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写作同步序列导学案 第四讲 学习写得新颖 苏教版必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学习写得新颖
1.掌握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的一些作文创新的技巧。
2.阅读“范文鉴赏”,体会富有时代感、构思个性化的写作特点,从中感受作文创新的魅力。
3.在“实战演练”中选择一题,从新颖的角度入手,写一篇创新作文。
高考写作中要求“有创新”。
“有创新”是就文章总体而言的,它既是对文章的要求,更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倡导。
“有创新”,具体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
色彩。
一、见解新颖
1.变换角度,发散思维
对同一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会有不同的见解。
如以“愚公移山”为话题,除了批评智叟的愚,赞美愚公的恒心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愚公从这个地方搬走;②愚公和他人合作,共同搬山;
③愚公先做生意赚钱,等有钱后再雇人搬山。
这种变换角度的思维方法会令人耳目一新。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角度进行思维,也就是对人们司空见惯已形成定论的观点,从相反的角度思考,打破认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话题,从正面讲,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和方法固然是好的。
但从反面讲,这种费时的读书方法,确无可取之处。
如果确实难以读懂,就要通过问别人、查资料(包括上网查询)等多种渠道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逆向思维法,在人们已有的普遍认识上通过逆向思维产生新的认识,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申拓展
引申拓展,即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
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纵向发展;一是扩展地想,横向发展。
这样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观点。
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
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扭曲。
作者见解新颖,文章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由此可知,只要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维,就完全有可能获得新颖的见解。
二、材料新鲜
1.选择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材料
如江苏考生《青春从40岁开始》:“上楼的时候,我听见老妈在唱歌,而且是一首我会唱的歌,我跟着唱了起来,妈妈很惊讶,问我怎么也会唱,我笑道:‘这不是应该我问你的话吗?’”作者选取家庭琐事,叙写平实人生,情趣盎然,意味无穷。
2.选择富有时代特色的材料
河南一考生《创新+合作=成功》文中所选店商、京东、习总书记讲话等材料富有时代气息,极具时代特色,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亲切自然。
3.对“旧材料”加工创造
对于人家已经用过的材料,只要我们对它加以适当的加工改造,还是可以达到借人之物抒己之情的目的的。
如《“以德治国”不容忽视》片段:
走入历史的长河,纵观历朝历代的兴衰功过,“以德治国”带来的实惠在史册上清晰可见,违背它所酿成的恶果也比比皆是。
你看汉朝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之后的“文景之治”,不都渗透着“以德治国”的思想吗?这些政策不都使汉初经济恢复,政治清明,到武帝时出现了大一统的繁荣局面吗?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水可载舟,
亦可覆舟”的观点,他的仁政措施,不也使唐王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可喜局面吗?而秦王朝,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民无德残暴成性,其结果不是命短得很吗?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切勿忽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刘邦、李世民、嬴政等的施政史实,不知有多少人在写作中已用过,这里作者对它加以适当的加工改造,达到了借人之物写己之旨的目的。
三、构思新巧
1.注重细节,生动描摹
成长中,我们或多或少积累了有关人、事、物、情、理的经验,单就其中某一细节进行生动描写,就可以成为一篇好文章。
如高考话题“心灵的抉择”,有位考生就回忆起高考前一天所见到的材料,并快速进入话题氛围,展开激情迸发的描写,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在生死的抉择面前,舍生忘死、舍己救人是人类共同的美德: 那个13岁的女孩,看到自己9岁的同伴在深水中挣扎时,竟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毅然而又急切地跳进仍有些冰凉的水中,用自己软弱无力的双臂,硬是将自己的同伴推上岸。
那一刻,她将自己的生命力量全部传递给了落水的同伴,自己却力竭而亡。
慢慢地,慢慢地,她带着纯真而满足的微笑沉入幽暗的水底……
2.联系生活,再现生活
世界上万事万物本来就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不经过思考就不易发现。
很多学生,文思闭塞的主要原因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看不到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学生如果善于运用联想,发现了这种联系,则思路自然宽阔。
浙江高考优秀作文《石碑上的历史》,就将思维的触角探到当今现实生活。
文章采用古今对比“双轨式”结构,以古代县官和当今村民黄四娘的选择来扣题,分合恰当,起结新颖,立意深远。
在“以情代理”根基深厚的中国农村里,一个村妇说出“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难道不是对情感社会的反思、对理性社会的呼唤吗?这给人一种历史使命的凝重感。
四、想象独特
1.想象力是想象独特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丰富的想象力比丰富的知识还重要。
”艺术创作也是这样。
“艺术的创作过程只能是通过想象才能得到完成。
”如有一篇以“墙”为话题的作文,文中既有“相对联想”,想到以色列的哭墙、柏林墙和神话中的叹息墙;也有“相似联想”,想到金子雕成的墙、水晶砌成的墙、单薄的纸墙和普通的砖瓦墙;还有“相关联想”,想到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在墙壁上的创作,想到凡尔赛宫,想到卢浮宫……正是这多种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才使文章有如此大的承载力,抒发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寄寓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2.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想象独特的关键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
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
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即便这样,它们也互相争权夺利,钩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想象要以“新”取胜,以“特”见长。
当然,过于离谱,不切实际的想象是毫无价值的,歪曲事物本质的看法和错误的观点是不能算新颖的。
五、富有个性
1.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
“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就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凡的事物,从而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创造性的见解等。
如河南一考生《换个角度,天地一新》:
……谈到宋词,人们的评价众口不一。
有人欣赏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奇,而贬抑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丽;有人赞叹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纤巧,却排斥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壮。
答案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倘若你问我,你喜欢宋词的婉约派,还是豪放派?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两派都喜欢。
因为正是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才构成了绝妙的宋词。
宋词有抵御外侮,忧国忧民之情;也有山水风月,伤春怀人之意。
前者振奋人心,慷慨激昂;后者朦胧浪漫,缠绵萦绕。
……宋词,两种不同风格的词作,是我永恒的热爱。
针对历来人们对宋词两种风格褒贬不一的事实,抒写自己全新的感受和认识:两派都喜欢。
因为正是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才构成了绝妙的宋词。
见解独到,富有个性。
2.独特的创造性的表现
“独特的创造性的表现”是指将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别人,不因袭某种模式,收到别开生面,面目一新的效果。
这就要求大家注意材料的个性化、构思的个性化、语言的个性化。
因此,“富有个性”要恰到好处,张扬力度不够则个性不显,张扬过度又失之偏颇。
可采用故事翻新、古今组合、中西合璧、童话写作、小品创作、虚拟访谈等形式。
如江苏考生的《四幕剧》,称得上是创造性表现的范例。
作者大胆采用剧本的形式,写得新鲜活泼。
生动的艺术画面,辅以情感饱满的议论性语句,表明了作者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首先,作者立意准确、高远。
“但行善举”从“书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首先要求对材料做分类,然后做选择,接着对所选的材料做辩证分析,辨清关系,做到有机关联。
由此出发,紧紧围绕“扶贫”的核心,结合现实表达自己的思考。
材料1:古语,讲“人穷志就短”,物质穷的恶果。
材料2:政策,讲“要主动脱贫致富”,扶贫的策略。
材料3:哲理,讲“精神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对贫穷的认知。
材料4:方针,讲“要精准扶贫,脱真贫”,扶贫的策略和手段。
材料5:认知,讲“物质贫乏会限制精神的高度”,对物质贫穷的认知。
在选用这些材料的时候,既可以正面运用,也可以反面使用。
参考立意:扶贫首扶志;扶贫更要扶智;我们都是贫穷者(我们都需要脱贫);可以贫但不可以穷(人穷但不能志短);物质精神两手抓,脱贫致富成坦途;政府精准扶贫,个人自立脱困。
【范文】
未央中国梦
“青灯为墙,旖旎为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是海子的憧憬;实现中华之伟大崛起,则是当代中华儿女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为此,民富、志富、智富缺一不可。
走扶贫之路,启筑梦之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筑建,需要全国人民和衷共济。
最高领导人的脚印征踏了神州的大片土地,察贫困人民之艰辛。
然后,立足于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思想得以普照。
中国的扶贫工作浩浩荡荡地展开。
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教育普及……中国梦进驻山乡,霓虹灯与油灯的距离正在缩小。
鲁迅曾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中国已然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民富,还远吗?
立中华之志,扬筑梦之帆。
古话说“人穷志短”,但我认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同国王并不因丢了王冠而悲哀。
脱贫工作须有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观念。
纵观古今,君可见屈原仰天高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君可见王勃“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在当代中国,精神富裕尤为重要。
王平岭先生在评价当代社会时曾说:“越来越多的人,像同一个人,像别人的复制品;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人生的流水线肥皂。
”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是自我意识的缺失,还是高速社会的产物?倘若人人皆有志,人人皆有梦,又何惧没有万千大路通罗马?
启文明之志,破筑梦之浪。
有人云: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21世纪是属于知识与科技的时代,为顺应发展潮流,“中国智造”的旗帜已高举,但人才缺失却是阻碍步伐的一大重要因素。
五千年的传承,中国并不缺乏智力源泉,但中国也不能做历史的拾遗者。
打破桎梏,求索创新,激活智力,圆梦中华。
教育部门要使教育回归本位、滋养人才,个人也要开拓进取,发掘自我。
惟此,于人于国,方得华枝月满。
扶贫、扶志、扶智。
中国梦的盛放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浇灌。
三者并进,才能变“梦在远方”为“梦在脚下。
”中国梦,我们在路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桓宽)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
你对以上六句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1)每句可以提炼出如下关键词: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守善难、从恶易,坚守、坚持。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革新,与时俱进。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重内在美,谦逊,清廉,人格的卓立与浩大,面对成就的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自信,坚守,拒绝诱惑。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当,爱国。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奋斗,永不言老、永远年轻的心态,上下求索、追逐梦想,属于自己的风景最好。
(2)选择其中的两三句可以做如下立意:
①④,可以谈坚守信念,远恶守善。
②⑤,可以谈为国革新,无畏祸福。
③④,可以谈坚守清廉(高洁),无惧诱惑。
②④⑤,在创新的征程上,踏遍青山处处,寻觅属于自己的风景,不骄不躁,清气永存。
②③⑤,圆梦中国,需要与时俱进,有担当,即使成功,也要冷静、初心不改。
③④,可以谈修身远恶,永葆高洁。
③⑤或③④⑤,可以谈成大事者,需要担当、坚守、谦逊。
【范文】
坚持信念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在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已为我们说明,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信念在我心中,怎能因外界而受到影响,即使碰到破与立之间幽晦不明的时候,我们心里仍要清楚在做扎根的、长远的、有意义的事,在坚持着信念,因此心中有一种笃定和从容,不畏惧。
坚持信念,绽放祖国之花。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无数个建设者坚持自己的信念。
“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在“文革”中处于维持自身安定都很难的时期,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哪怕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他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为之所动。
终于,经历了艰辛痛苦的日子后,为国家绽放了花朵——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使中国更加强盛。
坚持信念,方能得天下。
昔日,刘皇叔刘备,自己一无所有,但仍坚持“宁可天下人负我,也不愿我负天下人”的信念,历尽艰辛,终于在谋士诸葛亮及武将关、张、赵等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在此过程中,他打了数次败仗,无数次差点死于非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兴复汉室。
因此即使在敌军营垒中仍有一种笃定、从容。
终于,他建立了蜀国,成为历史上一个仁义道德的君主。
坚持信念,绽放和平之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他无论出于什么身份,处在什么地位,都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和平而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从事了各种职业,受过无数次伤,忍受过无数次痛苦。
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痛苦,都没有打败那个顽强的他,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终于在最后看到和平的曙光。
坚持信念,直至最后一刻绽放理想之花。
我们坚持了十几年的信念,在高考中成功取得优异成绩,摆脱自己的宿命,在蓝天中翱翔。
如今,到了最后的关头,难道我们能放弃自己的信念吗?再多的日子也熬过来了,再多的苦也受过来了,难道还惧怕几十天的痛苦吗?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吧,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受他人的摆布,相信自己,绽放理想之花。
坚定信念,你将不惧一切,勇往直前;失去信念,你将一无所有。
所以,坚定自己的信念是你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