛泽东指出党内部分同志“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

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

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另一方面,如果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这也是一种不切当的估量,又必然要产生另一方面的坏结果”。

为此,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认为国际上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必然引起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以及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指出“如问中国革命高潮是否快要到来,只有详细地去察看引
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是否真正
向前发展了,才能作决定”,紧密
结合湘赣边界的割据,科学分析
当时中国的政治现状和革命形
势,从五个方面回答了红色政权
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原因。


把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三月失败”
“八月失败”与“四月至七月四个
月中的各次胜利”进行对比,究其
原因就在于党的政策是否正确。

“八月失败”的原因在于当时湖南
省委离开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
错误地估计形势,在统治势力暂
时稳定的时候,“采取了统治阶级
政治破裂时候的政策,分兵冒
进”,不切实际地要求井冈山的主
力红军“杀开一条血路”“立即向
湘南发展”,结果“边界和湖南同
归失败”。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等坚持从实际
情况出发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
风,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本质
内涵。

(三)开辟工农武装割据、走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创新
精神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

但是抓了枪杆子以
后往哪里去呢?最初的选择是进
攻城市。

1927年到1928年底,
中国共产党在各地领导了一系列
武装起义,但基本上都失败了。

革命形势十分严峻,一系列问题
摆在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
面前。

1927年9月19日,以前敌
委员会书记身份领导秋收起义的
毛泽东,抵挡住党内“左”倾盲动
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干扰,决
定放弃继续攻打长沙的计划,果
断地把秋收起义部队引向敌人统
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山区,开
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
苦斗争,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也是
中国革命从攻打大城市到向农村
进军的一个重大转折。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毛泽东
创造性提出了“分兵以发动群众,
集中以应付敌人”等一系列新策
略,在“人口不满二千,产谷不满
万担”的窄小地域里,粉碎了强大
敌人的一次次“会剿”。

这些新策
略与“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
在任何军事典籍中都是找不到
的。

概要说来就是“敌进我退,敌
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
战略战术十六字原则。

实践证
明,朱毛红军创造性地开展“集中
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
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的游击
战术,打了一系列胜仗,粉碎敌人
一次次的进攻,真正体现了从实
际出发的创新精神,丰富了井冈
山精神内涵。

(四)“支部建在连上”“士兵
委员会”的民主制度
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红军
的来源:(一)潮汕叶贺旧部;(二)
前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三)平
浏的农民;(四)湘南的农民和水
口山的工人;(五)许克祥、唐生
智、白崇禧、朱培德、吴尚、熊式辉
等部的俘虏兵;(六)边界各县的
农民”,使得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
成为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
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

对此,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
出,机会主义、土客籍问题以及投

理论研究LILUNYANJIU
机分子的反水,造成党组织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问题;并从另一个侧面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

他要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指导民运工作,同时要担任党的支部书记。

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

除了党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就是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其具体表现就是设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确立了新型官兵关系,“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实行“士兵管理伙食”等,让士兵特别是新来的俘虏兵感觉国民党军队和红军是两个世界。

“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

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

所以,毛泽东说:“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

”可见毛泽东对军队内实行民主、建立士兵委员会制度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对丰富井冈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迪。

(五)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毛泽东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强调红军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

而且还身先士卒经
常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有
了党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才
有了党群、军民的鱼水深情。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
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首要的就是
赢得群众的支持。

为此毛泽东宣
布了“三大纪律”,即“行动听指
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
豪要归公”;颁布了“六项注意”,
即“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
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
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
命,“打土豪、分田地”,让老百姓
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深入宁冈、
永新开展调查研究,颁布实施了
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赢得了老百姓
的拥护和支持,充分体现了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密
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三、井冈山精神的继承
和发展
井冈山的斗争孕育形成的井
冈山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
精神财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毛泽东委派以谢觉哉为总团长的
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根据地慰
问团来到井冈山等地,勉励老区
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
荣”。

1965年,时隔38年,毛泽东
重上井冈山,感慨万千,指出“没
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
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强调
“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
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
丢了”。

如今,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硝
烟早已远去,但是井冈山精神却
历久弥坚,它既是历史的,也是现
在的,更是将来的。

“不忘本来,方
有未来”。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
实践中不断传承,并根据世情、国
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成
为当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
源,始终同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根
本宗旨、先进性、纯洁性和党的建
设科学化水平等基本问题紧密联
系在一起,对当前更好进行具有
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题基金】本文系江西省社
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
神锻造研究(1921-1949)”(编
号:22KS13)和江西省研究生创
新基金项目“中央苏区党的民主
实践创造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启示研究”(YC2022-S921)的
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
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
社.1993年版.
(作者程小强系赣南师范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龚政系赣南师范大学马
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曾莎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